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798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热镀锌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热镀锌机组出清 洗段设备后张力辊与炉子密封辊前之间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家钢铁企业在其带钢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到了热镀锌机组,该机组设置有 传统的调整炉内普碳钢张力的调节装置,带钢经过出清洗段转向辊后,进入张力辊组后再 经过传统张力调整辊前转向辊,进入调整辊,之后带钢再经过调整辊后的转向辊进入位于 地面上密封辊,最后进入炉子各设备区域。传统的张力调整辊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主要由三部分单体部件组成,即固定框架、 上下移动框架以及电机驱动部件组成,调整辊轴承座下方连接有测张仪,测张仪下方连接 有可上下移动框架,三者固定在一起,在可上下移动框架导向部分内侧安装有金属齿条,可 上下移动框架安装在固定框架内层,在固定框架立柱与上下可移动框架接触面上安装有数 个滑轮,带一组齿轮和连杆在大功率电机和联轴器驱动下,齿轮带动齿条将可移动框架实 现上下移动,从而将带钢绷紧,产生张紧力以调节或稳定炉内张力,其张紧力大小变化靠调 整辊下方的测张仪进行反馈控制可上下移动框架位移量,调整辊在工艺布置上的主要作用 就是为了弥补炉内张力波动而引起带钢与炉辊划伤,以及当机组因其他原因突然停机,为 防止炉内带钢因热胀冷缩而引起热瓢曲或断带,可将调整辊上的带钢释放/放松向炉内输 送部分带钢,而传统的调整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传统的调整辊在建张工作时,让带钢张紧的动力是通过大功率电机驱动带齿轮 连杆,使可上下移动框架顶起并使带钢绷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使带钢长时间处绷紧状 态,齿轮和齿条单边也处长时间受驱动力作用,最终使齿轮和齿条单侧齿面磨损,为防止齿 轮和齿条工作时爆齿问题,通常要每半年必须对齿轮和齿条定期更换,由于调整辊处地平 线下方,检修空间非常狭窄,再加上齿轮、齿条又必须进口,所以传动的调整辊维修和运行 成本较高;2.传统的调整辊为长时间保持带钢绷紧状态,大功率电机必须长时间处高负载运 行状态,且大电机的驱动力还必须根据位于调整辊下的测张仪反馈值进行快速变化,所以 已发生多次因大电机转子异常,使处工作位的调整辊突然掉下来,造成机组停机,只能将调 整辊停用维持生产,影响了机组有效作业率之外,也影响了设备功能有效投入率;3.传统的调整辊,其整套装置由一对转向辊和移动辊组成,所占水平向和垂直向 空间均较大,由于移动辊是装在一对转向辊之间,当移动辊处建张力绷紧工作状态时,两侧 的转向辊轴承座螺栓将承受较大的拉拔力,容易引起因螺栓基础松动而引起停机抢修加固 轴承座基座故障.4.传统的调整辊其投入工作时达到的最大扭矩约2300kgf,只能生产普通碳钢机 组,无法应对现有所需的各种长度和技术要求的高硬质带钢。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带钢张力调节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钢张力 调整装置,可根据生产带钢厚度在炉内需要的实际张力和炉内张力波动需补充值变化量来 调节带钢张力,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张力辊组和密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辊组和密封辊之间设置有一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的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辊体固定框架、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和带增压检测功能 的增压装置组件组成,其具体为,带钢通过张力辊组进入该张力调节装置的辊体固定框架 所固定支撑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后再进入密封辊,且张力调节装置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 件受连接安装于该辊体组件后部的增压装置组件的控制可横向左右水平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调节装 置的辊体固定框架,包括“L”型侧板、连接用方钢、固定框架轴承座、测张仪和齿条,其具体 为,“L”型侧板由两块厚度为40 60mm,且大小尺寸一致的呈对立横卧状态的“L”型铁板 组成,连接用方钢采用法兰螺丝连接将呈横卧状态的“L”型侧板连接在一起,“L”型侧板上 部两端各设置有一固定框架轴承座,在该轴承座的下部设置有测张仪,齿条则呈面对面地 设置于“L”型侧板的内侧壁上,该处齿条的上面为光滑面,下面为齿面。主体由两块大小尺寸一致的呈对立横卧状态的“L”型铁板组成的“L”型侧板,中 间用连接用方钢连接,其中间的空间用于放置下述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调节装 置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包括上辊体、上辊体连接杆、下辊体、下辊体连杆、金属连接板、 辊体连接块、中间轴连杆和中间轴齿轮,具体为,上辊体通过上辊体连接杆连接固定在辊体 固定框架的固定框架轴承座处,下辊体则通过下辊体连杆以及套在下辊体连杆两端的辊体 连接块设置在辊体连接块固定在辊体固定框架的“L”型侧板的内部开设的辊槽内,且该下 辊体连杆左右两端的下辊体与辊体连接块之间的杆身处分别与两块金属连接板的上端连 接,而设置于下辊体下方的中间轴连杆再穿过这两块金属连接板的下端,且中间轴连杆的 两端设置有中间轴齿轮,该中间轴齿轮与设置与“L”型侧板的内侧壁上的齿条进行齿轮齿 条连接。齿轮齿条式连接,使得与其连接的下辊体可沿着“L”型侧板的辊槽内左右水平移 动,且安全平稳。