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和纸张处理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104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和纸张处理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装载整合装置,该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具有推送纸张的后端、使其整合的纸张后端整合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8所示,在印刷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象形成装置中,将通过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0形成图象的纸张S临时装载在纸张处理装置100内的处理盘140上,在这里,进行纸张S的整合、装订处理等的纸张处理。其后,通过纸摞排出机构,将纸张处理后的纸摞进行纸摞排出。
被排出的纸摞装载在具有倾斜装载面的堆积盘400上,排出的纸张S通过自重,在堆积盘400的倾斜装载面上移动,在后端整合壁401中,纸张的后端被整合。装载张数依存于堆积盘400的上下移动的行程。另外,在具有倾斜面的堆积盘400中,需要相当于倾斜量的高度,如图8所示,在安装在图象形成装置内的纸张处理装置100中,由于其高度受到限制,所以不能充分获得装载张数。
另外,下述技术已被公知,在纸摞排出到水平盘中的情况下,通过作为上述纸摞排出机构的例如抓具,将纸摞进行纸摞运送、装载到具有水平装载面的堆积盘上。但是,若作为纸摞排出机构、搭载抓具技术,则由于机构的复杂,使图象形成装置全体大型化,成本也增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图9、图10所示,存在具有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1,该纸张装载整合装置使后端整合壁70转动,将纸摞装载在略水平的堆积盘4上。纸张装载整合装置运送纸摞的后端,直至达到后端整合壁70的上端(图10b),通过凸轮72,使后端整合壁70转动倾斜,在使纸摞的后端与后端整合壁70的侧端相接后(图10c),向回复方向转动后端整合壁70,通过在后端整合壁70的侧端,按压纸摞的后端,在运送方向一边进行整合,一边装载到缓倾斜的堆积盘4上(图10d)。据此,可以防止在纸摞运送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中的不齐,可以达到提高在堆积盘4上的纸摞的装载整合性和省空间化。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中,如图11所示,例如在上部装载卷曲的纸摞的情况下,存在着减少了其卷曲量(图11中,高度L的量)的装载量的问题。
另外,即使没有卷曲,由于纸摞内的纸张之间有空气层,也增大了纸摞的厚度,其结果是减少了装载张数。另外,若想保持装载张数,则因为要获得与其等量的盘的上下活动行程,所以存在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因为卷曲,上到了从动滚轮71上的纸摞排出后的纸摞的后端,与接着要处理的纸摞碰撞,存在着产生向排出方向被推送等的装载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后端整合壁70进行摆动动作时,纸摞倚靠后端整合壁70,存在产生不能进行整合的装载不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的技术,作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和纸张处理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在使纸摞的后端整齐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中,可以降低纸摞的装载不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具有用于装载纸张的装载机构和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该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推送被运送到该装载机构上的纸张的后端,对其进行整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上,具有纸张按压机构,该纸张按压机构用于按压装载在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张。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具有中间处理机构,该中间处理机构临时装载从纸张运送机构运送来的纸张,对其进行处理;装载机构,该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处理后的纸张;
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该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可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该支撑位置支撑通过上述中间处理机构处理过的纸摞的下面,该退避位置从上述纸摞的下面退避,使上述纸摞下落到上述装载机构上;转换控制机构,该转换控制机构相对于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进行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纸张按压机构,该纸张按压机构用于按压装载在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张的后端部,其特征在于,使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和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进行协同动作,该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是通过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进行下落到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摞的后端的整合。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使通过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而使装载机构上的纸张后端整齐的时间,与由纸张按压机构按压纸张的时间同步,因为2个动作同时进行,所以可以缩短处理时间。
