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17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传送设备,该线缆传送设备具有以枢轴方式装配的线缆传送器, 用于将线缆拉入并传送;第一传动装置,其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旨在实现线缆传送器 关于枢轴线的精确限定的枢轴运动;以及第二传动装置,用于同步驱动至少两个协同操作 的压辊,至少一个压辊被设置成使得横向可调节,并且线缆传送设备具有导向套。
背景技术
例如从申请人为CrimpCenter的已知线缆传送设备。这种线缆传送设备以固定的 方式固定在底架上。第一夹具被设置在具有可移动的导向托架的枢轴设备的底架上的线缆 传送轴中,该夹具与处理台(例如与设置在线缆传送轴中的切割及绝缘体剥离台)协同操 作,并且与设置在线缆传送轴外部的卷曲设备协同操作。电缆从存储件(例如从电缆卷筒) 通过导向套和两个校准单元而被引导至线缆传送器。在线缆传送器中,线缆被夹在两个涂 料齿带之间。每个齿带由传动带轮(drive belt sprocket)和偏转带轮(deflection belt sprocket)驱动,并在传动带轮和偏转带轮之间的区域中由更小的带轮支撑若干次。两个齿 带通过合适的挤压设备(例如以空气作用的方式)、利用相对于彼此的力而被压紧,使得在 涂料齿带和要在齿带涂层之间传送的线缆之间存在足够的摩擦力。线缆传送器由受控伺服 传动电动机来驱动。这样,存在于齿带之间的夹紧的线缆在纵方向上传送。纵向测量设备 的测量轮(该测量轮取决于传送系统外部的作用于线缆的弹簧力)在编码器的帮助下检测 所需的线缆长度。该编码器的信号被馈送到伺服电动机的控制中,使得以这种方式来控制 用于将线缆切割成该长度的处理。
从线缆传送器将线缆引导通过导向套和导管进入切割及绝缘体剥离台的工作区 域,并在线缆的开始部分通过第一夹具将线缆夹紧。在切割及绝缘体剥离台中、在线缆的开 始部分执行零切割,该零切割由测量轮来检测。随后从线缆的开始部分执行绝缘体的剥离。 枢轴设备然后将夹具转动到横向设置的处理台,在该处理台处,例如,密封和/或压接接触 件被装配在剥离了绝缘体的线缆末端。
利用根据EP 0708050B1的线缆传送和枢轴设备,如果线缆传送设备装配在枢轴 设备上,则设置在枢轴设备上的夹具可以被省去。这样,大大减小了线缆传送设备和处理台 之间的距离。然而,该设备的缺点是针对经由多个转动轴的力的传送的复杂设计。另一个 缺点是,负责线缆传送的设备电动机被直接设置在枢轴设备上,并且必须通过负责旋转处 理的传动电动机来伴随地旋转。
为了对要被传送的线缆进行受控引导,EP 0708050B1在线缆馈入侧提供了连接到 挠性导管的入线缆导向装置,在线缆输出侧,提供了出线缆导向装置。管形式的导向套的缺 点是,当改变为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线缆时也必须更换该导向套,并且必须再次装入线缆。该 过程复杂,并且大大增加了转换时间。4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大大简化具有枢轴方式的线缆传送器的线缆传送设备的设计,并 以这种方式更加经济地进行所述设计而仍然保证线缆处理的必要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导向套的线缆传送设备,该导向套在每种情况下 没有所描述的缺点,并能够根据线缆的横截面来适应线缆。
该目的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2和10中提及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有利进 步构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具有用于线缆输送机的压辊的传动轴的第二传动装置以固定的方式 连接到底架,并且第二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与用于线缆传送器的枢轴线重合。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线缆传送设备的设计,可以节省大量材料。移动部件的数 量减少,由此,故障的易发性和所需的维护也减少了。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具有用于线缆输送机的压辊的传动轴的第二传动装置 同样地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转动轴彼此平行,并与共同俯仰轴平行,通过齿带产生枢 轴运动的传递,该齿带被夹紧成关于第一传动装置的枢轴线在线缆传送器的基板上设置的 第一中间轴和固定到机架的第二中间轴之间的转动中心对称,线缆传送器的俯仰轴与第一 中间轴的轴线相同。
