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79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其包括一体的主体和附加的后腿。主体包括原则上水平设置的座部、在座部后部延伸的靠背以及在座部的前端部的角部区域内向下弯曲的朝底部延伸的前腿。座椅可以配备或不配备扶手。本发明特别是致力于改善这类座椅构造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由国际外观注册DM/022 613已知开头所述类型的座椅,其中在一体的主体上拧接一个位于支架下方的腿支架,所述主体包括一个座部、一个靠背以及前腿。在腿支架的将后腿连接的中间件上设置一个支承板,该支承板用于拧接在座部之下。单独的弯曲的扶手一方面拧接在靠背的背面上,另一方面拧接在座部之下。这种结构在制造中需要大量的材料以及安装费用。DE 202 19 476 U1示出了一种座椅,其具有一个主体,该主体包括一个水平设置的座部,该座部在后部过渡到一个向上伸出的靠背。前腿从座部的前部朝底部延伸。在主体下方在其侧向区域内设置一个可从座椅背面接近的插接容纳部,用于插入后腿上的延伸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议开头所述类型的具有改善的强度的座椅。这种座椅应当可以大量制造时有效地以尽可能小的安装费用制造并且提供具有扶手或没有扶手的构造。
座椅具有一个一体的主体作为主要的构件,其包括—一个原则上水平设置的座部;—一个在座部的后部延伸的向上伸出的靠背;—从座部的前部朝底部延伸的前腿;以及—插入主体内部的朝底部延伸的后腿。
每个后腿作为单独的构件存在并且设有非旋转对称的插入件。在主体的各侧向上在后座部端部的区域内存在一个可从外部接近的、用于形锁合地插入插入件的开口。插入件和开口设有相对于它们的芯部直径(core diameter)而言扩大的表面。
下面的特征涉及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插入件构成为从后腿延伸的、具有原则上椭圆形的横截面的插入销,其中插入销的横截面朝向自由端方向逐渐锥形地缩小。开口具有与插入销互补的原则上椭圆形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朝向开口的入口方向扩展。开口朝向座椅的侧边。插入销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个环绕的外齿部,该外齿部优选在插入销及开口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开口在其内表面上具有一与插入销的外齿部互补的内齿部。
后腿包括细长的腿支承部;在腿支承部的上端部处延伸的弧形支承部;以及与弧形支承部邻接的、在插入状态下原则上水平设置的插入销。
在具有扶手的座椅方案中后腿向上过渡到一个扶手。这样的后腿包括一构成为腿支承部的延长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以其下端部在腿支承部的上端部处延伸;一在连接件的上端部处延伸的、在后腿的插入状态下原则上水平设置的扶手下部;其中设置一个单独的扶手上部,该扶手上部固定在扶手下部上。
座部构成为壳体结构并且在其侧向的边界上分别具有一个凸起的侧壁边缘。在其后边界处具有一个凸起的后壁边缘。侧壁边缘分别以一优选弧形的过渡区域过渡到后壁边缘。在后端部的角部区域内在座部朝向上方的一侧上设置壳体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围原则上平行于后壁边缘延伸的开口。连接件在朝向座部的内部的方向上由后壁限定。开口优选通入侧壁边缘与后壁边缘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在后壁内设置一个可从外部接近的螺纹孔。插入销在内部具有一空腔。一个纵向于插入销的轴线设置的凸形部从空腔的内表面上伸出。在凸形部内设置一个具有内螺纹的盲孔,其中盲孔在插入状态下与连接件的后壁中的螺纹孔重合。
座椅包括在座部朝向上方的一侧上在座部的前端部上设置的肋条格栅。肋条格栅包括原则上平行于座部的前边界设置的彼此隔开的纵向肋条,所述纵向肋条前倾地伸出。此外肋条格栅包括横向于纵向肋条设置的彼此隔开的从座部伸出的横向肋条。
夹层形构成的软垫,包括—待发泡在座部上的、在侧壁边缘之间膨胀的、向前越过肋条格栅并且向后与后壁边缘邻接的下薄膜,所述下薄膜在发泡时流入构成在纵向肋条与横向肋条之间的第一空隙内;—原则上平行于下薄膜设置的并且与下薄膜原则上重合的上薄膜,所述上薄膜在后角部区域内分别具有一个位于连接件与座部之间的气隙内的轮廓,连接件嵌入该轮廓内;以及—在下薄膜和上薄膜之间设置的软垫泡沫材料。