最好根据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的速度的变化,而使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产生的对上述纸张的按压力产生变化。
根据上述构成,在纸张后端整合机构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的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增大的情况下,由于纸张按压机构的纸张按压力也增大,所以即使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强势过度按压纸张,纸张的后端也不会从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上脱离。
最好上述纸张按压机构,从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推送上述纸张的后端开始,就产生对该纸张向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侧按压的按压力。
根据上述构成,因为在按压后端为不整齐状态的纸摞的状态下,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没有接触,所以纸张后端不会折曲。
最好在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结束之前的时间,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开始,
且,在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结束的同时或其后的时间,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结束。
根据上述构成,在硬度不足的纸张等的情况下,从通过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而使纸张后端整齐后的状态开始,不会通过纸张按压机构,而使纸摞的最上面的纸张回复过度,可以防止在纸张上产生皱褶或折痕。
最好具有驱动构成,该驱动构成通过相同的驱动机构,驱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和上述纸张按压机构。
最好上述驱动构成,具有摆动轴,该摆动轴传递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可摆动地支撑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旋转轴,该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上述纸张按压机构;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将上述摆动轴的旋转传递到上述旋转轴,伴随着在上述旋转轴上所具有的凸轮部的旋转,摆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一个驱动机构,通过简便的构成,使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和纸张按压机构同步,可以使纸张后端整合动作和纸张按压动作协同动作。
另外,上述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可以适当地采用图象形成装置,该图象形成装置具有在运送到上述纸张处理装置上的纸张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机构。


图1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构成图。
图4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说明图。
图5是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构成图。
图6是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说明图。
图7是由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叶片和后端整合壁所进行的纸摞整合的说明图。
图8是现有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现有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现有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说明图。
图11是现有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后端整合壁与叶片的位置关系、时间以及纸张按压力的变化的模式图。
图1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对有关实施方式的图象形成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构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就有关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安装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图象形成装置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立体图。图4-图6是纸张装载整合动作的说明图。
