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166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输送带,具体地说是 一 种单层芯纵裁 叉接接头输送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输送带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向轻型化发展,其中单 层芯输送带就是其中 一 个发展方向。但是制约其发展的 一 个重 要原因就是其接头问题。为了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所使用的输 送带接头必须达到相当高的接头强度。
现有输送带的接头工艺主要采用层间粘合或打卡子式的 如械接头。层间粘合的接头主要是针对多层织物芯带进行的, 是将织物芯输送带按照 一 定的阶梯长度将每层骨架材料扒开,
然后将两头粘合在 一 起,该种接头工艺复杂,但接头强度可以
达到8 0%以上。打卡子式的机械接头主要是利用金属卡子直接 将两带头连接在 一 起,接头工艺简单但是接头强度低只能达 6 0%左右,而且使用寿命短,使用环境苛刻。
如上所述现有的接头工艺,虽可在 一 定程度上将输送带接 在 一 起,但是不适用于单层芯输送带接头。如果采用层间粘合 的方式,虽然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接头强度,但是由于高强力的 骨架材料比较厚,接头部位覆盖胶较薄,不耐磨损,另外过滚 筒、屈挠等性能不好,接头使用寿命短。
打卡子式的机械接头,此种工艺比较简单,但是接头强度 非常低,使用环境苛刻,不能满足高强力及 一 些特殊环境下使 用。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单层芯输 送带过滚筒、屈挠等性能差,接头强度低等技术问题,而提供 的 一 种接头强度高、性能好、操作简单的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
输送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
以实现
一种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输送带,其包括输送带端部的接 头A和接头B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A和接头B呈锯齿状插 接并粘贴在 一 起,其外包裹有覆盖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进 一 步的细节结构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 征所述接头A和接头B的外端部呈平行的倾斜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在保证制作工艺操作筒 单的基础上,通过接头的插接方式大大提高了单层芯输送带的 接头强度、过滚筒、屈挠等性能,使产品接头综合性能达到要 求。


图1本实用新型接头未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接头连接后的示意图。
1、输送带;2、接头A; 3、接头B; 4、接头A外端部;5、 接头B外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 细的i兌明。
参见图1 、图2 ,本实用新型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输送带 包括输送带1端部的接头A 2和接头B 3 ,所述接头A 2和接头B 3呈锯齿状插接并粘贴在 一 起,其外包裹有覆盖胶层(图
中未示出)。接头A 2的外端部4和接头B 3的外端部5呈平 行的倾斜状,这样可以与辟^化器斜度相匹配,以保证整体接头 强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另外,为保证接头强力,搭接时,齿缝 间隙保证在2mm左右,如果小了两齿间的填充胶较少影响粘接 强度,如果大了有效骨架材料宽度小,影响接头效率,进而影 响接头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 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 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 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 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输送带,其包括输送带端部的接头A和接头B,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A和接头B呈锯齿状插接并粘贴在一起,其外包裹有覆盖胶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输送带,其特征 在于所述接头A和接头B的外端部呈平行的倾斜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层芯纵裁叉接接头输送带,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单层芯输送带过滚筒、屈挠等性能差,接头强度低等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输送带端部的接头A和接头B,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A和接头B呈锯齿状插接并粘贴在一起,其外包裹有覆盖胶层。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在保证制作工艺操作简单的基础上,通过接头的插接方式大大提高了单层芯输送带的接头强度、过滚筒、屈挠等性能,使产品接头综合性能达到要求。
文档编号B65G15/32GK201224606SQ200820024590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5日
发明者健 吕, 孙连生, 汤占鹏, 健 逄 申请人:孙连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