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盘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0081发布日期:2020-10-28 12:4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座椅盘隔膜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乘客座椅结构通常包括靠背和支承在垂直挺立的框架元件(诸如撑杆)之间的座椅盘。撑杆通常是固定的,而靠背通常是倾斜的。一些座椅可以具有利用倾斜靠背主动调节的座椅盘,而其他座椅可以具有固定的座椅盘。

由于在座椅部件中优选具有抗过度磨损的耐久性,因此即使是支撑座垫的固定座椅盘也应该允许倾斜靠背的调节而不使座垫移位或过度磨损。座垫的状态和安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乘客的舒适度。因此,优选地使压力点最小化并且优选分散载荷力。

飞机乘客座椅通常布置成排,相邻的座椅在其最近的侧面之间共享撑杆。因此,用于将一个乘客座椅的元件附接到撑杆的装置应该允许相邻座椅的元件附接到同一撑杆。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座椅盘结构,该结构允许相邻座椅共享撑杆;防止压力点;以及允许倾斜靠背的调节,同时防止座垫的移位和过度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前述和其他优点,本文公开的创造性方面涉及一种可附接到座椅框架的座椅盘隔膜组件,所述座椅盘隔膜组件包括隔膜子组件、荷重网子组件以及加强筋,其中,所述隔膜子组件包括柔性织物面板,柔性织物面板具有顶部、底部、前部、后部、相对的侧边以及沿相对的侧边中的每个定位的带槽套管,所述荷重网子组件抵靠织物面板底部定位以限制柔性织物面板在载荷下的变形,所述荷重网子组件包括带子网格和多个横向附接条带,该多个横向附接条带向外延伸超过柔性织物面板的相对侧边,横向附接条带中的每个终止于可附接到座椅框架元件的夹子中的自由端处,所述加强筋定位在带槽套管中,穿过附接条带的环而被容纳,以将荷重网子组件固定到隔膜子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槽套管可以从柔性织物面板的前部到后部定位,并且其中每个横向附接条带定位在带槽套管的间隔开的部分之间的狭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附接条带可以包括与带槽套管成直线地定位在自由端内侧的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荷重网子组件可以包括从柔性织物面板的前部延伸到后部的第一平行间隔带子和横向延伸的第二平行间隔带子,其中横向附接条带固定到第二平行间隔带子的端部或与第二平行间隔带子一体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子组件还可以包括附接到柔性织物面板的前部或与柔性织物面板的前部一体形成的前翼片,所述前翼片从柔性织物面板的前部向前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子组件还可以包括腰尾部件,所述腰尾部件具有前端和上端,前端附接到柔性织物面板的后部或与柔性织物面板的后部一体形成,上端可附接到靠背的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附接夹可以包括一对间隔开的钩,并且其中,附接夹中的至少一些被构造成与横向相邻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附接夹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子组件还可以包括纵向延伸的翼片,所述纵向延伸的翼片与相应的带槽套管成直线地定位在柔性织物面板的每个角处,纵向延伸的翼片中的每个被构造成折叠并且固定到柔性织物面板的底部,以将加强筋保持在带槽套管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子组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元件,所述紧固件元件定位在柔性织物面板的顶部上,用于将座垫和装饰罩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在适当位置。

本文公开的创造性方面还涉及一种飞机乘客座椅组件,所述飞机乘客座椅组件包括间隔开的第一框架构件和第二框架构件以及定位在该间隔开的第一框架构件和第二框架构件之间并且可移除地附接到其上的座椅盘隔膜组件。座椅盘隔膜组件包括隔膜子组件、荷重网子组件以及加强筋,所述隔膜子组件包括柔性织物面板,所述柔性织物面板具有顶部、底部、前部、后部、相对的侧边以及沿相对的侧边中的每个定位的带槽套管,所述荷重网子组件抵靠织物面板的底部定位以限制柔性织物面板在载荷下的变形,所述荷重网子组件包括带子网格和向外延伸超过柔性织物面板的相对侧边的多个横向附接条带,横向附接条带的每个终止于附接到间隔开的第一框架构件和第二框架构件中的一个的夹子中的自由端处,所述加强筋定位在带槽套管中,穿过附接条带的环而被容纳,以将荷重网子组件固定到隔膜子组件。