(全体构成)如图1所示,图象形成装置配设有纸张处理装置1、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该纸张处理装置1从上方开始,具有自动式原稿读取装置35、原稿读取装置36、纸张装载整合装置。
另外,本发明在省略了纸张处理装置1,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直接连接在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上的图象形成装置,或是纸张处理装置1安装在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的外部的装置中也有效。
自动式原稿读取装置35将向上设置的原稿进行上分离,从先头页开始,依次1张张向左方向输送,通过弯曲的路径,运送到台板玻璃上,在读取原稿后,排出到堆积盘。
通过使原稿读取部36的灯光照射到原稿,将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通过镜子,导入图象传感器,进行原稿的读取。对通过图象传感器读取的原稿的图象进行图象处理,将其送到曝光控制部2,使激光发出。
激光照射到感光体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该感光体鼓3作为使其表面一样带电的图象形成机构。感光体鼓3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5显影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
另一方面,由纸或OHP纸等构成的纸张S,通过作为送纸机构的提取辊38,从纸盒31-34中的任一个中适当选择地伸出,由分离机构37分离,1张张送出。这样,纸张S通过储存前辊对,矫正倾斜后,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同步,被送入转印位置。于是,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图象被转印到纸张S上。
转印有调色图象的纸张S被导入定影装置6的定影辊对。于是,调色图象通过定影辊对,被进行加热以及加压处理,永久固定在纸张S上。使调色图象定影的纸张S,通过主体侧排出辊对7,被导入与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连接的纸张处理装置1。
(纸张处理装置)接着,就纸张处理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在图2中,纸张处理装置1具有作为配设在上游侧的纸张装载机构的处理盘40、订书钉单元10、摆动辊50和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纸张处理装置1通过处理盘40,对从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的主体侧排出辊对7排出的纸张S进行装订、整合等的纸张处理。
在处理盘40上进行的纸张处理的模式中,有区分多个部分的分类模式,和通过订书钉单元10装订多张纸张的针装订(卡钉)模式等,在作业开始前,通过无图示的设定机构,选择、设定纸张处理的模式。另外,也可以选择称为单位置装订、双位置装订的装订位置,根据纸张尺寸和装订位置等的设定内容,订书钉单元10向实际的装订位置移动,进行单位置装订等。
摆动辊50安装在摆动臂51上,该摆动臂51以摆动辊轴52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自由摆动。这样,若无图示的摆动臂驱动电机旋转,则摆动凸轮54以摆动臂轴53为中心转动,摆动臂51与摆动凸轮54一体地以摆动辊轴52为中心,在上下方向摆动。
另外,摆动辊50通过无图示的摆动辊驱动带、摆动辊从动轮,从摆动辊轴52,与摆动辊驱动电机连结,来自纸张处理装置1的CPU的驱动信号通过摆动辊驱动电机驱动器,传递到摆动辊驱动电机,使其旋转。
摆动辊50的静止位置设定在不与纸张S相接的位置,该纸张S是通过主体侧排出辊对7(参照图1),排出到处理盘40上。若纸张S从主体侧排出辊对7排出,则由于摆动臂51受到摆动臂驱动电机的驱动,以摆动辊轴52为中心,围绕逆时针旋转,从而使摆动辊50下降,通过摆动辊50,按压纸张S的后端,使纸张后端部落入处理盘40。
这样,由于摆动辊50与从动滚轮71形成钳状部,受到摆动辊驱动电机的驱动,绕逆时针旋转,所以直至处理盘40上的纸张S的后端与返回皮带60相接,向与至此的运送方向的反方向,拉入纸张S。其后,摆动辊50再次上升到静止位置,准备下一次的纸张S的排出。
返回皮带60通过排出辊轴63a,在上下方向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通常设定在与处理盘40上的纸张S接触的位置。另外,返回皮带60是在支撑于排出辊63上的返回皮带轮64上设置皮带的构成,通过排出辊轴63a绕逆时针旋转,运送纸张S,使其与纸张后端挡块62碰撞。另外,返回皮带60根据装载在处理盘40上的纸张S的张数,在纸张的厚度方向可以移动。
如上所述,由于在摆动辊50和返回皮带60中的围绕逆时针的旋转,纸张S的后端被送到后端挡块62,1张张地进行纸张运送方向的整合,该后端挡块62位于处理盘40的端部,阻挡处理盘40上的纸张S。
另外,纸张宽度方向的纸张S的整合,是通过前整合板41(图1)、后整合板(无图示)向单侧基准、中央基准等的整合位置移动,进行夹住纸张S的动作来进行的。在选择装订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与设定的装订位置相应的位置,进行宽度整合动作。
在选择装订模式的情况下,接着纸张的整合动作,进行装订动作。订书钉单元10通过订书器电机的驱动,可以向前后方向移动,若作业开始,则根据作业开始前所设定的装订位置的内容和纸张尺寸,向推算出的实际的装订位置移动。这样,订书钉单元10对完成宽度方向整合的整合后的纸摞S进行装订。
(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如图2所示,具有堆积盘4、后端整合壁70和按压叶片80,将在处理盘40上进行纸张处理的纸摞整合装载到堆积盘4上,该堆积盘4是作为略水平地配设在处理盘40的下游侧的装载机构,该后端整合壁70是作为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该纸张按压叶片80是作为纸张按压机构。
在纸张运送方向的整合、纸张宽度方向的整合、装订动作结束后,摆动辊50受到摆动臂驱动电机的驱动,以摆动辊轴52为中心下降,直至与纸张S相接,与从动滚轮71形成钳状部。其后,摆动辊50绕顺时针旋转,运送纸摞S,直到纸摞S的后端到达后端整合壁70的上端附近才停止(图2(a)、图2(b))。
