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142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结构,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民用领域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主要是复合式构型,即在固定翼上直接叠加四旋翼,简单的复合式构型就是在固定翼基础上叠加多旋翼结构,部件之间的气动干扰明显,气动阻力较大,气动效率低,影响飞行性能。四个旋翼只有在起飞和降落时才发挥作用,在无人机处于飞机模式时,四副旋翼及其动力传动和执行机构等成了“费重”,从而使得无人机在飞机模式时空气阻力变大,功率消耗增加,飞行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无人机的结构存在着飞行时阻力大,动力的实际使用效率低,飞行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空气阻力小,提高动力使用效率的同时提升飞行性能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结构。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结构,包括有机身主体,所述机身主体两侧设有左机翼及右机翼,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主涵道,所述主涵道上设有主旋翼,主旋翼由电机驱动;机身主体前端设有机头旋翼;所述左机翼的外侧设有左旋翼,所述右机翼的外侧设有右旋翼。

更进一步的,机身主体的前端下方设有前起落架。

更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主体与左机翼及右机翼之间设有销轴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旋翼设于左机翼上的左涵道中,所述右旋翼设于右机翼的右涵道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机翼尾端设有左垂直尾翼,所述右机翼尾端设有右垂直尾翼。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涵道上设有倾转轴套,所述倾转轴套中设有倾转轴,所述主旋翼设于倾转轴上。

更进一步的,在无人机垂直起降时,所述左垂直尾翼及右垂直尾翼可兼用作起落架。

更进一步的,所述倾转轴的两端薄壁轴承。

更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主体的后侧设有尾轴,用于连接左右机翼,减小振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主体的后侧设有尾轴,用于辅助将机身涵道支撑。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机翼及右机翼分别设有电池舱。

更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任务舱,任务舱中设有任务设备。

更进一步的,所述尾轴是一贯穿左机翼及右机翼丝杆,在丝杆上套设有内螺纹加重铜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外形美观,飞机部件之间的气动干扰阻力小,升阻比高,气动特性好。结构简单,重量轻,废阻小,功耗低,飞行性能好。用于军事上可极大减小雷达反射面积,隐身性能好。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综合了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行器的优点,飞行速度高、航程远、续航时间长、可垂直起降、可悬停作业、机动灵活等。由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无需发射/回收系统,所需附加设备少,操作人员少,因此使用成本费用较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可广泛用于军事、准军事及民用领域。它适合于边境巡逻、反恐,又可以在舰船甲板上垂直起降,能快速飞抵目标上空,进行定点悬停侦察、岛礁巡逻、海上反走私。特别是挂载红外夜视仪后,无人机具备在夜间侦察、巡逻的能力。民用方面可用于国土测绘、气象探测、环保监测、森林防火、警用巡逻等。具体地说,在工业方面,无人机可在复杂地形情况下远距离飞行至荒无人烟的矿区进行探矿,或对矿区进行3D测绘,指导开采作业;此外,还可用于对高压电线及油气管道的巡检等。在交通方面,可用于交通的实时监控以及高速公路的巡视等。在农业方面,可用于巡视大片农田,以评估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病虫害情况。在畜牧业方面,可用于监控畜群。在救灾方面,可以在地震或、火灾或洪涝等情况下,第一时间进入人无法达到的区域,对灾区进行评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对权利要求作任何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结构,包括有机身主体100,所述机身主体100两侧设有左机翼201及右机翼301,所述机身主体100上设有主涵道104,所述主涵道104上设有主旋翼500,主旋翼500由电机驱动;机身主体100前端设有机头旋翼101;所述左机翼201的外侧设有左旋翼102,所述右机翼301的外侧设有右旋翼103。在实施时,机身主体100的前端下方设有前起落架。所述机身主体100与左机翼201及右机翼301之间设有销轴连接。所述左旋翼102设于左机翼201上的左涵道中,所述右旋翼103设于右机翼301的右涵道中。在实施时,左机翼201尾端设有左垂直尾翼200,右机翼301尾端设有右垂直尾翼300。所述主涵道104上设有倾转轴套,所述倾转轴套中设有倾转轴500,在实施时,倾转轴500可根据需要倾斜,所述主旋翼502设于倾转轴500上。所述倾转轴500的两端薄壁轴承。所述机身主体100的后侧设有尾轴501,用于辅助将主涵道104支撑。所述左机翼201及右机翼301分别设有电池舱。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任务舱400,在实施时,任务舱中可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有连接各个电机开关的MCU及电阻。在实施时,尾轴501采用贯穿左机翼201及右机翼301丝杆,在丝杆上套设有内螺纹加重铜管,所述内螺纹加重铜管为丝杆长度的5%-30%,通过旋转调节内螺纹加重铜管与丝杆的对应位置,可以实现对左机翼201及右机翼301的平衡性调试,这种调试结构设计巧妙而易于实施。

无人机垂直起降或悬停时的动力系统由一个倾转轴500上的主旋翼502和三个辅升控制涵道组成。通过设置倾转轴500,当无人机从悬停转前飞时,主旋翼502旋转平面可向前倾转90°。当无人机从前飞过渡到悬停状态时,主旋翼502旋转平面从可向后倾转90°。主旋翼502使用碳纤维桨叶,使得无人机在垂直起降或悬停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三辅助涵道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能增大垂直起降时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控制力矩,有利于垂直起降时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无人机采用翼身融合总体气动设计技术,减少了飞行时的空气扰动,降低飞行阻力,增加飞行效率,同时造型美观,制造工艺简单,用在军事上还可以极大地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有较好的隐身性能。采用左垂直尾翼200及右垂直尾翼300,左垂直尾翼200及右垂直尾翼300在垂直起降时可充当起落架使用,在实施时,可采用在左垂直尾翼200及右垂直尾翼300下方设置有轮槽,轮槽中设置有升降轮结构,省去了两个后起落架,不仅减轻了结构重量,减小了飞行时的气动阻力,降低了结构的复杂程度,而且降低机体重心位置,增加了无人机垂直起降时的动稳定性。另外,左垂直尾翼200及右垂直尾翼300位于两个机翼两端,起到了翼尖小翼的作用,有效地抑制了翼尖涡流的产生,减小了气动阻力。主涵道104后缘直接打穿并用碳纤维管将左机翼201及右机翼301固定连接,保证了机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飞行重量。总之,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可以极大的减小阻力,增大机体内的可用空间,即理论上翼身剖面厚度较大处均可布置载荷,减小整机的雷达反射特性(军用),消除了机身等部件所产生的附加阻力和机翼与机身间的干扰,从而在较低的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升阻比,提高了飞行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