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769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填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填包装机,能够在长宽方向上从三面或四面密封要连续输送的包装薄膜,从而密封液体、粉体或者粘稠物质等被包装物。
背景技术
以往,用来充填密封例如液体、粉体或者粘稠物质等被包装物的包装袋,通常在长宽方向上从三面或四面密封由叠层物等包装材料构成的包装薄膜,从而形成包装袋。而上述叠层物是将合成树脂制薄膜或者其与铝箔等结合在一起的。
作为一个获得这种包装袋的实施例,利用图10和图11,说明从三面密封来加工包装袋的充填包装机。为人所熟知的是,在图10和图11中,充填包装机的底盘1的侧面上设置有保持架2,在保持架2上以可拆卸交换的方式安装着将薄膜F卷绕成卷筒状的薄膜筒卷R。在上述底盘1的上部设置着薄膜引导机构3和薄膜折叠机构4,在上述底盘1的前面从上往下设置有纵封机构5、横封机构6和切割机构7。通过薄膜引导机构3,将包装薄膜F导出到薄膜折叠机构4上,再由薄膜折叠机构4沿长度方向将薄膜F对折,随后由已加热的上述纵封机构5上设置的左右一对纵封辊5A夹持着薄膜F输送,同时由上述纵封辊5A进行热密封,由此将上述薄膜F纵向密封FH,使之为筒状,接着由已加热的横封机构6上设置的左右一对横封辊6A在横向上热密封上述薄膜F,由此进行横向密封FS,由该横向密封FS形成包装袋P的底部,在由此形成有底的筒状薄膜F内,可以由例如充填机构8的充填喷管部8A充填由液体等构成的被包装物W,进而将薄膜F输送出,再一次由横封机构6的横封辊6A横向密封FS薄膜F的袋口一侧,封装上述被包装物W,由此形成连续的包装袋P,随后连续的包装袋P的横向密封处FS的中间部被切割机构7切断,由此将包装袋P彼此分开,分别输送出去。
此时,上述横封机构6沿着薄膜F的长度方向在上下装着两对辊,分别是第一横封机构6的横封辊6A和第二横封机构6的横封辊6A,薄膜F由上述纵封机构5制成筒状而被输送出,由上述充填机构8的充填喷管部8A在薄膜F内充填着被包装物W,上述纵封机构压紧夹持着被包装物W,同时由设置在上述第一横封机构6上的一对横封辊6A进行热密封,借此而进行横向密封FS之后,在由该第一横封机构6的横封辊6A进行热密封的横向密封处FS上,由第二横封机构6的横封辊6A在低温过热状态或常温状态下再次压紧上述薄膜,良好地保持横向密封处FS的封装状态。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充填包装机中,由纵封机构5的一对纵封辊5A热密封薄膜F并将其输送出,当纵封机构5上设置的一对纵封辊5A的转速较低时,纵封辊5A和薄膜F接触时间就较长,因此薄膜F承受纵封辊5A的热量而会产生热溶融,由此热量在正常状态下传递到该薄膜F的热溶融树脂层并会使之溶融,从而可以在薄膜F的纵向密封处FH上进行正常的热密封,而如果提高薄膜F的输送速度的话,则成对纵封辊5A上所夹持着加热的薄膜F区域由于圆形纵封辊5A相对于薄膜F对接设置,所以如图11的模式图所示,该加压热密封的区域也就是加热的区域T1,就变为狭窄的区域,结果在旋转方向前侧和旋转方向后侧就会分别产生热量不足,从而会引起和这些部分相接触的纵向密封处FH热密封不良。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有的提出方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72019号公报(公报3页-4页,图1,图2))目的在于在上述纵封机构5的上方,在薄膜F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即在薄膜折叠机构4和纵封机构5之间设置有预热机构9,该预热机构9设置在对折薄膜F的两个折叠边缘之间,可以预热薄膜的两个边缘的端部,由此在通过纵封机构5对薄膜进行加压热密封时,就能够补充热量的不足。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1-72019号公报中,对于作为由现有实例构成的预热机构9构成的薄膜F的预热装置,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采用了预热机构9只接触已折叠薄膜F的端部来加热薄膜F的结构,所以和预热机构9接触的区域比较小,薄膜F部分被加热,而加热位置的热量向周围的薄膜F一侧传递而散失,所以难于获得良好的预热效果,由此,就必须提高预热机构9的预热温度。由于需要提高预热机构9的预热温度,使之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所以薄膜F内侧的溶融层本身就会熔化,从而会伤及薄膜本身。在已折叠的薄膜内侧设置着预热机构的日本特开2001-72019号公报中的结构,上述问题很明显地显现出来。