本文公开的创造性方面还指向一种座椅盘隔膜组件,所述座椅盘隔膜组件包括隔膜子组件、荷重网子组件以及加强元件,所述隔膜子组件包括具有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以及相对的侧边的柔性织物面板,所述荷重网子组件抵靠织物面板的底部定位,以限制柔性织物面板在载荷下的变形,所述荷重网子组件包括带子网格和多个附接条带,该多个附接条带具有可附接到座椅框架元件的夹子,所述加强元件将荷重网子组件固定到隔膜子组件,所述加强元件将张力分散在任何数量的附接位置上。

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上方面、特征和构造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或任何组合。

附图说明

结合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公开的发明构思的实现方式。该描述参考了所包括的附图,这些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其中一些特征可能被夸大,一些特征可能被省略或可能被示意性地表示。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并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或功能。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立体图,其示出为飞机乘客座椅组件的一部分;

图2是图1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5是图1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隔膜子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图5的隔膜子组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图1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荷重网子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8是示出附接到座椅撑杆的图7的荷重网子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端部视图;

图10是图9的一个端部的详细视图;

图11是接合座椅撑杆的交叠的附接夹的放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的描述旨在对所公开主题的各种说明性实施例进行描述。结合每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特定的特征和功能。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那些特定特征和功能中的每个的情况下实践所公开的实施例。除非明确说明或方面、特征或功能与实施例不兼容,否则以下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方面、特征和功能也适用于以下描述的其他实施例。

下述座椅盘隔膜组件可附接在间隔开的框架元件(比如座椅撑杆)之间,以提供用于支撑座垫的可变形的承载表面。座椅盘隔膜组件包括隔膜子组件,隔膜子组件可以由分散载荷力并使压力点最小化的可拉伸的悬挂织物构成。座椅盘隔膜组件还包括荷重网子组件,荷重网子组件具有附接条带,附接条带具有可附接到撑杆或其他框架构件的夹子。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子构造成与单独的、横向相邻的座椅盘隔膜组件的夹子交叠,以便能够共享附接位置。这允许座椅盘隔膜组件利用共享的撑杆沿座椅单元连接并对齐,以形成排。

座椅盘隔膜组件还包括前后延伸的加强筋,该加强筋可移除地容纳在沿柔性织物面板的每个侧边的口袋或套管中。定位在面板的角部(即口袋的端部)处的翼片封闭口袋,以将加强筋保持在其中。加强筋将载荷力分散到附接条带并且帮助保持面板形状的完整以及防止面板中局部出现强张力区域。

诸如钩和环形织物条带的紧固件元件和/或面板能够附接到柔性织物面板的顶部,以沿座垫和/或装饰罩的底部接合对应的接合织物或紧固件,以保持座垫和装饰罩的布置和位置,以使乘客感到舒适,并且保持座垫的状态,同时在需要时允许取下座垫。

尾部部件从柔性织物面板的后部延伸,用于附接到靠背的下端,以在高载荷下支撑面板的后部的载荷,以及在使用中,例如,当乘客入座时并且当靠背倾斜以及返回直立位置时,还保持座垫不向后滑动。

前翼片沿柔性织物面板的前端延伸,以覆盖横向延伸的座椅框架构件,该座椅框架构件将乘客座椅组件中的撑杆互连。前翼片保护座垫的下前部免受支撑隔膜弯曲引起的磨损和挤压。并且,前翼片可以用于通过钩环组合来定位救生衣容器。

荷重网子组件包括基本上不可伸展的带子网,该带子网抵靠柔性织物面板的底部定位以支撑和限制面板的变形。带子可以布置成矩形网格图案,具有前后延伸的带子和左右或横向的带子。横向的带子能够附接到附接条带或与其一体形成,以有效地传递力并保持通常是矩形的面板形状的完整。

参照图1,大体上以附图标记20示出了乘客座椅组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座椅组件20包括框架元件,诸如可枢转地安装在一对横向间隔开的撑杆24之间的靠背22。相应的扶手26从每个撑杆的上端向前延伸。框架元件示出为没有通常在使用中为乘客带来舒适度的覆盖物和附件。例如,使用中的座椅组件可能包括靠背垫和座垫以及装饰罩。未示出这些和乘客座椅座位组件或座位排的其他部件,以允许观察创造性特征和优点。

