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104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处理并装载片的片处理装置和具备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参照图11说明现有的片处理装置。图11是示出具备现有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11中所示,以往,在印刷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00形成了图像的片S暂时地装载在片处理装置1500内的处理托盘1540上,在该处进行片S的校准、装钉处理等的片后处理。
其后,利用束排出单元1580将片束排出到具有图11中示出那样的倾斜装载面的堆叠托盘1581上。然后,已被排出的片S利用自重在堆叠托盘1581的倾斜装载面上移动,在后端校准壁中校准片的后端。装载片数依赖于堆叠托盘1581的上下运动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进一步发展了上述的现有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在按顺序排列了的状态下装载多个片的片处理装置和具备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片束在装载单元上变得凌乱的片处理装置和具备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实现片处理的生产率的提高的片处理装置和具备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与本发明有关的片处理装置中具有
装载单元,装载片或片束;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片或片束的下面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上;转换控制单元,进行上述支撑单元的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以及移送单元,能将由上述支撑单元支撑了的片或片束移送到上述装载单元中,如果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或片束的后端到达支撑单元的上部,则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以第1移动速度使上述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来使片或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通过在不使上述支撑单元从片或片束的后端离开的情况下上述支撑单元以被规定为按压片或片束的第2移动速度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将上述支撑单元控制成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或片束的后端的校准,而且,上述第2移动速度比上述第1移动速度慢。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将支撑单元的退避时的移动速度设定为比校准时的移动速度快,在装载量维持了原有的量的情况下,缩短了到片处理结束为止的时间,可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与本发明有关的另一种片处理装置中,具有装载单元,装载片或片束;第1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上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或片束的上面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上;第2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或片束的下面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上;转换控制单元,对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分别独立地进行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以及移送单元,能将由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支撑了的片或片束移送到上述装载单元中,如果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或片束的后端到达第1支撑单元与上述第2支撑单元的夹持部,则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分别控制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时刻,使该片或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通过使上述第2支撑单元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或片束的后端的校准。
按照上述结构,利用第1支撑构件和第2支撑构件从上下夹持片束,通过分别控制为了解除该夹持状态而移动到退避位置的时刻,可防止在落下到装载单元上时片束变得凌乱,提高了装载单元上的片束的装载品位。此外,由于由此可进行片厚度的准确的判断,故不会超过容许片数来装载片,可事先防止来自装载单元的用纸的落下。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转换控制单元这样来控制上述第1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时刻,使其与上述第2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时刻为同一时刻或比其快。
按照该结构,即使在片束弯曲了的状态下解除夹持状态,通过支撑片束的上面的第1支撑单元退避,也可释放对片束施加的力,因此,可防止在落下到装载单元上时片束变得凌乱。其结果,在装载单元上的片束的装载性变得良好。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第2支撑单元的在支撑状态下的弹性力比上述第1支撑单元的在支撑状态下的弹性力小。
