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仿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884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跳伞仿真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跳伞仿真系统,包括由一个以上帷幕层按所需高度堆栈而成的风筒,在其底层设置有安全缓冲垫,其顶部为封闭状构成密闭风筒。在风筒内设置有具有可自动脱钩的吊钩的吊挂单元和可吊挂与吊挂单元上的外径小于风筒的降落伞,该吊挂单元位于风筒顶部内。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耗低,操作便捷,可实现条跳伞自上而下的飘降,甚至上升,其跳伞运动速度高度仿真,同时节省空间需求,且安全性高,不受环境影响。
【专利说明】
跳伞仿真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系一种跳伞仿真系统,尤指一种利用垂直封闭风筒配合特定适合尺寸之降落伞,以调节风筒内降落伞面上下方之气阀门空气流量,运用气压差原理设定控制降落伞于风筒内之飘降速度及运动模式,有效安全训练跳伞员仿真跳伞全程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跳伞活动之空中真实跳伞前采用许多训练设备如跳塔等,藉以训练跳伞员在完成基本动作训练后仿真跳伞,然除电子虚拟之仿真设备外,一般传统之设备如跳塔等仍为开放空间形式,为模拟真实状况,其设备必须相当高耸巨大、占地辽阔,并受气候天气、场地需求、造价等因素制约而无法迅速、高效及全天候使用,且因环境大气因素瞬息万变、跳伞员之熟练程度各有阶段性不同,传统设备亦无法循序渐进有效控制跳伞员仿真空中及落地速度,加上无法完美开伞等现象无法百分百避免,致使训练成本高昂、效益不彰且仍时有人员受伤之情事发生。 申请人:在2012年申请中国专利《跳伞落地仿真器专利》,专利号为201220742520.6。在该专利中揭示了跳伞仿真设备,其具有风筒及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置于风筒的底部,在风筒的上方开设有一开口。通过底部的送风装置给置于风筒中的跳伞人员向上的吹力,将跳伞人员由风筒底部吹向风筒顶部,然后从风筒顶部开口处离开风筒,并以抛物线方式跳出后降落于风筒外指定区域。该仿真跳伞设备结构简单,安全方便,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是其在起跳时所需的风力输出设备的输出功率比较大,跳伞人员先上升后跳下的方式进行跳伞训练。因此, 申请人:又开发出一款新型的跳伞仿真设备,具有跳伞便捷安全、风力输出设备小,能耗低等优点,同时跳伞人员模仿自然跳伞方式,从高空直接跳下,实现跳伞模拟训练。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跳伞训练设备不足之处,整合各项相关原理,以达更高效、安全、高度模拟仿真进行跳伞员模拟跳伞训练。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跳伞仿真系统,包括一垂直竖立安装之风筒,所述风筒系由一个以上帷幕层按所需高度堆栈连接而成的管道,管道底层内部布置可密封风筒底部并可承受跳伞员落地力量之安全缓冲垫,顶层上方堆栈连接一风筒顶部,以使整个风筒成为一密闭空间;一吊挂单元,设于风筒顶部内,该吊挂单元之吊钩为特定重量下脱钩之功能,用以将降落伞于风筒内迅速调动位置;以及一伞面外径略小于风筒内径之降落伞。
[0005]所述伞面外径略小于风筒内径的降落伞下缘内侧备圆环型充气气囊,充气后令降落伞绷张成形,用以保障降落伞于风筒内预行完美张开并配合风筒形成比拟汽缸与活塞的关系。
[0006]所述组成风筒的管道底层与顶层设有气阀门,以配合跳伞员体重与训练科目设定气阀门空气进出流量,调整降落伞于风筒中运行时伞面上、下空间气压差以控制跳伞员仿真跳伞的运动模式。
[0007]所述组成风筒的管道底层与顶层设有出入门,用以供跳伞员进出及调整连接降落伞作业,该出入门于跳伞训练进行中常保关闭,或因需要进行程度不同之开、闭定位设定以辅助气阀门调整控制空气进出流量。
