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531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多旋翼无人机以其结构小巧,易于操控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地形勘察,飞行俯拍等民用生活领域当中。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过程对地形乃至天气也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在针对地形复杂或者杂草丛生的环境中,由于操作人员对飞行环境陌生,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桨叶与硬质物体碰撞或绞入杂草线缆等情况。轻则造成多旋翼无人机的损坏故障,重则会导致多旋翼无人机抛锚出现无法重飞或丢失的情况,甚至出现伤人的事故。

中国专利号CN 104443411 A公开的旋翼无人机的保护装置,采用将机翼设置通行保护网和机体整体再设置保护网加以保护,该专利在特殊情况发生时,不能把旋翼无人机的损失降低,甚至在旋翼无人机遇突发事故的时候,无法找回丢失的飞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翼无人机的保护装置,通过在旋翼上设置的双层保护网和在无人机机身中部设置气囊装置,在飞行器失控时,通过紧急开关启动气囊装置,气囊装置迅速弹出内置气囊,有效降低飞行器的下降速度,减缓飞行器对地物的冲击,气囊本身设置的警示颜色还有利于操作人员观察寻找失落的飞行器,双层围网可以有效防护机身受到外力的冲击,既能避免对人或物造成伤害,也能把飞行器的损伤减小到最低,即使发生飞行器坠落,也方便寻找。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洁流畅,质量轻,使用安全,安装方便且牢固,操作简单,具有有效保护和方便寻找飞行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旋翼无人机翼端的防护网和设置在机身中部的气囊装置,所述防护网为上层防护网和下层防护网构成的内外双层的球型结构,所述内外双层的球型结构之间设有间隔,所述下层防护网为半球形的下内层防护网和设置在下内层防护网外部的下外层防护网,所述上层防护网为半球形的上外层防护网和设置在上外层防护网内部的上内层防护网,所述上内层防护网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面设有若干与第一支架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半圆形的第一经线,所述第一经线与若干第一纬线相交,所述第一纬线与第一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面设有若干等距凸出的第一定位销,所述上外层防护网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上面设有若干与第三支架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半圆形的第二经线,所述第二经线设有与第二经线相交的若干第二纬线,所述第二纬线与第三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支架的下面设有若干等距凸出的第二定位销,所述下内层防护网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面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销插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面设有若干与第二支架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第三经线,所述第三经线在第二支架连接处至中心位置三分之二向上弯折,所述第三经线向上弯折的末端与固定盘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下外层防护网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的上面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销插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面设有若干与第四支架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第四经线,所述第四经线与若干第三纬线相交,所述第三纬线与第四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四经线在与第四支架连接处至中心位置三分之二处向上弯折,所述第四经线向上弯折的末端与固定盘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与机翼固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固定安装在螺旋桨轴底部,使螺旋桨及无人机翼端置于所述防护网内,所述气囊装置上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气囊的进气口密闭连接,所述气囊装置底部边缘设有若干凸出的安装座,所述气囊装置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线盒,所述线盒内设有连线,所述连线的一端与气囊连接,所述连线的另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完全打开时状态为伞型、圆盘型或球型。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器设有连线卡扣,所述连线卡扣与外接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装置设有无线电收发器,所述无线电收发器设有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上外层防护网外和上内层防护网设有便于插接安装的结构,所述下层防护网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固定上内层防护网与下内层防护网,所述卡扣还用于固定上外层防护网与下外层防护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同且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架设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型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为相对扣接的结构形成内网机翼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设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四支架设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型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为相对扣接的结构形成外网机翼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网机翼通孔和外网机翼通孔设置的轴心和角度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旋翼无人机的保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优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洁流畅,质量轻,使用安全,安装方便牢固,操作简单,具有有效保护飞行器和在飞行器丢失的情况下方便寻找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围网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围网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围网实施例1上部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围网实施例1上部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围网实施例1下部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围网实施例1下部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中实施例1气囊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报实施例3警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上外层防护网;2-第一经线;3-第一纬线;4-上内层防护网;5-第二经线;6-第二纬线;7-第一支架;71-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81-第四支架;9-卡扣;10-外网机翼通孔;11-内网机翼通孔;12-下内层防护网;13-第三经线;14-下外层防护网;15-第一定位销;151-第二定位销;16-第一定位孔;161-第二定位孔;17-气囊装置;171-无线电收发器;172-喷口;173-安装座;174-连线卡扣;175-点火器;176-气体发生器;177-气囊;178-线盒;18-第四经线;19-第三纬线;20-固定盘;21-安装孔;22-第一固定支架;23-第一吊耳;24-第二固定支架;25-第二吊耳;26-第一凹槽;27-第二凹槽;28-第三凹槽;29-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3-7所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翼无人机翼的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旋翼无人机翼端的防护网和设置在机身中部的气囊装置17,气囊装置17设置在机身中心部位利于飞行器中飞行中保持平衡。