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4139发布日期:2019-08-03 16:31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道舷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



背景技术:

大型油轮、货轮因停靠码头装、卸时间较长,受潮水涨落和货物满载、空载的影响很大,所以甲板和码头间的落差很大给工作人员上、下船带来极大不便。登船梯是现代大型油船码头油船在停靠码头作业过程中,装卸作业人员和船员安全顺利上下船舶的装置。

目前的登船梯均为整体结构,不可方便地调节登船梯的长度及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以更好地匹配甲板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将现有技术中的整体结构改变为分体结构,以更方便地调节登船梯的长度及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以更好地匹配甲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包括:

回转平台,包括:固定安装于地面的固定部和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上方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水平面内转动;

爬梯,其固定于所述旋转部上,所述爬梯的上端位于所述旋转部的顶面,所述爬梯的下端用于放置于码头的地面上;

依次连接的多个悬梯,位于首端的所述悬梯与所述旋转部铰接,相邻两个所述悬梯之间铰接,位于尾端的所述悬梯的末端用于放置于甲板上;

第一驱动器,连接于所述旋转部与位于首端的所述悬梯之间,用于带动位于首端的所述悬梯以位于首端的所述悬梯与所述旋转部的铰接点为中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第二驱动器,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悬梯之间,用于带动两个相邻的所述悬梯形成预定夹角。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悬梯包括:主体组件;沿所述主体组件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踏板组件,每一个所述踏板组件包括:一个踩踏板单元、一个安装轴和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安装轴安装于所述主体组件上,所述连接件的其中一端套设于所述安装轴上并可以围绕所述安装轴的轴线转动,所述踩踏板单元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至少一个拉杆,所述拉杆的数量与每一个所述踏板组件中的所述连接件的数量相等,并且,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接件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踏板组件中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均铰接于所述拉杆上;

所述的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包括一平面P,其垂直于所述安装轴的轴线;

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悬梯中的所述主体组件在相邻端相互铰接,铰接点在所述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一投影点A,两个相邻的所述悬梯中的所述拉杆在相邻端相互铰接,铰接点在所述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二投影点B,另外,在每一个所述悬梯中的每一个所述踏板组件中: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拉杆上的铰接点在所述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三投影点C,所述连接件的转动中心点在所述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四投影点D,所述第一投影点A、第二投影点B、第三投影点C和第四投影点D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进一步地,位于首端的所述悬梯中的所述主体组件与所述旋转部之间铰接,铰接点在所述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五投影点E,位于首端的所述悬梯中的所述拉杆与所述旋转部之间铰接,铰接点在所述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六投影点F,所述第一投影点A、第二投影点B、第五投影点E和第六投影点F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均为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单元、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单元之间的支撑单元和安装于所述侧板单元上、并与所述侧板单元一一对应的栏杆单元,每一个所述侧板单元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平台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直杆支撑件和/或“X”形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踩踏板单元包括一个平板状的踏板主体和位于所述踏板主体两端的平板状的第一卡接板,每一个所述第一卡接板垂直地固定于所述踏板主体上,每一个所述第一卡接板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洞,所述第一卡接板通过所述安装孔洞套设于所述安装轴上,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踩踏板单元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踩踏板单元还包括沿所述踏板主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平板状的第二卡接板,每一个所述第二卡接板垂直地固定于所述踏板主体上,每一个所述第二卡接板的末端开设有缺口,每一个所述第二卡接板通过所述缺口卡设于所述安装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将现有技术中的整体结构改变为分体结构,更方便地调节登船梯的长度及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可以更好地匹配甲板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局部视图J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局部视图K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踏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踏板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驱动器,2.回转平台,201.固定部,202.旋转部,100.悬梯,3.主体组件,301.侧板单元,302.支撑单元,302A.直杆支撑件,302B.“X”形支撑件,303.栏杆单元,4.拉杆,5.踏板组件,501.踏板单元,501A.踏板主体,501B.第一卡接板,501C.第二卡接板,502.连接件,503.安装轴,6.第一驱动器,7.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如图1~3所示,包括:

回转平台2,包括:固定安装于地面的固定部201和安装于固定部201上方的旋转部202,旋转部202可相对于固定部201在水平面内转动;

爬梯7,其固定于旋转部202上,爬梯7的上端位于旋转部202的顶面,爬梯7的下端用于放置于码头的地面上,人员通过爬梯7攀爬至旋转部202的顶面;

依次连接的多个悬梯100,位于首端的悬梯100与旋转部202铰接,相邻两个悬梯100之间铰接,位于尾端的悬梯100的末端用于放置于甲板上,人员从旋转部202的顶面顺着多个悬梯100攀爬至甲板上;