此外,在与本发明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片处理装置;以及在运送到上述片处理装置中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如以上已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可在按顺序排列了片的状态下进行装载,可实现装载量的确保和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按照本发明,可防止在落下到装载单元上时片束变得凌乱,可在装载单元上整齐地排列了片束的状态下进行装载。
此外,由于在装载单元上整齐地排列了片束的状态下进行了装载,故可进行片束的高度的准确的判断。其结果,不会超过容许片数来装载片,可事先防止来自装载单元的片的落下。


图1是示出具备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摇动滚筒的工作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返回带的工作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片束的排出工作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片束后端的校准工作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9是示出进行与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后端校准壁电机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具备现有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束排出后的夹持压的推移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例示性地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关于本实施例中记载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不作特定的记载,就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只限定于这些参数等。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及具备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
(整体结构)图1是示出安装了与本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与本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1中所示,将片处理装置500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的上部且在原稿读取装置100的下方。片处理装置500在处理托盘540上暂时地装载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排出的图像形成后的片S,进行装钉、校准等的后处理。在实质上水平地配置的堆叠托盘504上校准、装载处理过的片S。以下,以片处理装置500为例来说明。
但是,作为本发明,即使在堆叠托盘504上校准、装载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排出的图像形成后的片S的片装载校准装置不经处理托盘540直接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上的装置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的外部安装上述片处理装置500的装置中,也是有效的。
在图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中安装了片处理装置500。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的上方安装了自动式的原稿读取装置100。由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片处理装置500和自动原稿读取装置100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但片处理装置500也可不具备处理托盘540。如图1中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中安装了原稿读取部150,在原稿读取部150中安装了原稿读取装置100。原稿读取装置100对朝上设置的原稿进行上分离,从开头页起按顺序逐片地朝向左方向给纸,经弯曲的通路运送到台板玻璃102上,在读取了原稿后,朝向排纸托盘112排出。
在自动式的原稿读取装置100中,对原稿照射扫描单元104的灯的光,通过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经镜子105、106、透镜107引导到图像传感器109上,进行原稿的读取。对由图像传感器109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的曝光控制部202中,使其发出激光。
其次,在曝光控制部202中,该激光反射到旋转的多角镜上,进而由反射镜再次返回,照射到成为表面被一样地带了电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感光体鼓203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利用显影器205对感光体鼓203上的静电潜像进行了显影后,作为调色剂图像转移到用纸或OHP片等构成的片S上。
利用构成片给送单元的拾取滚筒238从片盒231、232、233、234适当地有选择地送出片S,利用分离单元237进行分离,逐片地进行给送,利用记录前滚筒对校正了斜行后,与感光体鼓203的旋转同步地送到转移位置上,经转移带211将在感光体鼓203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移到片S上。
其后,将片S引导到固定滚筒对206中,利用固定滚筒对206进行加热和加压处理,永久地固定被转移到片S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固定滚筒对206中固定上分离爪、固定下分离爪相接,由此从固定滚筒对206分离片S。
利用本体侧排出滚筒对207将已被分离的片S运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的外部,引导到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连接的片处理装置500中。
