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8734发布日期:2018-08-24 19:3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保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植保无人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以及林业,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远距离遥控操作,避免喷洒作业人员暴露于农药中的危险,远距离操控无人机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显著的提高了农药喷洒效率。

植保无人机在进行农药喷洒时,需要在机体上安装药箱以携带药液,植保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通过喷洒装置将药箱内的药液喷洒至农田或林场等领域。现有植保无人机的药箱通常固定安装于机体底部,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安装拆卸极为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保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保无人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药箱时操作繁琐且不便的问题,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减少了安装药箱的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植保无人机,包括机身、脚架、药箱和多个机臂,所述多个机臂环绕所述机身设置,所述脚架支撑于所述机身底部,所述药箱贯穿于所述机身内,所述机身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药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成型有肩台,所述箱体通过肩台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所述机身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上部开口的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开口边缘设有翻边且通过翻边卡设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所述机身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开设于上盖板的上安装孔和开设于下盖板的下安装孔;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间设有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连接在上安装孔与下安装孔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植保无人机,结构设计合理,药箱安装方便且快捷,设有两个出药口,当一个出药口堵塞时,可采用另一出药口继续正常作业,保证了植保作业效果;充分利用了机体空间,整体高度较低,且采用折叠式机臂,便于无人机的运输与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植保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植保无人机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植保无人机的分离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药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药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机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脚架与机身固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植保无人机双喷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身;1.1、上盖板;1.11、上安装孔;1.2、下盖板;1.21、下安装孔;1.3、环形支撑架;

2、机臂;2.1、主机臂;2.2、第一折叠机臂;2.3、第二折叠机臂;

3、脚架;3.1、U形架;3.2、连接架;

4、药箱;4.1、上箱体;4.2、下箱体;4.3、肩台;4.4、第一出药口;4.5、第二出药口;4.6、把手;4.7、药盖;4.8、定位台;4.9、第一抽药管;4.10、第二抽药管;4.11、“Y”形三通格林接头;4.12、凹槽;4.13、进药口;

5、电池盒;5.1、翻边;6、第一出药接头;7、第二出药接头;8、夹持件;8.1、上卡块;8.2、下卡块;

9、折叠机构;9.1、固定件;9.11、顶板;9.111、第一通孔;9.112、第二通孔;9.12、底板;9.13、安装体;9.131、竖向限位槽;9.132、安装槽;9.133、第一固定孔;9.2、第一转动接头;9.21、第一连接块;9.22、第一连接孔;9.3、第二转动接头;9.31、第二连接块;9.32、第二连接孔;9.4、按钮轴;9.41、上段轴;9.42、下段轴;9.5、第一卡接件;9.6、第二卡接件;9.7、连接轴;9.8、压缩弹簧;9.9、限位块;

10、管夹;10.1、第一夹块;10.2、第二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现有的植保无人机,其药箱通常安装在无人机底部,占用空间大,空间利用率低,导致无人机高度较高,不利于无人机的运输与存储,而且药箱的安装结构较为复杂,拆装不便,极大影响了植保作业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保无人机,参阅图1、3和4,包括机身1、脚架3、药箱4和多个机臂2,本实施例所提供植保无人机为四轴八旋翼,包括四个机臂,四个机臂2环绕所述机身1设置,所述脚架3支撑于所述机身1底部,所述药箱4贯穿于所述机身1内,所述机身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药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成型有肩台4.3,所述箱体通过肩台4.3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植保无人机,通过在机身1上设有供药箱4穿设固定的第一安装孔,实现了药箱的快速拆卸与安装,具体地,将药箱由机身1上部插入第一安装孔内,位于箱体上部的肩台4.3卡设于第一安装孔的外周,肩台4.3的底面与机身1相贴合,从而将药箱安装于机身1的第一安装孔内。在补充药液时,无需采用输药管向药箱内补充药液,可以直接更换药箱,拆卸掉空药箱,重新安装盛满药液的新药箱,节省了注药时间,操作方便且快捷,提高了植保作业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机身1包括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整体大小形状相同,两者上下设置且相隔一定距离,皆采用碳纤维板,质量轻且便于加工,优选地,机身1近似为长方形。