其后,摆动辊50脱离纸摞S,返回到静止位置,后端整合壁70通过来自叶片电机81的驱动传递的后述凸轮部82a、凸轮导轨86,以凸轮摆动旋转轴73为中心,临时向纸张运送的反方向摆动,使纸摞S的后端下落,再次向纸张运送方向摆动,整合纸摞后端(图2(c)、图2(d))。
如图3所示,后端整合壁70可旋转地支撑在轴73上,通过轴承部,可旋转地支撑纸张按压叶片80以及与其一体的叶片旋转轴90。
纸张按压叶片80一体配设在叶片旋转轴90上,通过驱动传递机构83(各齿轮)、齿轮82b受到来自作为驱动源的叶片电机81的驱动传递而旋转。希望纸张按压叶片80是由例如橡胶材料等的弹性体构成的,希望每根纸张按压叶片为10g-60g,摩擦系数μ为0.2以上,使其不会过度拉回纸张。
如图4所示,齿轮82b具有凸轮部82a,若齿轮82b旋转,则该凸轮部82a象卫星那样,围绕齿轮82b公转。配设在装置上的凸轮导轨86具有与凸轮部82a卡合的凸轮导轨面86a,通过无图示的弹簧而被弹压,使凸轮部82a和凸轮导轨面86a相接。
另外,通过与设置在轴73上的齿轮一体旋转的传感器插头74以及传感器75,来检测纸张按压叶片80和后端整合壁70的位置状态。
在这里,就使后端整合壁70与纸张按压叶片80同步旋转的动作(协同动作)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在动作开始前,将后端整合壁70配置为略垂直(0°),此时的移动速度为0。另外,纸张按压叶片80向下。还有,因为纸张S在纸张按压叶片80的上面,所以由纸张按压叶片80所形成的纸张按压力为0(参照图12)。
图4(b)是传递驱动纸张按压叶片80开始向箭头X方向旋转的图。凸轮部82a围绕齿轮82b公转,通过弹簧,使后端整合壁70以轴73为中心,向箭头Y方向转动,凸轮部82a一边沿着凸轮导轨面86a一边公转。在此时的后端整合壁70的移动速度中的水平方向的成分朝向箭头Y方向,并不是使纸摞S向堆积盘4侧飞散的方向。因此,不会产生由纸张按压叶片80所形成的纸张按压力。
图4(c)是后端整合壁70完全退避的状态。后端整合壁70的角度为最大,该情况的后端整合壁的移动速度是0。另外,纸张按压叶片80向上(参照图12)。此时,纸张按压叶片80与后端整合壁70相互同步,保持不与纸摞S接触的图那样的角度。这样可以使上述凸轮机构以及凸轮导轨面如图那样屈曲,可以达成为最佳形状。
图4(d)是纸张按压叶片80进一步旋转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凸轮部82a以及凸轮导轨面86a,后端整合壁70开始向按压送出纸摞的方向旋转,纸摞的后端通过后端整合壁70,逐渐向运送方向下游侧整合。另外,纸张按压叶片80从后端整合壁70向按压送出纸摞的方向旋转开始,与纸摞上面相接,拉回排出的纸摞,使其后端与后端整合壁70相接,同时按压卷曲的后端。
另外,从该时点开始,在后端整合壁70的移动速度中的水平方向的构成为向堆积盘4侧的方向。因此,从该状态开始,开始产生由纸张按压叶片80所形成的纸张按压力(参照图12)。纸张按压力随着纸张按压叶片80的旋转而逐渐增加。纸张后端通过后端整合壁70,被按压送出到堆积盘4侧,由于通过纸张按压叶片80逐渐从上方徐徐按压,所以纸不能从后端整合壁70脱离。
另外,在纸张按压叶片80的旋转完全停止前,由于纸张存在向堆积盘4侧逃逸的余量,所以纸张后端不会发生折曲。
图4(e)是纸张按压叶片80和纸张后端整合壁70结束同步的动作,完成纸摞的后端整合和纸张返回以及纸摞按压的状态。纸摞的后端整合和纸张返回以及纸摞按压的结束或是同时,或是由于纸张按压叶片80的弹性变形,而使纸摞按压稍迟结束。纸张按压叶片80再次向下,后端整合壁70也返回到略垂直(0°)而停止。通过在该状态下的纸张按压叶片80所产生的纸张S的按压力为最大(图12)。
如上所述,在纸张后端整合壁70上所具备的纸张按压叶片80,通过从上方按压堆积盘上的纸摞,从而可以消除向上卷曲的纸摞的卷曲。另外,可以消除纸张之间的空气层。其结果是,作为空间,不会夺取因图11那样的卷曲所产生的相当于空间L的高度。
另外,在纸张留在从动滚轮71的上面的情况下,或由纸张后端整合壁70正在进行整合的纸张后端,即使被带到后端整合壁70,也可以通过纸张按压叶片80,将其切实地排出到堆积盘4上。
另外,纸张后端整合壁70和纸张按压叶片80,其相互的位置关系在纸摞整合动作中,为进行良好的整合动作,应使时间同步。
另外,堆积盘4的构成为,为了保持所装载的纸摞S的上面高度为一定,所以可以通过无图示的驱动机构进行升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堆积盘4的纸张装载面4a设定为略水平,也可以使纸张装载面倾斜。在纸张装载面4a倾斜的情况下,可以更切实地进行纸摞的整合。另外,通过使纸张装载面4a朝向上述纸张后端整合壁,向下侧为22°以下的倾斜角,可以一边避免已经装载到堆积盘4上的纸摞后端与由处理盘40排出的后续的纸摞的干涉,一边使纸张处理装置1以及图象形成装置30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纸摞的装载整合进行了说明,纸张装载整合装置也可以用于纸张的装载整合。
(系统块的构成)接着,一边参照图14,一边就进行本图象形成装置全体的控制的控制器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形成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构成的方框图。
控制器如图14所示,具有CPU回路部350,CPU回路部350内置CPU351、ROM352、RAM353。CPU回路部350通过收藏在ROM352的控制程序,总体控制外部I/F320、图象信号控制部330、打印控制部340、RAM353、原稿供给装置控制部360、图象读取控制部370、纸张处理装置控制部600的各程序块。
RAM353临时保持控制数据,另外,用于伴随控制所进行的演算处理的作业区域。
原稿供给装置控制部360根据来自CPU回路部350的指示,驱动控制原稿读取装置36。
图象读取控制部370对扫描单元、影象传感器109等,进行驱动控制,将从图象传感器109输出的模拟图象信号转送到图象信号控制部330。
图象信号控制部330将来自图象传感器109的模拟图象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进行各种处理,将该数字信号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出到打印控制部340。另外,对来自计算机310,经外部I/F320输入的数字图象信号实施各种处理,将该数字图象信号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出到打印控制部340。由该图象信号控制部330所进行的处理动作,通过CPU回路部350来控制。