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调节装 置的增压装置组件包括增压杆、位置传感接受器、汽缸、支架、传感器感应杆和感应杆电磁 线圈,其具体为,增压杆的一端通过钢索与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的下辊体两端的辊体连接 块连接,并位置传感接受器设置于该增压杆处,增压杆的另一端与汽缸连接,而位置传感器 感应杆和感应杆电磁线圈则用支架固定在“L”型侧板的内侧近中部附近。汽缸向增压杆施力,使其可拉动与其连接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的下辊体两端的 辊体连接块,辊体连接块再通过下辊体连杆、金属连接板、中间轴连杆和中间轴齿轮和齿条 之间的连接关系,等于直接拉动了下辊体在辊槽内进行左右位移,来调整带钢张力。而位置 传感器感应杆和感应杆电磁线圈则用支架固定在“L”型侧板的内侧近中部附近用于位置传 感接受器传送数据,提供了增压检测功能。[0018]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获得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杜绝了以往调整辊齿轮、齿条爆齿使调整辊突 然坠落而引起故障停机事件发生,也不需要定期对调整辊进行检修更换齿条、齿轮作业,调 整辊维修和运行成本较高问题得到了较显著的改善,促进了机组作业率。2.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使用后,汽缸式的增压使带钢张力增大改进变 了以往靠大电机长时间大扭矩输出而使带钢张力增大作业方式,使调整辊的高能耗变更为 能源再利用作业方式,由于是横卧式布置,所占空间较小,给维修人员提供了较宽敞的施工 作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检修人员劳动强度。3.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能防止因转向辊轴承座螺栓拔起或松动而引 起停机故障,功能的投入率基本达到完好的理想状态,从传动的被动的张力控制变更为主 动的数字式张力控制方式。4.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工作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扭矩约为3750kgf,可 用于生产高硬质碳钢生产线机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的A-A向具体结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的具体设置安装示意图。图中1-张力辊组,2-密封辊,3-带钢,A-张力调节装置,Al-辊体固定框架, All- “L”型侧板,A12-连接用方钢,A13-固定框架轴承座,A14-测张仪,A15-齿条,A16-辊 槽,A2-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A21-上辊体,A22-上辊体连接杆,A23-下辊体,A24-下辊体 连杆,A25-金属连接板,A26-辊体连接块,A27-中间轴连杆,A28-中间轴齿轮,A3-增压装 置组件,A31-包括增压杆,A32-位置传感接受器,A33-汽缸,A34-支架,A35-传感器感应 杆,A36-感应杆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其具体安装和使用 如下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辊体固定框架Al、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A2 和带增压检测功能的增压装置组件A3组成,其具体为,带钢3通过张力辊组1进入该张力 调节装置的辊体固定框架所固定支撑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后再进入密封辊2,且张力调 节装置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受连接安装于该辊体组件后部的增压装置组件的控制可横 向左右水平移动。张力调节装置的辊体固定框架,包括“L”型侧板All、连接用方钢A12、固定框架轴 承座A13、测张仪A14和齿条A15,其中“L”型侧板由两块厚度为40 60mm(本实施例中为 40MM的“L”型铁板),且大小尺寸一致的呈对立横卧状态的“L”型铁板组成,连接用方钢采 用法兰螺丝连接将呈横卧状态的“L”型侧板连接在一起,“L”型侧板上部两端各设置有一固定框架轴承座,在该轴承座的下部设置有测张仪,齿条则呈面对面地设置于“L”型侧板的 内侧壁上,该处齿条的上面为光滑面,下面为齿面。主体由两块大小尺寸一致的呈对立横卧状态的“L”型铁板组成的“L”型侧板All, 中间用连接用方钢A12连接,其中间的空间用于放置下述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A2。张力调节装置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A2,包括上辊体A21、上辊体连接杆A22、下 辊体A23、下辊体连杆A24、金属连接板A25、辊体连接块A26、中间轴连杆A27和中间轴齿轮 A28,具体为,上辊体通过上辊体连接杆连接固定在辊体固定框架的固定框架轴承座处,下 辊体则通过下辊体连杆以及套在下辊体连杆两端的辊体连接块设置在辊体连接块固定在 辊体固定框架的“L”型侧板的内部开设的辊槽A16内,且该下辊体连杆左右两端的下辊体 与辊体连接块之间的杆身处分别与两块金属连接板的上端连接,而设置于下辊体下方的中 间轴连杆再穿过这两块金属连接板的下端,且中间轴连杆的两端设置有中间轴齿轮,该中 间轴齿轮与设置与“L”型侧板的内侧壁上的齿条进行齿轮齿条连接。齿轮齿条式连接,使得与其连接的下辊体A23可沿着“L”型侧板的辊槽A16内左 右水平移动,且安全平稳。张力调节装置的增压装置组件A3包括增压杆A31、位置传感接受器A32、汽缸A33、 支架A34、传感器感应杆A35和感应杆电磁线圈A36,其具体为,增压杆的一端通过钢索与 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的下辊体两端的辊体连接块连接,并位置传感接受器设置于该增压杆 处,增压杆的另一端与汽缸连接,而位置传感器感应杆和感应杆电磁线圈则用支架固定在 “L”型侧板的内侧近中部附近。