座部在后端部处具有一个通孔,并且靠背包括—两个伸出的垂直弓形部,它们的下端部在座部的后端部的角部区域内延伸;—一个将两个垂直弓形部在它们的上端部处相连接的横向弓形部;—一个待披挂在两个垂直弓形部与横向弓形部上的靠背垫;以及—夹紧条,该夹紧条在座部的朝向上方的一侧上越过通孔延伸并且被插入靠背垫的下端部处的一边框内。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座椅的实施例。
图1A本发明的座椅的前视图,具有第一方案的后腿,没有扶手;图1B根据图1A的座椅的侧视图;图1C根据图1A的座椅的透视图;图2A本发明的座椅的前视图,具有第二方案的后腿,具有扶手;图2B根据图2A的座椅的侧视图;图2C根据图2A的座椅的透视图;图3A第一方案的后腿的透视图,没有扶手;
图3B根据图3A的后腿,变换了视角;图4A第二方案的后腿的透视图,具有扶手;图4B根据图4A的后腿,变换了视角;图4C图4B的细节X2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图4D图4C的沿插入销纵向的垂直剖视图;图4E图4C的横向于插入销的垂直剖视图;图5A图1C中的作为对接区域的细节X1的放大的垂直剖视图;图5B图2C的横向于连接件的垂直剖视图;图5C图5B的放大的细节X3,具有向内延伸的锥形的收缩部;图6A第二方案的后腿,具有局部剖开的、在图5A的对接区域的附近的扶手;图6B根据图6A的在对接状态下的后腿;图7A第二方案的后腿的透视俯视图,具有单独的扶手上部;图7B图7A的扶手上部从下方观看的视图;图7C填充有泡沫的扶手上部;图8A图6A的扶手的垂直的纵向剖视图;图8B图8A的放大的细节X4;图9A本发明的具有第二方案的后腿以及扶手的座椅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图9B具有座椅垫的图9A的座椅;图9C图9A的放大的细节X5;图9D图9A的放大的细节X6;图9E图9B的放大的细节X7;图9F图9B的放大的细节X8。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的规定适用于下面的说明书。如果在一个附图中为了示意清楚包含附图标记,但是在直接所属的说明部分没有阐述,那么请参考先前的

。为了清晰的缘故,重复的构件的附图标记在接下来的附图中大多省略,只要在附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是重复出现的构件。
图1A至1C主体1包含水平设置的座部11;在座部11的后端部110处以其垂直弓形部120、120′延伸的靠背12;以及在座部11的前端部111的角部区域内向下弯曲的、朝向底部延伸的前腿10、10′。靠背12具有按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形状,该形状由垂直弓形部120、120′的轮廓产生,该轮廓首先以其下端部121、121′略为前倾地陡峭地向上延伸,然后以弧形过渡到一个向后倾斜的直线形的部段并且在其上端部122、122′处再次以弧形向后弯曲。一横向弓形部123在上部将两个垂直弓形部连接。
座椅具有一相对于其纵向轴线镜像对称的构造,从而在这个附图系中不仅在安装状态下而且在与主体1分离的状态下示出的第一方案的左后腿2′与仅在对接状态下示出的第一方案的右后腿2镜像对称。向下朝向其下端部200、200′逐渐缩小的腿支承部20、20′在上端部处弧形地过渡到弧形支承部21、21′,插入销22、22′与腿支承部20、20′构成一钝角并且在所述弧形支承部21、21′处延伸。插入销22、22′的外表面设有外齿部220、220′。座部11具有两个向上伸出的侧壁边缘112、112′。座部11在后部由一个向上伸出的后壁边缘113限定,其中侧壁边缘112、112′以弧形的过渡区域114、114′过渡到后壁边缘113,从而座部11具有一壳体形状。
两个连接件14、14′设置在座部11的后端部110的角部区域内,在此角部区域内侧壁边缘112、112′与后壁边缘113相交。后腿2、2′在主体1处形锁合地实现对接,这是通过将插入销22、22′插入连接件14、14′的开口141中并且紧接着借助于螺钉19将插入销22、22′固定在连接件14、14′上。在座部11的前端部110处有一肋条格栅13,其由在两个侧壁边缘112、112′之间延伸的纵向肋条130和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条设置的横向肋条131构成。肋条格栅13用于固定和锚定软垫5并且此外用于加强座部11。