此外,作为其他的预热装置,例如可在输出薄膜F的辊位置内设加热器,由加热的辊夹持着或施加预定张紧力给薄膜F而将其输出,通过由上述辊构成的预热装置加热上述薄膜,并将其输送到薄膜折叠机构内,将上述薄膜F对折之后,薄膜被输送到纵封机构上,由于和薄膜F的材料不同,将加热的薄膜F输送到薄膜折叠机构时,薄膜折叠机构的导轨和薄膜F之间就容易产生摩擦,随着这种摩擦的增加,上述薄膜F就会象蛇行一样弯曲。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方案,在上述薄膜的折叠机构上添加预热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2-104310号公报等。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2-104310号公报等的充填包装机中,由于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将薄膜预热,随后对折的薄膜整体被加热送出,所以保持加热薄膜的热量不会散失的同时又使薄膜在预热状态下输送到后续工艺过程中,即输送到纵向密封处上,由此就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日本特开2001-72019号公报)中充填包装机存在的问题。一般地,由于需要薄膜在对折状态下以由上侧导辊将薄膜对折使之收缩的方式导出,所以从外侧夹紧薄膜的预热装置沿宽度方向就会和上述薄膜处于线接触状态,因此在日本特开2002-104310号公报中,由于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将薄膜整体预热,所以薄膜的输送速度比较慢时,就可以良好地保持向薄膜传递热量的预热状态,而要加大薄膜的输送速度,则热传递效率就会降低,导致预热的热量不足。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包装速度、且在由纵封机构加压并热密封薄膜时可补充热量不足的充填包装机。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充填包装机,从卷成卷筒状的薄膜筒卷拉出并引导薄膜,输送到沿着薄膜的宽度方向将该薄膜对折的薄膜折叠机构,将该折叠后的薄膜重叠,并由设置在纵封机构上的一对相对向的纵封辊进行纵向密封,这些纵向密封处形成筒状的薄膜,同时这种形成筒状的薄膜由设置在横封机构上的一对横封辊进行横向密封,这些横向密封处形成底部从而构成包装袋,通过该底部在形成上述有底的筒状薄膜内充填进被包装物,再将薄膜送出,且由横封机构的横封辊横向密封薄膜袋口部一侧的位置,形成包装袋,在连续包装这种包装袋的充填包装机中,上述薄膜折叠机构上包括内表面引导件、左右一对预热组件和设置在该预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上述引导件在对折薄膜的内表面一侧,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引导薄膜;上述预热组件在薄膜的外表面,沿薄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斜接面或圆弧接面,该斜接面或圆弧接面和内表面引导件具有预定间隔,且使薄膜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由此,借助于内置有位于薄膜折叠机构内的加热器的预热组件,由设置有斜接面或圆弧接面的左右一对预热组件,沿薄膜的宽度方向,从外侧夹持着上述对折的薄膜外表面,同时使其处于压紧状态下输送出,使得薄膜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由此设置,由于可以扩大和成对预热组件相接触的薄膜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预热薄膜,且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效率。因此薄膜可以保持和预热组件的预定接触压力,同时进行输送。借此,就可以在此稳定状态中提前加热上述薄膜本身。因此在后续工艺过程中,由成对的纵封辊夹持着薄膜进行纵向密封时,在薄膜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且即使提高薄膜的输送速度,也能够良好地保持纵向密封处的密封状态,从而可以防止纵向密封处的热密封不良。此时,将薄膜对折的折叠机构的一部分结构还可以兼用于预热薄膜,这就大大减少了增加的部件数目。
且,通过可微调上述成对预热组件的安装角度,从卷成卷筒状的薄膜筒卷处拉伸引导上述薄膜,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将薄膜对折并以收缩的方式牵引着引导时,上述薄膜在薄膜两侧的收缩角度位置上大致对合,同时微调设定预热组件的斜接面或圆弧接面的安装角度,借此就可以沿薄膜的输送方向设定预热组件的安装角度,由此就能够充分保证上述薄膜和成对预热组件的斜接面或圆弧接面相接触的接触面积,能够向薄膜提供良好的热传导,从而利于预热,例如在后续的工艺过程中,由纵封辊夹持着薄膜进行纵向密封时,在上述薄膜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可以保持在使纵向密封处具有很高密封强度的状态中。
且,可在上下方向上以位置可调整的方式设置上述成对预热组件的安装位置,例如可结合在纵封辊的设置位置上或已对折的薄膜位置上等,由此就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并设定预热组件的斜接面或圆弧接面的安装位置,在后续过程中即由纵封辊夹持着薄膜进行纵向密封时,可以设定得使在薄膜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从而提高纵向密封处的密封强度。
