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泊辅助动力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693发布日期:2018-09-11 23:0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动力定位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深水条件下的锚泊辅助动力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海洋的探测由浅海逐步过渡到深海,对海洋的开发和探测需要搭建海洋结构物(如海洋平台、浮式储油船FPSO等),而在深海中这些海洋结构物的定位主要依靠其上安装的动力定位系统,但是传统的动力定位系统应用在长期运行于深海海域的海洋结构物上只能实现大范围的定位,使得定位不稳定,因此有人提出在原有动力定位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锚泊系统进行辅助定位。目前现有的锚泊系统一般包括多根系泊缆索,且大部分的锚泊系统中的系泊缆索均呈对称分布,针对一些特定的海况,锚泊系统中的有些系泊缆索并不会发挥作用,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且使用稳定的锚泊辅助动力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锚泊辅助动力定位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刚性的三角形框架,所述的三角形框架的三个尖角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海底相连的第一系泊缆索,所述的三角形框架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二系泊缆索的挂环,多个所述的挂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三角形框架的内壁上。

多个所述的挂环沿着所述的三角形框架的内壁均布设置。多个挂环均布设置,使得支撑力分布均匀,确保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的第一系泊缆索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二系泊缆索的外径。确保三角形框架能够得到稳定的安装。

所述的三角形框架由三根钢管首尾相接而成,三根所述的钢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三根钢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得运输时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运输。

所述的钢管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相互连接的两根所述的钢管的两个相近的端头之间设置有一连接钢板,所述的连接钢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通过一螺栓依次穿过一个所述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的第二安装通孔和另一个所述的第一安装通孔并用一个相配合的螺母螺接实现所述的钢管之间的安装连接。上述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且连接稳定。

每根所述的钢管的外部包覆设置有浮性材料。在钢管的外部包覆浮性材料,确保三角形框架的浮力。

三根所述的钢管等长。三根钢管等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正三角形的框架,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挂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的第二系泊缆索的一端系设在相对应的所述的挂钩上。在挂环上设置挂钩,使得两者之间形成挠性转动连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柔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刚性,有助于提升整个系统对于不同海况的适应能力,在遇到突变海况时,通过挂钩绕挂环的小范围转动使得能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释放,有利于缓冲载荷;另外与海洋结构物相连的第二系泊缆索的端头通过挂钩与挂环相连,可有效减少水上施工难度,同时可缩短了水上单个第二系泊缆索的长度,将整个海洋结构物承受的力通过多根长度相对较短的第二系泊缆索大大分散。

三个所述的尖角处分别设置有悬挂环,所述的第一系泊缆索的一端系设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悬挂环上,所述的第一系泊缆索的另一端抛锚至深海海底进行锚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整个锚泊辅助动力定位系统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刚性的三角形框架,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波浪的冲击对海洋结构物的影响,同时,根据不同的海况(比如不同的浪向和流向),可以调节该三角形边框的三个尖角的迎流迎浪方向,通过三个尖角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三个尖角劈波斩浪,同时也可阻碍波流的传递,进而减少海流和波浪对海洋结构物的直接冲刷,使连接在其上的第一系泊缆索和第二系泊缆索所承受的系泊张力大大减小;

(2)在三角形框架的三个尖角处分别设置用于与海底相连的第一系泊缆索,保证了系统定位后的整体稳定性;

(3)在三角形框架内设置多个用于安装第二系泊缆索的挂环,多个挂环固定设置在三角形框架的内壁上,通过这些挂环形成挂点系设第二系泊缆索,实现与海洋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减少单个第二系泊缆索的长度,进而减小了与海洋结构物相连的第二系泊缆索的系泊张力,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钢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两根钢管之间的相近端相互配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深海中与海洋结构物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锚泊辅助动力定位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刚性的三角形框架1,三角形框架1的三个尖角11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海底D相连的第一系泊缆索2,三角形框架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二系泊缆索3的挂环4,多个挂环4固定设置在三角形框架1的内壁上。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挂环4沿着三角形框架1的内壁均布设置。多个挂环4均布设置,使得支撑力分布均匀,确保安装的稳定性。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系泊缆索2的外径大于第二系泊缆索3的外径。确保三角形框架1能够得到稳定的安装。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三角形框架1由三根钢管12首尾相接而成,三根钢管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三根钢管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得运输时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运输。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钢管12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图中未显示),相互连接的两根钢管12的两个相近的端头之间设置有一连接钢板5,连接钢板5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图中未显示),通过一螺栓6依次穿过一个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和另一个第一安装通孔并用一个相配合的螺母7螺接实现钢管12之间的安装连接。上述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且连接稳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每根钢管12的外部包覆设置有浮性材料121。在钢管12的外部包覆浮性材料121,确保三角形框架1的浮力。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三根钢管12等长。三根钢管12等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正三角形的框架,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其中钢管12的长度由海洋结构物9的体积来决定,确保整个三角形框架1能够适配需要定位的海洋结构物9,使海洋结构物9能够安置在该三角形框架1内。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挂环4上设置有挂钩8,第二系泊缆索3的一端系设在相对应的挂钩8上。在挂环4上设置挂钩8,使得两者之间形成挠性转动连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柔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刚性,有助于提升整个系统对于不同海况的适应能力,在遇到突变海况时,通过挂钩8绕挂环4的小范围转动使得能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释放,有利于缓冲载荷。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三个尖角11处分别设置有悬挂环10,第一系泊缆索2的一端系设在对应位置的悬挂环10上,第一系泊缆索2的另一端抛锚至深海海底进行锚固。

在具体使用时,三角形框架1浮于海面M上,海洋结构物9安置在三角形框架1内,根据海洋结构物9的大小来选择每个钢管12上所需要用到的挂环4的数量,可以是连续使用同一个钢管12上的挂环4,也可以是间隔使用一个钢管12上的几个挂环4,也就是说,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并不是每个钢管12上的挂环4都要用到,这样就扩大了整个系统的应用范围。另外,根据具体的海流方向,可设置三个尖角11的朝向,同时在三个尖角11处可根据具体水深海况选择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第一系泊缆索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