通过安装加强嵌件16例如金属板进一步稳定座部11,所述金属板平行于纵向肋条130设置在肋条格栅13上并且借助于螺钉19固定在其上。这种通过两种方式稳定的座部11也能够承受高负载,而不变弯曲。一通孔150在一通道15下方延伸。为了固定披挂在靠背12上的靠背垫4,夹紧条40被插入在靠背垫4的下端部上的边框41中,而后从下方穿过通孔150引导并且固定在通道15上,从而夹紧条40的两个端部由通道伸出并且越过通孔150延伸。为了进行高度调整,前腿10、10′的下端部100、100′设有前部的滑动件102,后腿2、2′的下端部200、200′设有后部的滑动件202。为了保护调整面,前部的滑动件102的面向底部的一侧覆盖一前毡片103,后部的滑动件202的面向底部的一侧覆盖一后部的毡片203。
图2A至2C在此所示的座椅与在图1A至1C中所示的座椅的区别仅仅在于不同构造的后腿2、2′。第一及第二方案的后腿2、2′在下面的附图3A至4E中详细描述。
图3A至4E第一方案以及第二方案的后腿2、2′分别具有一腿支承部20、20′、一弧形支承部21、21′以及一插入销22、22′。腿支承部20、20′从其下端部200、200′向上延伸。弧形支承部21、21′与腿支承部20、20′的上端部201、201′邻接。腿支承部20、20′的横截面具有矩形的形状,该矩形具有显著倒圆的角部,其中腿支承部20、20′的在安装状态下平行于座部11的侧界边延伸的表面的宽度向上连续地扩大,而腿支承部20、20′的指向前和指向后的表面的宽度在腿支承部的轴向延伸上保持恒定。腿支承部20、20′在上端部201、201′处以一钝角过渡到弧形支承部21、21′,该弧形支承部的横截面逐渐变平,以便在弧形支承部21、21′至插入销22、22′的过渡处具有椭圆形的形状。
弧形支承部21、21′与腿支承部20、20′成钝角。在弧形支承部21、21′处延伸的插入销22、22′具有一朝向自由端方向锥形逐渐缩小的椭圆形的横截面。插入销22、22′的外表面设有环绕的外齿部220、220′,所述外齿部由纵向于插入销22、22′的轴线设置的、彼此隔开的肋条构成,从而产生外齿部220、220′的在横截面上呈波浪形的轮廓。插入销22、22′在内部具有空腔221以便节省重量,所述空腔从插入销22、22′的端面224出发越过其整个轴向长度直至伸入弧形支承部21、21′内。在空腔221内从其内表面伸出一个平行于插入销22、22′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细长的、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凸形部222,在该凸形部内有一个从插入销22、22′的端面224可接近的盲孔223。
第二方案的后腿2、2′相对于第一方案的后腿2、2′延长了一连接件23、23′,所述连接件作为腿支承部20、20′的直线形的延伸部以其下端部230、230′在腿支承部20、20′的上端部201、201′处延伸。在连接件23、23′的上端部231上邻接与之垂直的扶手下部24、24′,所述扶手下部在后腿2、2′的安装状态下水平设置。扶手上部3、3′包括一个在安装状态下平行于侧向的座部界边延伸的上部的纵向部段30、30′,其在后部以较小的钝角弯曲到一上部的横向部段31、31′。扶手下部24、24′具有一与上部的纵向部段30、30′相适合的下部的纵向部段240、240′以及一个与上部的横向部段31、31′相适合的下部的横向部段241、241′。
图5A至6B两个在座部11上延伸的且与后壁边缘113邻接的连接件14、14′具有相同的构造。它们具有圆形壳体的形状,具有一个从外部在侧面可接近的开口141以及一个外轮廓,该外轮廓具有一个朝向后壁边缘113偏心地缩小的椭圆形的横截面。开口141在垂直弓形件120、120′之下通入侧壁边缘112、112′与后壁边缘113之间的弧形的过渡区域114、114′内。开口141向内分别被一个后壁142限定,在后壁142内设置一个螺纹孔143。开口141的椭圆形的横截面朝向后壁142锥形缩小并且与插入销22、22′的横截面相对应。开口141的内表面设有一个内齿部140、140′,该内齿部与插入销22、22′的外齿部220、220′互补地构成。
在将后臂2、2′对接在主体1上时(见图6A和6B)首先将插入销22′插入连接件14′的开口141内。插入销22′的外齿部220′和连接件14′的内齿部140′相啮合,由此插入销22′形锁合地被固定,防止扭转。啮合的齿部220′、140′显著地扩大了表面并且导致在较宽的区域内的力分布,以便控制作用在塑料件上的转矩。同时,在插入销22′内的凸形部222内的盲孔223与在连接件14′的后壁中的螺纹孔143重合。接下来为了固定插入销22′将螺钉19穿过螺纹孔143引导,该螺钉在螺纹孔的后部嵌入盲孔223的内螺纹内。