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开设于上盖板1.1的上安装孔1.11和开设于下盖板1.2的下安装孔1.21,上安装孔1.11和下安装孔1.21大小形状相等、位置上下对应且与药箱箱体的形状相适应;所述上盖板1.1与下盖板1.2间设有环形支撑架1.3,所述环形支撑架1.3连接在上安装孔1.11与下安装孔1.21间,环形支撑架1.3支撑于上盖板1.1与下盖板1.2之间,起到稳固机身的作用,增强了机身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该环形支撑架1.3与箱体的大小相适应,对箱体起到限位作用,将箱体固定在环形支撑架1.3所在空间,增强了药箱固定的稳固性。

机身1上安装有电池,本实施例中,机身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上部开口的电池盒5,所述电池盒5的开口边缘设有翻边5.1且通过翻边5.1卡设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具体地,上盖板1.1、下盖板1.2上设有相通的开口,电池盒5优选为中空且上部开口的长方体,电池盒5的上部开口的翻边5.1卡设于上盖板1.1的开口外周,并可通过连接件,例如螺丝,螺栓固定连接在上盖板1.1上。

本实施例中,参阅5和6,所述箱体为“T”形,包括一体连接且内部相通的上箱体4.1和下箱体4.2,所述上箱体4.1与下箱体4.2的过渡连接处形成肩台4.3,所述肩台4.3底部对称设有第一出药口4.4和第二出药口4.5,所述第一出药口4.4、第二出药口4.5分别与箱体内的第一抽药管4.9、第二抽药管4.10的出药端连接,所述第一抽药管4.9、第二抽药管4.10的进药端连接在箱体底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植保无人机用药箱整体为“T”形,具有内部相通的上箱体4.1和下箱体4.2,两个出药口对称设于上箱体4.1与下箱体4.2的过渡连接处,并通过抽药管将箱体内部的药液由箱体底部抽至出药口,出药口可以通过出药管与外部的水泵连接,通过水泵将箱体内的药液抽出,克服了现有药箱结构将出药口设于药箱底部而导致药液沉淀频繁堵塞出药口的缺陷。同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药箱设有两个出药口,即使其中一个出药口出现了堵塞现象,也可利用另一个出药口继续工作,进一步保证了植保作业效果,该药箱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容量大。

所述机身1上对应位置处设有与第一出药口4.4、第二出药口4.5匹配的第一出药接头6、第二出药接头7,所述第一出药接头6、第二出药接头7穿设于机身1内且上端入口分别与第一出药口4.4、第二出药口4.5连接,下端出口分别与第一出药管11、第二出药管12连接;第一出药管11、第二出药管12与水泵17的进水口17.1连接,所述水泵17的出水口17.2通过多条分支管19分别与多个喷头22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支管19有四个,每个分支管19的一端与水泵17的出水口17.2连接,另一端连接有Y型转接头20,所述Y型转接头20通过两个输药管21分别与两个喷头22连接。

具体作业时,水泵17将药箱4内的药液通过第一出药口和/或第二出药口抽出,并通过分支管19将药液输送至各喷头22,通过喷头22喷洒药液至作物表面。

本实施例提供了植保无人机双喷洒系统,其具有两套喷洒管路,参阅图12,通过药箱4上的第一出药口、第二出药口分别与第一出药管11、第二出药管12连接,即使其中一个出药口出现堵塞,还可以采用另外一个正常的出药口继续植保作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植保无人机双喷洒系统还包括飞行控制器18以及分别与飞行控制器18连接的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一流量计15和第二流量计16,所述第一阀门13、第一流量计15设于所述第一出药管11上,所述第二阀门14、第二流量计16设于所述第二出药管12上,水泵17与飞行控制器18连接。

