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8505发布日期:2019-11-08 21:5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本申请主张基2017年4月13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79888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船舶,已知一种沿船首尾方向排列有多个储存lng、lpg等液化气的货油舱的运输船(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这种运输船中,储藏供给到主机的燃料的燃料罐与货油舱独立地设置。

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运输船中,在多个货油舱的船尾侧的居住区的下方,与货油舱独立地设置有燃料罐。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1-2412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上述运输船中,将货油舱和燃料罐分开设置,因此需要与各自相对应地设置附属于这些货油舱、燃料罐的配管、绝热、消防设备等。并且,若将燃料罐与货油舱一起沿船首尾方向进行排列,则船长度有时会无意中增加与其相应的量。

例如,也考虑将燃料罐设置于上甲板上,但是还是需要将燃料罐用设备与货油舱分开设置。并且,在将燃料罐设置于上甲板上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从桥楼至船首的前方的水面的视野性而对燃料罐的尺寸有限制,有时会对巡航距离造成影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各种制限而储存主机的燃料的船舶。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船舶具备:船体;主机,其设置于所述船体内;货油舱,其设置于所述船体;及分隔壁,其设置于所述货油舱内,且将所述货油舱内的空间划分为储存作为货物的液化气的液化气容纳部和储存所述主机的燃料的燃料容纳部。

根据上述结构,货油舱内被分隔壁划分为液化气容纳部和燃料容纳部。由此,将容纳液化气的货油舱内的一部分空间用作燃料容纳部。因此,无需将附属于罐的设备分开设置成作为货物的液化气用设备和主机的燃料用设备。并且,无需在船体内另外设置燃料罐,因此不会导致船体变长等。而且,如将燃料罐设置于上甲板上的情况那样,自桥楼的视野上也不会受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述货油舱具有:罐主体,其在内侧形成所述空间;及隔热部,其由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罐主体的材料制成且覆盖所述罐主体的外表面。

由此,能够共用液化气和燃料的隔热结构。即,在分别设置液化气用罐、燃料用罐的情况下,需要在两者中设置隔热结构,但是在本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共用隔热结构,而能够实现成本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可以如下:所述主机设置于划分在所述船体内的船尾侧的机舱,关于所述货油舱,在划分在所述船体内的所述机舱的船首侧的货舱中沿船首尾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分隔壁仅设置于多个货油舱中配置于最靠船尾侧的货油舱。

由此,在最靠近主机的货油舱内形成燃料容纳部,因此能够避免燃料供给系统延长至主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可以如下:所述货油舱具有使所述货油舱内的空间与上方连通的围板顶板(trunktop),在所述分隔壁的上端与所述货油舱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使所述液化气容纳部与所述燃料容纳部连通的连通部。

由此,能够分别将经气化的液化气及燃料经由围板顶板而释放到外部。即,无需将液化气开放用、燃料开放用围板顶板及释放阀等设备分开设置,能够共用一个围板顶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可以如下:所述货油舱具有使所述货油舱内的空间与上方连通的围板顶板,所述分隔壁在所述货油舱的上下方向上划分所述液化气容纳部和所述燃料容纳部,所述燃料容纳部和所述液化气容纳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围板顶板连接。

由此,例如在船舶倾斜的情况等能够避免液化气和燃料彼此混合。另一方面,由于液化气容纳部、燃料容纳部各自与围板顶板连接,因此能够将经气化的液化气、燃料分别经由围板顶板而释放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述燃料可以是与储存在所述液化气容纳部中的所述液化气相同的液化气。

由此,能够统一进行货油舱的温度管理等。并且,即使在将经由围板顶板而释放的液化气重新液化而返还到货油舱内的情况下,由于货油舱内为一种液化气,因此也不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液体混合的问题。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船舶,能够不受各种制限而储存主机的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货油舱的侧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货油舱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船舶的货油舱中的与船首尾方向正交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船舶的货油舱的侧视图。

图6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船舶的货油舱中的与船首尾方向正交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00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船舶100为输送作为液化气的液化石油气(lpg;liquefiedpetroleumgas)的液化气运输船。