(片处理装置结构)其次,具体地说明片处理装置500的结构。
在图1中,片处理装置500具有在上流侧配置的作为片装载单元的处理托盘540和在下流侧实质上水平地配置的堆叠托盘504。而且,用处理托盘540对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的本体侧排出滚筒对207排出的片S进行后处理,使其装载在堆叠托盘504上。
所谓用处理托盘540进行的后处理的模式,是对多部进行分类的分类模式和利用装订单元510对多个片进行装钉的装钉模式等,在工作的开始前,利用未图示的设定单元进行选择、设定。
再有,在装钉模式中,也可进行一个部位装钉、二个部位装钉那样的装钉位置的选择,装订单元510根据片尺寸和装钉位置等的设定内容等移动到实际的装钉位置上。
如图2、图3中所示,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排出的片S利用片处理装置500侧的排出滚筒508a和与其从动的排出滚轮508b朝向堆叠托盘504排出,但在片S的后端通过了排出部的时刻,片S后端利用摇动滚筒550而落入处理托盘540上,被摇动滚筒550和排出滚轮507夹持。
(摇动滚筒的结构)利用图2、图4、图8来说明摇动臂551和摇动滚筒550的工作。图4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摇动滚筒的工作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如图4中所示,摇动滚筒550安装在以摇动滚筒轴552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摇动的摇动臂551上。
经摇动凸轮554将来自摇动臂驱动电机643的驱动传递给摇动臂551的摇动臂轴553,如果摇动臂驱动电机643旋转,则摇动臂551与摇动凸轮554一体地以摇动滚筒轴552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摇动。
此外,在摇动臂551上安装了辅助朝向上方的摇动用的摇动臂牵引弹簧555。
摇动滚筒550经摇动滚筒驱动带556、摇动滚筒从动皮带轮557从摇动滚筒轴552连结到摇动滚筒驱动电机642上,如果将驱动信号从图8中示出的CPU611经摇动滚筒驱动电机驱动器622传递给摇动滚筒驱动电机642,则摇动滚筒550旋转。
(摇动滚筒的工作)其次,参照图4,详细地说明摇动滚筒550的工作。
在未与由排出部排出到处理托盘540上的片S相接的上部设置了摇动滚筒550的初始位置(图4(a))。
如果从排出部排出片S,则由于摇动臂551接受摇动臂驱动电机643的驱动并以摇动滚筒轴552为中心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缘故,摇动滚筒550下降,用摇动滚筒550按压片S的后端,使片后端部落入处理托盘540上(图4(b))。
然后,摇动滚筒550与从动滚轮571形成夹钳,由于接受摇动滚筒驱动电机642的驱动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缘故,在与至此为止的运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沿下导槽561引入片S,直到处理托盘540上的片S的后端与返回带560相接(图4(c))。
其后,摇动滚筒550再次上升到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次的片S的排出。
(返回带的工作)其次,使用图3、图5,说明返回带560的工作。图5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返回带的工作的剖面图。
利用排出滚筒轴509在上下方向上支撑返回带560,通常返回带560被设定在与处理托盘540上的片S接触的位置上。
在相对于使片S碰到片后端档块562的方向为正交的方向上配置的、作为至少1个以上的片输送旋转体的返回带560是在由排纸滚筒508a和机架563支撑的返回带皮带轮564中介入带565的结构(参照图3)。对于返回带560来说,由于排出滚筒轴509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缘故,带565将片S朝向片后端档块562的方向运送(图5(a))。
此外,根据在处理托盘540上装载的片S的片数,使返回带560在片的厚度方向上退避(图5(b))。
如上所述,利用摇动滚筒550和返回带560中的反时针方向上的旋转,将片S后端送到作为处理托盘540上的片后端档块562,逐片地进行片运送方向的校准。
(片宽度方向的校准)使用图2、图8说明片宽度方向的校准。
前校准板541、后校准板542分别由前校准电机646和后校准电机647进行驱动,在与排出滚筒轴509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在片处理装置500不处于工作中时,前校准板541、后校准板542分别在检测未图示的前校准初始位置传感器530和后前校准初始位置传感器531那样的位置上进行了待机。将该位置称为校准初始位置,被设定在运送了片时不与前校准板541、后校准板542相碰的位置上。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起运送片S之前,前校准板541、后校准板542移动到与片S的尺寸对应的待机位置上。在如上所述那样校准了片S后,通过前校准板541、后校准板542移动到工作开始前被设定了的后处理模式的校准位置上,进行片宽度方向的校准。
例如,在选择了分类模式的情况下,在对第N片进行片宽度方向的校准上,前校准板541在基准位置上待机,通过后校准板542从待机位置起朝向片校准位置移动,进行以前侧为基准的校准,在后述的工作中将片朝向堆叠托盘504排出。
在校准第N+1片时,后校准板542在基准位置上待机,通过前校准板541从待机位置起朝向片校准位置移动,进行以前侧为基准的校准,将片朝向堆叠托盘504排出。
由此,在堆叠托盘504上可在每当进行束排出时进行了分类的状态下装载片。
当然,也可以片的中央位置为基准来校准。此时,通过前校准板541、后校准板542这两者从待机位置起朝向中央位置基准的校准位置移动来进行校准。
在选择了装钉模式的情况下,在与已被设定的装钉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进行上述的宽度校准工作。
在选择了装钉模式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装钉工作。利用装订压紧电机648的驱动,装订单元510进行装钉工作。此外利用装订滑动电机649的驱动,装订单元510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果开始工作,则装订单元510根据工作开始前已被设定的装钉位置的内容和片尺寸朝向所算出的实际的装钉位置移动。对于结束了上述的宽度方向校准的校准过的片束S,装订单元510进行装钉工作。
