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空两用无人抛载式母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669发布日期:2018-07-10 21:2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面抛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空两用无人抛载式母船。



背景技术:

无人水下航行器是指用于海洋环境探测和监测、海洋科学考察、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搜救等可以回收的小型水下自航载体,是一种可长时间在水下自主远程航行的无人智能小型装备平台。为了提高水下设备的安全性,通常需要配备应急抛载装置,当水下设备出现紧急情况时,触发抛载装置抛掉压载重物,使得水下设备处于正浮力状态,从而安全得浮出水面,等待水面船只的救援。现有技术中无人水下航行器一般不带有示位装置,在抛载后无法标识航行器的位置,也有的深海设备中使用浮体,浮体通常与深海设备之间通过绳索连接,在应急情况出现时,通常使用油缸驱动接触浮体并释放浮体,由于绳索的限制,一般只能上浮至海水表面,通过内部配置的频闪灯供海上人员搜寻,但在实际使用中,漂浮在海水表面的浮体目标小,找寻过程如同大海捞针,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现有的无人船与水下机器人等,在工作时均需工作人员租一条船,然后驶到工作地点,接着进行抛载作业。这样做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租船成本与人员成本都较高,还有人员跟船出海可能遇到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水空两用无人抛载式母船,通过设置抛载舱,将工作机器装载在抛载舱内,并配合动力船和动力船上的天线接收位置信号,抛载式母船自动行驶至工作地点进行抛载作业,同时配合舱顶平台上停留的小型无人机实现辅助作业与观察周边情况,代替原有工作时均需工作人员租一条船,然后驶到工作地点,接着进行抛载作业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租船成本与人员成本高、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水空两用无人抛载式母船,包括动力船、抛载舱、与动力船和抛载舱分别连接的连接架及设置于所述动力船上的天线,所述动力船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抛载舱两端,该抛载舱包括舱体及设置于该舱体上的舱顶平台,所述舱顶平台用于停放小型无人机,所述连接架上还设置有缓冲组件,工作时缓冲组件进行水浪冲击力的吸收。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架包括:

动力船连接部,所述动力船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动力船垂直固定连接且该连接部上设置有垂直支撑板,所述动力船连接部与所述动力船采用两点固定的连接方式;

抛载舱连接部,所述抛载舱连接部一端与所述舱顶平台固定连接且该抛载舱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船连接部垂直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缓冲组件一端与所述动力船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抛载舱连接部固定连接,该缓冲组件包括:

液压活塞柱体,所述液压活塞柱体一端与所述动力船连接部固定连接;

活塞柱,所述活塞柱滑动设置于所述液压活塞柱体内;

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柱上且该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活塞柱体和活塞柱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舱体包括:

装载工作舱,所述装载工作舱固定设置于所述舱顶平台下方,该装载工作舱内部为中空设置;

舱头,所述舱头设置于所述装载工作舱一端,该舱头外形呈直角三角形。

作为改进,所述动力船包括:

平稳部,所述平稳部上方呈平面设置,所述动力船连接部固定连接于该平稳部上方平面上,该平稳部下方为三角柱状设置;

冲击部,所述冲击部一端与所述平稳部固定连接,该冲击部另一端呈三角锥状。

作为改进,所述装载工作舱底部到舱顶平台之间的距离l与所述平稳部底部到舱顶平台之间的距离l之间的关系满足,l<l。

作为改进,所述动力船连接部上端还设置有起吊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较传统的抛载式母船,通过设置抛载舱用于装载工作机器,并通过动力船上的天线进行位置信号的接收,动力船进行驱动到达指定位置后进行抛载作业,舱顶平台可停小型无人机,进行辅助作业与观察周边情况,提高了抛载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成本;

(2)本发明较传统的抛载式母船,通过将动力船设置成对称设置于抛载舱两端,一方面在抛载式母船前进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动力,另一方面在进行抛载作业时可进行抛载式母船的稳定,提高作业的稳定性;

(3)本发明较传统的抛载式母船,通过在动力船和抛载舱之间设置连接架,一方面将抛载舱和动力船之间进行连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抛载舱的连接增加整体结构强度;

(4)本发明较传统的抛载式母船,通过在连接架上设置缓冲组件,缓冲组件采用液压悬挂,当水面上浪大时,抛载舱受到较为猛烈的浪时,液压悬挂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减小整体受到的直接冲击,保证了整体的安全运行;

