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2967发布日期:2021-11-03 15:1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


背景技术:

2.海上风电运维船是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的专用船舶;该风电运维船一般会将工作人员送到海上进行作业,而一般船上都会设置有救生筏来应对一些突发问题,目前的救生筏大致都是差不多的;
3.而目前救生筏在使用时,面对落水者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才能将其拉上救生筏,而面对长时间落水人员来说,特别容易脱力,不便于救援工作的展开;为此提出一种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它可以对落水人员施加落脚点,便于使脱力的落水人员被救上救生筏本体。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包括救生筏本体,所述救生筏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应分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通过转轴限位活动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所述支撑板对应连接杆的另一侧对应分布有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均与支撑板之间限位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所述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均与支撑柱之间限位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位于第二导辊的下方限位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救生筏本体位于支撑柱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一侧限位转动设置有收线辊,所述收线辊上缠绕有尼龙绳;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落水人员施加落脚点,便于使脱力的落水人员被救上救生筏本体。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上均套设有活动板,所述连接杆位于活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均位于活动板的三分之一处,所述活动板的表面均呈凹凸不平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之间的中心处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所述收线辊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中心杆,两个所述中心杆之间通过u型杆固定连接,所述u型杆表面裹有橡胶垫,所述救生筏本体对应u型杆的位置设置有固定装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挂扣,所述挂扣与u型杆之间为可拆卸设置,所述挂扣与救生筏本体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尼龙绳的一端与收线辊之间固定连接,所
述尼龙绳的另一端与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转动u型杆,u型杆使两个中心杆带动两个收线辊进行同步转动,通过收线辊带动尼龙绳进行收缩,根据尼龙绳的缠绕顺序,使尼龙绳在收缩时,可以使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受到引导向上的力,使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带动支撑板在支撑柱上进行限位转动,通过将支撑板放入水中,会带动连接杆与活动板进入水中,活动板所用材料为木板,遇水会具有浮力,使活动板与水面保持平行,便于落水人员进行踩踏,对脱力人员增加踩踏面积,便于施救,连接杆的表面呈粗糙设置,可以使人在抓住连接杆时不易脱手。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筏本体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说明:
18.1、救生筏本体;2、支撑柱;3、支撑板;4、连接杆;5、活动板;51、限位块;6、第一滑轮;7、第二滑轮;8、第一导辊;9、第二导辊;10、活动块;11、支撑台;12、收线辊;13、中心杆;14、u型杆;15、固定装置;151、挂扣;152、拉伸弹簧;16、尼龙绳。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实施例
23.如图1

3所示,一种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包括救生筏本体1,救生筏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应分布的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一侧均通过转轴限位活动连接有支撑板3,两个支撑板3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4,支撑板3对应连接杆4的另一侧对应分布有第一滑轮6与第二滑轮7,第一滑轮6与第二滑轮7均与支撑板3之间限位转动连接,
支撑柱2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导辊8与第二导辊9,第一导辊8与第二导辊9均与支撑柱2之间限位转动连接,支撑柱2位于第二导辊9的下方限位转动连接有活动块10,救生筏本体1位于支撑柱2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台11,支撑台11的一侧限位转动设置有收线辊12,收线辊12上缠绕有尼龙绳16。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救生筏本体1对整体进行限位支撑,通过支撑柱2用于对支撑板3进行支撑,两个支撑板3对连接杆4进行支撑,连接杆4的表面呈粗糙设置,可以使人在抓住连接杆4时不易脱手,其中支撑板3与连接杆4均采用金属材料,可以沉入水中,通过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第一导辊8与第二导辊9用于均用于对尼龙绳16进行限位,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尼龙绳16的中部缠绕设置在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第一导辊8与第二导辊9上并与其限位设置,通过活动块10用于对尼龙绳16的一端进行位置固定,通过支撑台11用于对收线辊12进行支撑,收线辊12用于对尼龙绳16进行收放设置。
25.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连接杆4上均套设有活动板5,连接杆4位于活动板5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51,连接杆4均位于活动板5的三分之一处,活动板5的表面均呈凹凸不平设置。
26.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5所用材料为木板,遇水会具有浮力,使活动板5与水面保持平行,便于落水人员进行踩踏,增加踩踏面积,通过限位块51对活动板5进行限位,通过连接杆4均位于活动板5的三分之一处,使活动板5不位于水中时,可以与水平保持垂直,减小占用空间。
27.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第一导辊8与第二导辊9均平行设置,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第一导辊8与第二导辊9之间的中心处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第一导辊8与第二导辊9的中心处位于同一水平面,可以使其对尼龙绳16进行限位支撑时,不会使尼龙绳16发生位置偏移,其中尼龙绳16的缠绕顺序为,尼龙绳16沿收线辊12到第一导辊8,从第一导辊8到第一滑轮6,从第一滑轮6到第二导辊9,从第二导辊9到第二滑轮7,从第二滑轮7到活动块10并与活动块10之间固定连接。
29.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收线辊12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中心杆13,两个中心杆13之间通过u型杆14固定连接,u型杆14表面裹有橡胶垫,救生筏本体1对应u型杆14的位置设置有固定装置15。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中心杆13对u型杆14进行支撑转动,中心杆13贯穿支撑台11并与支撑台11之间限位活动连接,通过u型杆14将两个中心杆13进行连接,通过转动u型杆14可以使两个中心杆13带动两个收线辊12进行同步转动。
31.具体的,请参阅图3,固定装置15包括挂扣151,挂扣151与u型杆14之间为可拆卸设置,挂扣151与救生筏本体1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152。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挂扣151用于与u型杆14进行固定连接,通过拉伸弹簧152对挂扣151进行限位拉动,使挂扣151带动u型杆14进行限位固定。
33.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尼龙绳16的一端与收线辊12之间固定连接,尼龙绳16的另一端与活动块10之间固定连接。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收线辊12,可以使收线辊12带动尼龙绳16进行收缩,尼龙绳16会拉动支撑板3在支撑柱2上进行限位转动。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海上生活平台用救生筏在使用时,通过转动u型杆14,u型杆14使两个中心杆13带动两个收线辊12进行同步转动,通过收线辊12带动尼龙绳16进行收缩,根据尼龙绳16的缠绕顺序,使尼龙绳16在收缩时,可以使第一滑轮6与第二滑轮7受到引导向上的力,使第一滑轮6与第二滑轮7带动支撑板3在支撑柱2上进行限位转动,通过将支撑板3放入水中,会带动连接杆4与活动板5进入水中,活动板5所用材料为木板,遇水会具有浮力,使活动板5与水面保持平行,便于落水人员进行踩踏,增加踩踏面积,连接杆4的表面呈粗糙设置,可以使人在抓住连接杆4时不易脱手;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落水人员施加落脚点,便于使脱力的落水人员被救上救生筏本体1。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