图7A至8B为了减小重量并且加快注塑制造过程中的冷却,扶手下部24壳体形构成。为了使得它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所以在内部设有用于加强的下肋条242。同样为壳体形构成的扶手上部3利用上肋条32加强,所述上肋条彼此之间构成第二空隙37。扶手上部3填充有泡沫材料36,其在发泡时嵌入第二间隙37内并且划分在在扶手上部3内部均匀分布的单元。泡沫材料36在发泡时流入凹槽35内并且在凝固之后固定在扶手上部3上。在扶手下部24内存在两个向上凸起的销243并且在扶手上部3内存在两个壳体形的插接槽33,所述插接槽具有与销243相对应的销孔34。扶手上部3、3′被放置在扶手下部24、24′上以便进行固定,其中销243嵌入销孔34内并且被倒钩形的锁止元件39固定。为了使得在发泡泡沫材料36时销孔34保持敞开,所以在壳体33上放置一盖子38。
图9A至9F软垫5夹层形构成。软垫泡沫材料52嵌入上薄膜51与下薄膜50之间。下薄膜50具有一个在边缘上环绕的下穿孔500并且上薄膜51具有在边缘上环绕的上穿孔510。在发泡时软垫泡沫材料52例如下以及上穿孔500、510内,以便在凝固之后固定在上、下薄膜50、51上。在软垫5的插入状态下上薄膜51的与连接件14、14′邻接的后角部上其上表面上成形一与连接件14、14′互补的轮廓501。连接件14、14′从座部11出发大致在朝向后壁边缘113的方向上伸出,从而在座部11与连接件14、14′之间形成一间隙。将上薄膜51的角部区域推入所述间隙内,直至连接件14、14′的下部段嵌入上薄膜51的轮廓501内。下薄膜50发泡在座部上并且流入由纵向以及横向肋条130、131构成的第一空隙132内。在凝固状态下下薄膜50被纵向肋条130固定,从而防止在向后的水平方向上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纵向肋条130从座部11略为前倾地伸出,而横向肋条131阻止下薄膜50的侧向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包括a)一体的主体(1),具有aa)原则上水平设置的座部(11);ab)在座部(11)的后部延伸的向上伸出的靠背(12);ac)从座部(11)的前部朝底部延伸的前腿(10、10′);b)插入主体(1)内的朝底部延伸的后腿(2、2′),其特征在于,c)每个后腿(2、2′)作为单独的构件存在并且设有非旋转对称的插入件(22、22′);d)在主体(1)的各侧向上在座部的后端部(110)的区域内存在一个可从外部接近的、用于形锁合地插入插入件(22、22′)的开口(141);以及e)插入件(22、22′)和开口(141)设有相对于它们的芯部直径而言扩大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a)插入件(22、22′)构成为从后腿(2、2′)延伸的、具有原则上椭圆形的横截面的插入销(22、22′),其中插入销(22、22′)的横截面朝向自由端方向逐渐锥形地缩小;b)开口(141)具有与插入销(22、22′)互补的原则上椭圆形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朝向开口(141)的入口方向扩展;以及c)开口(141)朝向座椅的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a)插入销(22、22′)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个环绕的外齿部(220、220′),该外齿部优选在插入销(22、22′)及开口(141)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b)开口(141)在其内表面上具有一与插入销(22、22′)的外齿部(220、220′)互补的内齿部(140、140′)。
4.如权利要求1至3至少一个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后腿(2、2′)包括a)细长的腿支承部(20、20′);b)在腿支承部(20、20′)的上端部(201、201′)处延伸的弧形支承部(21、21′);以及c)与弧形支承部(21、21′)邻接的、在插入状态下原则上水平设置的插入销(22、22′)。
5.如权利要求1至4至少一个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后腿(2、2′)向上过渡到一扶手(24、3)。