打印控制部340根据输入的视频信号,驱动上述的曝光控制部(激光扫描单元)2。
操作部363具有多个键和显示部等,该多个键设定有关成像的各种功能,该显示部等用于显示表示设定状态的情报,与各键的操作对应的键信号输出到CPU回路部350,同时,根据来自CPU回路部350的信号,将相对应的情报表示在显示部。
纸张处理装置控制部600搭载在纸张处理装置1上,通过进行与CPU回路部350的情报交换,来进行纸张处理装置全体的驱动控制。就该控制内容将在后述。另外,也可以是这样的构成,将纸张处理装置控制部600设置在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0侧,直接进行对纸张装载整合装置以及纸张处理装置的驱动控制。
(纸张处理装置块的构成)接着,一边参照图13,一边就驱动控制纸张处理装置1的纸张处理装置控制部6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方框图。
纸张处理装置控制部600如图13所示,具有CPU回路部610,该CPU回路部610是由CPU611、ROM612、RAM613等构成的。CPU回路部610通过通信IC614,与设置在图象形成装置主体300侧的CPU回路部350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根据来自CPU回路部350的指示,实行收藏在ROM612的各种程序,对纸张处理装置1进行驱动控制。
在进行该驱动控制时,在CPU回路部610上,读取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作为各种传感器,有入口传感器521、摆动静止位置传感器522、摆动摆式静止位置传感器523、盘检测传感器524、纸面检测传感器525、返回皮带退避传感器526、订书钉滑块静止位置传感器527、订书器静止位置传感器528。
在CPU回路部610上,连接各电机的驱动器621至630,各驱动器根据来自CPU回路部610的信号驱动电机。
在这里,作为电机,有排纸电机641、摆动辊驱动电机642、摆动臂驱动电机643、叶片电机645、前整合电机646、后整合电机647、订书器电机648、订书钉滑块电机649、堆积盘电机650,该排纸电机641是作为入口运送辊对、返回皮带60的驱动源;该摆动辊驱动电机642兼作返回驱动和纸摞排出驱动,该返回驱动通过安装在摆动臂51的前端上的摆动辊50,使由入口运送辊对运送的纸张返回,该纸摞排出驱动将在处理盘40上处理后的纸摞排出到堆积盘4;该摆动臂驱动电机643作为在上下方向驱动摆动臂51的驱动源,是为了抓住被排出到处理盘40上的纸张的后端部;该叶片电机645兼作用于驱动后端整合壁70的驱动源和纸张按压叶片80的驱动源,该用于驱动后端整合壁70的驱动源,是为了进行纸摞排出到堆积盘4上的纸摞的后端整合,该纸张按压叶片80是作为按压装载在堆积盘4上的纸摞的后端部的按压部件;该前整合电机646是作为整合板的驱动源,该整合板在装载于处理盘40上的纸张的纸张运送方向,进行垂直方向的整合;该订书器电机648是作为订书钉单元10进行装订的驱动源;该订书钉滑块电机649是作为订书钉单元10在前后方向驱动的驱动源;该堆积盘电机650是作为堆积盘4的驱动源。
排纸电机641、摆动辊驱动电机642、摆动臂驱动电机643、叶片电机645、前整合电机646、后整合电机647、订书钉滑块电机649是由步进电机构成的,通过控制励磁脉冲率,可以使由各电机驱动的辊对或是以等速旋转,或是以各自的速度旋转。
另外,排纸电机641、摆动辊驱动电机642、摆动臂驱动电机643、前整合电机646、后整合电机647、订书钉滑块电机649分别通过排纸电机驱动器621、摆动辊驱动电机驱动器622、摆动臂驱动电机驱动器623、前整合电机驱动器626、后整合电机驱动器627、订书钉滑块电机驱动器629,可以向正反的旋转方向驱动。
订书器电机648、堆积盘电机650是由DC电机构成的。
接着,使用图,就有关本发明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重复说明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是将作为纸张拨落机构的拨落部件85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纸张按压叶片80设置在同轴上、可以与叶片旋转轴90一同旋转的装置。
图7是有关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若纸摞S的后端的向上卷曲过大,则会将纸张S的后端夹在后端整合壁70和纸张按压叶片80之间。
该问题是由于纸张按压叶片80按压纸摞S的压力,和与纸张按压叶片80的纸摞S的摩擦系数μ的大小而引起的。即,若这些比所定量大,纸张按压叶片80和纸摞S的摩擦力增大,则会成为将纸摞S过度拉入后端整合壁70侧的主要原因。
但是,若降低纸张按压叶片80按压纸摞S的压力,则不能有效地进行破坏向上卷曲的纸摞的卷曲,或破坏纸张之间的空气层。另外,若与纸张按压叶片80的纸摞S的摩擦系数μ,比纸摞与纸摞的摩擦系数低,则不能有效地使纸摞S返回到后端整合壁70侧,对其进行整合。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是设置拨落部件85,有效地进行纸摞的整合,同时防止过度拉入纸摞。拨落部件85是由厚度t=0.02-1mm左右的树脂的片材料构成的,具有所定的弹力,且摩擦系数μ为0.6以下的材质。
在图6(a)所示的动作开始前,将拨落部件85配置为,使纸张按压叶片80的纸摞按压,首先与纸摞接触,与纸张按压叶片80以所定的相位差进行旋转。如图6(b)、图6(c)所示,若传递驱动,则拨落部件85随着叶片旋转轴90的旋转而旋转,将纸摞S的卷曲的后端掸落到堆积盘4侧。接着,如图6(d)、图6(e)所示,通过纸张按压叶片80与掸落的纸摞的后端相接,将纸摞拉入后端整合壁70侧,完成纸摞后端的装载整合。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拨落部件85,该拨落部件85使纸张按压叶片80的纸摞按压首先与纸摞接触,与纸张按压叶片80以所定的相位差进行旋转,因为纸摞的卷曲可以通过拨落部件85破坏一次,所以即使是上卷曲大的纸摞,也不过度拉入后端整合壁70侧,可以切实地对纸摞进行装载整合。
