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851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防止食物汤汁泄漏、且具有高抗压强度的密封超薄食品 容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密封食品容器,如专利号86210848、87216769、89200752、94222756等 专利公开的密封餐盒,其密封装置由卡扣、压扣、螺旋等锁紧机构和密封元件构成,这 些设计均不但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点,而且不适用于塑料、纸质的快餐盒。专利 号89218416公开了一种塑料吸塑快餐盒,采用二个凹凸台阶的自锁结构代替了原产品的 平面吻合,使得快餐盒合起来后,不靠外边自行不可能打开,并改善了密封性能。但这 种快餐盒在受挤压变形时,盒盖和盒体扣合部分会产生缝隙,仍不能有效地防止汤汁外 溢。随着超薄注塑成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该技术制取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弹塑性 能,正是这种优异的弹塑性能,为超薄塑料容器的密封结构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本 申请人:的授权发明专利200510042475.8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和抗压强度,能 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溢漏,而且当挠性盒体受挤压时盒盖不易脱落的全密封超薄食品容 器。其包括盒盖和敞口盒体,盒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内槽壁、内槽壁的上端部水平向外 弯折延伸形成槽顶、槽顶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槽壁,由内槽壁、槽顶、外槽壁 构成向下开口的环状沟槽,盒体的盒口向上延伸形成内直沿,内直沿的上端部水平向外 弯折延伸形成平沿,平沿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直沿,由内直沿、平沿、外直沿 构成盒口复沿,沟槽套扣在盒口复沿,沟槽的内槽壁内侧面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外侧面 贴合、且在贴合处设置锁扣部,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上具有水平向内突起的凸块、且该 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 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此实用新型专利中,沟槽的内槽壁内侧面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外侧面贴合、且 在贴合处设置锁扣部,形成内密封结构;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 端部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形成外密封结构;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上具有水平向 内突起的凸块、且该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形成防脱扣结构。从而实现优 良的密封性能和抗压强度,能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溢漏,而且当挠性盒体受挤压时盒盖 不易脱落。但此实用新型专利,还是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由于内密封结构由锁扣部来实现,此锁扣部由两条相啮合的凸环来实现, 由两条凸环的啮合处形成线密封,但由于凸环的截面积较小,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不易加工。二、同样由于内密封结构由两条相啮合的凸环来实现,开启盒盖时比较费力。实用新型内容[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加工精度要求较低、 容易加工,而且开启盒盖比较省力。[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10]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包括盒盖和敞口盒体,盒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内 槽壁、内槽壁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槽顶、槽顶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 槽壁,由内槽壁、槽顶、外槽壁构成向下开口的环状沟槽,盒体的盒口向上延伸形成内 直沿,内直沿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平沿,平沿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 直沿,由内直沿、平沿、外直沿构成盒口复沿,沟槽套扣在盒口复沿;沟槽的外槽壁内 侧面上具有水平向内突起的凸块、且该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盒口复沿的 外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沟槽的内槽壁的内 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设置有顶持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或沟槽的内 槽壁的内侧面的顶持部件。[0011]上述顶持部件间隔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 且顶持接触处呈面状。[0012]上述顶持部件间隔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 且顶持接触处呈线状。[0013]上述顶持部件间隔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 且顶持接触处呈点状。[0014]上述顶持部件连续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 且顶持接触处呈面状。[0015]上述沟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加强筋。[00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向 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形成外密封结构;沟槽的外 槽壁内侧面上具有水平向内突起的凸块、且该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形成 防脱扣结构;且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设置有顶持于盒口 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或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的顶持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 新型省去了内密封结构,并通过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 侧面的顶持部件来加强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之间的顶持力, 增强外密封结构,从而在无需内密封结构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实现优良的密封性能和抗压 强度,能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溢漏,而且当挠性盒体受挤压时盒盖不易脱落。本实用新 型的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之间 无需设置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相啮合的凸环,只需使顶持部紧顶着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 外侧面或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即可,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容易加工,而且开启盒盖较 为容易。[0017]而且,本实用新型中,还可在沟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加强筋,通过加强 筋增大顶持部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之间的顶持力,进一步提高了外密封结构的密封性 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盒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盒盖的沟槽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沟槽的内槽壁的另一种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8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另一种盒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盒盖的沟槽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盒盖;11-环状沟槽;111-内槽壁;1111-顶持面;112-槽顶;113-外槽 壁;114-凸块;115-加强筋;116-加强筋;12-拱起部;13-环形窄沟;14-凸台; 15-环形宽沟;16-顶持加强筋;17-顶针;2-盒体;21-盒口复沿;211-内直沿; 212-平沿;213-外直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包括盒盖1 和敞口盒体2,盒盖1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内槽壁111、内槽壁111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 延伸形成槽顶112、槽顶112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槽壁113,由内槽壁111、槽顶 112、外槽壁113构成向下开口的环状沟槽11;盒体2的盒口向上延伸形成内直沿211, 内直沿211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平沿212,平沿212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 成外直沿213,由内直沿211、平沿212、外直沿213构成盒口复沿21,沟槽11套扣在 盒口复沿21;环状沟槽11的外槽壁113内侧面上具有水平向内突起的凸块114、且该凸 块114锁扣盒口复沿21的外直沿213下端部,盒口复沿21的外直沿213向下向外倾斜延 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沟槽11的外槽壁113内侧面;沟槽11的内槽壁111的内侧面间隔 设置有顶持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的外侧面的顶持加强筋16。