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已卷绕幅材的卷筒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685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已卷绕幅材的卷筒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幅材卷筒的上胶装置,例如,尤其(但不局限于此)涉及一种用于棉纸卷筒的上胶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封住从印染加工生产线上游的机器例如复卷机中输送过来的卷筒的自由末端边缘。
背景技术
在棉纸(如卫生纸、家用纸巾、或其他卫生纸产品)卷筒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机器来生产筒卷或卷筒,筒卷或卷筒的直径等于销售产品的最终直径,其长度为成品轴向长度的数倍。必须垂直于这些筒卷或卷筒的轴线依次对这些筒卷或卷筒进行切割以获得待包装的成品。在切割卷筒之前,必须将每一卷筒幅材的自由末端胶合到或封到卷筒的外表面上, 以防止卷筒在接下来的切割和包装操作过程中被展开。为此目的,已经制造了对卷筒的末端边缘进行上胶的装置,其通常包括用于打开并定位每一卷筒的自由边缘的构件,和将胶水涂在自由边缘或卷筒表面上的涂胶器。在涂胶之后,接着复卷自由边缘以将自由边缘紧固到卷筒表面上。美国专利文献US-A-5,242, 525和US_A_5,681,421号中公开了最新一代上胶装置的实例。这些上胶装置通常具有带旋转分布器的卷筒输送通道,该分布器每次将一个卷筒从输入位置送入到输送通道。沿所述通道执行下述操作打开并定位自由边缘、对自由边缘进行涂胶、然后封住该自由边缘。在某些公知的实施例中,筒卷或卷筒输送通道形成在下输送面和由柔性输送件形成的上表面之间,柔性输送件通常包括或由一列绕导向辊被拖动的平行传送带构成,每一传送带具有下分支,该下分支界定用于沿输送通道控制卷筒输送的元件。沿所述通道设置有构件来打开并定位每一卷筒的自由边缘,从而,在所述构件下游,将胶水涂在自由边缘或卷筒外表面上。通常通过旋转卷筒、然后对着卷筒喷射气流来打开自由边缘,从而将自由边缘从卷筒表面松开、然后将自由边缘定位在平面或输送面上。接下来通过使卷筒进行旋转或旋转-平移运动来定位自由边缘以调节卷筒长度,从而,然后胶分配器接收卷筒以将胶涂在卷筒的外表面或自由边缘的内表面上,其中该外表面是由展开的自由边缘所暴露出来的。在最现代的上胶装置中,通过使卷筒连续或间断地在胶分配器上滚动来进行涂胶,从而通过溢出口或通过收集系统来分配胶分配器中的胶水,该收集系统用于从下方的储胶器中收集胶水,其包括将胶水送到卷筒通道的元件。这些近来发展的涂胶装置已经被改进,达到了十分高的生产速度,即每分钟生产 50-60卷筒卷或卷筒。由于该上胶速度必须与上游机器(尤其是复卷机)的生产速度相一致,因而这些机器的上胶速度特别重要,较新的复卷机已经达到并超过了 1000米/分钟的卷纸速度。对于复卷机中被卷绕材料的输送速度而言,每分钟可从复卷机输送出70卷、甚至70卷以上卷筒,该输送速度是每一卷筒的被卷绕材料长度的函数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上述类型的上胶装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上胶装置的生产速度。根据一个方面,上胶装置包括卷筒输送路径,其至少局部地在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延伸;和卷筒插入器,其顺次将卷筒送入到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其中卷筒插入器包括柔性输入件,该柔性输入件设置有推动元件来将各卷筒推入到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实际上,由柔性输入件形成的插入器取代了现有机器的旋转插入器。这些现有插入器的缺点是卷筒轨迹线具有垂直于柔性输送件的分量,必须朝该轨迹插入卷筒。另外, 由于旋转插入器的结构的原因,在插入卷筒之后,旋转插入器往往会朝下方的输送面推动卷筒。这样插入卷筒的时间就会长,另外,由于旋转插入器的结构的原因,在插入到输送面和柔性输送件之间的空间或通道的插入步骤中难以控制每一卷筒的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就难以确定正被输送到机器中的卷筒在所有时刻所到达的位置。换句话说,在插入到在下方输送面和上柔性输送件之间延伸的路径中的步骤中,在传统机器中就不能准确、适当地重复卷筒的运动。因而必须使卷筒插入速度相对慢一些,而使得一个卷筒和下一卷筒之间的距离足以避免下述情况发生如果不能正确控制卷筒的运动,连续卷筒之间会发生碰撞。然而,已经发现通过使用柔性输入件代替旋转件,在卷筒插入到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的过程中能更准确地控制卷筒的运动。再加上输入轨迹的更适宜形状,从而减少了插入卷筒所需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减小了机器内一个卷筒和下一卷筒之间的相互距离, 从而上胶频率更高,最终生产速度更快。在某些实施例中,以这种方式设计的上胶装置能达到并超过80卷筒卷/分钟的速度,甚至达到85卷筒卷/分钟的速度。独立权利要求中阐明了本发明的上胶装置的其他有益特征和实施例,它们共同形成了本说明书的整体部分。