如以上所说明,在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上,具有用于按压装载在装载机构上的纸张的纸张按压机构。据此,纸张按压机构按压纸张的卷曲,破坏纸张间的空气层,可以抑制因空气层或卷曲所造成的纸张厚度的增加。其结果为,不需减少纸张的装载张数,就可以防止因装载机构的行程或倾斜量而造成的高度方向的空间的增大。另外,通过控制由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而使装载机构上的纸张后端整齐的时间和用纸张按压机构按压纸张的时间,可以降低纸张的装载不良(例如纸张折曲、产生皱褶)。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具有用于装载纸张的装载机构和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该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推送被运送到该装载机构上的纸张的后端,对其进行整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上,具有纸张按压机构,该纸张按压机构用于按压装载在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是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上的弹性部件。
3.一种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具有用于装载纸张的装载机构和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该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推送被运送到该装载机构上的纸张的后端,对其进行整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上,具有纸张按压机构和纸张拨落机构,该纸张按压机构用于按压装载在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张,该纸张拨落机构先于该纸张按压机构与纸张接触,将纸张拨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按压机构和上述纸张拨落机构以具有相位差地配设在同轴上,是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上的弹性部件。
5.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纸张进行处理的纸张处理部和对处理后的纸张进行装载整合的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装载整合装置。
6.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纸张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部和对形成图象的纸张进行处理的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
7.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具有中间处理机构,该中间处理机构临时装载从纸张运送机构运送来的纸张,对其进行处理;装载机构,该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处理后的纸张;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该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可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该支撑位置支撑通过上述中间处理机构处理过的纸摞的下面,该退避位置从上述纸摞的下面退避,使上述纸摞下落到上述装载机构上;转换控制机构,该转换控制机构相对于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进行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纸张按压机构,该纸张按压机构用于按压装载在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张的后端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控制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和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使其进行协同动作,该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是通过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进行对下落到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摞的后端的整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根据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的速度的变化,控制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产生的对上述纸张的按压力的变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从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推送上述纸张的后端开始,控制上述纸张按压机构,使其产生将该纸张向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侧按压的按压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控制在比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的结束早的时间,开始进行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且,在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结束的同时或其后的时间,结束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部,该驱动部通过相同的驱动机构驱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和上述纸张按压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具有摆动轴,该摆动轴传递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可摆动地支撑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旋转轴,该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上述纸张按压机构;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将上述摆动轴的旋转传递到上述旋转轴;伴随着在上述旋转轴上所具有的凸轮部的旋转,摆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
