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7712发布日期:2018-07-10 09:28阅读:2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具体是水上漂浮垃圾的打捞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的变化及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湖泊、河道、甚至是海面上经常存在一些垃圾漂浮物,如:矿泉水瓶、垃圾袋、饮料瓶等漂浮物,造成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目前国内外已公布的水上机动垃圾清理船专利中,船体行走时螺旋桨排水机构与垃圾收集排水机构没有直接相关性,在船体前进、转弯和停止3种状态下还没有找到一种巧妙机构,利用其状态转换而达到连续作业、清理水上垃圾的装置。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410053880.9,公开日为2015.08.05,发明名称为“一种水上垃圾清理装置”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上垃圾清理装置。它包括船体及设置在船体内的连续清理装置,该连续清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船体内的主导流管道、侧导流管道、主导流管道内的滑套及上端开口的垃圾回收箱等部件;该水上垃圾清理装置是在船体中安装了一个主管道和一个侧管道,通过船体快速前行方式,利用惯性使水和漂浮垃圾同时进入主管道,进而到达侧管道,在多层过滤网、推杆、传感器的作用使集聚垃圾坠落到侧管道下方的垃圾箱,达到垃圾收集的目的。此方案的机械机构十分复杂,水下活动零部件较多,存在防锈、密封、防漏电等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船体缓慢行走、转弯、静止时不好收集垃圾,尤其是在垃圾堆积严重的水域无法在船停行的状态下收集垃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利用螺旋桨排水阀在船体前后形成水位差,通过自流收集水面漂浮垃圾。

本发明是一种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其下部两侧设有对称的长条形浮力体1’、1’’,两长条形浮力体1’、1’’中间为狭长的流水通道,在通道的前段斜向上设置以履带式垃圾传送装置,该履带为网孔式过滤履带3;在船体中间流水通道的后段安装螺旋桨排水阀,螺旋桨排水阀由十字形三通管道内加一个螺旋桨19和五个侧阀门组成;十字形三通管道的中间管道12的管径大于两侧管道20、18的管径;其中中间管道12的前段内装有螺旋桨19,后段内装有主阀门s;左右两侧管道中都装有左转向阀门l、右转向阀门r;安装在中间管道12上的主阀门s安装在左侧管道20上的第一侧阀门m、安装在右侧管道18上的第二侧阀门m’三阀联动在一起。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益:本装置无论在船体行走、转弯、静止时都能形成前后水位差。本发明可以根据水面上垃圾的多少及方位,利用螺旋桨三通阀门控制船体的行驶速度或转弯方向,但不影响垃圾收集船前面水位差的形成,从而利于水上漂浮垃圾的自流收集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案例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的轴测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本实施案例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施案例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的顶视图,图5为水上垃圾清理船的螺旋桨十字形三通阀的立体图,图6为水上垃圾清理船的螺旋桨十字形三通阀另一视角立体图,图7为三通阀的阀门、阀轴布局图,图8为三通阀为半开状态水流示意图,图9为分流阀门联动结构原理图,图10为三通阀右喷水,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右转向原理图,图11为三通阀左喷水,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左转向原理图,图12为三通阀左右喷水,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静止状态原理图,图13为螺旋桨排水船体的前后形成水位差示意图。

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长条形浮力体1’、1”,垃圾挡板2,过滤履带3,左转向旋钮4,分流推拉杆5,垃圾仓6,分流导管钢丝7,复位扭转弹簧8,链轮机构9,主阀门10,右转向旋钮11,主管道12,转向导管钢丝13,船底凹型导水板14,传动轴15,齿轮联动机构16,阀门控制杆17,右侧管道18,螺旋桨19,左侧管道20,操作台21,驾驶室22,左转向阀门(轴)l,右转向阀门(轴)r,第一侧阀门m,第二侧阀门m’,主阀门(轴)s。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其下部两侧设有对称的长条形浮力体1’、1’’,两长条形浮力体1’、1’’中间为狭长的流水通道,在通道的前段斜向上设置以履带式垃圾传送装置,该履带为网孔式过滤履带3;在船体中间流水通道的后段安装螺旋桨排水阀,螺旋桨排水阀由十字形三通管道内加一个螺旋桨19和五个侧阀门组成;十字形三通管道的中间管道12的管径大于两侧管道20、18的管径;其中中间管道12的前段内装有螺旋桨19,后段内装有主阀门s;左右两侧管道中都装有左转向阀门l、右转向阀门r;安装在中间管道12上的主阀门s安装在左侧管道20上的第一侧阀门m、安装在右侧管道18上的第二侧阀门m’三阀联动在一起。

如图8所示,当主阀门s逐步打开或关闭时,第一侧阀门m、第二侧阀门m’则同时逐步关闭或打开,两侧阀门的打开程度等于中间主阀门s的关闭程度,反之,两侧阀门的关闭程度等于中间主阀门s的打开程度。

