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23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轨道,特别涉及用于大型桥吊式卸船机行车轨道的随动性轨 道过渡借力装置。
背景技术
卸船机是大宗干散货驳运必不可少的设备,马迹山港使用的卸船机是国内最先进 的机种。卸船机卸料作业的主要运输设备装置是由带钢丝绳、滑轮的小车,其在总长约为80 米横行轨道运行,把抓取到的矿料投入到预先设置好的料斗容器中,输送到下道程序。由于 要满足船泊在停靠及离港时的安全性,大梁的前段必须有收放功能,在设计时必须把大梁 分为前后两段轨道。为了确保两轨道之间的断面在小车行走时产生的异常振动和压力得到有效分解, 就在断面外端增加了一付过渡接头,并且要求过渡接头的平面高出轨道2mm,这样,前后轨 道的接头段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小车的自重和来自于抓斗满料的重量(约80吨)都压在 过渡接头上;车轮从过渡接头的2/5处碾过,由于钢轨间接缝的存在,使得行车车轮在通过 钢轨接头时就产生轮轨冲击力,速度越高冲击力越大,再加上轨道的水平差、接头的高低错 位以及左右轨道的高低偏差等因素,以致于现有轨道接头处经常出现底板开裂、螺栓滑牙 折断等损坏。如异常得不到及时修复,就会导致更大范围的轨道低塌、钢轨掉块、夹板折断、 脱落等设备基础伤害。同时,对过渡接头处产生的损坏修复并不是件轻松的工作,再加上异 常频繁发生,检修负荷居高不下,安全顺行得不到保障,生产效率就难以提升。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前后钢轨虽借助轨道接头保持了钢轨的连续性,但破坏了钢轨的整体性。车轮通 过接头时,产生较大的瞬间碰撞、冲击动力。这种附加动力一般为正常轮载的2 3倍,致 使接头处轨道的破坏远较其他部位大,危害的发展也远较其他部位快。分析其危害机理,最 根本的原因在于轨道接头存在结构上的不平顺,这里的不平顺,指的是接头轨缝;车轮压 在钢轨的输出端时,邻接钢轨的接受端有抬高趋势,形成台阶;荷载下钢轨接头处的挠曲不 是连续曲线,而是折线。当折角、轨缝、台阶三个因素同时出现,都将产生轮轨冲击,从而增 大接头处的附加动力,现有的过渡接头由带丝牙的底板和带实孔的接力板两部分组成,它 们之间的连接是完全依靠外侧的六颗螺栓来固定,根据以上现实情况的存在可得,在强大 的外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和化解的情况下,该装置异常损坏的时常发生是必然的结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随动性轨道过渡借力装置,解决在现行卸船机载 重式行车轨道辅助接力装置中存在的缺陷,排除一切威胁设备运行、人身安全的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设于过渡轨道一侧,其包括,底座,呈条状结构;底座下 端面沿底座长度方向间隔、平行开设若干凹槽,对应凹槽的底座上部开有贯通底座上端面
3的通孔;过渡借力板,其断面为呈倒L形的,断面一角开设一供放置底座的固定槽,固定槽 形状与底座相匹配;底座上方、过渡借力板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对应底座通孔也开有通孔,通 孔上部为孔径大于通孔孔径的沉孔;连接螺栓,通过过渡借力板上部沉孔、通孔伸入底座通 孔,并由固定螺母连接固定;其间,沉孔内的连接螺栓还套设弹性圈,过渡借力板与底座之 间设置缓冲垫。进一步,连接底座后的过渡借力板贴设于过渡轨道一侧,过渡借力板平面高度比 相邻过渡轨道高0. 5-2mm。所述的缓冲垫为橡胶垫。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两钢轨接头的外侧,其中部一定长度范围内以抛物线的线形制 作,现场安装调整后,在钢轨轨缝的外侧形成了微拱形状,车轮载重通过两轨道接缝时,尽 量使得轮踏面与外侧接力板顶面的抛物线面接触,从而使钢轨的轨线由中断变为连续,接 力板起到“桥梁”的作用,车轮平滑过渡两轨道。由于接力板的断面大,抗弯刚度也大,使得 车轮通过钢轨轨缝时,减小了钢轨接头处的折角,从而改善了轨面的平顺度;同时,取消接 力板与固定底座螺栓丝牙连接,采用螺栓对连接,螺栓孔制作成凹坑型,内部置于一定数量 的高性能减震橡胶垫,最大限度的化解各螺栓承受的冲击能量;接力板与底座结合处设置 一层减震垫,在有效防止了两部件硬接触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各连接螺栓承受的冲击力,降 低车轮经过时产生的噪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钢轨接头病害的连结件,设计简易合理、结构紧凑,减震功 