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飞行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393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支架302,中心旋翼311的驱动电机通过固定支架安装于安装支架302上,中心旋翼311的轴线与中心涵道30的中线共线;第一侧旋翼单元32、34及第二侧旋翼单元33、35分别通过侧旋翼单元固定件301固定于中心涵道30的外侧壁上;安装支架302、驱动电机的固定支架及侧旋翼单元固定件301构成本实施例的机架。
[0036]参见图7,侧旋翼单元固定件301由可开合的两个半圆筒3011构成,半圆筒3011上焊接有用于将侧旋翼单元固定件301固定于中心涵道30的外侧壁上的固定支架30110。
[0037]参见图8,反扭矩控制单元36由二根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3602,二块第一导流板361、362,二块第二导流板363、364,两根第一连杆365及两根第一连杆366构成。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与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2平行地固定于中心涵道30的下唇口处,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与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2关于中心涵道30的中线中心对称布置,第一导流板361及第二导流板363可绕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旋转地安装于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上,第一导流板362及第二导流板364可绕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2旋转地安装于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2上,两根第一连杆365连接于第一导流板361与第一导流板362的两端上,使二者以同转速绕第一导流板旋转轴旋转,两根第一连杆366连接于第二导流板363与第二导流板364的两端上,使二者以同转速绕第一导流板旋转轴旋。第一导流板361与第二导流板364关于中心涵道30的中线中心对称布置,第一导流板362与第二导流板363关于中心涵道30的中线中心对称布置,从而使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关于中心涵道30的中线中心对称布置。飞行器3在飞行过程中,沿中心旋翼311的轴线自上向下俯视,中心旋翼311绕其旋转轴逆时针旋转,可通过调整反扭矩控制单元36中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的方位状态,以达到对飞行器3在飞行过程中滚转状态的调整,即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导流板361、362的下端分别绕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3602朝Y轴的正向旋转;同时第二导流板363、364的下端分别绕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3602以同等的转速沿Y轴的负向旋转,旋转角度的大小根据需要抵消的反向扭矩大小而定,从而可对飞行器3的滚转姿态进行调整;如果飞行器3需要朝一方向移动,只需通过调整反扭矩控制单元在飞行器3上产生的反扭矩使飞行器3绕中心涵道30的中线旋转一定角度至该方向为第三导流板371的法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0038]参见图9,行进控制单元37由二根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1、3702,二块第三导流板371、372及两根第三连杆373构成。第三导流板371可绕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1旋转地安装于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1上,第三导流板372可绕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2旋转地安装于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2上,两根第三连杆373连接于第三导流板371及第三导流板372的两端,使二者以同转速绕第二导流板旋转轴旋转。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1、3702关于中心涵道30的中线中心对称布置,第三导流板371、372关于中心涵道30的中线中心对称布置。对于飞行器3的行进速度的控制,例如飞行器3需要在水平方向朝X轴正向移动的速度产生变化,则可由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导流板371、372的下端分别绕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1、3702朝X轴的负向旋转相同角度,下洗的气流作用与第三导流板371及第三导流板372对飞行器产生一朝X轴正向的推力,使飞行器朝X轴正向移动;对于飞行器3改变飞行方向的控制为通过改变第一导流板351、352及第二导流板353、354的旋转角度,使中心涵道30绕其中线旋转,使飞行器3的飞行方向产生改变。
[0039]在上述控制方法中,当控制单元检测到中心涵道30出现滚转情况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以相同的转速朝相反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而抵消相应的反扭矩至中心涵道30停止滚转为止。
[0040]为了搭载被运输物,可在中心涵道的下方设置一吊舱,为了减少吊舱对下洗气流的阻力,吊舱具有流线型的外壳体且邻近中心涵道30的顶端上设有整流罩。
[0041]在本例中,中心旋翼311的桨距角大于侧旋翼单元的旋翼的桨距角,第一导流板旋转轴3601与第二导流板旋转轴3701正交。
[0042]第四实施例
[004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44]参见图10,第三导流板471的数量为一个,第三导流板471中与中心涵道的中线平行的一端的中部沿平行于第二导流板旋转轴4701的中线方向形成有一通孔,第二导流板旋转轴4701与该通孔间隙配合地穿过该通孔,在行进控制单元工作过程中,第三导流板471绕该通孔的中线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中心涵道内下洗的气流对其产生的力的合力作用点在该通孔的中线处,不会随第三导流板471绕第二导流板旋转轴4701的旋转而改变。
[0045]第五实施例
[004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47]采用油机替代电机驱动旋翼。
【主权项】
1.五轴飞行器,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中心旋翼单元及均布于所述中心旋翼单元的外围的4个侧旋翼单元; 所述中心旋翼单元包括中心旋翼,所述中心旋翼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侧旋翼单元包括侧旋翼; 其特征在于: 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侧旋翼的旋向相同,相邻布置的两个所述侧旋翼的旋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旋翼的旋转平面高于所述侧旋翼的旋转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旋翼单元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侧涵道,所述侧旋翼置于所述侧涵道内,所述侧旋翼的轴线与所述侧涵道的中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旋翼单元还包括安装所述机架上的中心涵道,所述中心旋翼置于所述中心涵道内,所述中心旋翼的轴线与所述中心涵道的中线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旋翼的桨径等于所述侧旋翼的桨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旋翼单元还包括安装所述机架上的中心涵道,所述中心旋翼置于所述中心涵道内,所述中心旋翼的轴线与所述中心涵道的中线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反扭矩控制单元及行进控制单元; 所述反扭矩控制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中心涵道的下唇口处的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及所述第二导流板分别可绕与所述中线正交的第一导流板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关于所述中线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行进控制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中心涵道的下唇口处的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可绕与所述中线正交的第二导流板旋转轴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旋翼的桨距角大于所述侧旋翼的桨距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旋翼的桨叶数量大于所述侧旋翼的桨叶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五轴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旋翼的轴线与所述中心旋翼的轴线相交于同一交点,所述交点位于所述中心旋翼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轴飞行器,其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机架上的中心旋翼单元及均布于中心旋翼单元的外围的4个侧旋翼单元;中心旋翼单元包括中心旋翼,侧旋翼单元包括侧旋翼,中心旋翼与侧旋翼的数量均为一个;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旋翼单元的侧旋翼的转向相同,相邻布置的侧旋翼单元的侧旋翼的转向相反。该飞行器在中心旋翼单元的驱动装置出现故障而停车时,能够通过调整4个侧旋翼单元的旋翼的转速,防止飞行器在空中出现滚转,提高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性能。
【IPC分类】B64C27-08, B64C27-32
【公开号】CN204548494
【申请号】CN201520237212
【发明人】何春旺
【申请人】何春旺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