且,成对预热组件的间隔设置得也可以进行变化,由此,通过内置着设置在薄膜折叠机构内的加热器的预热组件,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左右设置的一对预热组件以使薄膜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间隔大于下游侧间隔的方式形成有斜接面或圆弧接面,在由这两个预热组件从外侧夹持着上述对折的薄膜外表面并使之处于压紧状态进行输送时,可以任意改变预热组件的间隔,由此就可以扩大上述薄膜和成对预热组件的斜接面或圆弧接面相接触的接触面积,以预定压力按压上述薄膜并将其输送出来,由此在后续工艺过程中,成对纵封辊分别夹持着薄膜进行纵向密封时,在上述薄膜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且即使提高薄膜的输送速度,也能够良好地保持纵向密封处的密封状态。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充填包装机的整体概要主视图;图2是整体地示出包装薄膜部分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其中包装薄膜由图1中充填包装机的具有预热功能的薄膜折叠机构和纵封机构进行热密封;图3是示出图1中具有预热功能的薄膜折叠机构和纵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主视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薄膜经制袋处理从四面进行密封包装形成包装袋的概要立体图;图5是整体地示出包装薄膜部分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其中包装薄膜部分由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充填包装机的具有预热功能的薄膜折叠机构和纵封机构进行热密封;图6是示出图5中具有预热功能的薄膜折叠机构和纵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主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装在薄膜折叠机构上的预热组件和加热器的实施例的部分剖视主视图;图8是示出由本发明中的薄膜折叠机构从三面进行密封包装形成包装袋的概要立体图;图9是示出由本发明的薄膜折叠机构将包装薄膜在半折状态下拉出引导时,在纵向上制成呈两列形式的筒状包装袋的概要立体图;图10是现有实例的充填包装机中整体概要主视图;图11是整体地示出由图10中充填包装机的纵封机构进行热密封的包装薄膜部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更加详细地叙述本发明。参考图1-图4,叙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充填包装机的整体概要结构及其操作。
在图1-图4中的充填包装机的整体概要结构中,卷绕着薄膜F的薄膜筒卷R装载在保持架12上,并由其支撑,该保持架设置在充填包装机的底盘侧面。从上述薄膜筒卷R拉出且被引导的引导薄膜F设置得可被薄膜引导机构13张紧,并向设置在上方的导辊13A牵引引导,设置在充填包装机底盘上方的导辊13A位置处下方的薄膜折叠机构14沿薄膜F的长度方向将薄膜F对折并向下方牵引引导。
在该实施例中,在纵封机构15上分别设置着位于左右两个位置上的成对纵封辊15A、15A,向下方牵引输送的对折薄膜F通过这两个左右设置的成对纵封辊15A、15A分别在纵向上热密封上述薄膜F的折叠边缘和折叠部(即左右两个边缘部),这样在薄膜F的两侧就形成纵向密封处FH,接着横封机构16设置在上述纵封机构15的下方,通过该横封机构的横封辊16A热密封上述薄膜,形成横向密封处FS,从而就可以连续加工成从四面密封的包装袋P。
此时,由上述横封机构16的一对横封辊16A、16A在横向设定预定间隔,并进行热密封,形成横向密封处FS。通过该横向密封处FS形成一种有底的筒状包装袋P的底部,由此形成的有底筒状薄膜F内充填着由充填机构18的充填喷管部18A输出的被包装物W。接着在输出薄膜F之后,由上述横封机构16的横封辊16A、16A对薄膜F上作为袋口部的位置进行热密封,通过由这种热密封形成的横向密封处FS,就将上述被包装物W封装起来。
且,也可以构成如传统实施例所示,通过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第二横封机构上的成对横封辊进一步加压该横向密封处FS,从四面热密封上述薄膜F,在连续包装状态中,向下连续传送包装袋P。
此外,在上述横封机构16的下方设置着具有切削刃的切断机构17,该切削刃能够在沿上下方向连接的包装袋P的横向密封处FS的大约中央部将其切断并传送出。
但是,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在用以将薄膜F对折的薄膜折叠机构14上,还设置有沿对折薄膜F的内表面一侧,能够引导上述薄膜F的内表面引导件19。同时在内表面引导件19的端部一侧上,设置着引导轴20,用于沿上述对折薄膜F的折叠部的长度方向引导该薄膜F。在上述内表面引导件19的两侧部上,设置着左右一对预热组件21,这对预热组件分别通过预定间隔和薄膜F的外表面相接触。