在开始植保作业时,先打开第一阀门13,药液通过第一出药管11输送到水泵17,第一流量计15实时检测第一出药管11上的流量,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飞行控制器18,当第一流量计15检测的流量小于飞行控制器18内预设流量阈值时,飞行控制器18控制第二阀门14和第二流量计16打开,换至第二出药管12输送药液。

飞行控制器18、水泵17、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一流量计15和第二流量计16以及所涉及到的相关电路连接均为现有技术,具体电路结构不做过多赘述。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提供药箱的下箱体4.2固定有“Y”形三通格林接头4.11,所述第一抽药管4.9、第二抽药管4.10的进药端分别与“Y”形三通格林接头4.11的两个上部分接头连接,所述“Y”形三通格林接头4.11的底部分接头固定于所述下箱体4.2底部,该底部分接头上开设有进药口4.13,所述底部分接头和两个上部分接头相通。

“Y”形三通格林接头4.11包括底部分接头和连接于所述底部分接头上的两个上部分接头,第一抽药管4.9、第二抽药管4.10的进药端分别与两个上部分接头连接,底部分接头上开设的进药口4.13尽量靠近箱体底部,“Y”形三通格林接头4.11的内部是相通的,药液从底部分接头的进药口被抽入到第一抽药管4.9和第二抽药管4.10内,然后经由第一抽药管4.9、第二抽药管4.10输送到第一出药口4.4、第二出药口4.5。

为了避免箱体底部药液残留,使得药液能够被充分利用,所述下箱体4.2内底面中部低四周高,中部形成凹槽4.12,所述“Y”形三通格林接头4.11的底部分接头连接在所述凹槽4.12内。由于下箱体4.2的内底面形成中部凹陷区,当药量过少时,药液会集中于中部形成的凹槽4.12内,由于“Y”形三通格林接头4.11上的进药口4.13靠近于箱体底部,即靠近凹槽4.12底部,从而能够通过抽药管将积存于凹槽内的药液抽送到出药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上配设有药盖4.7,设有两个注药口,可以两边同时加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可以将注药口大小设计成与人手相匹配,能够使得人手伸入注药口内,便于安装和更换零配件。

为了便于拎放药箱、提高舒适度,在所述箱体顶部设有把手4.6,所述把手4.6位于两个注药口之间。下箱体4.2外底面四角处分别凸出有定位台4.8,有利于药箱竖直平稳地放置于地面。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所述机臂的一端通过套接在其上的夹持件8固定在上盖板1.1与下盖板1.2之间,所述夹持件8包括由上下对接的上卡块8.1和下卡块8.2组成,所述上卡块8.1与上盖板1.1固定,下卡块8.2与下盖板1.2固定。上下对接的半圆形的上卡块8.1和下卡块8.2形成夹持机臂的夹持件8,通过依次穿接上盖板1.1、上卡块8.1、下卡块8.2和下盖板1.2的连接柱,将上卡块8.1与上盖板1.1固定、下卡块8.2与下盖板1.2固定,从而将机臂的该端固定连接在上下盖板之间。该种连接结构,能够加强机臂连接的稳固性,有利于无人机稳定飞行。

同时参阅图7、8和9,所述机臂2包括主机臂2.1、第一折叠机臂2.2、第二折叠机臂2.3和折叠机构9,所述折叠机构9包括锁紧件、与第一折叠机臂2.2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接头9.2、与第二折叠机臂2.3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接头9.3以及与主机臂2.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9.1,所述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对称地转动连接于固定件9.1的两侧且通过锁紧件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机臂由主机臂2.1、第一折叠机臂2.2和第二折叠机臂2.3形成Y型,有利于减轻无人飞行器的重量;主机臂2.1固定插接于所述固定件9.1内,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相对于主机臂2.1轴线对称设于固定件9.1的两侧且与固定件9.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水平转动,由于第一折叠机臂2.2与第一转动接头9.2固定连接,第二折叠机臂2.3与第二转动接头9.3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分别与固定件9.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实现第一折叠机臂2.2、第二折叠机臂2.3与主机臂2.1间的折叠,参阅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植保无人机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包括穿设于固定件内的按钮轴9.4、用于将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卡紧固定于固定件9.1的第一卡接件9.5、第二卡接件9.6以及连接在按钮轴9.4与固定件9.1之间的压缩弹簧9.8,所述第一卡接件9.5、第二卡接件9.6与所述按钮轴9.4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卡接件9.5和第二卡接件9.6皆为圆柱形卡接轴且对称连接在横向穿设于所述按钮轴9.4的连接轴9.7上。