(束排出单元)其次,使用图6、图8说明束排出单元。图6是示出与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片束的排出工作的剖面图。
在片运送方向的校准、片宽度方向的校准、进而装钉工作的结束后,摇动滚筒550接受摇动臂驱动电机643的驱动,以摇动滚筒轴552为中心下降到与片束S相接(图6(a))。在与在后端校准壁570的上端配置的从动滚轮571形成了夹钳后,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片束S的后端运送到达后端校准壁570上端附近并使之停止(图6(b))。
其后,摇动滚筒550离开片束S返回带初始位置(图6(c))。大体与其同时,后端校准壁570利用位于后端校准壁570下部的凸轮572以凸轮摇动旋转轴573为中心在与片运送相反的方向以移动速度V1摇动。
此外,在处理时间中有富余的情况下,如图11中所示,也可在摇动滚筒550从片S离开并解除了夹持压(夹持压为0)之后进行后端校准壁570的摇动开始时刻。在片束弯曲了的状态下解除夹持状态时,由于通过支撑片束的上面的摇动滚筒550同时或在事先退避,对片束施加的力被释放,故在落下到装载单元上时,可防止片束变得凌乱,提高了装载单元上的片束的装载品位。
此外,希望将在片束S被摇动滚筒550和从动滚轮571夹持了的状态中的滚轮571的弹性力设定为比摇动滚筒550的弹性力小。换言之,希望将在片束S被摇动滚筒550和从动滚轮571夹持了的状态中的从动滚轮571的弹性率设定为比摇动滚筒550的弹性率低。由此,在片束的下面能可靠地支撑片束重量,不产生解除夹持压时的急剧的载重变化,可保持片束的良好的校准状态,提高了装载单元上的片束的装载品位。
(片后端校准)使用图7、图10说明将处理托盘540上的片束S排出到堆叠托盘504上并进行校准、装载的单元。图7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片束后端的校准工作的剖面图,图10是关于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后端校准壁电机的驱动控制示出移动速度(驱动速度)与位置的变化的关系的曲线图。
用弹簧512对后端校准壁570赋予势能,通过与处于初始位置的凸轮572相接,以摇动旋转轴573为中心摇动(图3、图7)。
在由束排出单元排出的片束S的后端与后端校准壁570的上端相接的状态下(图6(b)),使后端校准壁570以移动速度V1朝向片运送方向的上流侧退避(图6(c)),使片束S的后端与后端校准壁570的斜面部相接(图7(a))。为了提高片后端校准的精度,利用后端校准壁初始位置传感器523(图8)检测后端校准壁570的初始位置。
在使已退避的后端校准壁570以摇动旋转轴中心以移动速度V2朝向初始位置复归的过程中,一边通过利用后端校准壁570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片束S的后端来进行片束S的后端的校准,一边在堆叠托盘504上装载片束S(图7(b)、图7(c))。在此,在将后端校准壁570朝向初始位置的移动速度设定为比V2大的速度的情况下,对在后端校准壁570上按压了后端的片束S附加势能。因此,即使在后端校准壁570停止后,也在堆叠托盘504上或已装载过的片束的最上的纸上滑行,存在在校准状态混乱的状态下停止的担心。此外,也存在停止于片返回构件583的不到达的范围内的可能性。于是,将移动速度V2设定为后端校准壁570不离开片束S的后端并维持按压状态的速度。
再有,关于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后端校准壁电机的驱动控制,如图10中所示,首先在进行退避时驱动电机,使其速度为移动速度V1,如果结束了移动,则使后端校准电机停止。此外,如果在停止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则开始复归工作,驱动后端校准电机,使其速度为移动速度V2。如果结束了移动,则使后端校准电机停止。
此外,通过使移动速度V1和移动速度V2成为V1>V2的关系,一边保持由后端校准壁570得到的校准品位,一边谋求缩短在片束的排出中所需要的处理时间。
在片束的排出后,利用片返回构件583将在堆叠托盘504上装载的片束引向后端校准壁570一侧,从片束的上面起进行按压。
如果更具体地说明上述结构,则与本发明有关的片处理装置500是具有下述部分的片处理装置500装载从片运送单元(例如本体侧排出滚筒对207)运送来的片束S并进行处理的中间处理单元(例如装订单元510);装载由上述中间处理单元进行了处理的片束装载单元(例如堆叠托盘504);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由上述中间处理单元进行了处理的片束的上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束的上面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上的第1支撑单元(例如,摇动滚筒550);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由上述中间处理单元进行了处理的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束的下面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上的第2支撑单元(例如,后端校准壁570、从动滚轮571);对于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分别独立地进行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的转换的转换控制单元;以及能将由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支撑的片束运送到上述装载单元的运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如果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束的后端到达第1支撑单元与上述第2支撑单元的夹持部,则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分别控制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时刻,使该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通过使上述第2支撑单元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束的后端的校准。