此时,从上侧的导辊13A处沿薄膜F的长度方向由薄膜折叠机构14对折并向下拉伸引导时,薄膜F的两边缘部分慢慢向下运动,以宽度变窄的方式传送。因此,在薄膜F的外表面一侧沿着薄膜F的宽度方向,在薄膜折叠机构14上成对预热组件2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斜接面22,使薄膜F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宽度变窄。换句话说,上述薄膜折叠机构14由内表面引导件19和左右一对预热组件21构成,其中该引导件在对折薄膜F的内表面一侧,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引导上述薄膜F;而在薄膜F的外表面一侧,沿着薄膜F的宽度方向,上述预热组件则设置有斜接面22,该斜接面和上述内表面引导件19具有预定间隔,使薄膜F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
此外在上述预热组件21上,设置着内置有加热器H的中空部23,在该中空部23内可移动调整着设置上述加热器H。沿预热组件21的外侧面设置着用以测定由加热器H产生的加热温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24。而该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上述中空部23内,或者也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将温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器H自身上的结构。
因此,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发明充填包装机中,借助于内置有装在薄膜折叠机构14上的加热器H的预热组件21,从外侧夹持着上述对折的薄膜F外表面,同时使其处于压紧状态,借此在输送上述薄膜F时就可向薄膜F提供良好的热传递效率,从而利于预热。即,从薄膜F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以将宽度变窄的方式,借助于左右一对预热组件21的斜接面22从外侧夹持着薄膜F外表面,在此状态中,预热组件保持预定接触压力的同时,一边调整薄膜F,一边将其输出。借此,就可以扩大和成对预热组件21的斜接面22相接触的薄膜F接触面积,因而在此稳定状态中,就可以提前加热上述薄膜F。
此外,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预先将整体加热,借此能够提高薄膜F的预热效果而进行输送,因此在后续工艺过程中,由成对的纵封辊15A、15A夹持着薄膜F进行纵向密封FH时,在作为薄膜F内层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且即使提高薄膜F的输送速度,也能够良好地保持纵向密封处FH的密封状态,从而可以防止纵向密封处FH的热密封不良。此时,将薄膜F对折的薄膜折叠机构14的一部分结构还可以兼用于预热薄膜F,这就大大减少了增加的部件数目。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微调设置上述成对预热组件21的安装角度,从卷成卷筒状的薄膜筒卷R处拉伸引导上述薄膜F。沿该薄膜F的宽度方向将薄膜F对折并以收缩的方式牵引着引导时,上述薄膜在薄膜F两侧的收缩角度处上大致对合,同时微调设定预热组件21的斜接面22的安装角度,就可以沿薄膜F的输送方向设定预热组件21的安装角度。由此就能够充分保证薄膜F和成对预热组件21的斜接面22相接触的接触面积,能够向薄膜F提供良好的热传导,从而利于预热。在后续的工艺过程中,由纵封辊15A夹持着薄膜F进行纵向密封FH时,在薄膜F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可以保持在使纵向密封处FH具有很高密封强度的状态中。
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在上下方向上以位置可调整的方式设置上述成对预热组件21的安装位置,例如可结合在纵封辊15A的设置位置上或已对折的薄膜F位置上等,由此就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并设定预热组件21的斜接面22的安装位置。在后续过程中即由纵封辊15A夹持着薄膜F进行纵向密封FH时,就可以设置得使在薄膜F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可以提高纵向密封处FH的密封强度。
且,在第一实施例中,构成薄膜折叠机构14主要部分的成对预热组件21之间的间隔也可以进行变化。借助于内置着装在薄膜折叠机构14上的加热器H的预热组件21,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左右设置的一对预热组件21以使薄膜F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间隔大于下游侧间隔的方式形成有斜接面22。在由这两个预热组件21从外侧夹持着上述对折薄膜F的外表面并使之处于压紧状态的过程中,可以任意改变预热组件21的间隔,由此就可以扩大薄膜F和成对预热组件21的斜接面22相接触的接触面积,以预定压力按压上述薄膜F并将其输送出来,由此在后续工艺过程中,成对纵封辊15A分别夹持着薄膜F进行纵向密封FH时,在薄膜F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且即使提高薄膜F的输送速度,也能够良好地保持纵向密封处FH的密封状态。