汽缸A33向增压杆A31施力,使其可拉动与其连接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A2的下 辊体A23两端的辊体连接块A26,辊体连接块再通过下辊体连杆A24、金属连接板A25、中间 轴连杆A27和中间轴齿轮似8和齿条A15之间的连接关系,等于直接拉动了下辊体在辊槽 A16内进行左右位移,来调整带钢张力。而位置传感器感应杆和感应杆电磁线圈则用支架固 定在“L”型侧板All的内侧近中部附近用于位置传感接受器传送数据,提供了增压检测功 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可根据生产带钢厚度在炉内需要的实际张 力和炉内张力波动需补充值变化量,由带增压检测功能的增压装置组件A3通过汽缸A33实 时动态输出牵拉固定连接在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A2,通过安装在牵拉水平向的增压杆A31 上的位置传感接受器A32,通过安装在固定框架轴承座A13下部的测张仪A14辅助计算,对 张力实际值与水平向移动辊绷紧位移量进行动态反馈调节控制,此外,本装置还具有当机 组突发故障停机时,只要将增压装置组件的启动系统关闭,使气缸和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 迅速复位,能阻止炉内带钢发生热瓢曲等问题,快速释放水平向移动辊上的带钢3。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小、环保节能和动态响应快 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带钢张力控制存在的不足,适用于带钢张力调节控制领域。
权利要求1.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张力辊组(1)和密封辊O),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辊组(1)和密封辊( 之间设置有一张力调节装置(A);所述的张力调节装置(Α)包括辊体固定框架(α )、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m和带增压 检测功能的增压装置组件(Α; )组成,其具体为,带钢( 通过张力辊组(1)进入该张力调 节装置的辊体固定框架所固定支撑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后再进入密封辊O),且张力调 节装置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受连接安装于该辊体组件后部的增压装置组件的控制可横 向左右水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调节装置(A) 的辊体固定框架(Al),包括“L”型侧板(All)、连接用方钢(A12)、固定框架轴承座(A13)、测 张仪(A14)和齿条(A15),其具体为,“L”型侧板由两块厚度为40 60mm,且大小尺寸一致 的呈对立横卧状态的“L”型铁板组成,连接用方钢采用法兰螺丝连接将呈横卧状态的“L” 型侧板连接在一起,“L”型侧板上部两端各设置有一固定框架轴承座,在该轴承座的下部设 置有测张仪,齿条则呈面对面地设置于“L”型侧板的内侧壁上,该处齿条的上面为光滑面, 下面为齿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调节装置 (A)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A》,包括上辊体(A21)、上辊体连接杆(A22)、下辊体(A23)、 下辊体连杆(AM)、金属连接板(A25)、辊体连接块(A^)、中间轴连杆(A27)和中间轴齿轮 (A^),具体为,上辊体通过上辊体连接杆连接固定在辊体固定框架(Al)的固定框架轴承 座(AU)处,下辊体则通过下辊体连杆以及套在下辊体连杆两端的辊体连接块设置在辊体 连接块固定在辊体固定框架的“L”型侧板(All)的内部开设的辊槽(A16)内,且该下辊体 连杆左右两端的下辊体与辊体连接块之间的杆身处分别与两块金属连接板的上端连接,而 设置于下辊体下方的中间轴连杆再穿过这两块金属连接板的下端,且中间轴连杆的两端设 置有中间轴齿轮,该中间轴齿轮与设置与“L”型侧板的内侧壁上的齿条(A15)进行齿轮齿 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调节装置(A) 的增压装置组件(Α; )包括增压杆(A31)、位置传感接受器(A32)、汽缸(A33)、支架(A34)、 传感器感应杆(A3。和感应杆电磁线圈(A36),其具体为,增压杆的一端通过钢索与水平向 移动辊体组件m的下辊体(A2;3)两端的辊体连接块(A26)连接,并位置传感接受器设置 于该增压杆处,增压杆的另一端与汽缸连接,而位置传感器感应杆和感应杆电磁线圈则用 支架固定在“L”型侧板(All)的内侧近中部附近。
专利摘要一种带钢张力调节装置,涉及带钢张力控制领域,包括张力辊组和密封辊,在张力辊组和密封辊之间设置有一张力调节装置,该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辊体固定框架、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和带增压检测功能的增压装置组件组成,其具体为,带钢通过张力辊组进入该张力调节装置的辊体固定框架所固定支撑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后再进入密封辊,且张力调节装置的水平向移动辊体组件受连接安装于该辊体组件后部的增压装置组件的控制可横向左右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带钢张力调节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小、环保节能和动态响应快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带钢张力控制存在的不足,适用于带钢张力调节控制领域。
文档编号B65H77/00GK201825581SQ2010205044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彭俊, 梁力平, 高玉强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