背包用救生衣以及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78508发布日期:2019-11-08 21:56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背包用救生衣以及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接于背包而使用的背包用救生衣以及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防备由暴雨、海啸等引起的水灾事件的救生衣。不过,专用的救生衣难以在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在身边具备救生衣的方法,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的具备救生功能的包。

专利文献1的具备救生功能的包由容纳主体和设于该容纳主体的携带绑带构成包主体,该容纳主体具备:一对主体面部;端面部,将该一对主体面部在侧缘相连;以及底面部,将一对主体面部在下缘相连,与端面部连续,其中,在包主体的至少主体面部具有浮体,在端面部和底面部还具有能将成对的主体面部在扩展的方向上进行分割的分割构造,另外,一对主体面部设定彼此扩开的边界,并且在其周围具有用于构成使用者的两上肢和颈部的通过部的腋下带。并且,作为救生衣(lifejacket)使用时,使分割构造发挥作用而使一对主体面部扩开,使用者从任一开放侧穿戴,从相反侧的开放侧伸出头部,使其能以背心(vest)状穿戴在使用者身体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14-1131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以往的具备救生功能的包是手提的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会有限,很难说会在外出的更多机会中携带,存在能在突发性水灾中使用的可能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容易在外出的更多机会中携带,提高能在突发性水灾中使用的可能性的背包用救生衣以及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方案1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具备:背侧浮体,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背侧;腹侧浮体,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腹侧;以及肩部连结部,将背侧浮体与腹侧浮体在各自的肩部连结。

方案2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背侧浮体和/或腹侧浮体是能够收纳于背包的收纳室内的形状。

方案3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背侧浮体和腹侧浮体能够分离。

方案4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肩部连结部具有能供人体的头部穿过的孔部。

方案5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背侧浮体和/或腹侧浮体是能够作为背包的靠背使用的形状。

方案6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背侧浮体和/或腹侧浮体的横宽比背包的两根肩带的间隔宽。

方案7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在背侧浮体和/或腹侧浮体具备用于连结固定于背包的浮体包连结固定部。

方案8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具备将背侧浮体与腹侧浮体在各自的下部连结的下部连结部。

方案9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特征在于,浮体包连结固定部和下部连结部是能够兼用的形状。

方案10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背侧的背侧浮体与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腹侧的腹侧浮体通过肩部连结部在各自的肩部连结的状态下,平时,将背侧浮体收纳于背包中,并且将腹侧浮体配置于背包的与人体相反的一侧的外侧,作为浮体使用时,将腹侧浮体以肩部连结部为旋转基点向人体的腹侧方向转动,使腹侧浮体位于人体的腹侧。

方案11所述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背侧的背侧浮体与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腹侧的腹侧浮体通过肩部连结部在各自的肩部连结的状态下,平时,使背侧浮体位于背包与人体之间,并且将腹侧浮体配置于背包的与人体相反的一侧的外侧,作为浮体使用时,将腹侧浮体以肩部连结部为旋转基点向人体的腹侧方向转动,使腹侧浮体位于人体的腹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容易在外出的更多机会中携带,提高能在突发性水灾中使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该第一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该第一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该第一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该第二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该第二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该第二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该第二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形状特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背包用救生衣是装接于背包而使用的,是能在由暴雨、海啸等引起的水灾事件中像救生衣一样使用背包的背包用救生衣。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背包是指登山包(rucksack)、小背包(daypack)等以与人体背部紧密接触的方式背负的包,也可以是小学生所使用的学生书包,不受其构造、大小限定。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背包用救生衣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图。图2~图3是表示该第一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本实施例中的背包用救生衣1具备:背侧浮体10,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背侧b;腹侧浮体12,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腹侧f;以及两根肩部连结部14,将背侧浮体10与腹侧浮体12在各自的肩部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背侧浮体10是能够收纳于背包6的收纳室6a内的形状。背侧浮体10和腹侧浮体12由具有足以使人体浮在水面的浮力的大小和材质制成。需要说明的是,背侧浮体10和腹侧浮体12在成人用和儿童用时大小不同,此外,通过任意地增减浮体的量,能应对各种体重的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图中,将背侧浮体10和腹侧浮体12以厚板状的大致正方形表示,但其形状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圆盘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背包用救生衣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当未将背包用救生衣1用作救生衣时,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将背侧浮体10收纳于背包6的收纳室6a内的状态下,肩部连结部14从背包6的收纳室口6b伸出。然后,将通过肩部连结部14与背侧浮体10连结的腹侧浮体12配置为变成背包6的外侧。在该状态下,将手穿过背包6的肩带8来背负具备背包用救生衣1的背包6。

接着,在水灾时等将背包用救生衣1用作救生衣的情况下,如图3和图4所示,背包6的收纳室6a内的背侧附体10保持原样,而将腹侧浮体12拿到人体的腹侧f。具体而言,使腹侧浮体12以肩部连结部14为旋转基点向人体的腹侧f方向转动。此时,头部h从两根肩部连结部14之间穿过即可。由此,变为人体的背侧b和腹侧f由背侧浮体10和腹侧浮体12包围的状态,变为与通常的救生衣相同的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该状态下直接使用,但也可以如图3所示,通过浮体包连结固定部16将腹侧浮体12与背包6连结。通过浮体包连结固定部16将腹侧浮体12与背包6连结,由此能防止腹侧浮体12从腹侧f分离。