根据专利权利要求2的枢轴方式的线缆传送设备还比现有技术中可比较的线缆 设备更加大大地节省材料和空间。
根据本发明,导向套由带槽板和盖板构成。这些板可以被替换,用以适应不同的线 缆直径以及校正线缆的位置,并且为此目的可以配备不同的凹槽几何结构。
该导向套不限于枢轴方式的线缆传送设备,还可以用在固定系统中。


参考图1到7对本发明的多个工作实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在根据专利的权利要求1的第一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线缆传送设 备的正视图2以90°的枢轴位置示出了图1的平面图3以90°的枢轴位置示出了在根据专利的权利要求2的第二实施例中、根据本 发明的线缆传送设备的正视图的示意图4示出了图3的后视图的示意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调整线缆拉入压力的设备的示意图6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中图1的90°枢轴位置的平面图7示出了与图3及根据图6的实施例相似的正视图的示意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线缆的板式设计的导向套的图9示出了分开的可调节导向套的第一变形的示意图10示出了分开的可调节导向套的第二变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线缆传送器
2-底架
3-第一传动装置
4-枢轴线
5-第二传动装置
6-逆时针设置在基板13上的压辊
6,-带轮(belt sprocket)
7-顺时针设置在可调板20上的压辊
7,-带轮
8-压辊6的转动轴
9-压辊7的转动轴
10-第二传动装置5的传动轴
11-半圆形枢轴板
12-直的横向表面
13-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
14-齿带16的第一端
15-齿带16的第二端
16-齿带
17-偏转带轮
18-第一传动装置3的第一传动轴
19-第一传动装置3的传动链轮(drive sprocket)
20-可调板
21-线缆
22-测量轮
23-计数轮
24-第二传动装置5的传动带轮
25-齿带
沈-导向套
27-压力机构
28-机械蓄能器,例如气压缸或弹簧
29-托架
30-偏心
31-俯仰轴
32-齿带
33-转动中心
34-第一中间轴,顶部
35-第二中间轴,底部
36-第一压辊对
37-第二压辊对
38-第一齿带
39-第二齿带
40-盖板
41-带槽板
42-支撑件
43-导向通道
44-第一通道元件
45-第二通道元件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2和6的线缆传送设备具有以枢轴方式装配的线缆传送器1,用于将线 缆21拉入并传送;以及第一传动装置3,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2,旨在实现线缆传送器 1关于枢轴线4的精确限定的枢轴运动。第二传动装置5保证同步驱动两个协同操作的压 辊6与两个协同操作的压辊7,其转动轴8、9彼此平行,并与共同枢轴线4平行。如图2所 示,两个压辊7被设置成使得横向可调节。
根据本发明,第二传动装置5连同其传动轴10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2。用于 线缆传送器1的压辊6、7的第二传动装置5的传动轴10与线缆传送器1的枢轴线4重合。
在根据图1、2和6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半圆形枢轴板11环绕枢轴线4水平装配。 半圆形枢轴板11经由俯仰轴31的转动轴承连接到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在每种情况 下,齿带16的一端14、15通过以固定的方式夹紧而被保持在半圆形枢轴板11的两个外侧, 该齿带16从其第一端14经由偏转带轮17和装配在传动装置3的第一传动轴18上的传动 带轮19、经由半圆形枢轴板11的外表面而被直接引导至齿带16的夹紧的第二端15。
图3、4和7中示出的线缆传送设备同样具有以枢轴方式装配的线缆传送器1,用于 将线缆21拉入并传送;以及第一传动装置3,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2,旨在实现线缆传 送器1关于枢轴线4的精确限定的枢轴运动。在这些实施例中,线缆传送装置也具有第二 传动装置5,用于同步驱动至少两个协同操作的压辊6、7,其转动轴8、9彼此平行,并与共同 枢轴线4垂直。此外,虽然在根据图3、4和7的示意图中未示出可调节性,但两个压辊7以 横向可调节方式设置。
