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783发布日期:2019-03-19 21:2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制造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模块化单元舱室。模块化单元舱室一般在安装至船体上之前已基本预先完成制作的舱室。模块化单元舱室通常包括底座、围壁板和天花板,围壁板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直接与天花板固定。

在模块化单元舱室由陆地运送至船坞中的船体过程中,通常是直接对模块化单元舱室进行吊运,而现有的模块化单元舱室由于结构强度不高,在吊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单元舱室由于结构强度不高,在吊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框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框架,所述框架用于支撑模块化单元舱室,所述框架包括底型材,其特点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

顶型材,所述顶型材与所述底型材相对设置;

支撑型材,所述支撑型材连接于所述顶型材和所述底型材之间;

其中,所述顶型材和所述底型材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围壁板安装槽。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与底型材相对设置的顶型材以及支撑型材,使框架作为一个立体结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且大大地加强了模块化单元舱室的支撑强度;同时,在顶型材和所述底型材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围壁板安装槽,以便围壁板的两端直接固定于顶型材的围壁板安装槽和底型材的围壁板安装槽,通过顶型材和底型材加固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同时,安装更为简便,大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

较佳地,所述顶型材和所述底型材均由首尾相接的多条边框围合而成,所述边框包括多个一体式边框和一可拆卸边框;

所述一体式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的连接壁,所述内侧壁、所述连接壁和所述外侧壁围绕形成所述围壁板安装槽;

所述可拆卸边框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拆卸部,所述底座与所述拆卸部围绕形成所述围壁板安装槽;

其中,所述顶型材的一体式边框与所述底型材的一体式边框相对设置,所述顶型材的可拆卸边框与所述底型材的可拆卸边框相对设置。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模块化单元舱室安装至船体上之前就已经在围壁板上开设好窗体的预留孔,但是,往往在模块化单元舱室安装至在船体上之后,发现预先开设好的窗体的预留孔与舱体上的窗孔位置存在误差,造成很大的不便。而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可拆卸边框,使模块化单元舱室安装至船体上之后,还可以对固定在其中的围壁板进行,以便根据舱体上的窗孔位置,在拆卸下来的围壁板上现场开设窗体的预留孔,达到与舱体上的窗孔的位置的准确对应。

较佳地,所述可拆卸边框的底座的截面为L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拆卸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卡位凸起,所述底座与所述卡位凸起相对应位置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卡位凸起卡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卡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使拆卸部与底座的对位更为准确。

较佳地,所述可拆卸边框还包括连接板和固定件,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拆卸部相对应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拆卸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板和固定件,方便底座与拆卸部的拆卸,同时加强了底座与拆卸部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所述支撑型材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型材和所述底型材相对应的相邻两所述边框的连接处。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型材与顶型材、以及底型材的连接位置,使支撑型材更好地支撑顶型材和底型材。

较佳地,所述框架还包括卫生间底座,所述卫生间底座的外边缘与所述底型材的外边缘连接,且所述卫生间底座为沿周向闭合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卫生间底座,使一体成型的卫生间,可以直接固定在卫生间底座,方便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制作以及安装。

较佳地,所述卫生间底座包括相连接且垂直的横板和竖板。

较佳地,所述卫生间底座中远离所述底型材的一侧设有凹槽。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先在卫生间底座上开设凹槽,方便在一体成型的卫生间安装至卫生间底座时,下水管道的定位和对准。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框架的整体结构,使框架作为一个立体结构,大大地加强了模块化单元舱室的支撑强度,防止了模块化单元舱室在吊运过程中造成损坏;同时,在顶型材和所述底型材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围壁板安装槽,以便围壁板的两端直接固定于顶型材的围壁板安装槽和底型材的围壁板安装槽,通过顶型材和底型材加固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同时,安装更为简便,大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的一体式边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的可拆卸边框的分解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的可拆卸边框和围壁板的拆卸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的可拆卸边框和围壁板的安装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框架 1