此外,在图中将肩部连结部14以带状表示,但并不限于带状,也可以设为通过布状的肩部连结部将背侧浮体10与腹侧浮体12连结,在肩部连结部具有能供人体的头部h穿过的孔部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背包用救生衣1的使用方法,如图1、图2所示,在未用作救生衣时,将腹侧浮体12配置于背包6的外侧,但并不限于这样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将腹侧浮体12设为能够收纳于背包6的收纳室6a内的形状。即,背侧浮体10和/或腹侧浮体12是能够收纳于背包6的收纳室6a内的形状即可。

实施例2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背包用救生衣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图。图6~图8是表示该第二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该第二实施例的背包用救生衣的形状特征的说明图。本实施例中的背包用救生衣2具备:背侧浮体20,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背侧b;腹侧浮体22,作为浮体使用时位于人体的腹侧f;以及两根肩部连结部24,将背侧浮体20与腹侧浮体22在各自的肩部连结。

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由具有足以使人体浮在水面的浮力的大小和材质制成。需要说明的是,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在成人用和儿童用时大小不同,此外,通过任意增减浮体的量,能应对各种体重的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图中,将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以厚板状的大致正方形表示,但其形状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圆盘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背包用救生衣2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当未将背包用救生衣2用作救生衣时,如图5和图6所示,将背侧浮体20配置为变成背包6的背侧6c的外侧。然后,将通过肩部连结部24与背侧浮体20连结的腹侧浮体22配置为变成背包6的外侧。在该状态下,将手穿过背包6的肩带8来背负具备背包用救生衣2的背包6。此时,背侧浮体20位于背包6的背侧6c与人体的背侧b之间。即,背侧浮体20作为背包6的靠背发挥功能。

接着,在水灾时等将背包用救生衣2作为救生衣使用的情况下,如图7和图8所示,背侧浮体20保持原样,而将腹侧浮体22拿到人体的腹侧f。具体而言,使腹侧浮体22以肩部连结部24为旋转基点向人体的腹侧f方向转动。此时,头部h从两根肩部连结部24之间穿过即可。由此,变为人体的背侧b和腹侧f由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包围的状态,变为与通常的救生衣相同的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该状态下直接使用,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通过浮体包连结固定部26将腹侧浮体22与背包6连结。通过浮体包连结固定部26将腹侧浮体22与背包6连结,由此能防止腹侧浮体22从腹侧f分离。

此外,在图中将肩部连结部24以带状表示,但并不限于带状,也可以设为通过布状的肩部连结部将背侧浮体20与腹侧浮体22连结,在肩部连结部具有能供人体的头部h穿过的孔部的形状。而且,将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设为能够分离的形态,由此能容易地将背包用救生衣2从背包6拆装。

而且,在未将背包用救生衣2用作救生衣时,也可以将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重叠,将腹侧浮体22作为背包6的靠背使用。即,也可以将背侧浮体20和/或腹侧浮体22设为能够作为背包6的靠背使用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示出了将腹侧浮体22连结固定于背包6的浮体包连结固定部26,但也可以设置将背侧浮体20与腹侧浮体22在各自的下部连结的下部连结部。由此,能防止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的浮起。在此,将浮体包连结固定部26和下部连结部作为不同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浮体包连结固定部26和下部连结部也可以是能够兼用的形状,此外,优选的是浮体包连结固定部26和下部连结部分别设为带扣(buckle)状的易于拆装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背侧浮体20的浮起,除了通过下部连结部来应对的情况之外,也可以如图9所示,通过使横宽比背包6的两根肩带8的间隔宽来应对。此外,在未将背包用救生衣2用作救生衣时,在将背侧浮体20和腹侧浮体22重叠、将腹侧浮体22作为背包6的靠背使用的状态下,在突然遭遇了水灾的情况等下,如果腹侧浮体22的横宽也是比背包6的两根肩带8的间隔宽的形状,则也具有能防止腹侧浮体22的浮起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的背包用救生衣1、2,能与背包6一体地携带,容易在外出的更多机会中携带,提高能在突发性水灾中使用的可能性。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和变形。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而非实施方式。并且,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及与其同等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各样的变形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17年4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85236号。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照援引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8523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整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容易在外出的更多机会中携带,提高能在突发性水灾中使用的可能性的背包用救生衣以及背包用救生衣的使用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包用救生衣;

2……背包用救生衣;

6……背包;

6a……收纳室;

6b……收纳室口;

6c……背侧;

8……肩带;

10……背侧浮体;

12……腹侧浮体;

14……肩部连结部;

16……浮体包连结固定部;

20……背侧浮体;

22……腹侧浮体;

24……肩部连结部;

26……浮体包连结固定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