图3示出了具有四个压辊6、7的线缆传送设备的示意图的正视图,而图4示出了 图3的后视图。根据本发明,根据图3和4,第二传动装置5同样连同用于线缆传送器1的 压辊6、7的传动轴10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2。在根据图1、2和6的实施例中,基板13 水平设置,而在根据图3、4和7的实施例中,基板13竖直取向。转动轴8、9彼此平行,并与 共同俯仰轴31平行。通过齿带32产生枢轴运动的传递,该齿带32被夹紧成关于第一传动 装置的枢轴线4在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上设置的第一中间轴34和固定到机架的第二中 间轴35之间的转动中心33对称。线缆传送器1的俯仰轴31与第一中间轴34的轴线相同。
为了控制要被传送的线缆21上的压力,根据图2的可调板20被装配成使得可以 相对于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横向移动,以便于调节压力。逆时针转动的压辊6被设置在 基板13上,而顺时针转动的压辊7被设置在可调板20上,或者反之亦然。
还如图2所示,两个压辊6可转动地装配在一个转动轴8上,每个压辊6位于线缆传 送器1的基板13上,同样地,两个压辊可转动地装配在一个轴9上,每个压辊位于可调板20上, 压辊6、7各自的转动轴8、9彼此相对地设置。用于测量所需线缆长度的测量轮22位于两个压7辊7之间,计数轮23被设置在两个压辊6之间直接紧靠被传送的线缆21,或者反之亦然。
具有经由双侧齿带25到设置在第二传动装置5的传动轴10上的第二传动链轮的 传动连接的带轮(6’,7’)被设置在线缆传送器1 (图4)的下侧、压辊6、7的转动轴8、9上, 齿带25将传动带轮M的转动传递给设置在可调板20上的压辊7。压辊6的带轮(6’)和 压辊7的带轮(7’ )之间的齿带25被倾斜夹紧,这导致压辊6的逆时针运动以及压辊7的 顺时针运动。
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可以根据图2与可调板20 —起装配在传动轴10上,或者 根据图3装配在俯仰轴31上以至于能够一起转动。
为了插入要被传送的线缆21,可调板20离开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将线缆21 插入压辊6、7之间以后,可调板20借助于压缩空气或借助于另一个机械蓄能器观(例如气 压缸或弹簧)的压力移动到压辊6、7和测量轮22以及计数轮23以限定的力压到要被传送 的线缆21上的位置。压力机构27通过以固定的方式装配在可调板20上的压辊7、相对于 装配在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上的压辊6来控制要被传送的线缆21上的压力。这种非线 性压力机构在图5中示出。根据本发明,压力机构27包括机械蓄能器观或带有恢复性弹 簧的气压缸,其通过可移动弓I导的连接部而连接到可在托架四上移动弓I导的偏心杆30。该 杆的几何结构被选择成使得压力随着压辊6、7之间的距离的减小而同样地减小。
为了避免在枢轴运动期间线缆21的向前及返回传送,负责线缆传送器1的压辊6、 7的转动的第二传动带轮M通过控制器按照与第一传动装置3的第一传动带轮19相同的 方向转动。在根据图6和7的另一个工作实例中,压辊6、7具有带轮的形式,两个压辊6形 成第一压辊对36,而两个压辊7形成第二压辊对37,第一齿带38在第一压辊对36上拉紧, 而第二齿带39在第二压辊对37上拉紧,线缆在第一和第二齿带38、39之间被夹紧以及被 引导,并且线缆21借助于摩擦接触而被传送。
根据图8,线缆传送器1具有用于线缆21的导向套沈。导向套沈由带槽板41和 盖板40构成。这些板可以被替换,用以适应不同的线缆直径以及校正线缆21的位置,并且 为此目的可以配备不同的凹槽几何结构。
另外,盖板40和/或带槽板41可以具有开口,该开口允许线缆记录器(例如打印 机)通至(access to)线缆21。
图9和图10示出了导向套沈由两个通道元件构成,第一通道元件44固定到线缆 传送器1的基板13,第二通道元件45固定到可调板20。在宽度上适于各线缆的导向通道 43根据基板和可调板之间的距离来形成,该距离由线缆来确定。
可替选地,第一通道元件44被固定在可调板20上,第二通道元件45被固定在线 缆传送器1的基板13上。
线缆传送器1的可调板20和基板13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它们均可以移动到线 缆21上。