所述防护网为上层防护网和下层防护网构成的内外双层的球型结构,所述内外双层的球型结构之间设有间隔,所述下层防护网为半球形的下内层防护网12和设置在下内层防护网12外部的下外层防护网14,所述上层防护网为半球形的上外层防护网1和设置在上外层防护网1内部的上内层防护网4,所述上内层防护网4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的第一支架7,所述第一支架7的上面设有若干与第一支架7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半圆形的第一经线2,所述第一经线2与若干第一纬线3相交,所述第一纬线3与第一支架7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架7的下面设有若干等距凸出的第一定位销15,所述上外层防护网1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的第三支架8,所述第三支架8的上面设有若干与第三支架8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半圆形的第二经线5,所述第二经线5设有与第二经线5相交的若干第二纬线6,所述第二纬线6与第三支架8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支架8的下面设有若干等距凸出的第二定位销151,所述下内层防护网12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的第二支架71,所述第二支架71的上面设有第一定位孔16,所述第一定位孔16与第一定位销15插接,所述第二支架71的下面设有若干与第二支架71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第三经线13,所述第三经线13在第二支架71连接处至中心位置三分之二向上弯折,所述第三经线13向上弯折的末端与固定盘20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下外层防护网14设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第四支架81,所述第四支架81的上面设有第二定位孔161,所述第二定位孔161与第二定位销151插接,所述第四支架81的下面设有若干与第四支架81半径相同且等距设置的第四经线18,所述第四经线18与若干第三纬线19相交,所述第三纬线19与第四支架81平行设置,所述第四经线18在与第四支架81连接处至中心位置三分之二处向上弯折,所述第四经线18向上弯折的末端与固定盘20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20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与机翼固定的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21固定安装在螺旋桨轴底部的轴座上,使防护网的轴心尽量与螺旋桨的轴心一致,防护网的内外层防护网将螺旋桨和无人机翼端置于所述防护网内,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即使无人机旋翼的翼端着地,外层防护网依靠弹性变形,可以缓解部分冲击力,再依靠内层防护网缓解剩余的冲击力时旋翼无人机受到的损伤较小。所述气囊装置17上设有点火器175,所述点火器175与气体发生器176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176的出气口与气囊177的进气口密闭连接,所述气囊装置17底部边缘设有若干凸出的安装座173,安装座173上设有气囊装置17与旋翼无人机固定安装的通孔。所述气囊装置17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线盒178,所述线盒17内设有折叠盘放的连线,所述连线的一端与气囊177连接,所述连线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73固定连接,连线的长度应大于1米。所述气囊177完全打开时状态为伞型、圆盘型或球型。用于气囊177与安装座173设有连线,气囊177打开后,空气对打开后的气囊177产生的阻力会使飞行器以相对较慢的速度下降,气囊177表面可以设有红色、黄色或桔黄等醒目的颜色和图案,方便操控人员观察飞行器的坠落位置,即使飞行器落入草丛或较浅的沟中,操控人员也可以从很远处就发现飞行器,所述点火器175设有连线卡扣174,所述连线卡扣174与飞行器的电源连接,当发生紧急情况或旋翼无人机失控时,操作人员可以启动紧急开关,紧急开关通过无线电收发器171或旋翼无人机的天线接受指令启动点火器175,点火器175接通气体发生器176,气体发生器176迅速喷射出大量气体为气囊177充气,充气的气囊177弹开气囊装置17上的护罩在空中展开,充气的气囊177在空中展开后能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有效延缓旋翼无人机下落的速度,从而起到保护旋翼无人机的作用。所述气囊装置17设有无线电收发器171,所述无线电收发器171设有天线。无线电收发器171设有自带的电源,电源可以为无线电收发器171提供不少于三天的电量储备,供无线电收发器171间断发射位置信号,方便操控人员寻找发生故障的飞行器,操控人员也可以操控带有信号接收器的飞行器寻找。所述上外层防护网1和上内层防护网4为便于插接安装的结构,所述下层防护网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架7和第三支架8上设有若干卡扣9,所述卡扣9用于固定上内层防护网4与下内层防护网12,受到外力冲击时,第一定位销15与第一定位孔16和第二定位销151与第二定位孔161可以起到保证上下层围网固定而不产生侧向位移,卡扣9可以保证上下层围网不产生上下的位移,因而起到固定牢同的作用。所述卡扣9还用于固定上外层防护网1与下外层防护网14。所述第一定位销15和第一定位孔16与第二定位销151和第二定位孔161的位置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7设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型的第二凹槽27,所述第二支架71设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型的第四凹槽29,所述第二凹槽27和第四凹槽29为相对扣接的结构形成内网机翼通孔11。所述第三支架8设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型的第一凹槽26,所述第四支架81设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型的第三凹槽28,所述第一凹槽26和第三凹槽28相对扣接的结构形成外网机翼通孔10。所述内网机翼通孔11和外网机翼通孔10设置的轴心和角度均相同。所述第一经线2、第一支架7和第一纬线3的交叉点,第二经线5、第二纬线6和第二支架71交叉点,第三经线13和第三支架8与第四支架81、第四经线18和第三纬线19交叉点均采用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球形双层防护网,利用球形防护网受到冲击时的高弹性变形复原,最大限度的减小冲击力对旋翼无人机的损伤,防护网的材质优选轻质高弹性的合金型材,还能选用优选轻质高弹性的合成尼龙或碳纤维的材质,用于保证防护网处在质量相对轻的目的,减少旋翼无人机的负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增加防护网的安装牢固性,增强抗冲击性,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内网机翼通孔11设有外延的第二固定支架24,第二固定支架24呈上下分开的圆筒状结构,第二固定支架2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吊耳25,第二吊耳25上设有用于将内层防护网紧固在旋翼无人机机翼臂部的通孔,外网机翼通孔10设有外延的第一固定支架22,第一固定支架22呈上下分开的圆筒状,第一固定支架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吊耳23,第一吊耳23上设有用于将外层围网紧固在旋翼无人机机翼臂部的通孔。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气囊装置17的一侧加装彩色烟雾装置,彩色烟雾装置设有喷口172,喷口172设有继电器控制的开关,开关由无线电收发器171接收操控人员通过无线电发出的指令,控制继电器打开开关后,向外喷射醒目的彩色烟雾,方便操控人员寻找失落的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中的未详细描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