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0026发布日期:2020-04-14 19:2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



背景技术:

在船舶制造中,通常在船体的各舱室中配备进水传感器,用于探测舱室是否漏水,进水传感器与船舶报警系统连接,在探测到舱内进水时向船员发出报警信号,以尽快采取紧急措施。

进水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既不能过低,因部分舱室即便不漏水也会在底部积水,例如机舱在正常情况下底部会有少量的积水,如果进水传感器安装过低则会引起船舶报警系统频繁报警,影响船员的正常工作;但进水传感器又不能安装的过高,过高则起不到预警作用。

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在舱壁上焊接固定支座,进水传感器直接安装在支座上,此外,舱室内还紧密排布有管道、线路等其他结构,进一步压缩进水传感器的装配空间。但在实际生产中,从船体设计到最后的交付使用,期间会根据船东的需求或者船检的意见修改调整进水传感器的位置,而固定式的进水传感器难以在空间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拆卸,存在高度调整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以解决现有的进水传感器高度调整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技术方案为:

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包括舱壁支撑、安装在舱壁支撑上的支架主体、设置在支架主体底部的传感器安装座,所述舱壁支撑固定在舱室内的舱壁上,所述支架主体可调安装于舱壁支撑的悬伸端部,所述支架主体上沿高度方向设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悬伸端部之间可拆连接。

有益效果:支架主体上设有调节结构,舱壁支撑的悬伸端部与支架主体的调节结构可拆连接,进水传感器安装座设置在支架主体底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支架主体与舱壁支撑分离,沿高度方向上下调节支架主体的位置,调节到位后,将支架主体固定在舱壁支撑上。相比于现有的固定方式,省去了拆卸舱壁支撑的操作,仅通过调节支架主体与舱壁支撑的相对位置,实现对进水传感器的高度调节,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为了在调节到位后使支架主体能够固定牢靠,所述调节结构为支架主体上沿高度方向间隔均布的多个调节孔,所述悬伸端部设有与调节孔对应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为了在调节到位后使支架主体能够固定牢靠,所述调节结构为支架主体上沿高度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所述悬伸端部设有与调节长孔对应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传感器与舱壁支撑形成干涉,所述支架主体为角钢结构,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所述多个调节孔间隔布置于第一板段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座设于第二板段上。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舱壁支撑的结构强度,所述舱壁支撑为一端固定在舱壁上且另一端悬伸的角钢结构,所述舱壁支撑包括水平板段和竖直板段,所述螺栓孔开设于所述竖直板段的悬伸端部。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对支架主体起到稳定支撑作用,所述舱壁支撑有两个,两个舱壁支撑沿高度方向上下对应布置,且两舱壁支撑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第一板段上相邻两调节孔之间的间距的整数倍。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进水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座包括端板,所述端板的两侧分别凸出于第二板段的对应侧边缘,所述端板的两侧凸出部分上分别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传感器调节长孔。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进水传感器的高度调节精度,所述传感器调节长孔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板段上相邻两调节孔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端板直接固定在第二板段上易对装配操作形成干涉,所述传感器安装座还包括连接端板与第二板段的水平连接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具体实施例1中可调支架在舱内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可调支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可调支架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支架主体与舱壁支撑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传感器安装座和传感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1-支架主体、10-第一板段、11-第二板段、12-调节孔、13-螺栓、14-螺母、15-垫圈、2-传感器安装座、20-端板、21-水平连接段、22-传感器调节长孔、3-第一舱壁支撑、4-第二舱壁支撑、5-进水传感器、6-舱壁、7-甲板、8-船体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用于固定在船舶的舱室中以供可调安装进水传感器5,本实施例中,舱室包括顶部的甲板7、内侧的舱壁6以及外侧的船体外板8,可调支架包括舱壁支撑、可调安装在舱壁支撑上的支架主体1、设置在支架主体1底部的传感器安装座2,舱壁支撑的一端焊接固定在舱壁6上,舱壁支撑的另一端为悬伸端部。支架主体1为角钢结构,包括沿船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板段10和第二板段11,第一板段10上沿高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调节孔12,传感器安装座2设置于第二板段11的底部,可避免进水传感器5与舱壁支撑之间形成干涉,多个调节孔形成用于与舱壁支撑的悬伸端部可拆连接的调节结构。