在机臂处于展开状态时,锁紧件可以将第一折叠机臂2.2、第二折叠机臂2.3锁紧固定于固定件9.1,从而形成Y型折叠机臂。需要折叠时,按压按钮轴9.4,按钮轴9.4施力于压缩弹簧9.8并使其发生变形,同时,按钮轴9.4带动第一卡接件9.5、第二卡接件9.6运动,使得原本分别与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卡接的第一卡接件9.5、第二卡接件9.6脱离卡接位置,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处于自由非锁紧状态,向两侧转动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由此使得第一折叠机臂2.2、第二折叠机臂2.3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侧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件9.5和第二卡接件9.6皆为圆柱形卡接轴且对称连接在横向穿设于所述按钮轴9.4的连接轴9.7上。

为了能够实现有效卡接,避免出现错位现象,在所述固定件9.1的两侧设有供连接轴9.7上下移动的竖向限位槽9.131,该竖向限位槽9.131为连接轴9.7的上下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按钮轴9.4包括上段轴9.41和直径小于上段轴9.41的下段轴9.42,所述上段轴9.41的上端外露于固定件9.1上部,下端与下段轴9.42固定连接,所述下段轴9.42外露于固定件9.1底部且与限位块9.9连接,所述压缩弹簧9.8套设于固定件9.1内的下段轴9.42上。限位块9.9位于固定件9.1外部,起到卡设作用,能够避免按钮轴脱离固定件。需要说明的是,压缩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将第一转动接头、第二转动接头锁紧于固定件上。

可选地,所述限位块为螺母,所述下段轴外露于固定件底部的一端设有与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接头9.2、第二转动接头9.3分别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所述固定件9.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接头9.2上与第一转轴相对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21,所述第一连接块9.2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9.22,所述固定件9.1顶部对应位置设有第一通孔9.111,所述第一卡接件9.5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9.22、第一通孔9.111将第一转动接头9.2与固定件9.1锁紧;所述第二转动接头9.3上与第二转轴相对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块9.31,所述第二连接块9.3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9.32,所述固定件9.1顶部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9.112,所述第二卡接件9.6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9.32、第二通孔9.112将第二转动接头9.3与固定件锁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9.1包括顶板9.11、底板9.1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安装体9.13,所述安装体9.13设有与主机臂2.1一端形状相同的第一固定孔9.133以及容置锁紧件的安装槽9.132,其中,竖向限位槽9.131设置在该安装槽9.132两侧槽壁上。所述第一转动接头9.2上设有与第一折叠机臂2.2一端形状相同的第二固定孔,所第二转动接头9.3上设有第二折叠机臂2.3一端形状相同的第三固定孔,插入第一固定孔的主机臂2.1、第二固定孔的第一折叠机臂2.2、第三固定孔的第三折叠机臂2.3皆通过固定胶固定。

参阅图10和11,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植保无人机,所述脚架3包括两个对称支撑于所述机身1底部的U形架3.1,所述两个U形架3.1的上端通过连接架3.2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架3.2上夹持有管夹10并通过管夹10固定于机身1底部,每个U形架3.1由两个管夹固定,管夹10包括第一夹块10.1和第二夹块10.2,所述第一夹块10.1通过连接件与机身1底部固定,所述第一夹块10.1和第二夹块10.2相互对接后将U形架3.1固定于机身上,第一夹块10.1与第二夹块10.2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连接柱、螺栓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