如图1所示,船舶100具备船体10、桥楼20、主机25及货油舱30。

船体10具有舷侧11、船底12及上甲板13。舷侧11由分别构成左右舷侧11的一对舷侧外板构成。船底12由在下部连接这些左右舷侧11彼此的船底外板构成。上甲板13在船底12的上方连接左右一对舷侧11。上甲板13是作为从船首延伸至船尾的整个甲板的干舷甲板。上甲板13沿水平方向延伸。

关于船体10,与船首尾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由这些舷侧11、船底12及上甲板13形成为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大致盒形。所述船体10内的船尾侧的部分设为机舱14。船体10内的比机舱14更靠船首侧的部分设为由间壁与机舱14划分开的货舱15。

桥楼20设置成从船体10的上部向上方延伸。桥楼20设置于船体10的上部的船尾侧,且设置于机舱14的上方。桥楼20呈多层。在桥楼20的上层设置有用于操纵船舶100的操纵室21。所述操纵室21构成为能够从高处远望船舶100的前方。

主机25配置于船体10内的机舱14。本实施方式的主机25将lpg作为燃料而被驱动。在此,关于主机25的燃料,并不仅限于lpg,可以是lpg与其他燃料的并用(两用燃料)、混合(双燃料)等。在船体10的船尾的下方设置的螺旋桨26通过主机25的驱动而进行旋转。

货油舱30(30a、30b、30c)设置成在船体10的货舱15内沿船首尾方向排列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在相邻的货油舱30彼此之间的部分设置有隔开容纳各货油舱30的区域的间壁。

本实施方式的货油舱30为通过将平板状罐壁部相互接合而构成的方形罐。货油舱30具有罐主体40和围板顶板45。在罐主体4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41。围板顶板45设置于罐主体40的上部且中央处,且在内部形成有从上述容纳空间41突出的凸状空间。

在此,参考图2,对多个货油舱30中配置于最靠近船尾侧的货油舱30a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最靠近船尾侧的货油舱30a的船首尾方向的尺寸小于其他货油舱30b、30c。所述货油舱30a还具有隔热部50、分隔壁60、释放阀70、再液化装置71、货物用泵72及燃料用泵73。

隔热部50覆盖货油舱30a中的罐主体40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罐主体40的整个外表面。隔热部50由导热系数低于罐主体40的材料形成。隔热部50例如可以由聚氨酯等发泡树脂形成。通过隔热部50确保罐主体40内的容纳空间41与外部空间的隔热性。

分隔壁60为设置于罐主体40内的壁部。分隔壁60将罐主体40内的容纳空间41划分为液化气容纳部42和燃料容纳部43。液化气容纳部42储存作为船舶100的货物的液化气(本实施方式中为lpg)。

燃料容纳部43储存作为主机25的燃料的液化气(本实施方式中为lpg)。

本实施方式的分隔壁60从罐主体40的底表面(下方的内表面)向上延伸。分隔壁60向罐主体40内的船宽方向两侧延伸,即向罐主体40内的船宽方向两侧的侧表面(侧方的内表面)延伸。分隔壁60的上端61在罐主体40的顶面(上部的内表面)的下方隔着间隔而配置。因此,在分隔壁60的上端61与罐主体40的顶面之间,形成有使液化气容纳部42与燃料容纳部43连通的连通部75。

从船宽方向观察时,分隔壁60设置于罐主体40中的比围板顶板45更靠船尾侧。由此,燃料容纳部43的能够容纳燃料的容积小于液化气容纳部42能够容纳的液化气的容积。分隔壁60由与罐主体40相同的材质构成。设为如下结构:在分隔壁60的表面未设置隔热材料,并隔着所述分隔壁60在液化气容纳部42的液化气与燃料容纳部43的燃料之间容易进行导热。由此,将液化气容纳部42和燃料容纳部43的温度条件设为相同。

