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救援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994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医用救援飞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飞机上配置的摆放台难以收折,空间利用率不够,实用性差;另外起落架装置缺乏折叠收纳机构,在飞行时增加了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救援飞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救援飞机的摆放台难以收折,空间利用率不够,以及起落架装置缺乏折叠机构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救援飞机,包括机身及两个分别设于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身内设有机舱,所述机舱内设有折叠台,所述折叠台包括固定于机舱内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盘和固连于圆盘侧缘的支架,以所述支架所在竖直平面为对称面设有两个对称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圆盘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通过设于其端部的滑动块配合设于环形槽内以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绕环形槽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设有相啮合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支架的外端转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支杆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通过第二支杆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中心转轴通过第一连接板转动相连以使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始终保持啮合,所述第五齿轮通过第三支杆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支杆,所述第四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七齿轮,所述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的中心转轴通过第二连接板转动相连以使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始终保持啮合,所述支架外端还连接有折叠电机,所述折叠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两个所述折叠部上的第一齿轮均设于支架的外端并相啮合;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各连接有一扇形板;

所述机身下部设有起落架装置,所述起落架装置包括设于机身下方的舱体以及设于所述舱体两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一竖直方向的直滑动槽,所述安装板上位于所述直滑动槽的中部位置向一侧延伸有一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圆心与直滑动槽的下端部相重合,所述直滑动槽上滑动设有上滑轴和下滑轴,所述上滑轴和下滑轴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板相连,所述上滑轴和下滑轴之间的间距等于直滑动槽的一半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部连接有安置板,所述安置板与直滑动槽相垂直,所述安置板上设有轮轴,所述轮轴两端设有着地轮,位于两侧的第三连接板之间通过联动轴转动相连,所述联动轴与上滑轴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板一侧设有起落电机,所述起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联动轴上,所述轮轴和联动轴相平行;

所述机舱内还设有输液监控装置,所述输液监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警器和红外测速夹,所述报警器与红外测速夹均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连接,还包括滴速调节结构,所述滴速调节结构包括气泵和设置在红外测速夹内侧的气囊垫,所述气泵通过充气管与气囊垫连接,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充气阀,所述气囊垫上设置有泄气阀,所述气泵、充气阀和泄气阀均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连接。

其中,将上滑轴和下滑轴之间的距离设为l,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为大于l并小于2倍的l,当上滑轴位于直滑动槽的最上端时,所述上滑轴和起落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且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点位于上滑轴的上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折叠台收折方便,具有实用性;本发明的起落架装置在飞行时可收折于机身的舱体内,以此减少飞行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折叠台的部分结构图一,图中没有显示扇形板;

图3为本发明的折叠台的部分结构图二,图中没有显示扇形板;

图4为本发明的折叠台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折叠台的收折状态图,图中仅显示各个连接杆的收折状态。

图6为本发明的起落架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的起落架装置的收折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的起落架装置的展开至一半的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的起落架装置的完全展开的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输液监控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救援飞机,包括机身1及两个分别设于机身1两侧的机翼2,机身1下部设有起落架装置30,所述机身1内设有机舱3,飞机可采用喷气式发动机或涡桨发动机推进,所述机舱3内设有折叠台4,所述折叠台4包括固定于机舱3内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盘31和固连于圆盘31侧缘的支架32,以所述支架32所在竖直平面为对称面设有两个对称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包括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第三齿轮35、第四齿轮36、第五齿轮37、第六齿轮38、第七齿轮39、第一连接杆40、第二连接杆41、第一支杆42、第二支杆43、第三支杆44、第四支杆45、第一连接板46、第二连接板47,所述圆盘31上设有环形槽311,所述第一连接杆40和第二连接杆41分别通过设于其端部的滑动块401配合设于环形槽311内以使第一连接杆40和第二连接杆41绕环形槽311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杆40的另一端转动设有相啮合的第四齿轮36和第五齿轮37,所述支架32的外端转动设有第一齿轮33,所述第一齿轮33通过第一支杆42连接有第二齿轮34,(如图2所示为两个齿轮侧缘通过支杆固定相连)所述第四齿轮36通过第二支杆43连接有第三齿轮35,所述第二齿轮34和第三齿轮35的中心转轴通过第一连接板46转动相连以使第二齿轮34和第三齿轮35始终保持啮合,所述第五齿轮37通过第三支杆44连接有第六齿轮38,所述第二连接杆4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支杆45,所述第四支杆4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七齿轮39,所述第六齿轮38和第七齿轮39的中心转轴通过第二连接板47转动相连以使第六齿轮38和第七齿轮39始终保持啮合,所述支架32外端还连接有折叠电机(未图示),所述折叠电机的输出轴48连接第一齿轮33,所述输出轴48水平设置,两个所述折叠部上的第一齿轮33均设于支架32的外端并相啮合;所述第一支杆42、第二支杆43、第三支杆44、第四支杆45各连接有一扇形板49,扇形板与各自相连的支杆相固定并共面。

