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跳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1238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跳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制药机械领域,特指一种以玻璃瓶特别是大输液瓶和T型丁基胶塞为包装材料的防跳塞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输液制剂应GMP需要,须由T型丁基胶塞密封。以往的大输液制剂主要是由碗口翻边天然橡胶胶塞密封,该种胶塞在密封过热液体时不会产生跳塞现象,而T型丁基胶塞在密封过热液体时会产生跳塞现象。现有塞T型丁基胶塞机可以很好地做到把胶塞塞入瓶口中。由于塞胶塞时,胶塞会对瓶内气体进行预压缩,导致瓶内气体压力大于大气压,形成对胶塞的反推作用,如果反推力足够大,则已塞入瓶口的胶塞就会跳出瓶口使加塞失败。当瓶内为过热液体时,液体对瓶内气体加热使气压更大,就更容易造成跳塞。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在压塞机构上能够防止由于瓶子内的内压力过大致使瓶塞跳出的防跳塞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防跳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跳塞装置包括一筒体,筒体通过一连接轴与机架相连,筒体的顶端设有一排气轮;所述排气轮沿着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挤塞部和压塞部,压塞部位于挤塞部的上方且向外延伸部分大于挤塞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跳塞装置利用排气轮上的挤塞部将瓶塞挤开,使瓶塞与瓶口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将瓶子内的气体排出,使瓶子内的内压力降低,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跳塞”现象的发生。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防跳塞装置与制药设备的流水线相连,无须任何人工操作,即它可以与自动化流水线很好的配合工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输瓶轨道2、瓶子3、拨轮4、瓶塞5、筒体6、连接轴7、机架8、排气轮9、挤塞部 10、压塞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防跳塞装置主要包括筒体5、连接轴6、机架7以及排气轮8,该筒体5通过连接轴6与机架7相连,该机架7将防跳塞装置固定在输瓶轨道1上,并可通过机架7上的螺母调节筒体5与瓶子2之间的距离以及排气轮8的高度;筒体5的顶端设有排气轮8,该排气轮8上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压塞部10和挤塞部9,压塞部10位于挤塞部9的上方且向外延伸部分大于挤塞部9。
装配时,首先将连接轴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筒体5内和机架7上,然后利用机架7将该防跳塞装置固定在输瓶轨道1上。排气轮8设于筒体5的顶端,可与筒体5一体加工而成或固接于筒体5。排气轮8的压塞部10压靠在瓶塞4的上,而挤塞部9能够紧靠住瓶子2的瓶塞4,并且该挤塞部9的半径略大于挤塞部9中心到瓶口的距离,使挤塞部9与瓶塞4呈相交状。使用时,将已经灌装好药液并压好塞子的瓶子2通过流水线上的拨轮3依次放置到输瓶轨道1上,当经过本实用新型的防跳塞装置时,防跳塞机构上排气轮8的挤塞部9挤压瓶塞4,使瓶塞4与瓶口形成一定缝隙,让瓶内的气体释放出来,从而降低瓶内的内压力,以至于不会因为瓶内的内压力过大而出现跳塞的现象。而排气轮8的压塞部10则压住瓶塞4,让瓶塞4在被挤塞部9挤压时不至于立即跳出。同时,经过输瓶轨道1的瓶子2带动排气轮8和筒体5转动,然后对流水线上的下一个瓶子2实现排气。
权利要求1.一种防跳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跳塞装置包括一筒体(5),筒体(5)通过一连接轴(6)与机架(7)相连,筒体(5)的顶端设有一排气轮(8);所述排气轮(8)沿着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挤塞部(9)和压塞部(10),压塞部(10)位于挤塞部(9)的上方且向外延伸部分大于挤塞部(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跳塞装置,该防跳塞装置包括一筒体,筒体通过一连接轴与机架相连,筒体的顶端设有一排气轮;所述排气轮上沿着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挤塞部和压塞部,压塞部位于挤塞部的上方且向外延伸部分大于挤塞部。本实用新型的防跳塞装置利用排气轮上的挤塞部将瓶塞挤开,使瓶塞与瓶口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将瓶子内的气体排出,使瓶子内的内压力降低,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跳塞”现象的发生。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防跳塞装置与制药设备的流水线相连,无须任何人工操作,即它可以与自动化流水线很好的配合工作。
文档编号B67B1/04GK2773039SQ20052005025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
发明者阳年生, 刘振 申请人: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