第一驱动器6,连接于旋转部202与位于首端的悬梯100之间,用于带动位于首端的悬梯100以位于首端的悬梯100与旋转部202的铰接点为中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第二驱动器1,连接于相邻两个悬梯100之间,用于带动两个相邻的悬梯100形成预定夹角。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悬梯100包括:

主体组件3;

沿主体组件3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踏板组件5,如图8和图9所示,每一个踏板组件5包括:一个踩踏板单元501、一个安装轴503和至少一个连接件502,安装轴503安装于主体组件3上,连接件502的其中一端套设于安装轴503上并可以围绕安装轴503的轴线转动,踩踏板单元501固定于连接件502上,这样,踩踏板单元501可以随连接件502的转动而转动;

至少一个拉杆4,拉杆4的数量与每一个踏板组件5中的连接件502的数量相等,并且,拉杆4与连接件502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一个踏板组件4中的连接件的另一端均铰接于拉杆4上;

所述的码头使用的多节自动踏步式登船梯一平面P,垂直于安装轴503的轴线;

其中,两个相邻的悬梯100中的主体组件3在相邻端相互铰接,铰接点在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一投影点A,两个相邻的悬梯100中的拉杆4在相邻端相互铰接,铰接点在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二投影点B,另外,在每一个所述悬梯100中的每一个踏板组件5中:连接件502在拉杆4上的铰接点在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三投影点C,连接件503的转动中心点在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四投影点D,第一投影点A、第二投影点B、第三投影点C和第四投影点D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见图3)。第一投影点A和第二投影点B之间的连线段L2始终平行于第三投影点C和第四投影点D之间的连线段L1。因为在平面P内,每一个踏板组件5中形成的连线段L1均与连线段L2平行,所以,踏板组件5相互之间动作始终一致,实现了相邻悬梯100之间踏板的坡度一致的目的。即无论相邻两个悬梯100所夹角度如何,两个悬梯100上的踏板的坡度都是一致的。

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保证踏板的坡度始终不变,见图1和图4,位于首端的悬梯100中的主体组件3与旋转部202之间铰接,铰接点在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五投影点E,位于首端的悬梯100中的拉杆4与旋转部202之间铰接,铰接点在平面P上的投影形成第六投影点F,第一投影点A、第二投影点B、第五投影点E和第六投影点F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即,任意两个相邻悬梯100铰接处形成的连线段L2(见图3)均与旋转部202与位于首端的悬梯100铰接处形成的连线段L3平行且等长,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线段L1始终平行于连线段L2,因此,连线段L1始终平行于L3。因为五投影点E和第六投影点F位置不变,连线段L3不变,所以连线段L1的方向始终不变。踩踏板单元501固定于连接件502,所以,踏板的坡度始终不变。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器6和第二驱动器1均为油缸。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7所示,主体组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单元301、连接于两个侧板单元301之间的支撑单元302和安装于侧板单元301上、并与侧板单元301一一对应的栏杆单元302,每一个侧板单元301的其中一端固定平台2铰接。具体地,支撑单元302可以为直杆支撑件302或“X”形支撑件302B或既有直杆支撑件302又有“X”形支撑件302B。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两个驱动器1,分别对应于两个侧板单元301,保证登船梯举升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每一个踏板组件5包括:一个踩踏板单元501、一个安装轴503和两个连接件502,两个连接件502分别固定于踩踏板单元501的两端,安装轴503安装于主体组件3上,每一个连接件502的其中一端套设于安装轴503上并可以围绕安装轴503的轴线转动。在该实施方式中,应设置两个拉杆4,拉杆4位于踩踏板单元501的两端,与连接件502的位置对应。每一个踏板组件5中设置两个连接件502可保证踩踏板单元501稳定,为使踩踏板单元501更稳定,也可以设置三个连接件502或更多的连接件502。本实施方式中,除了通过多设置连接件502使踩踏板单元501稳定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踩踏板单元501包括一个平板状的踏板主体501A和位于踏板主体501A两端的平板状的第一卡接板501B,每一个第一卡接板501B垂直地固定于踏板主体501A上,每一个第一卡接板501B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洞,第一卡接板501B通过安装孔洞套设于安装轴503上,两个连接件502分别设置于踩踏板单元501的两端并分别与第一卡接板501B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踩踏板单元501还包括沿踏板主体501A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平板状的第二卡接板501C,每一个第二卡接板501C垂直地固定于踏板主体501A上,每一个第二卡接板501C的末端开设有缺口,每一个第二卡接板501C通过缺口卡设于安装轴503上。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