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利用片处理装置是具有下述部分的片处理装置装载从片运送单元(例如本体侧排出滚筒对207)运送来的片束S并进行处理的中间处理单元(例如装订单元510);装载由上述中间处理单元进行了处理的片束装载单元(例如堆叠托盘504);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由上述中间处理单元进行了处理的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束的下面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上的支撑单元(例如,后端校准壁570);进行上述支撑单元的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的转换的转换控制单元;以及能将由上述支撑单元支撑的片束运送到上述装载单元的运送单元(摇动滚筒550),其特征在于如果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束的后端到达支撑单元的上部,则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使上述支撑单元以第1移动速度V1移动到退避位置上,使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通过使上述支撑单元以比上述第1移动速度V1慢的第2移动速度V2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束的后端的校准。
在此,作为上述转换控制单元,可举出利用电的传感器检测片束的移动并控制作为支撑单元的后端校准壁的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的单元,此外,也可以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片束的移动传递给后端校准壁的移动的单元。再有,可将转换控制单元设置在片处理装置内,或者也可将转换控制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中。
(片返回构件)作为叶片状的构件的片返回构件(以下称为「叶片」)583以在后端校准壁570内架桥的叶片旋转轴590(参照图6、图7)为中心旋转。关于叶片583,每当利用摇动滚筒550将片束以束的方式排出到堆叠托盘504上时,通过叶片583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一圈,可以使已被排出的片束朝向后端校准壁570方向返回一次,按压片束的后端。
再有,在片返回工作中以外,在图6(a)、图6(b)那样的状态下保持了叶片583,按压片S。用未图示的叶片初始位置传感器532检测此时的叶片583的位置状态。
此外,为了将已被装载的片束S的上面高度保持为恒定,将堆叠托盘504构成为能利用未图示的驱动单元进行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将堆叠托盘504的片装载面设定为实质上为水平的面,但即使在片装载面倾斜了的情况下,上述片后端校准单元也有效地起作用,而片装载面实质上为水平面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增加效果。通过使片装载面504a朝向上述片后端校准壁在下侧呈18°以下的倾斜角,既可避免在堆叠托盘504上装载过的片束后端与从处理托盘540排出的后续的片束的干扰,又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系统块结构)其次,一边参照图9,一边说明承担本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控制的控制器的结构。图9是示出进行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9中所示,控制器具有CPU电路部350,CPU电路部350内置了CPU351、ROM352、RAM353。CPU电路部350利用在ROM352中存储了的控制程序总括地控制外部I/F320、图像信号控制部330、打印机控制部340、RAM353、原稿给送装置控制部360、图像读取控制部370和片处理装置控制部600的各块。
RAM353暂时地保持控制数据,此外作为伴随控制的运算处理的作业区域来使用。
原稿给送装置控制部360根据来自CPU电路部350的指示驱动并控制原稿读取装置100。
图像读取控制部370进行对于上述扫描单元104、图像传感器109等的驱动控制,将从图像传感器109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传送给图像信号控制部330。
图像信号控制部330在将来自图像传感器109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后,进行各处理,将该数字信号变换为视频信号并输出给打印机控制部340。此外,对从计算机310经外部I/F320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将该数字信号变换为视频信号并输出给打印机控制部340。利用CPU电路部350控制由该图像信号控制部330进行的处理工作。
打印机控制部340根据所输入的视频信号来驱动上述的激光扫描单元202。
操作部363具有设定关于图像形成的各种功能的多个键、显示表示设定状态用的显示部,在对CPU电路部350输出与各键的操作对应的键信号的同时,根据来自CPU电路部350的信号在显示部上显示对应的信息。
片处理装置控制部600被安装在片处理装置500上,通过进行CPU电路部350与信息的授受来进行片处理装置整体的驱动控制。后面叙述该控制内容。
(片处理装置框图)其次,一边参照图8,一边说明对片处理装置500进行驱动控制的片处理装置控制部600的结构。图8是表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片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如图8中所示,片处理装置控制部600具有由CPU611、ROM612、RAM613构成的CPU电路部610。CPU电路部610经通信IC614与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00侧设置的CPU电路部350进行通信并进行数据交换,根据来自CPU电路部350的指示,进行在ROM612中存储了的各种程序,进行片处理装置500的驱动控制。
在进行该驱动控制时,在CPU电路部610中取入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作为各种传感器,有入口传感器521、摇动初始位置传感器522、后端校准壁初始位置传感器523、托盘检测传感器524、纸面检测传感器525、返回带退避传感器526、装订滑动初始位置传感器527和装订压紧初始位置传感器528。