且,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例,基本结构形式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充填包装机几乎相同。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薄膜折叠机构14上,设置着内表面引导件19、左右一对预热组件21和中空部23。上述引导件19在对折薄膜F的内表面一侧,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引导上述薄膜F。上述预热组件21在薄膜F的外表面,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圆弧接面33,使该圆弧接面和内表面引导件19具有预定间隔,且薄膜F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上述中空部23沿该预热组件2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一个位置上。在该中空部23中内置着两个加热器H1、H2,可分别移动调整加热器H1、H2的移动,或者移动调整其中一个。
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上下方向上可以移动调整含有预热组件21的上述薄膜折叠机构14的同时,还可微调上述成对预热组件21的安装角度。且还可以设置得能够改变构成薄膜折叠机构14主要部分的上述成对预热组件21之间的间隔。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薄膜折叠机构14上内置着加热器H(H1、H2)的预热组件21,在薄膜F的外表面,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圆弧接面33,使薄膜F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由设置着圆弧接面的这两个左右预热组件21从外侧夹持着上述对折的薄膜F外表面并使之处于压紧状态,从而将薄膜F输出。借此设置,由于可以加大上述薄膜F和成对预热组件21的圆弧接面33相接触的接触面积,所以就能够向薄膜F提供良好的热传递效率,从而利于预热。由此,薄膜F保持着和预热组件21之间预定接触压力的同时,又可以沿预热组件21的圆弧接面33被光滑地输送出。在这种稳定状态中,可以预先加热薄膜F本身,在后续工艺过程中,由纵封辊15A分别夹持着薄膜F进行纵向密封FH时,在薄膜F的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
因此,且即使提高薄膜F的输送速度,也能够良好地保持纵向密封处FH的密封状态,从而可以防止纵向密封处FH的热密封不良。此时,将薄膜F对折的折叠机构14的一部分结构还可以兼用于预热上述薄膜F,这就大大减少了增加的部件数目。
且,设置得可调整上述成对预热组件21的安装角度或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调整含有预热组件21的上述薄膜折叠机构14,或者还可以改变上述成对预热组件21之间的间隔,由此,就可以配合于预热条件进行位置调整,而并不会影响输送薄膜F的动作,获得和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且,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于被具有预热功能的薄膜折叠机构14对折的薄膜F,在纵封机构15上设置的成对纵封辊15A、15A分别位于左右两个位置处,由这两个左右设置的成对纵封辊15A、15A对上述对折薄膜F的折叠边缘和折叠部(即左右两边缘部)分别沿纵向进行热密封,在薄膜F的两侧形成纵向密封处FH。而此时,根据对折薄膜F的宽度尺寸设定纵向密封处FH,并结合该纵向密封处FH,在设置于上述预热组件21内的中空部23中,移动调整上述加热器H,从而可调节预热组件21的加热状态,所以能够部分地提高加热温度并可以热密封相当于纵向密封处FH的薄膜F的预定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以设置在薄膜折叠机构14上的预热组件21和加热器H作为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等所示,在分别设置在左右的一对预热组件21上,沿预热组件21长度方向的一个位置处设置着中空部23。在该中空部23内内置着一个加热器H,该加热器可移动调整地设置。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沿预热组件21长度方向的一个位置上设置着中空部23,在该中空部23内设置着两个加热器H1、H2,可分别移动调整这两个加热器H1、H2,或者移动调整其中的一个,由此,这种设置就能够方便地设定预热装置的温度或温度分布等。如图7所示,沿预热组件21的长度方向,在上下的两个位置上设置着中空部23、23A,在这两个中空部23、23A内又分别设置有加热器H,在中空部23内可移动各个加热器H,由此,就能够方便地设定预热装置的温度或温度分布等。
因此,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通过设置在上述预热组件21内部的单个或多个加热器H、H1、H2,根据薄膜F的材料或薄膜F的输送速度,可切换这些加热器H、H1、H2的通电状态(切换ON、OFF或由通电电流设定来切换温度),由此,在合适的状态,加热相当于纵向密封处FH的薄膜F位置,且通过设置用以测量上述预热组件21温度的温度检测部(温度检测传感器24),结合薄膜F的材料或厚度或者薄膜F的输送速度,就能够预先加热薄膜F从而设定温度,在后续操作中分别由成对纵封辊15A、15A夹持着薄膜F进行纵向密封FH时,通过适当调整薄膜F的纵向密封处FH的密封强度,就可以对其进行热密封。