如图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座椅盘隔膜组件30沿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可移除地附接到相应的间隔开的第一框架构件和第二框架构件,例如,左侧和右侧撑杆。座椅盘隔膜组件30通常包括隔膜子组件、荷重网子组件以及将该两个组件固定在一起的加强元件或“加强筋”。隔膜子组件通常包括柔性织物面板36,该柔性织物面板在撑杆之间张紧以在使用中支撑乘客就座的座垫或其他座椅元件。在使用中,撑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飞机客舱的地板上。横跨撑杆之间的横向间隔的框架构件28(诸如横梁)进一步支撑座椅组件20的刚度,并且在乘客占用以及不占用座椅组件时承受由座椅盘隔膜组件30施加的张力。

参照图2至图7,示出了包括隔膜子组件32、荷重网子组件80以及加强筋60的座椅盘隔膜组件30。腰尾部件40具有附接到柔性织物面板36的后部44的下前端42和附接到靠背的下端的上端46(见图1)。在使用中,腰尾部件40支撑腰部载荷;防止座垫(未示出)的后部向后滑动;并且支撑在高载荷下柔性织物面板36的尾部中的载荷。腰尾部件40是柔性的,以适应组件的弯曲和靠背22的枢转运动,其中,靠背可从滑行、起飞以及着陆(ttol)的直立位置调节到飞行中的倾斜角度,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腰尾部件40能够由柔性片材构成。

前翼片50沿柔性织物面板36的前端或前部52附接或与其一体形成,以覆盖横向延伸的座椅框架构件,该横向延伸的座椅框架构件将座椅盘隔膜组件30下方的撑杆互连。前翼片50向下延伸并覆盖座椅盘隔膜30和框架构件之间横向延伸的间隙。前翼片50保护座垫(未示出)的前部免受由于支撑隔膜36相对于固定的刚性框架构件的弯曲而磨损;保护座垫不被前翼片50覆盖的间隙夹住;并且可以帮助定位救生衣容器。前翼片50、柔性织物面板36以及腰尾部件40以此为使用中的座垫提供柔性支撑。

柔性织物面板36通常是矩形的、柔性的并且是有弹性的。柔性织物面板36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柔性材料层,每个柔性材料层在未加负载的状态下通常是平面的。支撑隔膜能够采用悬挂织物,包括例如开口网格、紧密编织或非编织织物构造。可以使用三轴编织织物。支撑隔膜能够由单片织物形成,或者能够由具有相同或不同材料特性的多片组装成。整个支撑隔膜或其中的选定部分能够使用柔性织物。

附接到柔性织物面板36的顶部56的横向间隔开的接合带54向后延伸至向前以接合,以将座垫和/或装饰罩(未示出)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接合带54能够由钩形或环形织物构成,该钩形或环形织物用于与附接到座垫或装饰罩结构的环形或钩形织物接合或与座垫或装饰罩的一部分接合。接合带54大致沿腿部安置区域对齐,以在乘客就座时最大程度地接合柔性织物面板36和座垫。

一对间隔开的例如扁平条形式的前后加强筋60(即左侧和右侧加强筋)将两个子组件32、80固定在一起,有助于柔性织物面板36的耐久性和载荷分散。相应的前后加强筋60沿柔性织物面板36的每个侧边在带槽套管38内延伸,该带槽套管例如由柔性织物面板36的织物中的缝制的折叠或弯折限定。在组装的座椅盘隔膜组件30中,每个加强筋60沿其相应带槽套管38延伸并穿过形成在附接条带中的环,以将子组件固定在一起,如下面详细讨论的。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荷重网子组件80的每个附接条带70的横向向内的部分限定了环72,环72围绕穿过该环而被容纳的对应的加强筋60定位。附接条带70从其与加强筋60的接合处穿过带槽套管38的间隔开的部分之间的缝隙或狭槽74横向向外延伸。每个狭槽74朝向附接条带70的附接夹端向外敞开,并且前后延伸以足够容纳附接条带的宽度。前后加强筋60至少是半刚性的,以在附接条带70将力从柔性织物面板36传递到撑杆时有助于载荷分散。因此,加强筋60可以从其相应的带槽套管38中移除,并且在插入时穿过交替的套管部分和环,以将两个子组件固定在一起。