[0008]所述一风力输出入单元可与气阀门连接安装,以主动变更输出、入风筒的空气流量,调整降落伞于风筒中伞面上、下空间气压差进而更强化控制跳伞员仿真跳伞的运动模式。
[0009]该跳伞仿真系统,管道底层与顶层特定位置设有出入门及气阀门,该气阀门为可调整设定气流通过流量,该出入门可设定开闭程度以配合气阀门进一步调整设定气流通过流量,底层内部布置安全缓冲垫以密封风筒底部并保护受训伞员落地安全,顶层上方堆栈结合风筒顶部,以使整个风筒成为一密闭空间,风筒顶部内设置一吊挂单元,用以将完成训练之降落伞于风筒内迅速升调回初始位置,该吊挂单元之吊钩设计为特定重量下脱钩之功能,一开伞外径恰略小于风筒内径之降落伞,其下缘内侧备环型充气气囊,利用其半刚性之特性于充气后保障降落伞于风筒内完美张开,藉本系统令穿戴安全吊带之受训伞员自风筒顶层出入门与降落伞结合并自出入门跳进风筒内以模拟跳出机舱之感觉,此时已充气并开伞之降落伞受人体重量下拉与吊挂单元之吊钩脱钩开始承风下行并与风筒形成活塞运动状态,系统可按不同跳伞员之体重与熟练程度及课程搭配调整位于风筒底层与顶层之气阀门空气流量,藉风筒内降落伞上、下方空间气压差控制跳伞员于风筒内飘降之速度,最终跳伞员降落至风筒底层内部之安全缓冲垫上,模拟最终落地之动作训练,经服务操作人员协助跳伞员与降落伞快速分离并将降落伞下缘圆环形充气气囊约略泄气,以自风筒顶部垂下之吊钩将降落伞迅速吊升回顶部初始位置,降落伞下圆环形气囊再度补行充气后供下一位跳伞员使用,本系统亦可于风筒高度足够之情况下,单独以风筒配合使用开伞外径恰略小于风筒内径之一般降落伞或其它伞具,其虽不具环型充气气囊以助预行完美张开降落伞,但仍可在降落伞正确布放情况下于风筒内借跳伞员下坠速度张开降落伞飘降,使本实用新型能达成可设定飘降速度且高度仿真及安全高效不受环境影响进行训练目的,为更有效控制跳伞员于风筒内之运动模式,可在风筒顶层及或风筒底层之气阀门加装连接风力输出入单元,藉风力输出入更进一步调整跳伞员于风筒中的运动模式如飘降速度、滞空、甚至上升,使本实用新型达成更主动性及更多样化可设定跳伞运动速度且高度仿真与节省空间需求及安全高效不受环境影响进行模拟跳伞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跳伞仿真系统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结构范围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及跳伞员训练运动中不意立体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降落伞示意立体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挂单元与降落伞初始位置状况示意立体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跳伞员模拟跳伞训练初始瞬间状况示意立体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跳伞员着安全吊带示意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跳伞员与降落伞结合操作示意立体图。
[0016]图7,为本实用新型跳伞员落地后与降落伞分离示意立体图。
[0017]图8,为本实用新型整备降落伞循环使用示意立体图之一。
[0018]图9,为本实用新型整备降落伞循环使用示意立体图之二。
[0019]图号说明:
[0020]I风筒 11帷幕层 12底层121出入门
[0021]122气阀门 123风力输出入单元 13顶层14风筒顶部
[0022]15降落伞上方空间 16降落伞下方空间 17风筒内径2安全缓冲垫
[0023]3跳伞员 31安全吊带 311快拆钩环4吊挂单元
[0024]41吊钩5降落伞51环形充气气囊 52充气口
[0025]53降落伞内径 54伞顶钩环 55伞绳56伞绳束