13.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和图象形成部,该图象形成部在运送到上述纸张处理装置上的纸张上形成图象。
14.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具有图象形成部,该图象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图象;中间处理机构,该中间处理机构临时装载形成图象后的纸张,对其进行处理;装载机构,该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处理后的纸张;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该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可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该支撑位置支撑通过上述中间处理机构处理后的纸摞的下面,该退避位置从上述纸摞的下面退避,使上述纸摞下落到上述装载机构上;转换控制机构,该转换控制机构相对于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进行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纸张按压机构,该纸张按压机构用于按压装载在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张的后端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控制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和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使其进行协同动作,该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是通过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进行对下落到上述装载机构上的纸摞的后端的整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根据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的速度的变化,控制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产生的对上述纸张的按压力的变化。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从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推送上述纸张的后端开始,控制上述纸张按压机构产生将该纸张向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侧按压的按压力。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控制在比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的结束早的时间,开始进行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且,在由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所进行的纸张后端整合动作结束的同时或其后的时间,结束由上述纸张按压机构所进行的纸张按压动作。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部,该驱动部通过相同的驱动机构驱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和上述纸张按压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具有摆动轴,该摆动轴传递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可摆动地支撑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旋转轴,该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上述纸张按压机构;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将上述摆动轴的旋转传递到上述旋转轴;伴随着在上述旋转轴上所具有的凸轮部的旋转,摆动上述纸张后端整合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纸张装载整合装置,为了降低纸摞的装载不良,具有用于装载纸张的堆积盘,和推送被运送到堆积盘上的纸张的后端、使其整合的后端整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后端整合部件上,具有用于按压装载在堆积盘上的纸张的纸张按压叶片。
文档编号B65H31/36GK1524777SQ20041000725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8日
发明者神谷奈作, 村田光繁, 辻野浩道, 松本祐三, 花田隆子, 三, 子, 繁 , 道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