释放阀70设置于经由围板顶板45而与容纳空间41内部连通的配管。关于释放阀70,仅在容纳空间41的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成为打开状态,在小于所述压力的情况下设为关闭状态。由此,将通过容纳空间41内的液化气、燃料气化而产生的蒸发气体排放到罐主体40外。并且,将容纳空间41内的气相的压力保持为小于释放阀70的设定压力。

再液化装置71通过对通过吸气阀71a排放到罐主体40的外部的蒸发气体进行冷却而使其再次液化。将如此液化的气体经由围板顶板45而再次返还到罐主体40的容纳空间41内。由此,可保持罐主体40内的低温状态。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货油舱30a在常压低温状态下储藏液化气、燃料。“常压低温状态”是指不对液化气、燃料进行加压而仅通过设为低温来维持液化状态的状态。通过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化气、燃料的lpg设为约-46℃以下而使其在常压下液化。因此,上述再液化装置71通过将lpg的蒸发气体冷却至-46℃以下而使其重新液化,并返还到罐主体40内。

货物用泵72设置于罐主体40的液化气容纳部42内。在卸载作为液化气容纳部42内的货物的液化气时,货物用泵72将所述液化气吸出到罐主体40的外部。从液化气容纳部42吸出的液化气经由配管而卸载至船体10外。货物用泵72的配管经由围板顶板45而延伸至罐主体40的外部。

燃料用泵73设置于罐主体40的燃料容纳部43内。燃料用泵73吸出燃料容纳部43内的燃料并供给到主机25。从燃料容纳部43吸出的燃料经由配管而供给至主机25。燃料用泵73的配管经由围板顶板45而延伸至罐主体40的外部。

另外,多个货油舱30中不仅在最靠近船尾侧的货油舱30在其他货油舱30b、30c中也设置有上述隔热部50、释放阀70、再液化装置71、吸气阀71a、货物用泵72。并且,以与每一个货油舱30b、30c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未图示的消防设备等附属设备。并且,货油舱30b、30c与在常压低温状态下储存lpg。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船舶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货油舱30a的罐主体40内的容纳空间41被分隔壁60划分为液化气容纳部42和燃料容纳部43。由此,容纳液化气的货油舱30a内的空间的一部分能够用作燃料容纳部43。

在此,假设在将储存主机25的燃料的燃料罐与货油舱30a分开设置于船体10的情况下,产生如下缺点。

即,自液化气、燃料具有可燃性的情况下,需要按罐设置消防设备。因此,需要与货油舱30a、燃料罐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消防设备。而且,需要独立地设置附属于各罐的设备,不限于消防设备。由此,除了成本增加以外,还产生附属设备的设置空间的问题。

而且,在欲将燃料罐设置于船体10内的情况下,若沿船首尾方向与货油舱30a串联设置,则会导致船舶100本身的总长度变长。并且,若欲将燃料罐设置于上甲板13上,则产生由与其他设备的关系引起的设置空间的限制、不阻碍自桥楼20的操纵室21的视野性的范围内的设置等各种限制。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将原来安装的货油舱30a的容纳空间41的一部分用作燃料容纳部43,因此作为附属设备,用于货油舱30a的一个附属设备就足够。因此,无需将所述附属设备分开设置成作为货物的液化气用设备和主机25的燃料用设备。

并且,无需在船体10内另外设置燃料罐,因此不会导致船体10变长等。而且,如将燃料罐设置于上甲板13上的情况那样,在上甲板13上的设置、自桥楼20的视野上也不会受限制。并且,根据所述限制,无需限制燃料容量,因此能够确保船舶100的巡航距离。

因此,能够不受各种制限而有效地储存主机25的燃料。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覆盖货油舱30a的罐主体40的隔热部50,能够共用液化气和燃料的隔热结构。即,在分别设置液化气用罐、燃料用罐的情况下,需要在两者中设置隔热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共用隔热结构,而能够实现成本减少。

而且,关于燃料容纳部43,在多个货油舱30a、30b、30c中配置于最靠近船尾侧的货油舱30a内通过分隔壁60而形成。由此,在最靠近配置于机舱14的主机25的货油舱30a内形成燃料容纳部43。因此能够避免燃料供给系统延长至主机。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60的上端61与罐主体40的顶面之间形成有连通部75。因此,能够将燃料容纳部43上方的气相、液化气容纳部42上方的气相各自导入到围板顶板45。