能完备,而且各部件拆卸安装更换便利,维护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图3,本实用新型的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贴设于过渡轨道7—侧, 其包括,底座1,呈条状结构;底座下端面沿底座长度方向间隔、平行开设若干凹槽11,对应 凹槽11的底座1上部开有贯通底座上端面的通孔12 ;过渡借力板2,其断面为呈倒L形的, 断面一角开设一供放置底座的固定槽21,固定槽21形状与底座1相匹配;底座上方、过渡 借力板2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对应底座通孔12也开有通孔22,通孔22上部为孔径大于通孔 孔径的沉孔23 ;连接螺栓3,通过过渡借力板上部沉孔23、通孔22伸入底座1通孔12,并由 固定螺母4连接固定;其间,沉孔23内的连接螺栓3还套设三个弹性圈5,过渡借力板2与 底座1之间设置缓冲垫6,该缓冲垫为橡胶垫。连接底座1后的过渡借力板2贴设于过渡轨 道7 —侧,过渡借力板2平面高度比相邻过渡轨道7高1mm。本实用新型整个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平行地紧靠于前过渡轨道71和后过渡 轨道72形成的贴合面位置边上。轨道过渡借力装置的凹坑式底座1通过焊接固定在轨道 边的大梁面上,使整个凹陷式随动性轨道过渡借力装置与两轨道严密地整合在一起。该底座之所以设计为凹坑式,主要是考虑固定螺母的操作实施。 当车轮经过前过渡轨道71接近与后过渡轨道72形成的贴合面即轨道接头时,车 轮踏面的前端会借助于轨道旁的凹陷式随动性轨道过渡借力装置使车轮平顺地进过轨道 接头。车轮通过轨道接头时,由于踏面和轨道过渡借力装置上过渡借力板2接触,减小了车 轮与轨道接头处触碰产生的折角力,从而改善了轨面的平顺度。而被分担的力经过轨道过 渡借力装置上过渡借力板2传递至随动性轨道过渡借力装置上的连接螺栓3上,此时,连接 螺栓3上3个弹性圈5承受冲击力并有效吸收及释放绝大部分冲击能量,另一部分则被轨 道过渡借力装置上过渡借力板2与轨道过渡借力装置下凹坑式底座1结合处设置一层缓冲 垫6—吸振橡胶垫承载,在有效防止了两部件硬接触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各连接螺栓承受 的冲击力,降低车轮经过时产生的冲击力与噪音,连接螺栓3与固定螺母把持不易过紧,主 要是考虑车轮从过渡借力板2的2/5处碾过时,过渡借力板2有一个惯性的外翘动作,因此 螺栓把持过紧,弹性圈5与缓冲垫6的减振功效将被减弱一部分,并且连接螺栓也容易损 坏,本实用新型的随动性优势也得不到体现。
权利要求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设于过渡轨道一侧,其特征是,其包括,底座,呈条状结构;底座下端面沿底座长度方向间隔、平行开设若干凹槽,对应凹槽的底座上部开有贯通底座上端面的通孔;过渡借力板,其断面为呈倒L形的,断面一角开设一供放置底座的固定槽,固定槽形状与底座相匹配;底座上方、过渡借力板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对应底座通孔也开有通孔,通孔上部为孔径大于通孔孔径的沉孔;连接螺栓,通过过渡借力板上部沉孔、通孔伸入底座通孔,并由固定螺母连接固定;其间,沉孔内的连接螺栓还套设弹性圈,过渡借力板与底座之间设置缓冲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底座后的过渡借 力板设于过渡轨道一侧,过渡借力板平面高度比相邻过渡轨道高0. 5-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垫为橡胶垫。
专利摘要随动式轨道过渡借力装置,设于过渡轨道一侧,其包括,底座,呈条状结构;底座下端面沿底座长度方向间隔、平行开设若干凹槽,对应凹槽的底座上部开有贯通底座上端面的通孔;过渡借力板,其断面为呈倒L形的,断面一角开设一供放置底座的固定槽,固定槽形状与底座相匹配;底座上方、过渡借力板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对应底座通孔也开有通孔,通孔上部为孔径大于通孔孔径的沉孔;连接螺栓,通过过渡借力板上部沉孔、通孔伸入底座通孔,并由固定螺母连接固定;其间,沉孔内的连接螺栓还套设弹性圈,过渡借力板与底座之间设置缓冲垫。本实用新型解决在现行卸船机载重式行车轨道辅助接力装置中存在的缺陷,排除一切威胁设备运行、人身安全的隐患。
文档编号B65G67/60GK201737486SQ2010202704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6日
发明者孔利明, 李斌, 金文培, 马志才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