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游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9576发布日期:2021-01-26 13:5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游船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游船。


背景技术:

[0002]
有湖泊的景点都会有游船,大型的水域景点更是如此,能够享受周围无尽的水波清风和安静,是一种非常好得景区体验。现在很多景点得游船结构功能很简单,上游船必须得穿着救生衣, 强制穿着救生衣目的是为了安全,这种被动式保护措施有很多弊端,除此之外,市面上很多游船不具有定位功能,没有遇险自动报警功能,船上的应救援设施也基本没有,所以在游船设施功能更新优化方面和改善游客体验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游船,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功能、遇险自动报警功能、水上救援功能。技术方案如下:
[0004]
一种多功能游船,包括船体、定位装置和手动报警装置,所述船体有驾驶位、动力位和载客舱,所述定位装置是卫星定位模块,安装于船体上,所述手动报警装置安装在所述驾驶位旁,所述载客舱内部底面安装有电导率传感器作为自动报警装置,当进水时测得水的电导率与之前的空气电导率明显不同而触发报警,船舷外通过绳索悬挂有救生圈,绳索系于救生圈弹射器上,救生圈弹射器受自动报警装置和手动报警装置控制而动作。
[0005]
进一步的,所述救生圈弹射器是电动气阀,当开启时,气缸内的压缩空气带动气动剪刀剪断绳索,释放并推出救生圈。
[0006]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报警装置还与计时器和手动关闭装置相连,当触发自动报警后,在倒计时之前按动手动关闭装置,关闭报警执行。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游船还安装有声光报警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和手动报警装置相连。
[0008]
有益效果:
[000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游船具有精确定位的功能,能够随时知晓船只的位置,便于景区的监控和安全保障;当水面有险情时,游船具有救援功能和报警功能,能够作为应急救援船只参与救援;当本船出现漏水倾覆险情时,能够自动发出警报,对周围游船给予警示或寻求帮助救援,同时能够投放救生圈,为景区救援争取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从游客的角度,更是一种游玩体验的提升和保障。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1-船体,2-定位装置,3-手动报警装置,4-驾驶位,5-动力位,6-载客舱,7-自动报警装置,8-救生圈弹射器,9-计时器,10-手动关闭装置,11-声光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游船,包括船体1、定位装置2和手动报警装置3,所述船体1有驾驶位4、动力位5和载客舱6,所述定位装置2是卫星定位模块,安装于船体1上,所述手动报警装置3安装在所述驾驶位4旁,所述载客舱6内部底面安装有电导率传感器作为自动报警装置7,当进水时测得水的电导率与之前的空气电导率明显不同而触发报警,船舷外通过绳索悬挂有救生圈,绳索系于救生圈弹射器8上,救生圈弹射器8受自动报警装置7和手动报警装置3控制而动作。游船出游,一种情况是其他船只遇险,船驾驶员利用救生圈弹射器8向遇险船只进行投送救生圈后,依序救援游客;另一种情况是,本船遇险,船驾驶员通过手动报警装置3或者载客舱6底部的自动报警装置7发出警报,联动救生圈弹射器8向船四周投放救生圈,防止游客落水,同时向景区安全中心请求救援,周围的游船也能迅速靠近,投放救生圈。这极大的保障了游船运行的安全性。
[0014]
所述救生圈弹射器8是电动气阀,当开启时,气缸内的压缩空气带动气动剪刀剪断绳索,释放并推出救生圈。喷射距离可控,反应时间迅速,有效提高安全保障。
[0015]
所述自动报警装置7还与计时器9和手动关闭装置10相连,当触发自动报警后,在倒计时之前按动手动关闭装置10,关闭报警执行。
[0016]
当游船载客舱6内出现积水,自动报警装置7出现误报警时,船驾驶员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去应对判断和操作,防止不必要的恐慌,同样也提高了游船的安全性。
[0017]
所述多功能游船还安装有声光报警装置11,与自动报警装置7和手动报警装置3相连。
[0018]
与报警装置相连的声光报警装置11,能够更好的警示周围船只,出现险情能够更好更快的帮助,特别是夜间游船尤为重要。
[001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