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纱机卷装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348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粗纱机卷装筒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纱机筒管,具体地说是一种粗纱机上用于缠绕纱线的粗纱
机巻装筒管。技术背景 在棉混纺纺纱工艺过程中,粗纱工序是必备的工序。粗纱工序将棉条抽长拉细成为粗纱,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将加捻后的粗纱巻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巻装,以便储存、搬运和适应细纱机上的喂入。 粗纱的加捻过程中,粗纱机上悬吊式加捻机构的筒管主要用来缠绕纱线,纱条自前罗拉输出,并被前钳口握持,穿过锭翼顶孔,从侧孔弓I出,通过空心臂、压掌叶缠绕在筒管上。顶孔至侧孔的一段纱条,则随着锭翼的回转绕本身轴线自转,锭翼回转一周便加上一个捻回,完成加捻作用。这段纱条加捻时产生的扭矩向上传递,使捻回分布到锭翼至前罗拉间的一段纱条上。 在加捻过程中,细纱机后牵伸区的牵伸力增加,易引起皮辊打滑出硬头,造成产品不匀和断头增加,俗称"冒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杜绝纱条滑出硬头,使产品断头减少、产品均匀、粗纱机工作状态稳定的的粗纱机巻装筒管,为了实现这种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粗纱机巻装筒管,所述筒管其上部外圆周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一窄一宽的两个的周向凹槽,凹槽内设置粘头绒布。所述的窄凹槽宽度为2 5mm,粘头绒布宽度为2 5mm ;所述的宽凹槽宽度为5 10mm,粘头绒布宽度为5 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筒管上部周向设置了两个凹槽,而且下部的凹槽宽度大于上部的凹槽。凹槽内粘粘头绒布后,形成两个筒管绒带,下部的绒带大于上部的绒带,由此产生一大一小的两个径向阻力,使纱条在筒管上的径向力依次逐步减小,由于两个筒管绒带对纱线产生了足够的径向阻力,阻止纱条滑出硬头,使产品断头减少、产品均匀、粗纱机工作状态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巻装筒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巻装筒管为一塑料管,也可以是其它任何材料的圆管,其上端外圆周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一窄一宽的两个凹槽1和3,下部的凹槽3宽度大于上部的凹槽1的宽度,凹槽1内粘粘头绒布2,所述绒布2宽度为2 5mm,凹槽3内粘粘头绒布4,所述绒布4宽度为5 10mm。凹槽1和内粘结粘头绒布2和4后,形成两个筒管绒带,下部的绒带大于上部的绒带,由此产生一大一小的两个径向阻力,使纱条在筒管上的径向力依次逐步减小。由于两个筒管绒带对纱线产生了足够的径向阻力,阻止纱条滑出硬头,使产品断头减少、产品均匀、粗纱机工作状态稳定。
权利要求一种粗纱机卷装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上部外圆周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一窄一宽的两个周向凹槽,凹槽内设置粘头绒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巻装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窄凹槽宽度为2 5mm,粘头绒布宽度为2 5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巻装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宽凹槽宽度为5 10mm,粘头绒布宽度为5 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粗纱机卷装筒管,所述筒管上部外圆周设置了两个周向凹槽,下部的凹槽宽度大于上部的凹槽,凹槽内粘结粘头绒布后,形成两个筒管绒带,下部的绒带大于上部的绒带,由此产生一大一小的两个径向阻力,使纱条在筒管上的径向力依次逐步减小。由于两个筒管绒带对纱线产生了足够的径向阻力,阻止纱条滑出硬头,使产品断头减少、产品均匀、粗纱机工作状态稳定。
文档编号B65H75/08GK201525669SQ20092025771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向明, 蒋卫东 申请人:焦作市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