在某些实施例中,柔性插入件至少绕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被拖动,从而形成输送分支和返回分支。优选地,输送分支基本上是直线的、倾斜于所述柔性输送件并朝所述柔性输送件聚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输入件绕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之一被拖动的部分处,柔性输入件的输送分支界定的轨迹基本上与输送面相切。在某些实施例中,柔性输入件的输送分支和输送面一起形成了基本连续的轨迹, 该轨迹的一部分由所述柔性输入件的输送分支形成,所述输送分支逐渐靠近柔性输送件。 输送面能够形成基本连续的轨迹的另一部分,该另一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柔性输送件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柔性输入件的所述输送分支与卷筒输入托架共同作用,从而从所述托架分别提取卷筒、然后沿基本直线的轨迹输送卷筒直到使卷筒接触所述柔性输送件的运动分支为止。输送面可由固定元件形成。优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面至少局部由靠近柔性输入件的固定壁形成,有益地,所述输送面局部地由传送带或其他柔性输入件形成。


通过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附图如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胶装置的竖向面的示意图;图2A-2F示意性显示了上胶装置的操作顺序。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上胶装置整体用附图标记1表示,该上胶装置包括输入滑道3,沿着该输入滑道将筒卷或卷筒L从复卷机中输送出来,或从存储盒或从上胶装置上游端的其他机构或机器(未示出)中输送出来。滑道3终止于具有大体上鞍形或V形结构的部分3A。末端部分3A例如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成形板构成,这些成形板相对于沿机器输送卷筒的方向横向并排设置,即沿垂直于图1的平面的方向并排设置。输入滑道3的鞍形部分3A靠近插入器;该插入器整体用附图标记5表示,其包括柔性输入件7,例如该柔性输入件由一组相互平行的、支撑一组推动器9的传送带构成。构成柔性输入件的传送带优选是带齿的带。柔性输入件7绕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被拖动,第一导向件例如是第一齿轮 11,第二导向件例如是第二齿轮13。当柔性输入件7由一组平行传送带构成时,有益地,每一辊子11、13优选分别由相应的一组带齿皮带轮构成,每一带齿皮带轮用作拖动每一传送带的拖动件,这些传送带整体构成了柔性输入件7。有益地,导辊11和13之一是电机驱动的。在所示的例子中,设置电机15来驱动导辊13,但是必须理解为电机可设置在其他导辊上或两导辊上都可设置电机。在某些实施例中,编码器或其他位置检测系统可与电机15 或其运动受电机15控制的其他构件相结合,从而检测插入机器中的卷筒的位置。在实际的实施例中,编码器是装配到无刷电机中的多向转动式编码器。由于导向带和皮带轮之间不存在相互滑动,因而使用带齿的带和皮带轮能更准确控制位置。柔性输入件7形成并界定卷筒输入、然后朝形成在导辊13下游的空间输送卷筒的轨迹线的第一部分,其中该空间在柔性输送件17和下方输送面之间,该下方输送面整体用附图标记19表示,下面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具体而言,柔性输送件17包括或由一系列平坦的传送带21构成,这些传送带21 相互平行并绕第一辊子23和第二辊子23被拖动。传送带21也可以是带齿的带。导辊23 和25由装置27支撑,例如通过使用致动器28以公知方式可调节装置27的高度。通过调节装置27的位置,能调节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和下方输送面19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大致等于或稍小于将被机器上胶的卷筒L的直径D。可根据双箭头Π7所示来调节柔性输送件17的位置,从而机器能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筒卷或卷筒L。在某些实施例中,下方输送面19包括由固定元件形成的第一固定表面部分31 ; 例如该固定元件由平行板构成,它们在垂直于图的平面的方向上并排设置,即相对于卷筒L 的输送方向横向地并排设置,优选地,这些平行板与形成柔性输入件7的传送带交替布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柔性输入件7绕辊子13被拖动的位置处,形成输送面19的固定部分31 的板基本上与柔性输入件7的上分支的末端部分相切,从而界定了连续的卷筒输送路径。输送面19的固定部分31优选大致平行于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同时,柔性输入件7的上分支7A朝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聚合。这意味着从上分支7A的输送方向f7所示,上分支7A的运动逐渐靠近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这样能使每一筒卷或卷筒L逐渐靠近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从而能达到后面所述的有益效果。