以下情况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要传送和处理的线缆,压辊6、7可以被各使用 一个。还可以设想压辊6、7各多于两个,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以取代上游定位台。
以下情况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测量轮22和计数轮23被设置在压辊6、7的上游 或下游。这在根据图6和/或图7的线缆传送设备的情况下尤其需要。
如果使用与本公开不同的压力机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传送设备,具有以枢轴方式装配的线缆传送器(1),用于将线缆拉入并传送; 第一传动装置(3),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O),旨在实现线缆传送器(1)绕枢轴线 (4)的精确限定的枢轴运动;以及第二传动装置(5),用于同步驱动至少两个协同操作的压辊(6、7),所述压辊的转动轴 (8,9)彼此平行,并与共同枢轴线(4)平行,至少一个传动辊(7)被设置成使得横向可调节, 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线缆传送器(1)的压辊(6、7)的传动轴(10)的第二传动装置(5)以固定的 方式连接到底架( ,以及第二传动装置(5)的传动轴(10)与用于线缆传送器(1)的枢轴线(4)重合。
2.一种线缆传送设备,具有以枢轴方式装配的线缆传送器(1),用于将线缆拉入并传送; 第一传动装置(3),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O),旨在实现线缆传送器(1)绕枢轴线 (4)的精确限定的枢轴运动;以及第二传动装置(5),用于同步驱动至少两个协同操作的具有转动轴(8、9)的压辊(6、 7),至少一个压辊(7)被设置成使得横向可替换, 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线缆传送器(1)的压辊(6、7)的传动轴(10)的第二传动装置(5)以固定的 方式连接到底架(2),转动轴(8、9)彼此平行,并与共同俯仰轴(31)平行,以及通过齿带(3 产生枢轴运动的传递,该齿带(3 被拉紧成关于第一传动装置的枢轴 线(4)在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上设置的第一中间轴(34)和固定到机架的第二中间 轴(35)之间的转动中4心(33)对称,线缆传送器(1)的俯仰轴(31)与第一中间轴(34) 的轴线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或2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压辊(6)分别以旋转方式装配在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 上且在一个转 动轴(8)上,至少两个压辊(7)同样分别以旋转方式装配在可调板OO)上且在一个转动轴 (9)上,压辊(6、7)的各转动轴(8、9)被设置成彼此相对,以及在两个压辊(7)之间,用于测量所需线缆长度的测量轮02)直接紧靠被传送的线缆, 在两个压辊(6)之间,计数轮直接紧靠被传送的线缆,或者反之亦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经由双侧齿带0 到设置在第二传动装置( 的传动轴(10)上的第二传动带轮 (24)的传动连接的带轮(6’,7’ )被设置在线缆传送器(1)的下侧、压辊(6、7)的转动轴 (8,9)上,齿带0 将传动带轮04)的转动传递给设置在可调板OO)上的压辊(7),以及 齿带0 在压辊(6)的带轮(6’ )和压辊(7)的带轮(7’ )之间被倾斜夹紧,这导致 压辊(6)的逆时针运动以及压辊(7)的顺时针运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插入要被传送的线缆(21),可调板OO)移动离开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 将线缆插入压辊(6、7)之间以后,可调板OO)借助于压缩空气或借助于机械蓄能器(28)的压力移动到压辊(6、7)和测量轮02)以及计数轮03)以限定的力压到要被传送的 线缆上的位置,以及传动轴(10)和/或俯仰轴(31)上的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 连同可调板OO) — 起被装配,以至于能够一起枢转。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压力机构 (27)通过以固定的方式装配在可调板OO)上的压辊(7)、相对于装配在线缆传送器(1)的 基板(13)上的压辊(6)来控制要被传送的线缆上的压力。