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腿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9895发布日期:2019-06-13 15:30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腿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起落装置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仿生腿起落架。



背景技术:

起落架是直升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直升机地面停放和滑行时起支撑作用;同时还起到着陆时吸收垂直下降速度产生的能量、防止地面开车时出现“地面共振”等作用。目前直升机普遍使用的起落架形式包括滑跷式和机轮式两种。

轮式起落架由油气减震器和橡胶充气机轮组成,前起落架具有转向能力,主起落架机轮有刹车装置,如图1a所示。滑翘式起落架由多根关节按照一定形状焊接而成,依靠结构弹性变形来吸收着地能量,如图1b所示。这两种常规起落架的缺点有:起降时,要求有坚固、平坦和稳定的地面,无法在非平整路面上着陆。出入机库或地面移动时,需要通过拖车等外力托运,不具备地面自主移动能力。大都采用不可收放设计形式,飞行过程阻力大,且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直升机复杂地形起降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生腿起落架。

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现有技术轮式和滑翘式起落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外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机身1、姿态监控系统2、控制系统3、基关节4、基节5、股关节6、股节7、胫关节8、胫节9、地形识别系统10、滑动关节11、足部12。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地形信息识别和自身姿态监控,并控制腿部关节转动以实现复杂地形自适应着陆;同时通过基关节转动,亦可以实现地面缓慢行走,从而具备自主出入机库能力。因此,相对于常规起落架,仿生腿起落架借鉴了仿生学的理念,智能化程度更高,具有更好的任务自适应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方式做详细叙述。

仿生腿起落架由控制系统、仿生腿机构、地形识别系统和驱动系统四大部分组成。仿生腿机构由基节、股节、胫节、足部及相关连接关节构成。基节与机身的连接关节有一个转动自由度,股节与基节的连接关节有一个转动自由度,股节与胫节的连接关节有一个转动自由度,足部与胫节之间安装一个带有缓冲的滑动关节。三个转动关节的自由度方向参见图3,转动关节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滑动关节由液压阻尼和弹簧构成,以实现缓冲和耗能;足底安装力传感器,用于识别足底触地状态和地表材质硬度。

识别系统包括直升机位置监控、机身姿态监控、地形高程信息监控和着陆状态监控四个子单元,直升机位置监控通过gps模态实现,机身姿态监控通过imu机身惯性模块实现,地形高程信息通过三维激光雷达扫描实现,着陆状态监控通过分析足底载荷数据实现。控制系统接受识别系统的位置数据、机身姿态数据、地形数据和足底载荷数据,并经过控制算法决策后,选择合理着陆地点,并驱动关节适应地形高程差,实现非平整路面的安全着陆。驱动系统集成伺服电机驱动、行星齿轮和锁定机构,安装于基关节和胫关节处。仿生腿起落架的总体布局为四腿构型,各单腿构型相同,但独立驱动、协同控制;起飞后四条腿收起贴于机身两侧。仿生腿与直升机共享动力源,控制系统与直升机控制系统集成,并共享gps、imu模块。

本装置工作时,直升机根据gps捕获信息,飞抵设定目标着陆区域。控制系统给定指令,直升机缓慢降落至据地面安全高度(10m左右),进入悬停状态;地形识别系统开启,实时动态扫描地表信息,判断地表地质构成(土壤、沙石、草地等),并识别地表高程信息;控制系统根据地形、地质信息,推演并遴选出合适着陆位置。控制系统给出着陆指令,仿生腿释放展开,控制系统给定驱动系统指令,驱动关节转动设定角度,实现各腿足端落点位置、高度与地形高程基本契合;控制系统下达指令,直升机带动力(旋翼转动)再次缓慢下降,同时imu模块实时监控机身姿态,地形识别系统继续动态监控地表信息,并根据信息再次微调和修正仿生腿姿态;直升机下降至四腿足端全部接触地面,足端压力传感器感知四腿压力均达到阈值,控制系统判断进入稳定着陆状态,控制系统给定动力系统和驱动系统指令,旋翼停止旋转,驱动系统锁死关节;直升机实现安全着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腿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仿生腿机构、地形识别系统和驱动系统;其中,仿生腿机构包括四条仿生腿,各仿生腿构型相同,独立驱动、协同控制;起飞后四条仿生腿收起贴于机身两侧;放生起落架控制系统3与直升机控制系统集成,并共享位置姿态监控系统2,包括GPS、IMU模块;本发明通过地形信息识别和自身姿态监控,并控制腿部关节转动以实现复杂地形自适应着陆;同时通过基关节转动,亦可以实现地面缓慢行走,从而具备自主出入机库能力。因此,相对于常规起落架,仿生腿起落架借鉴了仿生学的理念,智能化程度更高,具有更好的任务自适应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川;王计真;任佳;牟让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12.04
技术公布日:2019.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