此外,并不限定于本发明中的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主要范围内,也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在上述实施例中叙述了通过四面密封的包装袋P的实例,即在薄膜F半折状态将其导出,这个折成半折的折叠部和折叠包装薄膜F的折叠边缘(即左右两边缘部)均由设置在成对纵封机构15上两处上的纵封辊15A、15A在纵向方向上分别进行热密封,形成纵向密封FH,从而在两侧分别形成纵向密封处FH,因而从四面密封形成包装袋P。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在三面密封包装薄膜F从而形成包装袋P,如图9所示,将包装薄膜F折成半折状态并拉伸导出,该折成半折的折叠部和折叠后薄膜F的中央部以及折叠边缘(左右两边缘部和中间部),均由成对密封机构的三个纵封辊在纵向方向上进行纵向热密封,形成呈两列形式的筒状包装袋P,或者在纵封机构上设置多个图中未示出的纵封辊,利用这些纵封辊和横封机构的横封辊,在从四面进行密封的横列单位上形成多个包装袋,其中,借助于在以往的薄膜折叠机构14上添加作为预热机构的所需最小的简单部件(设置了斜接面22或圆弧接面33等的预热组件21、加热器H和温度检测传感器24)等,就可以得以有效实施每个包装袋的制作过程。
且,作为扩大和薄膜F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预热效果的装置,在第一实施例中可这样设置成对长方形预热组件21设置在薄膜折叠机构14上,将该预热组件倾斜设置,和薄膜F接触一侧设计作为斜接面22,而预热组件21形成梯台形状,其倾斜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作为薄膜F的斜接面;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单个设定圆弧接面33的形状,该圆弧形状的曲率也可以是沿椭圆形状的圆弧轨迹的形状或者是以抛物线轨迹描述的圆弧接面,主要是这样设定的形状能够加大和薄膜F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由预热组件21向薄膜F预热的效率。并因此能够预热薄膜F且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充填包装机,从卷成卷筒状的薄膜筒卷拉出并引导这种薄膜,输送到沿着薄膜的宽度方向将该薄膜对折的薄膜折叠机构,将该折叠后的薄膜重叠,并由设置在纵封机构上的一对相对向的纵封辊进行纵向密封,该纵向密封处形成筒状的薄膜,同时这种形成筒状的薄膜由设置在横封机构上的一对横封辊进行横向密封,该横向密封处形成底部从而构成包装袋,通过该底部在形成上述有底的筒状薄膜内充填进被包装物,再将薄膜送出,且由横封机构的横封辊横向密封上述薄膜袋口部一侧的位置,形成包装袋,在连续包装这种包装袋的充填包装机中,上述薄膜折叠机构上包括内表面引导件、左右一对预热组件和设置在该预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上述引导件在对折薄膜的内表面一侧,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引导上述薄膜;上述预热组件在薄膜的外表面,沿薄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斜接面或圆弧接面,该斜接面或圆弧接面和内表面引导件具有预定间隔,且使薄膜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由此,借助于内置有位于薄膜折叠机构内的加热器的预热组件,由设置有斜接面或圆弧接面的左右一对预热组件,沿薄膜的宽度方向,从外侧夹持着上述对折的薄膜外表面,同时使其处于压紧状态下输送出,使得薄膜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由此设置,由于可以扩大和成对预热组件相接触的薄膜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预热薄膜且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效率。因此薄膜可以保持和预热组件的预定接触压力,同时进行输送。借此,就可以在此稳定状态中提前加热上述薄膜本身。因此在后续工艺过程中,由成对的纵封辊夹持着薄膜进行纵向密封时,在薄膜热溶融树脂层上的热量就易于传导,能够良好地溶融,且即使提高薄膜的输送速度,也能够良好地保持纵向密封处的密封状态,从而可以防止纵向密封处的热密封不良。此时,将薄膜对折的薄膜折叠机构的一部分结构还可以兼用于预热薄膜,这就大大减少了增加的部件数目,由此就初步达到了目的,不会降低包装速度,至少在由纵封机构加压并进行热密封时能补充热量的不足。