(5)本发明较传统的抛载式母船,通过在动力船上设置平稳部,动力船连接部固定连接与该平稳部上,平稳部上的平面平台使得抛载舱整体呈水平状,提高了抛载过程中的稳定性;

(6)本发明较传统的抛载式母船,通过将装载工作舱底部到舱顶平台之间的距离l与所述平稳部底部到舱顶平台之间的距离l之间的关系满足,l<l,一方面在抛载式母船前进时减少与水面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小前进阻力,另一方面便于抛载式母船的抛载作业。

总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水面抛载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缓冲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3和4所示,水空两用无人抛载式母船,包括动力船1、抛载舱2、与动力船1和抛载舱2分别连接的连接架3及设置于所述动力船1上的天线4,所述动力船1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抛载舱2两端,该抛载舱2包括舱体21及设置于该舱体21上的舱顶平台22,所述舱顶平台22用于停放小型无人机,所述连接架3上还设置有缓冲组件5,工作时缓冲组件5进行水浪冲击力的吸收。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抛载舱2用于装载工作机器,并通过动力船1上的天线6进行位置信号的接收,动力船1进行驱动到达指定位置后进行抛载作业,舱顶平台22可停小型无人机,进行辅助作业与观察周边情况,提高了抛载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2、3、4和7所示,所述连接架3包括:

动力船连接部31,所述动力船连接部31一端与所述动力船1垂直固定连接且该连接部31上设置有垂直支撑板311,所述动力船连接部31与所述动力船1采用两点固定的连接方式,采用两点固定的方式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然不仅限于该实施方式,两点固定连接的方式一方面可将动力船连接部31和动力船1之间进行牢固的连接,另一方面两点连接的方式节约了原材料,更加便于工人安装。

抛载舱连接部32,所述抛载舱连接部32一端与所述舱顶平台22固定连接且该抛载舱连接部32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船连接部31垂直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动力船1设置成对称设置于抛载舱2两端,一方面在抛载式母船前进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动力,另一方面在进行抛载作业时可进行抛载式母船的稳定,提高作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5所示,所述缓冲组件5一端与所述动力船连接部31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抛载舱连接部32固定连接,该缓冲组件5包括:

液压活塞柱体51,所述液压活塞柱体51一端与所述动力船连接部31固定连接;

活塞柱52,所述活塞柱52滑动设置于所述液压活塞柱体51内;

缓冲弹簧53,所述缓冲弹簧53套设于所述活塞柱52上且该缓冲弹簧53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活塞柱体51和活塞柱52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连接架3上设置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采用液压悬挂,当水面上浪大时,抛载舱2受到较为猛烈的浪时,液压悬挂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减小整体受到的直接冲击,保证了整体的安全运行。

进一步地,如图1、2、3和4所示,所述舱体21包括:

装载工作舱211,所述装载工作舱211固定设置于所述舱顶平台22下方,该装载工作舱211内部为中空设置;

舱头212,所述舱头212设置于所述装载工作舱211一端,该舱头212外形呈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如图1、2、3和4所示,所述动力船1包括:

平稳部11,所述平稳部11上方呈平面设置,所述动力船连接部31固定连接于该平稳部11上方平面上,该平稳部11下方为三角柱状设置;

冲击部12,所述冲击部12一端与所述平稳部11固定连接,该冲击部12另一端呈三角锥状。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动力船上设置平稳部11,动力船连接部31固定连接与该平稳部11上,平稳部11上的平面平台使得抛载舱2整体呈水平状,提高了抛载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2、3和4所示,所述装载工作舱211底部到舱顶平台22之间的距离l与所述平稳部11底部到舱顶平台22之间的距离l之间的关系满足,l<l。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装载工作舱211底部到舱顶平台22之间的距离l与所述平稳部11底部到舱顶平台22之间的距离l之间的关系满足,l<l,一方面在抛载式母船前进时减少与水面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小前进阻力,另一方面便于抛载式母船的抛载作业。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力船连接部31上端还设置有起吊柱312,设置吊柱312方便对水空两用无人抛载式母船进行吊起处理以便进行维修。

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首先将工作机器放置在无人母船上,动力船1上的天线4得到位置信号,在动力船1的驱动下母船将自动行驶至工作地点进行抛载作业,在无人母船向前行驶的过程中易受到水浪的冲击,在连接架3上设置缓冲组件5,通过液压悬挂的方式,进行水浪冲击力的吸收,同时,舱顶平台22上停放的小型无人机,进行辅助作业与观察周边情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