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压力机构 (27)包括带有恢复性弹簧或压簧的气压缸,其通过可移动引导的连接部而连接到偏心杆 (30),该杆的几何结构被选择成使得压力随着压辊(6、7)之间的距离的减小而同样地减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避免在 枢轴运动期间线缆的向前及返回传送,负责线缆传送器⑴的压辊(6、7)的转动的第 二传动带轮04)通过控制器按照与第一传动装置(3)的第一传动带轮(19)相同的方向伴 随地转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压辊(6、7) 具有带轮的形式,两个压辊(6)形成第一压辊对(36),而两个压辊(7)形成第二压辊对 (37),第一齿带(38)在第一压辊对(36)上拉紧,而第二齿带(39)在第二压辊对(37)上拉 紧,线缆在第一和第二齿带(38、39)之间被夹紧以及被引导,并且线缆的传送借助于 摩擦接触而被实现。
10.具有用于线缆的导向套06)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套06)由带槽板Gl)和盖板00)构成,这些板可以被替换,用以适应不同的线 缆直径以及用于校正线缆的位置,并且为此目的配备不同的凹槽几何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盖板00)和/或带槽板Gl) 具有开口,该开口允许线缆记录器通至线缆01)。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套 (26)由两个通道元件构成,第一通道元件G4)固定到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第二通 道元件0 固定到可调板(20),在宽度上适于各线缆的导向通道根据基板和可调板 之间的距离来形成,该距离由线缆来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元件04)固定到可 调板(20),第二通道元件0 固定到线缆传送器的基板(13)。
14.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所述的线缆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线缆传送器(1)的可调 板(20)和基板(13)彼此相对地移动,即,可调板(20)和基板(13)还均能够在线缆(21) 上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线缆传送设备,其具有以枢轴方式装配的线缆传送器(1);第一传动装置(3),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2),旨在实现线缆传送器(1)绕枢轴线(4)的精确限定的枢轴运动;以及第二传动装置(5),用于同步驱动至少两个协同操作的压辊(6、7)。根据本发明,具有用于压辊(6、7)的传动轴(10)的第二传动装置(5)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2),并且第二传动装置(5)的传动轴(10)与用于线缆传送器(1)的枢轴线(4)重合。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用于压辊(6、7)的传动轴(10)的第二传动装置(5)同样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底架(2),转动轴(8、9)彼此平行,并与共同俯仰轴(31)平行。通过齿带(32)实现枢轴运动的传递,该齿带(32)被拉紧成关于枢轴线(4)在线缆传送器(1)的基板(13)上设置的第一中间轴(34)和固定到机架的第二中间轴(35)之间的转动中心(33)对称,线缆传送器(1)的俯仰轴(31)与第一中间轴(34)的轴线相同。根据本发明,线缆传送设备配备有导向套(26),其由带槽板(41)和盖板(40)构成,为了适应不同的线缆直径以及校正线缆(21)的位置,这些板可以被替换,并且为此目的配备不同的凹槽几何结构。
文档编号B65H51/10GK102036895SQ200980117935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0日
发明者彼得·许茨, 托马斯·沃特曼 申请人:施洛伊尼格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