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328发布日期:2019-01-15 22:4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人飞行器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无论是行业飞行器还是消费飞行器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多螺旋桨无人飞行器以及固定翼无人飞行器为代表的小微型无人飞行器,在各个应用领域中都开始广泛应用,喷洒农药飞行器、航拍飞行器、探测飞行器等现在也开始广泛应用。随着对飞行器续航能力的要求,同时具有螺旋桨和固定翼的复合翼飞行器开始兴起。

相关技术的复合翼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由机身相对两侧延伸的固定翼、以及设置于固定翼和/或机身的螺旋桨。

然而,所述固定翼和所述螺旋桨布局为五电机布局,即固定翼延伸平行于机身的三个连接壁,中前位置的连接壁的前端设置一个螺旋桨,两边的连接壁前后两端各设置两个螺旋桨,但该结构的飞行器在垂直和巡航时的动力重量损耗大,单电池不能彻底的把电用完,双电池会带来巡航多余的重量;或者为从起布局,即机身的两侧延伸出多个固定翼,每一所述固定翼设置一螺旋桨,但该结构由于侧面面积过大,无法在大风环境下保持垂直起降,风越大悬停倾斜角度越大,降落时必须要保有大于自身重量的动力,大部分电量不能有效利用,正常巡航甚至需要自身重量的20%-30%,严重影响续航优化;或者为倾转螺旋桨布局,即由机身两个延伸出固定翼和支撑壁,支撑壁位于固定翼的前后两侧,每一支撑壁设置一螺旋桨,但该结构降落时必须要保有大于自身重量的动力,大部分电量不能有效利用,正常巡航甚至需要自身重量的20%-30%,同样限制了续航能力的优化。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悬翼组件及飞行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小、续航能力强的悬翼组件及飞行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桨组件,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螺旋桨、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螺旋桨以及分别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的电机组;所述第一传动轴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且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相互独立转动,所述第一螺旋桨与所述第二螺旋桨间隔叠设且呈反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实现套设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包括至少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机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相对转动的电机座以及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方向组配于所述电机座相对两端的第一电机转子和第二电机转子,所述第一电机转子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电机转子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子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机座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第二轴承,所述电机座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实现套设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包括至少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均为二叶桨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由所述机身的后端延伸的悬臂和固定于所述悬臂的远离所述机身一端的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螺旋桨组件,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呈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身的飞控系统,所述电机组与所述飞控系统电连接,所述飞控系统通过所述电机组控制并调节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转速与转向。

优选的,所述悬臂与所述机身铰接相连,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机身的旋转范围为与所述机身平行至与所述机身垂直。

与相关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中,将所述螺旋桨组件设置为呈同轴的双传动轴和双螺旋桨结构,且使所述第一螺旋桨与所述第二螺旋桨间隔叠设且呈反向设置,该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可分别控制转速和转向,根据不同飞行阶段调节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转速和转向,形成不同角度和力度的辅助动力,使得所述飞行器可动态调整所需要的辅助动力,即避免飞行器一直大功率输出而使动力快速耗尽,实现节能以提高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桨组件100包括第一传动轴1、第二传动轴2、第一螺旋桨3、第二螺旋桨4和电机组5。

所述第一传动轴1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且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相互独立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轴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之间设置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传动轴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通过所述第一轴承6实现套设连接,从而实现相互独立转动,即二者可实现相对转动。

为实现相对转动的支点平衡,所述第一轴承6设置包括至少两个,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承6设置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轴承6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与第二传动轴2转动。

所述第一螺旋桨3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所述第二螺旋桨4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即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桨3与所述第二螺旋桨4间隔叠设且呈反向设置。该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可分别控制转速和转向,根据不同飞行阶段调节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的转速和转向,形成不同角度和力度的辅助动力,避免始终大功率输出而使动力快速耗尽,实现节能以提高续航能力。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均为二叶桨螺旋桨。当然,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的叶桨数量并不限于此。

所述电机组5分别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转动,其包括电机座51、第一电机转子52和第二电机转子53。

所述电机座51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相对转动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座5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之间设置第二轴承7,所述电机座5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通过所述第二轴承7实现套设连接。从而实现相互独立转动,即二者可实现相对转动。

为实现相对转动的支点平衡,所述第二轴承7设置包括至少两个,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承7设置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轴承7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电机转子53与第二传动轴2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转子52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子53沿所述第二传动轴2的轴线方向组配于所述电机座51的相对两端。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机转子52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1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1则带动所述第一螺旋桨3转动。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轴1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子52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所述第二电机转子53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2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2则带动所述第二螺旋桨4转动。

上述结构即相当于所述电机组5将两个电机共用一个所述电机座51,即相当于将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装配于一个所述电机座51上,一方面结构简单,体积更小,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减轻所述螺旋桨组件的重量,更节能。

请结合参图4,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200,包括机身10、由所述机身10的后端延伸的悬臂20、固定于所述悬臂20的远离所述机身10一端的所述螺旋桨组件100、由所述机身10两侧延伸的固定翼30、由所述固定翼30分别延伸的第三螺旋桨40以及固定于所述机身10的飞控系统(图未示)。所述第三螺旋桨40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更优的,所述第三螺旋桨40为倾转螺旋桨。

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呈水平设置。垂直起飞或降落时,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的设置可提供垂直上升或下降的动力。

所述电机组5与所述飞控系统电连接,所述飞控系统通过所述电机组5控制并调节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5的转速与转向。具体的,比如,所述电机组5的所述第一电机转子52和所述第二电机转子53分别与所述飞控系统电连接,所述飞控系统分别控制并调节所述第一电机转子52和所述第二电机转子53的转速与转向,以实现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5的转速与转向,从而实现输出不同方向和不同功率的动力。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20与所述机身10铰接相连,所述悬臂20相对于所述机身10的旋转范围为与所述机身10平行至与所述机身10垂直,即所述悬臂20相对于的述机身可实现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螺旋桨3和所述第二螺旋桨4通过角度调整实现不同方向的动力输出。

与相关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中,将所述螺旋桨组件设置为呈同轴的双传动轴和双螺旋桨结构,且使所述第一螺旋桨与所述第二螺旋桨间隔叠设且呈反向设置,该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可分别控制转速和转向,根据不同飞行阶段调节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转速和转向,形成不同角度和力度的辅助动力,使得所述飞行器可动态调整所需要的辅助动力,即避免飞行器一直大功率输出而使动力快速耗尽,实现节能以提高续航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