另外,除了固定部分31以外,输送面19还包括接连的部分33,其由一组传送带35 的上分支构成,该组传送带35绕辊子或皮带轮37、39、41、43和45被拖动。这些辊子或皮带轮中的至少一个是马达驱动的。在所示的例子中,设置电机47来操作辊子或皮带轮43。 有益地,界定在辊子37和辊子39之间、或皮带轮组37和皮带轮组39之间的传送带35的分支大致平行于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该分支与下分支17A之间的间距大致等于或稍小于卷筒的直径D。在某些实施例中,辊子36的上部分带有合适的环形槽,该上部分突起在输送面19 的固定部分31和输送面19的可动部分33之间,该可动部分33由传送带35的上分支构成。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设置一组绕共同的轴被旋转驱动的辊子或导向盘。形成输送面的固定部分31的板和形成所述输送面的可动部分33的传送带突伸在辊子36的环形槽中。在不同速度下旋转驱动辊子36,后面将参照图2A-2F所示的次序描述这种驱动方式的目的。配胶单元51设置在一组传送带或其他柔性元件35的下游,该柔性元件35界定所述下方输送面19的可动部分33,因为可如说明书介绍部分所引证的现有专利公开的方式设计配胶单元51,因此在此不详细描述该配胶单元51。概括来说,配胶器51包括储胶箱 53,通过可动件55从该储胶箱53中收集胶水,该可动件55可进行摆动或旋转运动,或任何其他合适运动;如果需要,可动件55的运动可与沿输送路径输送卷筒L的运动保持同步,该输送路径在柔性输送件17和下方输送面19之间延伸。例如该可动件55由拉紧的线材形成,或由条或板形成,其能进行提升和下降运动以浸没在胶水中并沿卷筒L的滚动路径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动件可由绕两皮带轮而被拖动的线材形成。可供选择地,胶水通过分配系统输送以从狭槽或狭长的分配口溢出,或从一列横向于卷筒输送方向以合适方式布置的开口、孔口或窗口中溢出。输送面19延伸至滚动面19A,沿该滚动面设置有开口或狭槽57,在该滚动面上以连续或断续方式对每一卷筒L上胶。将胶水大致带到狭槽或开口处以将胶水涂在筒卷或卷筒L上。在所示的例子中,可动件55循环地定位在所述狭槽或开口 57处。无论采用何种传送机构将胶水传送到狭槽或开口 57的区域处,当卷筒L在滚动面19A上滚动时,该区域都存在可利用的胶水来对卷筒L上胶,该滚动面19A形成输送面19的延伸部。有益地,柔性输送件17能控制滚动输送运动,因此,柔性输送件17超出一列传送带35而在滚动面19A之上延伸,一直延伸到大致位于导向辊或导向皮带轮系列之下的复卷辊58。输送滑道59在辊子58下游延伸,一旦卷筒L已经被上胶,它们就在滑道59上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排出。用来打开每一卷筒的自由末端边缘、然后相对于卷筒定位所述边缘的装置,以及用于通过使打开的自由边缘对着配胶单元51的方式来输送卷筒的装置沿卷筒输送路径设置在下分支17A、柔性输送件17和输送面19之间的空间中。这些装置包括传感器或检测器以及吹风元件,这些装置与形成柔性输送件17的传送带以及形成下方输送面19的可动部分33的传送带的运动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光电元件61来检测每一卷筒插入柔性输送件21的下分支21A和输送面19之间的区域或空间时卷筒的到达情况。其他光电元件63、65沿柔性件17的下分支17A设置在光电元件61的下游。除了光电元件或其他传感器61、63和65之外,吹风元件也沿卷筒L的输送路径设置在输送面19和柔性输送件17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元件包括第一列喷嘴67,以及相对于卷筒L的输送方向位于第一列喷嘴67下游的第二列喷嘴69;第一列喷嘴相对于卷筒L输送方向产生倾斜气流,第二列喷嘴69产生大致垂直的喷射气流。使用喷嘴67来产生喷射流以便于或利于当卷筒L位于所述喷嘴附近时来打开自由边缘,从而使自由边缘位于传送带35 之上、并以下述方式对自由边缘进行定位。喷嘴69产生喷射气流以便于在上胶步骤中拉紧自由边缘,下面将更详细描述该上胶步骤。图2A-2F按照顺序更详细图示了单个卷筒的上胶循环操作。在图所示的操作次序中,显示了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对各卷筒进行的各种操作,但是必须理解为通常,通过柔性输入件5快速、连续地将一组卷筒送入机器中使它们同时出现在机器内,这样上胶速度或频率就会十分高。图2A显示了已从滑道3被卸载到托架3A上、将要被上胶的卷筒。柔性输入件5 通过其推动器提取卷筒L、然后根据基本上为直线的轨迹(箭头f7)朝柔性输送件17输送卷筒,直到到达图2B所示的位置为止。如图2A和2B所示,柔性输入件5所显示的轨迹是这样的当卷筒L几乎要到达形成插入器5的柔性件7的上分支7A的轨道末端时,卷筒L接触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 17A(图2A)。