如图5所示,中间管道12的横截面积是左右侧管道20、18的横截面积之和。

如图8所示,三个联动阀门的初始状态为:主阀门s为全打开状态时,第一侧阀门m’、第二侧阀门m”为完全关闭状态。

如图1所示,左转向阀门l和右转向阀门l轴上均装有复位扭转弹簧8。

如图9所示,除了三个联动阀门之外,左转向阀门l、右转向阀门r的各自开闭量独立控制,这两个阀在船直行或停止时均完全打开,只有在船体转弯时才调节开关量。

如图8所示,第一侧阀门m、第二侧阀门m’的打开流量之和等于中间主阀门s的关闭总流量,第一侧阀门m、第二侧阀门m’的关闭流量之和等于中间单个阀门s的打开总流量。

如图3所示,船底部采用曲面护板14,凹槽使得船能够顺畅的排水。

在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案例中,两船体浮力体1’、1”位于船体两侧中间形成一个狭长的流水通道,流水通道前端设置有斜向上垃圾输送履带3,网格过滤履带材料组成,利于流水,通过履带上装有垂直于带面的垃圾挡板2,过滤后的垃圾漂浮物13,由履带传送至后面的垃圾仓6。在流水通道的后段中央装有螺旋桨十字形三通阀,三通阀的三个管道中都设置有阀门,其中主管道12的前段内安装有螺旋桨19,后段安装有主阀门s,两个侧管道中各安装两个相同的阀门,即左转向发明l、第一侧阀门m、第二侧阀门m’、右转向阀门r,即侧管道中有四个相同的小阀门,其中靠近十字位置的两个阀门m、m’与主管道中的主阀门s由链轮机构9联动在一起,且三个链轮相同,这样当链轮机构9转动时每个阀门轴的角速度相同,链轮机构9的转动通过导管钢丝7连接到驾驶室22内操控台21上的分流拉推杆5上,使得操作者方便分流增速的操控,而三通阀的两侧管道中的船体的左右转向阀门l、r的转向操作也通过导管钢丝7连接到驾驶室22内操作台21上的左右转向旋钮4、11上,再加上发动机油门以及离合操控分流就能完成本船体作业任务。

如图1、图3、图5、图6及图8~图12所示,螺旋桨十字形三通阀由主管道12和左右侧管道20、18组成,主管道12垂直于侧管道,且主管道腔的横截面是左右侧管道腔的横截面之和,在主管道腔内的前段装有螺旋桨19,在主管道腔内的后端出水口附近装有一个主阀门s,在左右侧管道前内个装有两个侧阀门m、m’,且在相同压力下侧阀门m、m’的最大流量是主阀门s的二分之一。在左右侧管道腔内最近十字交叉位置的两个阀门的侧阀门轴m、m’和中间大管道中的阀门的主阀门轴s通过链轮机构9相互联动,即转动主阀门轴的某一角度,其他两个侧阀门m、m’也同样转动相同角度。三个联动阀门的初始状态为:主阀门s为全打开状态时,两个侧阀门m、m’为完全关闭状态。当逐步关闭主阀门s时,两个侧阀门m、m’则为逐步打开状态。左右侧管道20、18腔中管道后出水口附近还设置有两个左右转向阀门l、r用于船体转向,在转向小阀门的阀轴上设置有复位翻转弹簧8,利于控制阀门的开关操作。

以下结合本实施案例进一步说明水上垃圾收集船的工作原理

如图13所示,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是通过螺旋桨排水使在船体的前后形成水位差,通过自流方式收集水上漂浮垃圾13。具体工作原理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

在图9中,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处于全速前行中,在此状态下,左右侧管道中侧阀门m、m’完全关闭,中间主阀门s完全打开,此时的水上垃圾清理船可以边直行边清理前行路线周围的垃圾。

如图10所示,当水上垃圾清理船需要左转时,先保证三个联动阀门处于半开合状态或全开状态,此时再旋动(如图1所示)左转向旋钮4,使之趋于关闭状态或完全关闭,由于在左转向阀门l轴上装有(如图1所示)复位扭转弹簧8,当松手时,左转向阀门l自动恢复为全打开状态。

如图11所示,当水上垃圾清理船需要右转时,先保证三个联动阀门处于半开合状态或全开状态,此时再旋动(如图2所示)右转向旋钮11,使之趋于关闭状态或完全关闭,由于在右转向阀门r轴上也装有(如图1所示)复位扭转弹8,当松手时,右转向阀门r自动恢复为全打开状态。

如图12所示,当需要船只静止收集垃圾时,主阀门s是关闭状态,左右侧阀门m、m’与左右转向阀门l、r为完全打开状态,左右喷水,冲击力相互抵消,船体静止,此时船体的前后仍然可以形成水位差,通过自流方式收集水上漂浮垃圾。

履带的动力由发动机经过变速箱到传动轴传输动力,使履带3运转起来,循环从水面上清理垃圾,然后整个水上垃圾清理的工作就完成了。

以上所述的发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