[0026]57伞绳束下端钩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阅图1,本跳伞仿真系统包含一垂直竖立安装之风筒(1),该风筒(I)系由一个以上帷幕层(11)堆栈连接而成为符合训练所需高度之管道,底层(12)与顶层(13)特定位置设有出入门(121)及气阀门(122),该气阀门(122)为可调整设定气流通过流量,该出入门(121)可设定开闭程度以配合气阀门(122)进一步调整设定气流通过流量,底层(12)内部布置安全缓冲垫(2)以密封风筒底部并保护跳伞员(3)落地安全,顶层(13)上方堆栈结合风筒顶部(14),以使整个风筒(I)成为一密闭空间,一吊挂单元(4)设置于风筒顶部(14)内,用以吊挂降落伞(5)于风筒⑴内升降至指定位置,一开伞外径恰略小于风筒内径之降落伞(5),其下缘内侧备环型充气气囊(51),充气后以保障降落伞(5)于风筒(I)内完美开伞,藉本系统令跳伞员⑶自顶层(13)出入门(121)与降落伞(5)结合并自出入门(121)跳进风筒⑴内以模拟跳出机舱之感觉,此时已充气并开伞之降落伞(5)受跳伞员(3)人体重量下拉开始承风下行并与风筒(I)形成活塞运动状态,系统操作人员按不同跳伞员(3)之体重与熟练程度及课程搭配调整位于底层(12)与顶层(13)之气阀门(122),藉风筒⑴内降落伞上方空间(15)与降落伞下方空间(16)气压差控制跳伞员(3)于风筒(I)内飘降之速度,最终跳伞员⑶降落至风筒底层(12)内部之安全缓冲垫(2)上,模拟最终落地之动作训练,完成本系统达成可设定飘降速度且高度仿真及安全高效不受环境影响进行训练之目的。
[0028]参阅图2,本系统使用之降落伞(5)下缘内侧具有环型充气气囊(51)并朝下设一充气口(52),当环型充气气囊(51)充满空气时完美张开之降落伞外径(53)恰略小于风筒(I)之内径(17),可比拟风筒⑴为汽缸而降落伞(5)为活塞之相互关系,降落伞(5)上方中央设有一伞顶吊挂环(54)用以接受吊挂单元(4)之吊钩(41)连接,所有伞绳(55)整理归纳连接二伞绳束(56),底端设有挂环(57)用以与跳伞员连接。
[0029]参阅图3、图4,本系统风筒顶部(14)内设置吊挂单元⑷之吊钩(41)采用可设定采用于特定重量下即自动脱锁之设计,于本系统使用过程中设定吊钩(41)为单独吊挂降落伞(5)时保障锁定,一旦重量增加至特定重量且未超过降落伞(5)加上跳伞员(3)总重时吊钩(41)即行脱锁。
[0030]参阅图5,使用本跳伞仿真系统进行训练之跳伞员(3)穿着配合降落伞使用之安全吊带(31),肩带合适位置设有快拆钩环(311)以与降落伞安全连接。
[0031]参阅图6,本跳伞仿真系统使用时,降落伞(5)与吊挂单元(4)连接布置于风筒(I)内,降落伞(5)下缘之环型充气气囊(51)因完成充气形成降落伞(5)完美张开于风筒
(I)内,所有伞绳(55)自然下垂,伞绳束(56)恰垂吊于顶层(13)出入门(121)可操作之高度范围,着安全吊带(31)之跳伞员(3)于顶层(13)出入门(121)外将伞绳束(56)与安全吊带(31)之快拆钩环(311)安全连接。
[0032]参阅图1,跳伞员(3)自顶层(13)出入门(121)跳入风筒(1),出入门(121)即行关闭,降落伞(5)加跳伞员(3)总重致使吊挂单元⑷之吊钩(41)瞬间脱锁,藉重力引领下坠,降落伞(5)同时因下坠承风而饱满,跳伞员(3)开始模拟训练飘降过程,此时风筒(I)内部因降落伞(5)向下运动而分割成降落伞上方空间(15)与降落伞下方空间(16),藉顶层(13)与底层(12)气阀门(122)配合不同跳伞员(3)重量及训练科目设定空气流量,可调整降落伞(5)上方空间(15)与降落伞下方空间(16)之气压差,进而控制跳伞员(3)于风筒(I)内飘降速度,仿真跳伞过程中出入门(121)常保关闭,惟于必要状况下,顶层(13)与底层(12)出入门(121)可设定不同开闭状态,以协助气阀门(122)更进一步设定空气流量以控制跳伞模拟。
[0033]参阅图7、图8,跳伞员(3)飘降至风筒底层(12)安全缓冲垫(2)上,进行人伞分离后自底层(12)出入门(121)离开风筒(I),系统操作人员对降落伞下缘环型充气气囊(51)进行部份泄气并将吊挂单元⑷之吊钩(41)垂下与降落伞顶吊挂环(54)连接,以将降落伞(5)迅速上升备用。
[0034]参阅图9、图3,本系统吊挂单元(4)之吊钩(41)将降落伞(5)于风筒⑴内吊升至降落伞下缘环型充气气囊(51)恰位于顶层(13)出入门(121)时,操作人员将降落伞下缘环型充气气囊(51)重行充气以致降落伞完全张开,再行将已完全张开之降落伞(5)吊升至伞绳束(56)垂吊于顶层(13)出入门(121)可操作高度范围,备下一位跳伞员(3)模拟训练使用。