工业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适于在长宽方向上通过从三面或四面密封要连续输送的包装薄膜,从而密封液体、粉体或者粘稠物质等被包装物的充填包装机,特别是适用于在由纵封机构加压并热密封已折叠引导的包装薄膜时可补充热量不足的充填包装机中的预热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充填包装机,其中从卷成卷筒状的薄膜筒卷拉出并引导薄膜,输送到沿着薄膜的宽度方向将该薄膜对折的薄膜折叠机构,将该折叠后的薄膜重叠,并由设置在纵封机构上的一对相对向的纵封辊进行纵向密封,通过该纵向密封处形成筒状的薄膜,同时这种形成筒状的薄膜由设置在横封机构上的一对横封辊进行横向密封,通过该横向密封处形成底部从而构成包装袋,通过该底部在形成上述有底的筒状薄膜内充填进被包装物,再将薄膜送出,且由横封机构的横封辊横向密封薄膜袋口部一侧的位置,形成包装袋,在连续包装这种包装袋的充填包装机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薄膜折叠机构上包括内表面引导件、左右一对预热组件和设置在该预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上述引导件在对折薄膜的内表面一侧,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引导薄膜;上述预热组件在薄膜的外表面,沿薄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斜接面,该斜接面和内表面引导件具有预定间隔,且使薄膜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可微调上述成对预热组件的安装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包装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得可在上下方向上以位置可调整的方式设置上述成对预热组件的安装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包装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得可变化上述成对预热组件的间隔。
5.一种充填包装机,其中从卷成卷筒状的薄膜筒卷拉出并引导薄膜,输送到沿着薄膜的宽度方向将该薄膜对折的薄膜折叠机构,将该折叠后的薄膜重叠,并由设置在纵封机构上的一对相对向的纵封辊进行纵向密封,通过该纵向密封处形成筒状的薄膜,同时这种形成筒状的薄膜由设置在横封机构上的一对横封辊进行横向密封,通过该横向密封处形成底部从而构成包装袋,通过该底部在形成上述有底的筒状薄膜内充填进被包装物,再将薄膜送出,且由上述横封机构的横封辊横向密封薄膜袋口部一侧的位置,形成包装袋,在连续包装这种包装袋的充填包装机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薄膜折叠机构上包括内表面引导件、左右一对预热组件和设置在该预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上述引导件在对折薄膜的内表面一侧,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引导薄膜;上述预热组件在薄膜的外表面,沿薄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圆弧接面,该圆弧接面和内表面引导件具有预定间隔,且使薄膜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间隔比下游侧间隔打开得更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填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可任意设定上述成对预热组件上的圆弧接面的曲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填包装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得可在上下方向上以位置可调整的方式设置上述成对预热组件的安装位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填包装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得可变化上述成对预热组件的间隔。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包装速度、且在由纵封机构加压并热密封薄膜时可补充热量不足的充填包装机。在该充填包装机中,在上述薄膜折叠机构(14)上包括内表面引导件(19),左右一对预热组件(21)和设置在该预热组件(21)内部的加热器(H),上述引导件在对折薄膜(F)的内表面一侧,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引导上述薄膜(F);上述预热组件在薄膜(F)的外表面、沿薄膜(F)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斜接面(22)或圆弧接面(33),该斜接面或圆弧接面和内表面引导件具有预定间隔,且使薄膜(F)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间隔比下游侧的间隔打开得更大。
文档编号B65B9/08GK1705586SQ200380101699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0日
发明者多田俊雄, 平泽彻 申请人: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