由此,能够分别将经气化的液化气及燃料经由围板顶板45而释放到外部。即,无需将液化气开放用、燃料开放用围板顶板45及释放阀等设备分开设置,能够共用一个围板顶板45。由此,能够避免货油舱30a结构的复杂化及成本增加。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货物的液化气、燃料均为lpg,因此能够统一进行货油舱30a的温度管理等。并且,即使在将经由围板顶板45而释放的液化气重新液化而返还到货油舱30a内的情况下,由于在货油舱30a内仅容纳有一种作为液化气的lpg,因此也不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液体混合的问题。

接着,参考图3,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隔壁16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隔壁160沿罐主体40内的上下方向及船宽方向延伸。由此,分隔壁160在罐主体40内将液化气容纳部42和燃料容纳部43划分成非连通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隔壁160具有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一对纵向壁部162、一个第二横向壁部163。

将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设置成从罐主体40的侧方的内表面向船宽方向内侧伸出。这些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设置于船首尾方向上的同一位置,并沿船宽方向延伸。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的船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彼此在船宽方向上相互对置。即,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的船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彼此在船宽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而配置。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的船宽方向内侧的端部配置于在船首尾方向上与围板顶板45重叠的位置。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从罐主体40的底表面延伸至顶面。

一对纵向壁部162从一对第一横向壁部161的船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向船首侧延伸。一对纵向壁部162相互平行且与船首尾方向平行地延伸。一对纵向壁部162的船首侧的端部延伸至围板顶板45的配置位置。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纵向壁部162的船首侧的端部延伸至围板顶板45的船首尾方向的中央。一对纵向壁部162从罐主体40的底表面延伸至顶面。

第二横向壁部163在船宽方向上将一对纵向壁部162的船首侧的端部彼此连接。第二横向壁部163配置于在俯视下与围板顶板45重叠的位置。

第二横向壁部163从罐主体40的底表面延伸至顶面。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释放阀70、再液化装置71、吸气阀71a与围板顶板45连接。并且,在液化气容纳部42设置有货物用泵72,在燃料容纳部43设置有燃料用泵73。这些货物用泵72、燃料用泵73的配管经由围板顶板45而延伸至外部。

在俯视的图3中,通过上述的分隔壁160形成的燃料容纳部43呈以船宽方向中央部分向船首侧突出至围板顶板45的配置位置的方式延伸而得的形状。另一方面,在俯视的图3中,液化气容纳部42呈船宽方向中央部分根据燃料容纳部43的形状向船首侧凹陷至围板顶板45的配置位置而得的形状。而且,将燃料容纳部43、液化气容纳部42设为如下结构:彼此不直接连通,且各自与围板顶板45连接。

由此,例如在船舶100倾斜的情况等能够避免液化气和燃料彼此混合。即,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液化气容纳部42与燃料容纳部43相互连通时,还有可能导致作为货物的液化气和燃料彼此混合。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在罐主体40内液化气容纳部42和燃料容纳部43完全被划分,因此能够避免货物和燃料的混合。

另一方面,由于液化气容纳部42、燃料容纳部43各自与围板顶板45连接,因此能够将经气化的液化气、燃料分别经由围板顶板45而释放到外部。因此,无需与液化气容纳部42、燃料容纳部43各自相对应地设置围板顶板45、释放阀70、再液化装置71、吸气阀71a等设备。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该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作为第一变形例,可以采用图4中所示的结构。图4中,分隔壁170在罐主体40的容纳空间41内沿船首尾方向延伸。即,分隔壁170从罐主体40的船尾侧的端面延伸至船首侧的端面。由此,将液化气容纳部42和燃料容纳部43划分成在船宽方向上相隔。液化气容纳部42和燃料容纳部43隔着分隔壁170在船宽方向上以相邻的方式形成。本变形例中,例如,将左舷侧11设为燃料容纳部43,将右舷侧11设为液化气容纳部42。