6.如权利要求1至5至少一个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后腿(2、2′)包括a)构成为腿支承部(20、20′)的延长部的连接件(23、23′),所述连接件以其下端部(230、230′)在腿支承部(20、20′)的上端部(201、201′)处延伸;b)在连接件(23、23′)的上端部(231、231′)处延伸的、在后腿(2、2′)的插入状态下原则上水平设置的扶手下部(24、24′);其中c)设置一个单独的扶手上部(3、3′),该扶手上部固定在扶手下部(24、24′)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至少一个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座部(11)构成为壳体结构并且为此a)在其侧向的边界上分别具有一个凸起的侧壁边缘(112、112′);并且b)在其后边界处具有一个凸起的后壁边缘(113);其中c)侧壁边缘(112、112′)分别以一优选弧形的过渡区域(114、114′)过渡到后壁边缘(113)。
8.如权利要求1至7至少一个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a)在后端部(110)的角部区域内在座部(11)朝向上方的一侧上设置壳体形的连接件(14、14′),所述连接件包围原则上平行于后壁边缘(113)延伸的开口(141);b)连接件(14、14′)在朝向座部的内部的方向上由后壁(142)限定;c)开口(141)优选通入侧壁边缘(112、112′)与后壁边缘(113)之间的过渡区域(114)内;d)在后壁(142)内设置一个可从外部接近的螺纹孔(143);e)插入销(22、22′)在内部具有一空腔(221);f)一个纵向于插入销(22、22′)的轴线设置的凸形部(222)从空腔(221)的内表面上伸出;并且g)在凸形部(222)内设置一个具有内螺纹的盲孔(223),其中盲孔(223)在插入状态下与连接件(14、14′)的后壁(142)中的螺纹孔(143)重合。
9.如权利要求1至8至少一个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包括a)在座部(11)朝向上方的一侧上在座部的前端部(111)上设置的肋条格栅(13);包括aa)原则上平行于座部(11)的前边界设置的彼此隔开的纵向肋条(130),所述纵向肋条前倾地伸出;ab)横向于纵向肋条(130)设置的彼此隔开的从座部(11)伸出的横向肋条(131);b)夹层形构成的软垫,包括ba)待发泡在座部(11)上的、在侧壁边缘(112、112′)之间膨胀的、向前越过肋条格栅(13)并且向后与后壁边缘(113)邻接的下薄膜(50),所述下薄膜在发泡时流入构成在纵向肋条(130)与横向肋条(131)之间的第一空隙(132)内;bb)原则上平行于下薄膜(50)设置的并且与下薄膜原则上重合的上薄膜(51),所述上薄膜在后角部区域内分别具有一个位于连接件(14、14′)与座部(11)之间的气隙内的轮廓,连接件(14、14′)嵌入该轮廓内;以及bc)在下薄膜(50)和上薄膜(51)之间设置的软垫泡沫材料(52)。
10.如权利要求1至9至少一个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座部(11)在后端部处具有一个通孔(150),并且靠背(12)包括a)两个伸出的垂直弓形部(120、120′),它们的下端部(121、121′)在座部(11)的后端部(110)的角部区域内延伸;b)一个将两个垂直弓形部(120、120′)在它们的上端部(122、122′)处相连接的横向弓形部(123);c)一个待披挂在两个垂直弓形部(120、120′)与横向弓形部(123)上的靠背垫(4);以及d)夹紧条(40),该夹紧条在座部(11)的朝向上方的一侧上越过通孔(150)延伸并且被插入靠背垫(4)的下端部处的一边框(41)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包括一体的主体(1)以及插入主体(1)内的朝底部延伸的后腿(2、2′),所述主体具有原则上水平设置的座部(11)、一在座部(11)的后部延伸的向上伸出的靠背(12)、从座部(11)的前部朝底部延伸的前腿(10、10′)。每个后腿(2、2′)作为单独的构件存在并且设有非旋转对称的插入件(22、22′)。在主体(1)的各侧向上在座部的后端部(110)的区域内存在一个可从外部接近的、用于形锁合地插入插入件(22、22′)的开口(141)。插入件(22、22′)和开口(141)设有相对于它们的芯部直径而言扩大的表面。
文档编号F16B12/48GK1968626SQ200480043331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4日
发明者E·布罗伊宁 申请人:维特拉专利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