因此,由于卷筒L在垂直于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十分小或几乎为零时,因而输入轨迹尤其令人满意;这与旋转插入器的情况正相反,卷筒或筒卷就不会被向上推动而导致超出柔性件17的下分支17A所界定的平面。因而,在柔性输送件17的控制下继续输送卷筒,而没有朝界定柔性输送件17的传送带21推压或压迫柔性输入件17。这样,通过柔性输送件17的运动就能精确地控制卷筒或筒卷的位置。另外,能更平稳地插入卷筒或筒卷,避免了卷筒表面被摩擦;如果卷筒表面被摩擦就会撕破纸张或其他已被卷绕的幅材,或造成不适宜的挤压。继续输送卷筒L,从而卷筒离开柔性输送件7、然后开始在输送面19的固定部分31 上滚动直到接触下辊36的上部区域为止(图2C)。在该位置处暂时停止输送卷筒,即卷筒的轴线保持在该位置一定时间,而此时卷筒继续绕其轴线旋转。这可以通过控制下辊36的旋转运动以及上部柔性输送件17的运动来实现。通过使这两个构件在相反方向上以相同速度运动,卷筒就能保持在特定位置处绕其轴线旋转。喷嘴67产生喷射气流击中卷筒L以拦住卷筒的自由边缘LL,从而朝下方的表面19向下展开卷筒L。当卷筒继续绕其轴线旋转时,被喷嘴67的喷射气流展开的边缘被该光电元件或多个光电元件63检测,该光电元件的位置是可调节的。以这种方式,能控制从卷筒展开的自由边缘LL的长度;也就是说,暂停卷筒的旋转运动,从而在合适时刻停止边缘的复卷绕操作,该合适时刻根据光电元件63与机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决定。由于停止或减慢下辊36的转动,在该位置再次开始沿输送路径输送卷筒,从而,卷筒的中心开始在输送方向 F(图2D)上移动,其移动速度等于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的速度与辊子36的外围速度之差的二分之一。在卷筒输送期间,卷筒接触界定下方输送面19的可动部分33的传送带35。传送带35的上分支的运动速度与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的运动速度相同,或两者速度稍稍不同,这根据机器被怎样调节而定。如果下部传送带35和上部传送带21的速度相同,就能在不需卷筒旋转的情况下输送卷筒,且被展开的自由边缘LL的长度就与先前步骤中决定的长度保持相同。如果传送带35和传送带21的输送速度不同,那么卷筒就会进行旋转-平移运动,这样接着就会延长或缩短被展开的边缘LL的长度,从而(通过传送带35和传送带21之间的速度差)能调节从卷筒展开的末端部分的长度。通过选择传送带21和传送带35之间的相对速度以及光电元件63的位置,就能在朝配胶单元51供送卷筒结束时使自由边缘LL的长度满足需要。图2D显示了沿输送路径朝配胶单元51输送卷筒过程中卷筒所处的中间位置。由于抽吸箱77产生的抽吸作用,自由边缘LL在传送带35上保持平坦;抽吸箱77 具有带孔的上壁,传送带35在该上壁之上运转;所有这些设置都是公知的。当卷筒到达对应于传送带35 (该传送带35界定下输送面19的可动部分3 的末端区域的位置(该位置根据光电元件65而定)时,抽吸箱77的抽吸使得所述自由边缘在输送面19之下被吸入下方的狭槽或空间79中,该空间79与抽吸箱77的内部保持流体连通(参见图2E)。控制柔性输入件17的运动能使卷筒L在下输送面的延伸部分19A上连续运动。有益地,这种运动是滚动运动,即卷筒绕着其与表面19A之间的接触线即时形成的旋转轴线进行的旋转运动,从而卷筒经过孔口或狭槽57时胶水就涂到卷筒L的外表面上,而不需要在移动的涂胶元件55和卷筒L之间进行滑动。通过使柔性输送件17以恒速连续运动,这样这种滚动运动就是连续的。优选地,下部传送带35也以恒速运动,即使因上述原因而需使其速度可调。卷筒L继续进行滚动运动,从而能复卷自由边缘、然后将卷筒输送到辊子58和柔性输送件17的导向辊或皮带轮25之间的空间中。控制这些元件的运动来使筒卷或卷筒L 绕其轴线进行一次或多次旋转,保持其轴线大致在构件25和58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固定位置处;从而施加微小的压力来使胶粘在卷筒L外表面上的自由边缘持久地封住。然后停止或减慢下辊子58的旋转会将卷筒排到卸载输送滑道59上(参见图2F)。插入器5的带有推动器9的柔性输入件7合适地朝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 聚合,并被设置成使其上分支7A相切于输送面19的固定部分31,从而,在卷筒插入到上部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和下方输送面19之间的输送空间这一步骤中柔性输入件7能有效地控制卷筒L。如先前所述,在插入器5输送卷筒L的轨迹末端部分,垂直于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的运动分量十分小或几乎为零,因而仅对着柔性件17的下分支17A推动卷筒就能通过摩擦准确接合卷筒、然后通过柔性输送件17的运动以可控方式输送卷筒, 而不需朝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或朝下方的固定面31A对卷筒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与旋转插入系统中的情况不同。插入操作十分迅速且平稳,因而能更高效地控制卷筒L。因为控制卷筒的运动使卷筒能平稳且可靠地从推动器9朝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移动,因而避免了卷筒位置的不确定性。