[0035]参阅图1,本系统之另一实施例,使用开伞外径(53)恰略小于风筒(I)内径(17)之一般降落伞(5),其并不具有环型充气气囊(51)以助于预行完美张开降落伞(5),但仍可在风筒高度足够及降落伞(5)正确布放情况下于风筒(I)内借跳伞员(3)下坠速度张开降落伞(5)飘降训练模拟。
[0036]参阅图1,本系统之另一实施例,为更有效控制跳伞员(3)于风筒(I)内之运动模式,得在风筒顶层(13)及或底层(14)之气阀门(122)加装连接风力输出入单元(123),藉主动变更输出、入风筒之空气流量,调整降落伞上方空间(15)与降落伞下方空间(16)之气压差进而更强化控制跳伞员(3)仿真跳伞之运动模式如飘降速度、滞空、甚至上升。
[0037]参阅图1,本跳伞仿真系统以封闭空间之风筒⑴配合外径略小于风筒⑴内径且可预行于风筒(I)内完美开伞之降落伞(5)相互搭配,利用风筒底层(12)与顶层(13)之气阀门(122)根据跳伞员体重及训练科目规划设定空气流量以控制跳伞员(3)于风筒内飘降速度,使本实用新型得以达成不受大气环境影响并可控制落地速度且高效循环使用之目的;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跳伞仿真系统之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之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他项使用目的或均等变化或增减修饰,仍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跳伞仿真系统,包括一垂直竖立安装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系由一个以上帷幕层按所需高度堆栈连接而成的管道,管道底层内部布置可密封风筒底部并可承受跳伞员落地力量之安全缓冲垫,顶层上方堆栈连接一风筒顶部,以使整个风筒成为一密闭空间;一吊挂单元,设于风筒顶部内,该吊挂单元之吊钩为特定重量下脱钩之功能,用以将降落伞于风筒内迅速调动位置;以及一伞面外径略小于风筒内径之降落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伞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外径略小于风筒内径的降落伞下缘内侧备圆环型充气气囊,充气后令降落伞绷张成形,用以保障降落伞于风筒内预行完美张开并配合风筒形成比拟汽缸与活塞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伞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风筒的管道底层与顶层设有气阀门,以配合跳伞员体重与训练科目设定气阀门空气进出流量,调整降落伞于风筒中运行时伞面上、下空间气压差以控制跳伞员仿真跳伞的运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伞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风筒的管道底层与顶层设有出入门,用以供跳伞员进出及调整连接降落伞作业,该出入门于跳伞训练进行中常保关闭,或因需要进行程度不同之开、闭定位设定以辅助气阀门调整控制空气进出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伞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一风力输出入单元可与气阀门连接安装,以主动变更输出、入风筒的空气流量,调整降落伞于风筒中伞面上、下空间气压差进而更强化控制跳伞员仿真跳伞的运动模式。
【文档编号】B64D23/00GK204037912SQ20142045514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王仲年 申请人:王仲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