舱壁支撑设有两个,第一舱壁支撑3和第二舱壁支撑4均为角钢结构,结构强度高,两舱壁支撑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且在高度方向上下对应布置,可对支架主体1稳定支撑。以第一舱壁支撑3为例,第一舱壁支撑3包括水平板段和竖直板段,第一舱壁支撑3的竖直板段的悬伸端部开设有与调节孔12对应的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舱壁支撑4的竖直板段的悬伸端部开设有与调节孔12对应的螺栓孔,第一舱壁支撑3的螺栓孔与第二舱壁支撑4的螺栓孔处于竖直方向上,且两螺栓孔之间的间距为第一板段10上相邻两调节孔12之间间距的六倍。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舱室内部的具体情况,调整两舱壁支撑之间的距离,第一舱壁支撑3的螺栓孔与第二舱壁支撑4的螺栓孔之间的间距可为第一板段10上相邻两调节孔12之间间距的两倍,或者,第一舱壁支撑3的螺栓孔与第二舱壁支撑4的螺栓孔之间的间距可为第一板段10上相邻两调节孔12之间间距的其他整数倍。

支架主体1上的其中两个调节孔12分别与第一舱壁支撑3的螺栓孔、第二舱壁支撑4的螺栓孔对正,如图4所示,贯穿调节孔12和螺栓孔设有螺栓13,并在螺栓13的螺纹段上套设垫圈15以及旋拧螺母14,从而使支架主体1可拆连接于舱壁支撑上。可根据实际情况,上下调节支架主体1的高度,调整至相应位置时拧紧螺栓13以将支架主体1固定。相比于现有的固定方式,省去了拆卸舱壁支撑的操作,仅通过调节支架主体与舱壁支撑的相对位置,实现对进水传感器5的高度调节,高度调节操作方便且固定牢靠。

如图5、图6所示,传感器安装座2包括端板20、连接端板20与第二板段11的水平连接段21,端板20的两侧分别凸出于第二板段11的对应侧边缘,端板20的两侧凸出部分上分别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传感器调节长孔22,两个传感器调节长孔22分别与进水传感器5上的装配孔相对应。将螺栓13贯穿进水传感器5的装配孔和传感器调节长孔22,通过套设垫圈15以及旋拧螺母14将进水传感器5固定在端板20上,端板20与第二板段11之间设置间隔,供操作人员锁定螺栓13以旋拧螺母14,避免了端板20直接固定在第二板段11上易对旋拧操作形成干涉。传感器调节长孔22的长度与第一板段10上相邻两调节孔12之间的间距相同,相比于支架主体1呈段式进行高度调节,进水传感器5可在传感器安装座2上进行连续调节,提高了进水传感器5的高度调节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实际的调节操作,传感器调节长孔22的长度可大于第一板段10上相邻两调节孔12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为了简化结构,便于进水传感器的高度调节,多个调节孔可替换成沿高度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相应的,可将传感器安装座的端板上的传感器调节长孔替换成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的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支架主体与舱壁支撑之间的可拆连接方式不仅限于螺栓连接,为了方便拆卸安装,提高装配效率,舱壁支撑的悬伸端部设有向外凸出的挂钩,对应的,支架主体上设有与挂钩挡止配合的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均布的多个孔位,通过舱壁支撑的挂钩挂住支架主体的不同孔位,从而实现支架主体的上下可调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具体实施例4,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为了简化结构,在保证螺栓螺母之间能够形成较强的压紧力时,可省去其中一个舱壁支撑,而仅通过一个舱壁支撑将支架主体固定在舱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舱内进水传感器用可调支架的具体实施例5,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支架主体的角钢结构替换成矩形钢材,多个调节长孔沿高度方向开设于矩形钢材的横侧面上,传感器安装座焊接固定在矩形钢材的纵侧面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舱壁支撑的角钢结构也可替换成矩形钢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