并且,例如,作为第二变形例,可以采用图5中所示的结构。图5的分隔壁171具有底部形成壁172和侧部形成壁173。底部形成壁172以从罐主体40的船尾侧的端面向船首侧突出的方式延伸。侧部形成壁173从底部形成壁172的船首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底部形成壁172及侧部形成壁173均沿罐主体40内的船宽方向延伸。由此,分隔壁171在上下方向的罐主体40内的一部分形成有燃料容纳部43。

而且,例如,作为第三变形例,可以采用图6中所示的结构。图6中,在船宽方向上隔着间隔而设置有一对分隔壁175。由此,分隔壁175将罐主体40内的空间划分为3个空间。将3个空间中的船宽方向两侧的空间设为燃料容纳部43,将中央空间设为液化气容纳部42。

在上述任一变形例中,均能够通过分隔壁170、171、175在罐主体40内的一部分形成燃料容纳部43。即,罐主体40内的燃料容纳部43的形成位置可以是相对于液化气的前后、左右、上下中的任一位置。并且,燃料容纳部43可以分散地形成有多个。由此,发挥与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中,对在最靠近船尾侧的货油舱30a中设置分隔壁60、16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通过在其他货油舱30b、30c中也设置分隔壁50、161而形成燃料容纳部43。

实施方式中,对在液化气容纳部42、燃料容纳部43中均容纳lpg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这些液化气容纳部42、燃料容纳部43中例如可以容纳lng等其他相同种类的液化气。并且,可以将容纳在液化气容纳部42、燃料容纳部43中的液化气设为相互不同种类的液化气。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该船舶,能够不受各种制限而储存主机的燃料。

符号说明

10-船体,11-舷侧,12-船底,13-上甲板,14-机舱,15-货舱,20-桥楼,21-操纵室,25-主机,26-螺旋桨,30-货油舱,30a-货油舱,30b-货油舱,30c-货油舱,40-罐主体,41-容纳空间,42-液化气容纳部,43-燃料容纳部,45-围板顶板,50-隔热部,60-分隔壁,61-上端,70-释放阀,71-再液化装置,71a-吸气阀,72-货物用泵,73-燃料用泵,75-连通部,100-船舶,160-分隔壁,161-第一横向壁部,162-纵向壁部,163-第二横向壁部,170-分隔壁,171-分隔壁,172-底部形成壁,173-侧部形成壁,175-分隔壁。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补正后)一种船舶,其具备:

船体;

主机,其设置于所述船体内;

货油舱,其设置于所述船体;及

分隔壁,其设置于所述货油舱内,且将所述货油舱内的空间划分为储存作为货物的液化气的液化气容纳部和储存所述主机的燃料的燃料容纳部,

所述燃料为与储存在所述液化气容纳部中的所述液化气相同的液化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货油舱具有:罐主体,其在内侧形成所述空间;及隔热部,其由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罐主体的材料制成且覆盖所述罐主体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主机设置于划分在所述船体内的船尾侧的机舱,

关于所述货油舱,在划分在所述船体内的所述机舱的船首侧的货舱中沿船首尾方向排列有多个,

所述分隔壁仅设置于多个货油舱中配置于最靠船尾侧的货油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货油舱具有使所述货油舱内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围板顶板,

在所述分隔壁的上端与所述货油舱的内表面之间,以形成有使所述液化气容纳部与所述燃料容纳部连通的连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货油舱具有使所述货油舱内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围板顶板,

所述分隔壁在所述货油舱的上下方向上划分所述液化气容纳部和所述燃料容纳部,

所述燃料容纳部和所述液化气容纳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围板顶板连接。

6.(删除)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修改说明:

替换权利要求书,其中,在权利要求1中追加了“,所述燃料为与储存在所述液化气容纳部中的所述液化气相同的液化气”的记载,并删除了权利要求6。

补正后的权利要求1基于补正前的权利要求1和补正前的权利要求6。

因此,该补正不属于新权利要求的追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