围壁板 2

底型材 10

顶型材 20

围壁板安装槽 30

支撑型材 40

一体式边框 50

内侧壁 51

外侧壁 52

连接壁 53

可拆卸边框 60

底座 61

限位凹槽 611

拆卸部 62

卡位凸起 621

连接板 71

固定件 72

卫生间底座 80

横板 81

竖板 82

凹槽 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请结合图1至图6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框架1,框架1用于支撑模块化单元舱室。框架1包括底型材10、顶型材20和支撑型材40。

顶型材20与底型材10相对设置。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围壁板安装槽30。支撑型材40连接于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之间。这样,通过与底型材10相对设置的顶型材20以及支撑型材40,使框架1作为一个立体结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且大大地加强了模块化单元舱室的支撑强度。同时,在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围壁板安装槽30,以便围壁板2的两端直接固定于顶型材20的围壁板安装槽30和底型材10的围壁板安装槽30,通过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加固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同时,安装更为简便,大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

具体地,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均由首尾相接的多条边框围合而成,边框包括六个一体式边框50和一可拆卸边框60。一体式边框5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51和外侧壁52、以及固定连接于内侧壁51和外侧壁52之间的连接壁53,内侧壁51、连接壁53和外侧壁52围绕形成围壁板安装槽30。可拆卸边框60包括底座61和与底座61可拆卸连接的拆卸部62,底座61与拆卸部62围绕形成围壁板安装槽30。可拆卸边框60的底座61的截面为L形结构。其中,顶型材20的一体式边框50与底型材10的一体式边框50相对设置,顶型材20的可拆卸边框60与底型材10的可拆卸边框60相对设置。这样,通过设置可拆卸边框60,使模块化单元舱室安装至船体上之后,还可以对固定在其中的围壁板2进行,以便根据舱体上的窗孔位置,在拆卸下来的围壁板2上现场开设窗体的预留孔,达到与舱体上的窗孔的位置的准确对应。如图5和图6所示,先将围壁板2从顶型材20的可拆卸边框60和底型材10的可拆卸边框60拆卸下来,开设窗体的预留孔后,再将围壁板2安装回顶型材20的可拆卸边框60和底型材10的可拆卸边框60内。其中,一体式边框50的数量不限于六个,可以根据模块化单元舱室具体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拆卸部62靠近底座61的一端设有卡位凸起621,底座61与卡位凸起621相对应位置设有限位凹槽83611,卡位凸起621卡设于限位凹槽83611内。通过设置卡位凸起621和限位凹槽83611,使拆卸部62与底座61的对位更为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边框60还包括连接板71和固定件72,连接板71的两端分别位于底座61与拆卸部62相对应的一侧,且连接板71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72固定于底座61与拆卸部62。这样,通过设置连接板71和固定件72,方便底座61与拆卸部62的拆卸,同时加强了底座61与拆卸部62的连接强度。

支撑型材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相对应的相邻两边框的连接处。这样,通过设置支撑型材40与顶型材20、以及底型材10的连接位置,使支撑型材40更好地支撑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还包括卫生间底座80,卫生间底座80的外边缘与底型材10的外边缘连接,且卫生间底座80为沿周向闭合结构。这样,通过设置卫生间底座80,使一体成型的卫生间,可以直接固定在卫生间底座80,方便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制作以及安装。

具体地,卫生间底座80包括相连接且垂直的横板81和竖板82。卫生间底座80中远离底型材10的一侧设有凹槽83。这样,通过预先在卫生间底座80上开设凹槽83,方便在一体成型的卫生间安装至卫生间底座80时,下水管道的定位和对准。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框架1的整体结构,使框架1作为一个立体结构,大大地加强了模块化单元舱室的支撑强度,防止了模块化单元舱室在吊运过程中造成损坏;同时,在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围壁板安装槽30,以便围壁板2的两端直接固定于顶型材20的围壁板安装槽30和底型材10的围壁板安装槽30,通过顶型材20和底型材10加固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同时,安装更为简便,大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