如图4所示,设定折叠台为完全展开状态时,两个折叠部的第二连接杆相贴靠,各个扇形板恰好位于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平的摆放台。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折叠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第一支杆、第二齿轮固定相连,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第一连接板保持啮合,因此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沿环形槽运动并向支架靠拢,同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于水平面上升,直至最大运动限度,达到完全收折状态。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起落架装置30包括设于机身1下方的舱体301以及设于所述舱体301两侧的安装板302,所述安装板302上设有一竖直方向的直滑动槽303,所述安装板302上位于所述直滑动槽303的中部位置向一侧延伸有一圆弧槽304,所述圆弧槽304的圆心与直滑动槽303的下端部相重合,所述直滑动槽303上滑动设有上滑轴305和下滑轴306,所述上滑轴305和下滑轴306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板307相连,所述上滑轴305和下滑轴306之间的间距等于直滑动槽303的一半长,所述第三连接板307的一端部连接有安置板308,所述安置板308与直滑动槽303相垂直,所述安置板308上设有轮轴309,所述轮轴309两端设有着地轮400,位于两侧的第三连接板307之间通过联动轴4001转动相连,所述联动轴4001与上滑轴305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板302一侧设有起落电机402,所述起落电机402的输出轴421连接于第一连杆40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40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404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40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联动轴401上,所述轮轴309和联动轴401相平行;将上滑轴305和下滑轴306之间的距离设为l,所述第一连杆403和第二连杆404的长度为大于l并小于2倍的l,当上滑轴305位于直滑动槽303的最上端时,所述上滑轴305和起落电机402的输出轴42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且所述第一连杆403和第二连杆404的连接点434位于上滑轴305的上方。当上滑轴位于直滑动槽的最上端时,着地轮呈收纳状态,安置板平行于地面,当飞机需要着陆时,启动起落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然后通过第二连杆带动联动轴运动,由于第三连接板上的上滑轴和下滑轴位于直滑动槽内,第二连杆输出给联动轴的力传递给上滑轴,且由于上滑轴被限位于直滑动槽内,上滑轴只能沿直滑动槽竖直向下运动,因此联动轴为竖直向下运动;当上滑轴运动至直滑动槽中部时,此时下滑动轴已经运动至直滑动槽底部,由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为大于l并小于2倍的l,因此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形成的夹角α小于90°,因此第二连杆输出给联动轴的力具有使联动轴向直滑动槽水平方向运动的分力,因此联动轴可带动上滑轴沿圆弧槽运动,因此可实现安置板的翻转,使安置板与地面形成一夹角或者平行,完成着地轮的展开动作;当需要收折时,翻转起落电机即可。

如图10所示,所述机舱3内还设有输液监控装置7,所述输液监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71、电源模块72、报警器73和红外测速夹74,所述报警器73与红外测速夹74均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71连接,还包括滴速调节结构,所述滴速调节结构包括气泵75和设置在红外测速夹74内侧的气囊垫76,所述气泵75通过充气管77与气囊垫76连接,所述充气管77上设置有充气阀78,所述气囊垫76上设置有泄气阀79,所述气泵75、充气阀78和泄气阀79均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71连接,所述充气阀78和泄气阀79均为电磁阀,所述电源模块72通过可充电电池给各元件供电,保证各元件的正常使用。所述输液监控装置能对输液停止、输液过快、输液过慢及输液不稳定的异常情况做出及时反应,从而有效避免了输液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发生。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