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318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羽毛球从球筒中取出的分球装置。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099156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将羽毛球从球筒中取 出的分球装置,其包括一分球筒、沿该分球筒轴线设置于其外圆上的安装柱,该安 装柱两端的分球筒的壁体上开有两平行的通槽,一对分球夹通过一插销分别胶接于 所述安装柱的两端,分球夹的两端可自由进出所述通槽,分球夹的铰接端与一可使 其绕所述插销转动的动力机构连接。该分球装置在分球时需要分球夹横向(垂直于 分球筒的方向)转动,这在一些应用场合会增加羽毛球训练机的横向布置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球装置,其无需在垂直于分球筒的方向转 动,以节省分球装置的横向布置空间。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将两个以上的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逐 个地分离的分球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具有一第一阻挡位置 和一第一开放位置;第二直线移动构件,设置在第二直线移动构件的下方,具有一 第二阻挡位置和一第二开放位置;分球筒,具有供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 动构件进出的开口,所述羽毛球可放置在该分球筒内;以及同步驱动装置,同时与 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连接,以驱动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 移动构件朝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阻挡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 支承位于其上的放置在该分球筒内的羽毛球,在所述第一开放位置,第一直线移动
构件与分球筒的内壁形成的开口容许羽毛球通过,在所述第二阻挡位置,第二直线 移动构件支承位于其上的放置在该分球筒内的羽毛球,在所述第二开放位置,第二 直线移动构件与分球筒的内壁形成的开口容许羽毛球通过,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一开放位置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二阻挡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 一阻挡位置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二开放位置。
所述的分球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 动构件分别是齿条,所述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同时与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 动构件啮合的齿轮。
所述的分球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 动构件分别是齿条,所述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同时与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 动构件啮合的多级齿轮传动装置。
所述的分球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上套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的分球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构件上套置有复位 弹簧。
所述的分球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或第二直线移 动构件的可伸入分球筒内的端部形成有弧形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分球装置具有这样的优点当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一开放 位置,且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二阻挡位置时,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从第一直线 移动构件和分球筒的内壁之间的开口下降至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当第一直线移动构 件处于第一阻挡位置,且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二开放位置时,叠摞在一起的羽 毛球中的最下面的羽毛球从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和分球筒的内壁之间的开口移出分 球筒,并且其他羽毛球由第一直线移动构件支承,循环进行前述动作,便可以逐个 分离所述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由于仅需要某一个方向的直线移动构件便可实现分 球,无需在垂直于分球筒的方向转动,从而节省分球装置的横向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在后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 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球装置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分球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球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1中的分球装置处于第一种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分球装置处于第二种状态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l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分球装置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 第二直线移动构件ll、分球筒12和同步驱动装置13,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和第 二直线移动构件11均为齿条,同步驱动装置13包括一电机(没有显示)和齿轮 130,同步驱动装置13是通过一机壳14设置在分球筒12的外侧壁,齿轮130同时 与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啮合。分球筒12内放置有两个以上的 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分球筒12具有供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 11进出的开口120。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130同时带动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和 第二直线移动构件U进出的开口 120,朝彼此相反的方向作直线移动,也即第一 直线移动构件10移入分球筒12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ll移出分球筒,或者第一 直线移动构件10移出分球筒12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ll移入分球筒,从而第一 直线移动构件10具有一如图5所示的第一阻挡位置,和如图4所示的第一开放位 置,在所述第一阻挡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支承位于其上的放置在分球筒内 12的羽毛球,在所述第一开放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与分球筒12的内壁形 成的开口容许羽毛球通过并且第二直线移动构件11具有一如图4所示的第二阻挡 位置,和如图5所示的第二开放位置,在所述第二阻挡位置,第二直线移动构件 11支承位于其上的放置在分球筒12内的羽毛球,在所述第二开放位置,第二直线 移动构件ll与分球筒12的内壁形成的开口容许羽毛球通过。同时参照图4和图5, 很容易理解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处于第一开放位置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ll 处于第二阻挡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IO处于第一阻挡位置时,第二直线移动构 件ll处于第二开放位置。
当第一直线移动构件10处于第一开放位置,且第二直线移动构件11处于第 二阻挡位置时,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从第一直线移动构件IO和分球筒12的内壁之 间的开口下降至第二直线移动构件11。当第一直线移动构件IO处于第一阻挡位置, 且第二直线移动构件11处于第二开放位置时,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中的最下面的 羽毛球从第二直线移动构件U和分球筒12的内壁之间的开口移出分球筒12,并
6且其他羽毛球由第一直线移动构件io支承,循环进行前述动作,便可以逐个分离
所述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
如图1所示,为了增加第一支承构件10或第二支承构件11与羽毛球的接触 面积,在第一支承构件IO或第二支承构件11的可伸入分球筒12内的端部形成有 圆弧面100。
此外,为了使第一支承构件IO或第二支承构件11快速恢复至如图4所示的 常态,在第一支承构件IO或第二支承构件11上套置有复位弹簧40。
为了使第一支承构件IO或第二支承构件11快速移动,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 的齿轮130替换成如图3所示的多级齿轮传动装置33,此外,多级齿轮传动装 置33还可以增加两直线移动构件之间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借助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 的是,上述描述仅具有示意性质,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限定,例 如,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并非要限定成齿条,在采用两台电机来 带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是其他的直线移动构件,例如,连杆机构中的一直线移动连 杆,只不过此时同步驱动装置变得复杂了许多,采用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上述实例的基础上,无需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即可提出各种修改或改动,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予以限定。
权利要求1. 一种分球装置,用于将两个以上的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逐个地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具有一第一阻挡位置和一第一开放位置;第二直线移动构件,设置在第二直线移动构件的下方,具有一第二阻挡位置和一第二开放位置;分球筒,具有供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进出的开口,所述羽毛球可放置在该分球筒内;以及同步驱动装置,同时与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连接,以驱动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朝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阻挡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支承位于其上的放置在该分球筒内的羽毛球,在所述第一开放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与分球筒的内壁形成的开口容许羽毛球通过,在所述第二阻挡位置,第二直线移动构件支承位于其上的放置在该分球筒内的羽毛球,在所述第二开放位置,第二直线移动构件与分球筒的内壁形成的开口容许羽毛球通过,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一开放位置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二阻挡位置,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一阻挡位置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处于第二开放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 二直线移动构件分别是齿条,所述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同时与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 二直线移动构件啮合的齿轮。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分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 二直线移动构件分别是齿条,所述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同时与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 二直线移动构件啮合的多级齿轮传动装置。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上套 置有复位弹簧。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构件上套 置有复位弹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构件或第 二直线移动构件的可伸入分球筒内的端部形成有弧形表面。
专利摘要一种分球装置,用于将两个以上的叠摞在一起的羽毛球逐个地分离,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构件、第二直线移动构件、分球筒和同步驱动装置,在同步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第一直线移动构件和第二直线移动构件相对分球筒做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
文档编号B65G59/10GK201236012SQ20082005928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日
发明者宋江涛, 洋 葛 申请人:洋 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