在CPU电路部610上连接了各电机的驱动器621至630,各驱动器根据来自CPU电路部610的信号驱动电机。
在此,作为电机,有作为入口运送滚筒对520、返回带560的驱动源的排纸电机641、兼作用将由入口运送滚筒对520运送的片安装在摇动臂551的前端的摇动滚筒550进行返回驱动和将在处理托盘540上处理了的片束以束的方式排出到堆叠托盘504上的驱动的摇动滚筒驱动电机642、作为为了挡住排出到处理托盘540上的片的后端部而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摇动臂551的驱动源的摇动臂驱动电机643、作为为了进行以束的方式排出到堆叠托盘504上的片束的后端校准而驱动后端校准壁570的驱动源的后端校准壁驱动电机644、作为按压在堆叠托盘504上装载了的片束的后端部的按压构件的叶片583的驱动源的叶片电机645、作为进行与在处理托盘540上装载了的片的片运送方向为垂直的方向的校准的校准板的驱动源的前校准电机646、后校准电机647、作为装订单元510在前后方向上驱动的驱动源的装订滑动电机649、作为堆叠托盘504的驱动源的堆叠托盘电机650和作为装订单元510进行装钉的驱动源的装订压紧电机648。
排纸电机641、摇动滚筒驱动电机642、摇动臂驱动电机643、后端校准壁驱动电机644、叶片电机645、前校准电机646、后校准电机647和装订滑动电机649由步进电机构成,通过控制励磁脉冲率使由各电机驱动的滚筒对以等速旋转,或以独自的速度旋转。
此外,排纸电机641、摇动滚筒驱动电机642、摇动臂驱动电机643、前校准电机646、后校准电机647和装订滑动电机649分别可利用排纸电机驱动器621、摇动滚筒驱动电机驱动器622、摇动臂驱动电机驱动器623、前校准电机驱动器626、后校准电机驱动器627、装订滑动电机驱动器629在正反的旋转方向上进行驱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装载单元,装载片或片束;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上述片或片束的下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上;转换控制单元,进行上述支撑单元的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以及移送单元,能将由上述支撑单元支撑了的片或片束移送到上述装载单元中,当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或片束的后端到达支撑单元的上部时,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以第1移动速度使上述支撑单元从支撑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上,来使片或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为了校准片或片束的后端,通过控制上述支撑单元以被规定为按压片或片束的第2移动速度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或片束的后端的校准,而且,上述第2移动速度比上述第1移动速度慢。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换控制单元具有检测片或片束的移动的检测单元,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支撑单元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载单元和上述移送单元的片运送方向的上流侧具有能暂时地装载多个片且对该片或片束进行处理的处理单元,利用上述移送单元将由上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片或片束运送给上述装载单元。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单元具备能暂时地装载多个片的处理托盘、和进行在上述处理托盘中被装载后的片的校准的校准单元或进行由上述校准单元校准后的片束的装钉处理的装钉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送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上面的支撑位置或从上述片或片束的上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每当片或片束被排出到上述装载单元上时朝向上述支撑单元方向返回的片返回构件。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载单元具有实质上为水平的片装载面。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载单元能够升降。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在运送到上述片处理装置中的片上形成图像。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在运送到上述片处理装置中的片上形成图像。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在片上形成图像;装载单元,装载形成图像后的片或片束;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形成图像后的片或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上述片或片束的下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上;转换控制单元,进行上述支撑单元的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以及移送单元,能将由上述支撑单元支撑了的片或片束移送到上述装载单元中,当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或片束的后端到达支撑单元的上部时,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以第1移动速度使上述支撑单元从支撑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上,来使片或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为了校准片或片束的后端,通过控制上述支撑单元以被规定为按压片或片束的第2移动速度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或片束的后端的校准,而且,上述第2移动速度比上述第1移动速度慢。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换控制单元具有检测片或片束的移动的检测单元,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支撑单元的移动。
