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救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0035发布日期:2019-01-19 00:1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救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海上救助系统。



背景技术:

小型的船只在海上作业过程中容易遇到危险,此时需要利用救助装置将被救船只上的被困人员转移到母船,救助装置通常是架设在母船与被救船只之间的软梯、舷梯以及组合梯等。目前这种救助过程缺乏相对安全的保障措施,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员跌落伤亡事故,尤其是在复杂海况中,难以保证转移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海上救助系统,本技术利用环形气囊提供支撑和保护,结合绞盘提升的方式进行海上受困人员的安全救助,安全性高且易于实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上救助系统,该系统包括:救援母船、被救船只、绞盘以及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呈中空的桶状结构,环形气囊内部包括空腔、截面呈环形结构,环形气囊的第一开口端固定在救援母船上、第二开口端固定在被救船只上;绞盘固定在救援母船上,绞盘上绕设有缆绳,缆绳穿过环形气囊内部的空腔,缆绳的端部连接有安全保护绳,安全保护绳在绞盘释放缆绳的过程中到达被救船只,安全保护绳用于与被救船只上的受困人员固定,安全保护绳在绞盘收缆过程中提升受困人员穿过环形气囊内部的空腔到达救援母船。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环形气囊内部的空腔的表面设置有扶手,扶手沿着第二开口端至第一开口端的方向设置,扶手供受困人员穿过环形气囊内部的空腔的过程中扶持。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环形气囊在未使用时排气收纳于救援母船上,系统还包括吊车和充气泵,吊车和充气泵均固定在救援母船上,吊车的吊钩连接环形气囊并用于环形气囊向被救船只的吊放与回收,充气泵连接环形气囊的气口并用于环形气囊的充气。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救助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气囊提供支撑和保护,结合绞盘提升的方式实现海上受困人员的救助,大大提高了人员转移时的安全保障,即使在复杂海况下也可以保证转移过程中受困人员的安全,安全性较高。且该系统中使用到的设备较少,救助成本较低且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公开的海上救助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的环形气囊的一种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中的环形气囊的另一种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救助系统,可以用于在复杂海况中将被救船只上的受困人员救助到救援母船上,请参考图1,该系统包括救援母船10、被救船只20、绞盘11以及环形气囊30,被救船只20上有待救助的受困人员,在本技术的应用场景中,通常是救援母船10为大型船只、被救船只20为小型船只。

环形气囊30呈中空的桶状结构,环形气囊30内部包括空腔、截面呈环形结构,图1以环形气囊30外形呈圆柱形为例,实际并非一定是标准的圆柱形,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可至少容纳一人通过,环形气囊30采用强度高且耐磨的材料制成。环形气囊30的第一开口端固定在救援母船10上、第二开口端固定在被救船只20上,为了方便固定,救援母船10的两个开口端有系挂绳,救援母船10利用两端的系挂绳系挂在救援母船10和被救船只20上。

可选的,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的表面设置有扶手31,扶手31沿着第二开口端至第一开口端的方向设置,具体设置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扶手31从第二开口端至第一开口端沿着环形气囊30的轴向设置在内壁上,请参考图2示出的环形气囊30的透视示意图,内壁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轴向的扶手31;再比如,空腔的表面设置多个扶手31,每两个扶手3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每个扶手31沿着环形气囊30的截面平面设置,这多个扶手31形成从第二开口端至第一开口端的扶梯结构,请参考图3示出的环形气囊30的透视示意图。具体实现时,还有更多的设置扶手31的形式,本技术不一一举例说明。

绞盘11固定在救援母船10上,绞盘11上绕设有缆绳,绞盘11可进行缆绳收放作业。缆绳从环形气囊30的第一开口端伸入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缆绳在收放缆过程中始终穿在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中。缆绳的端部连接有安全保护绳12,安全保护绳12在绞盘11释放缆绳的过程中穿过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到达被救船只20。

可选的,环形气囊30在未使用时(包括救助未开始时以及救助完成后)排气收纳于救援母船10上,则该系统还包括吊车13和充气泵14等用于环形气囊30的布放的装置,如图1所示,吊车13和充气泵14均固定在救援母船10上。吊车13的吊钩连接环形气囊30并用于环形气囊30向被救船只20的吊放与回收。充气泵14连接环形气囊30的气口并用于环形气囊30的充气,图1未示出充气泵14与环形气囊30的连接,实际可以选用大功率的充气泵14来提高充气效率,以便在短时间内完成充气。

本技术公开的海上救助系统的救助流程如下:

1、救援母船10抵达被救船只20处,此时环形气囊30排气收纳于救援母船10上。

2、将环形气囊30的第一开口端通过系挂绳固定在救援母船10上,比如固定在救援母船10的船舷上。利用吊车13将环形气囊30的另一端吊放到被救船只20上,被救船只20上的受困人员协助利用系挂绳将环形气囊30的第二开口端固定在被救船只20上。

3、环形气囊30两端固定完成后,启动充气泵14为环形气囊30充气。

4、充气完成后,绞盘11释放缆绳,缆绳穿过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直至缆绳端部的安全保护绳12到达被救船只20。

5、受困人员将缆绳端部的安全保护绳12正确穿戴,然后从第二开口端钻入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绞盘11开始收缆作业,安全保护绳12在绞盘11收缆过程中提升受困人员穿过环形气囊30内部的空腔。在提升过程中,受困人员可以扶持环形气囊30内的扶手维持身体的姿态,直至从环形气囊30的第一开口端钻出到达救援母船10,即完成对受困人员的救助。

当被救船只20上有多名受困人员时,采用上述步骤1-5救助出第一名受困人员后,重新执行上述步骤4,释放缆绳,再利用上述步骤4-5救助下一个受困人员。在所有受困人员都救助完成后,可以对环形气囊30排气并利用吊车13回收环形气囊30再收纳于救援母船10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救助系统,涉及海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救援母船和被救船只上的环形气囊,以及设置在救援母船上的绞盘,绞盘上绕设的缆绳穿在环形气囊的空腔中,在绞盘放缆过程中,缆绳端部的安全保护绳穿过环形气囊的空腔到达被救船只并固定受困人员,在绞盘收揽过程中,缆绳端部的安全保护绳提升受困人员穿过环形气囊的空腔到达救援母船完成救助;本申请利用环形气囊提供支撑和保护,结合绞盘提升的方式进行海上受困人员的安全救助,安全性高、成本低且易于实施。

技术研发人员:焦慧锋;郭佳;朱忠;刘小龙;陈文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9.21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