盒盖1的中部设有向 上突起的拱起部12,此拱起部12与沟槽11的内槽壁111之间形成环形窄沟13,环形窄 沟13内间隔设置有连接于内槽壁111的外侧面与拱起部12之间的条状加强筋115。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环状沟槽11套扣在(环形的)盒口复沿21外,这样,当外 直沿213的下端部顶持于沟槽11的外槽壁113内侧面使得盒口复沿21与沟槽11具有过 盈配合的效果,由外直沿213的下端部顶持于沟槽11的外槽壁113内侧面形成外密封结 构(线密封),顶持加强筋16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的顶持接触处呈细长面状,通 过顶持加强筋16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的相顶持加强了此外密封结构,并通过凸块 114锁扣盒口复沿21的外直沿213下端部形成防脱扣部。从而在省去了内密封结构的情况下同样能实现优良的密封性能和抗压强度,能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溢漏,而且当挠性 盒体受挤压时盒盖不易脱落。而且,通过加强筋115增大顶持加强筋16与盒口复沿21 的内直沿211之间的顶持力,加强了上述过盈配合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外密封结构的 密封性能。[0035]当容器受压变形程度较大时,线密封形式的外密封结构随着一起变形,始终能 保持闭环状态,即,外密封结构不会被破坏,密封结构很稳定;而且,沟槽的内槽壁的 内侧面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只通过顶持加强筋16相顶持,不存在相啮合的凸 环,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容易加工,而且开启盒盖较为容易。[0036]本实施例中,盒盖1的另一种结构如图4-5所示,盒盖1的中部设有不高于盒盖 1的顶部的凸台14,于凸台14与沟槽11的内槽壁111之间形成环形宽沟15,在环形宽沟 15内间隔设置有位于沟槽11的内槽壁111的外侧面的块状加强筋116。同样通过块状加 强筋116增大顶持块16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之间的顶持力,进一步提高了外密封 结构的密封性能。[0037]本实施例中,沟槽11的内槽壁111的另一种结构如图6所示,从内槽壁111的 横截方向来看,内槽壁111呈凹凸起伏的方形波浪状结构,这样,内槽壁111凸向盒口复 沿21的内直沿211的外侧面的部分便形成较宽的顶持面1111,通过此顶持面1111替代块 状加强筋116顶持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的外侧面,这种替代只是将顶持部件的顶 持接触处由细长面状变为较宽的面状而已,其工作原理和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作为 另外一种情况,也可将沟槽11的内槽壁111整个顶持在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的外 侧面,相当于将所有的顶持面1111连续成一体,将凹凸起伏的方形波浪状结构变成连体 的光滑面结构。[003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如图7-9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用间隔 设置于沟槽11的内槽壁111的内侧面并顶持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的外侧面的尖锥 状顶针17来替代实施例一中的顶持加强筋16。S卩,本实施例将顶持方式从实施例一的面 顶持变为点顶持而已,其他部分的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0039]本实施例中,盒盖1的另一种结构如图10-11所示,盒盖1的中部设有不高于盒 盖1的顶部的凸台14,于凸台14与沟槽11的内槽壁111之间形成环形宽沟15,在环形 宽沟15内间隔设置有位于沟槽11的内槽壁111的外侧面的块状加强筋116。同样通过块 状加强筋116增大顶针17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之间的顶持力,进一步提高了外密 封结构的密封性能。[0040]本实施例中,可将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顶针17连成一体,这样,连成一体 的多个顶针与盒口复沿21的内直沿211之间的顶持接触处便为线状。这种替代只是将顶 持部件的顶持接触处由点状变为线状而已,其工作原理和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00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作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中,也可将顶持部件设置在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 上,用以顶持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 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包括盒盖和敞口盒体,盒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内槽 壁、内槽壁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槽顶、槽顶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槽 壁,由内槽壁、槽顶、外槽壁构成向下开口的环状沟槽,盒体的盒口向上延伸形成内直 沿,内直沿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平沿,平沿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直 沿,由内直沿、平沿、外直沿构成盒口复沿,沟槽套扣在盒口复沿;沟槽的外槽壁内侧 面上具有水平向内突起的凸块、且该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盒口复沿的外 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其特征在于沟槽的 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设置有顶持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 或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的顶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顶持部件 间隔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且顶持接触处呈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顶持部件 间隔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且顶持接触处呈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顶持部件 间隔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且顶持接触处呈点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顶持部件 连续设置于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或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且顶持接触处呈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 沟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包括盒盖和敞口盒体,盒盖设有由内槽壁、槽顶、外槽壁构成向下开口的环状沟槽,盒体设有由内直沿、平沿、外直沿构成的盒口复沿,沟槽套扣在盒口复沿;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上具有凸块、且该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沟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顶持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内密封结构,并通过顶持部件来加强外密封结构,从而在无需内密封结构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实现优良的密封性能和抗压强度,而且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容易加工,而且开启盒盖较为容易。
文档编号B65D6/02GK201801002SQ20102051609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蔡沧洋 申请人: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