相对于柔性输入件7的输送速度而言,柔性输送件17能以更快速度或相同速度前行,同时由于轨迹朝柔性输送件17的下分支17A聚合,因而卷筒不会突然改变路径、不会突然加速或突然被压或突然被推动。另外,通过使用与输入件5和柔性输送件17的驱动电机或多个电机相结合的编码器,能十分精确地进行控制,从而能十分准确确定插入到机器中的每一卷筒的位置。这样,就会缩短卷筒的插入过程以及在机器中输送路径,即,一个卷筒与下一卷筒之间的距离会更小,从而最终能更快地进行上胶。可以理解为附图仅显示了一个例子来仅作为本发明的实际阐述,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隐含的实质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改变形式和设置。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用于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来方便阅读理解权利要求书,并没有限制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幅材卷筒的上胶装置,包括卷筒输送路径,其至少局部地在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延伸;和卷筒插入器,其依次将卷筒送入到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卷筒插入器包括柔性输入件,该柔性输入件设置有推动元件来将各卷筒推入到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输入件至少绕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被拖动,从而形成了输送分支和返回分支;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中的至少一个是电机驱动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分支基本上是直线的,且朝着所述柔性输送件倾斜并朝所述柔性输送件聚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输入件绕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之一被拖动的部分处,柔性输入件的输送分支界定的轨迹基本上与所述输送面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柔性输入件的输送分支与所述输送面形成了基本上连续的轨迹,该轨迹的一部分由所述柔性输入件的输送分支形成, 该输送分支逐渐靠近柔性输送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面界定了所述基本上连续的轨迹的另一部分,该另一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柔性输送件延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柔性输入件的所述输送分支与卷筒输入托架共同作用,从而从所述托架分别提取卷筒、然后沿基本直线的轨迹输送卷筒直到使卷筒接触所述柔性输送件的起作用的分支为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面至少局部地由邻近所述柔性输入件的固定壁来界定。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面由其后紧随有柔性进给件的固定壁界定,所述柔性进给件和所述固定壁界定了基本平坦的表面,该基本平坦的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柔性输送件的下部分支且在该下部分支下方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驱动件突伸在所述固定壁和所述柔性进给件之间,控制和设置所述电机驱动件以与所述柔性输送件共同作用来定位所述卷筒的自由边缘。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面下游设置有涂胶器,所述柔性输送件在所述涂胶器之上延伸,卷筒输送路径在所述柔性输送件和所述涂胶器之间延伸。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来打开卷筒的自由末端边缘并定位所述自由末端边缘的构件沿所述卷筒输送路径被设置在所述输送面和所述柔性输送件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上胶装置包括卷筒(L)输送路径,其至少局部地在柔性输送件(17)和输送面(19)之间延伸;和卷筒插入器(5),其依次将卷筒送入到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卷筒插入器包括柔性输入件(7),该柔性输入件设置有推动元件(9)来将各卷筒推入到柔性输送件和输送面之间。
文档编号B65H19/29GK102317185SQ20108000747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4日
发明者M·杰利, M·里奇 申请人:法比奥·泼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