相应的附接夹76附接到每个附接条带70的每个横向向外的端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附接条带70的横向向外的端部限定围绕相应附接夹76的基部构件的环。附接条带70支撑张力载荷并且可以由合成织物构成。能够通过缝合或以其他方式固定条带材料的折叠、弯折以及使条带材料折叠来形成保持夹子76的在附接条带70的横向端部处的环。附接夹76用于通过钩挂或以其他方式接合撑杆24或类似结构的框架构件,来将座椅盘隔膜组件30可移除地附接到乘客座椅组件的其他部分。

荷重网子组件80抵靠柔性织物面板36的底部82定位,并且包括基本上不可伸展的带子84的网,用以支撑和限制柔性织物面板36在负载下的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子84布置成矩形网格图案,并具有平行间隔开的第一带子86,第一带子平行于柔性织物面板的相对的侧边前后延伸。平行间隔开的第二带子或横向带子88平行于柔性织物面板的前部和后部并垂直于第一带子86左右地延伸。横向带子88与附接条带70对齐并附接到其上或与其一体形成,以有效地将力传递到撑杆24。带子84可以由基本上不可伸展的合成纤维构成,该不可伸展的合成纤维例如为芳族聚酰胺纤维,比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甲酰胺)。

通常定位在柔性织物面板36的每个角处的纵向翼片90在柔性织物面板的底部82上折叠过来并固定,以封闭带槽套管38的端部,从而将每个加强筋60保持在其相应的带槽套管中。为了移除加强筋60,将翼片90从柔性织物面板36的底部82上拆下并移开,打开带槽套管38的入口,从而允许将加强筋从套管中抽出。

图8-10示出了荷重网子组件80与诸如撑杆的间隔开的框架构件的附接。每个附接夹76具有基部构件,该基部构件前后延伸并且附接到相应附接条带70的自由端78的横向外侧。一对间隔开的钩子92均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延伸出基部构件的公共平面的第一段以及在平行于公共平面的偏移平面中从第一段朝向基部构件延伸回的第二段。第二段相对于基部构件和钩臂的垂直偏移由第一段的长度限定。限定在第二段和臂之间的每个钩92的容纳空间围绕撑杆24的顶部轨道接合。钩臂94的长度短,使得臂不会悬挂突出于撑杆24的相对的侧边,从而减少了带对撑杆的磨损/损耗。

柔性织物面板36能够在未加负载状态下在撑杆24之间拉伸,并且沿每个侧边的附接夹76与相应的撑杆轨道接合。然后,当力从柔性织物面板36传递到前后加强筋60、从前后加强筋到附接条带70、从附接条带到附接夹76以及从附接夹到撑杆24的顶部轨道时,在每侧的撑杆24支撑座椅盘隔膜30。

在座椅盘隔膜组件30沿相对的侧边附接到相应的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撑杆24的情况下,柔性织物面板36的富有弹性的织物以类似于弹簧的力起作用,以保持附接夹76与撑杆24的接合。柔性支撑面板36提供防止压力点不适的顺应性结构。加强筋60还将任何集中的载荷力分散到附接条带70和撑杆24。

如图1呈现的,撑杆24可以支撑座位排中相邻座椅的相邻侧。通过使用如图11所示交叠的附接夹,本公开的座椅盘隔膜组件30能够用于相邻座椅中。在图11中示出了撑杆24的一部分与具有交叠的臂的相反指向的附接夹接合。第一附接条带70a上的第一附接夹76a具有设置在顶部轨道98的顶部表面的第一基部构件和第一臂,其中第一钩92a接合顶部轨道98的第一侧边缘100a。第二附接条带70b上的第二附接夹76b相对于第一附接夹76a相反地定向。第二附接夹76b具有第二基部构件,该第二基部构件架于第一臂之间的空间上并且在顶部导轨98的第一侧边缘100a上方。第二臂具有第二钩92b,第二钩92b接合顶部轨道98的与第一侧边缘100a相对的第二侧边缘100b。第一臂沿第一横向方向延伸。第二臂与第一臂交叠并且沿与第一横向方向相反的第二横向方向延伸。这种布置允许相邻的座椅盘隔膜安装到共享的撑杆24上,其中,它们的附接条带对齐而不会前后偏移。大体上以附图标记102示出的撑杆中的垫片或一体式部件可以用于保持/定位钩子位置。

尽管前面的描述仅以示例的方式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可以设想,其他实施例可以执行相似的功能和/或获得相似的结果。任何和所有这样的等同实施例和示例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