13.一种片处理装置,具有装载单元,装载片或片束;第1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上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或片束的上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上;第2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或片束的下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上;转换控制单元,对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分别独立地进行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以及移送单元,能将由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支撑后的片或片束移送到上述装载单元中,其特征在于当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或片束的后端到达笫1支撑单元与上述笫2支撑单元的夹持部时,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分别控制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定时,使该片或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通过使上述第2支撑单元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或片束的后端的校准。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换控制单元这样来控制上述第1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定时,使其与上述第2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定时为同一定时或比其早。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载单元和上述移送单元的片运送方向的上流侧具有能暂时地装载多个片且对该片或片束进行处理的处理单元,利用上述移送单元将由上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片或片束运送给上述装载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单元具备能暂时地装载多个片的处理托盘、和进行在上述处理托盘中被装载后的片的校准的校准单元或进行由上述校准单元校准后的片束的装钉处理的装钉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支撑单元的在支撑状态下的弹性力比上述第1支撑单元的在支撑状态下的弹性力小。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在运送到上述片处理装置中的片上形成图像。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片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在运送到上述片处理装置中的片上形成图像。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在片上形成图像;装载单元,装载形成图像后的片或片束;第1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形成图像后的片或片束的上面的支撑位置或从该片或片束的上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上;第2支撑单元,能有选择地移动到支撑片或片束的下面的支撑位置或从片或片束的下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上;转换控制单元,对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分别独立地进行支撑位置和退避位置的转换;以及移送单元,能将由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支撑后的片或片束移送到上述装载单元中,当利用上述移送单元使片或片束的后端到达第1支撑单元与上述第2支撑单元的夹持部时,上述转换控制单元通过分别控制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定时,使该片或片束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其后,这样来进行控制,通过使上述第2支撑单元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落下到上述装载单元上的片或片束的后端的校准。
21.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换控制单元具有检测片或片束的移动的检测单元,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第1支撑单元和上述第2支撑单元的移动。
全文摘要
如果利用运送单元使片束S的后端到达摇动滚筒与后端校准壁的夹持部,则通过分别控制摇动滚筒和后端校准壁移动到退避位置的时刻,使该片束落下到堆叠托盘上,其后,这样来进行控制,通过将后端校准壁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支撑位置上,进行在堆叠托盘上落下的片束S的后端的校准。
文档编号B65H29/26GK1526626SQ20041000729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7日
发明者村田光繁, 辻野浩道, 松本祐三, 花田隆子, 三, 子, 道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