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4304发布日期:2023-10-06 13:0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浮标固定,特别是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台风是沿海地区常见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沿海人民带来生产和生活的破坏,造成浮标移位,威胁着船舶通航安全。据广州航标处2007、2008年两年统计,分别发生浮标移位48座次、漂失4座次和浮标移位56座次、漂失5座次。另外,沿海地区通航船舶众多,但是避风条件良好的港口和锚地较少,普遍缺少避台锚地。台风来袭时,很多船舶找不到避风水域,只能遭受台风的蹂躏,经常发生船舶跑锚情况,造成财产和人员的伤亡。不论是浮标移位还是船舶跑锚,主要因素是水下锚系的固定力、抓地力不够。

2、长期以来,要使灯浮标能在水中固定一个位置,采取将浮标通过锚链系挂在一个有若干重量的水泥块,该水泥块靠自重沉在海床上,重量视具体投放水域的水流和风流情况而定,一般水深在10米以上的沿海水域配置大于或5吨的沉石,河道或港区配置5吨以下的。另外,根据经验,锚链长度一般以水深的3倍配置,富余的锚链长度一方面可随潮汐涨落而伸缩调节,一方面增加锚链在海底的耙附力(注意,此数据有待商榷:这种经验是以船锚为借鉴的,船舶抛锚时要放3~4节锚链,主要是利用锚链的自重平铺在海床,获得作用于锚的力是水平拉力,并且不用多考虑船舶位置和回旋半径。而浮标要考虑位置的准确性,不能简单地按船锚的作用方式实现浮标的位置固定)。

3、为此考虑到增加沉石在泥质海底的吸附力,沉石底部制作成凹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1座5吨的水泥沉石,如无强外力作用,仅是在静水中投放设置的沉石,完全可以满足固定浮标位置的作用。但海上浮标在处于风、水流和船舶碰撞或拖带等多种作用力合击的恶劣环境中的,就不能以静水的概念来考虑浮标的系固问题。

4、传统浮动标志均是通过锚链与锚块连接,从而相对固定在海上设定位置,传统锚固方式在恶劣风浪条件下容易发生移位,带来航标管理和船舶安全航行问题,本文通过对浮标在风流作用下和水泥沉石在海床上的受力分析,得出浮标移位的原因,并设计出一种全新结构和材质的浮标固定锚系,解决浮标容易移位的问题,甚至可以作为船舶防台期间临时系泊所用的锚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锚碇采取水泥沉石自沉海床的锚固方式,沉块笨重,不易起吊、投放和回收,且在恶劣风浪条件下容易发生移位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锚块和第二锚块,第一锚块和第二锚块通过卸扣相连接;

4、所述第一锚块为六个面均为斗型凹槽的内斗角长方体结构,由四个第一连接板、四个第二连接板、四个第三连接板相互之间焊接而成,四个第一连接板呈x型交叉焊接并构成长方体结构的上、下、前、后四个凹面,四个第二连接板、四个第三连接板均两两一组焊接于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并构成长方体结构的左、右两个凹面,且第二连接板的表面积大于第三连接板的表面积并位于上、下两个面;

5、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构成的四个凹面内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柱、两个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长度和直径均大于第三连接柱,且第一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分别位于长方体结构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二连接柱的直径与第三连接柱的直径一致并位于长方体结构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二连接柱的长度一致并小于第三连接柱;

6、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壁套设有锚链环,锚链环通过锚链与浮动标志相连接;

7、所述第二锚块为中空三角形结构,包括v型底板,v型底板的顶部两侧对称焊接有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相互靠近倾斜,两个侧板的顶部焊接有同一个顶板,顶板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环;

8、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焊接有同一个倒三角连接板,且倒三角连接板的底端与v型底板的中间沟槽部相焊接;

9、所述卸扣包括u型杆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u型杆靠近开口的两侧内壁贯穿固定焊接;

10、所述卸扣套设在第二连接柱上并与连接环相套接。

11、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构成的四个凹面内分别焊接有四个第一加强板和四个第二加强板,四个第一加强板两两一组分别位于长方体结构的上、下两侧,四个第二加强板两两一组分别位于长方体结构的前、后两侧。

12、优选的,位于底面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小孔,且两个小孔内均安装有单向止回阀。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对应第一连接板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两个第二连接柱的顶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柱的两端相焊接。

14、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对称焊接有两个加强块,四个加强块的顶部均与顶板的底部相焊接。

15、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块和第二锚块的各板件与焊缝干涉处均做倒角处理。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块和第二锚块的各板件之间均采用连续密封焊接方式进行焊接固定。

17、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块和第二锚块的各板件的材质均为钢,且钢的表面进行除锈刷漆处理。

1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9、1、该固定装置投放过程简单、易操作,吊机作业时,没有出现传统钢筋混凝土沉块起吊、投放过程中表现出的吃力问题;

20、2、该固定装置具有良好的固定力,可以供船舶在台风期间拴系使用,发挥平时是浮标,起导助航作用,在台风来临时,作为系船浮鼓,提供给防台船舶系泊的作用;

21、3、该固定装置能够减少锚链的使用长度,既可以大大缩短浮标的回旋半径,提高浮标导航精度,又可节省锚链的配置成本;

22、4、该固定装置在生产、运输、起吊以及后期的维护方面成本都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其经济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23、5、该固定装置能够减少浮标移位情况的发生,不论是给船舶还是海事管理部门,都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24、本发明对比传统锚碇,该固定装置减轻了锚系的重量,减少了成本投入,同时解决了投放困难和投资较大的问题,可以实现藉助小型作业船舶即可快速布放、调整或回收,并且本固定装置大大加强了锚系的固定能力,能有效防止浮标漂移。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锚块(10)和第二锚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块(10)和第二锚块(20)通过卸扣(3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101)构成的四个凹面内分别焊接有四个第一加强板(107)和四个第二加强板(108),四个第一加强板(107)两两一组分别位于长方体结构的上、下两侧,四个第二加强板(108)两两一组分别位于长方体结构的前、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底面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10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小孔,且两个小孔内均安装有单向止回阀(1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104)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连接板(101),且第一连接柱(104)的一端与对应第一连接板(101)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两个第二连接柱(105)的顶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柱(104)的两端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02)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对称焊接有两个加强块(205),四个加强块(205)的顶部均与顶板(203)的底部相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块(10)和第二锚块(20)的各板件与焊缝干涉处均做倒角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块(10)和第二锚块(20)的各板件之间均采用连续密封焊接方式进行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块(10)和第二锚块(20)的各板件的材质均为钢,且钢的表面进行除锈刷漆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锚块和第二锚块,第一锚块和第二锚块通过卸扣相连接;所述第一锚块为六个面均为斗型凹槽的内斗角长方体结构,由四个第一连接板、四个第二连接板、四个第三连接板相互之间焊接而成,四个第一连接板呈X型交叉焊接并构成长方体结构的上、下、前、后四个凹面,四个第二连接板、四个第三连接板均两两一组焊接于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并构成长方体结构的左、右两个凹面。本发明对比传统锚碇,该固定装置减轻了锚系的重量,减少了成本投入,同时解决了投放困难和投资较大的问题,可以实现藉助小型作业船舶即可快速布放、调整或回收,并且本固定装置大大加强了锚系的固定能力,能有效防止浮标漂移。

技术研发人员:曹钜旋,朱伟,隋永举,刘财,程子君,杨广乾,李文江,董进,欧德营,郭旭,李鹏宇,张亚萍,岳剑光,肖悦,李胜,邢佳扬,王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