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旋转手柄压带式汽车安全拉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各种汽车、货车、拖车、摩托车上,能方便捆绑固定货物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市场上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通常采用增长手柄的方法来获得较大的栓紧力, 而增长手柄可能导致操作不太方便而又占用较大空间,且由于货物尺寸有大小,当绑紧货物后,可能会有一段多余的绑带飘散在外,运输过程中不美观,而且飘散的绑带还可能会碰到其它车辆、行人,也可能会引起好事者关注而去拖拽这个飘散的绑带,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以将多余织带收集起来,防止飘散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同时通过本装置还可以增大栓紧力,从而使拉紧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旋转手柄压带式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包括包含有手柄的拉紧装置主体,所述的主体的手柄包括有左右两侧片和把手, 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左右两侧片均是由前、后侧片通过一枢轴转动连接而成,即左侧片是由左前侧片与左后侧片连接而成,右侧片是由右前侧片和右后侧片连接而成,并在枢轴上套有一扭簧,通过该扭簧使所述的左、右后侧片具有向左、右前侧片折叠合拢的弹簧力,所述的把手装在左、右后侧片上。前述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左、右后侧片是枢接在左、右前侧片的尾部,且左、右前侧片与左、右后侧片之间还设有使左、右后侧片打开后定位的第一限止结构。前述的拉紧装置,其在所述的左、右前侧片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枢轴平行并位于枢轴内侧的固定轴,所述的扭簧被限位在该固定轴与枢轴之间;所述的左、右后侧片上与枢轴枢接的枢孔设计成腰形孔,且位于腰形孔前面的侧片端部开设有一可供所述的固定轴卡入限位的腰形开口槽,由固定轴与左、右后侧片上的腰形开口槽构成所述的第一限止结构。前述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左、右前侧片与左、右后侧片之间还设有使左、右后侧片折叠合拢后定位的第二限止结构,该结构由开设在位于腰形孔后面的侧片上边缘的开口凹槽和所述的固定轴构成。前述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腰形开口槽的上侧端部缩进,并设计为圆弧过渡的斜面或圆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手柄的侧片采用两段设计,不仅延长了手柄的长度,具有了提高栓紧力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后侧片折叠后,利用扭簧力起到了压带的作用,从而可将多余织带收集起来,防止飘散。因为本拉紧装置的手柄改变了常规手柄单一的功能,在不增大拉紧装置体积的情况下,具备了压带、增大栓紧力的多重功效,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拉紧装置使用的便利和安全性。
图1是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实施例的外形图(俯视)。图3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手柄拉开时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手柄拉开增长后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例手柄增长的固定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拉紧装置常规手柄的改进,将手柄的左右两侧片1、2采用可折叠的两段设计,以达到压带和增长手柄的目的。而拉紧装置主体结构除了所述的手柄外可与现有技术一致,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结合图所示,见图1-图5,拉紧装置的手柄主要是由把手5和左右两侧片1、 2构成,而左右两侧片1、2均是由前、后侧片通过一枢轴6转动连接构成,即左侧片1是由左前侧片Ia与左后侧片Ib连接而成,右侧片2是由右前侧片加和右后侧片2b连接而成, 左、右后侧片lb、2b分别连接在左、右前侧片IaJa的尾部,这样左、右后侧片lb、2b可绕枢轴6相对左、右前侧片Iada转动。因此这样一个可折叠的手柄,既不会增大拉紧装置的体积,又通过侧片的延长,使手柄增长。把手5可采用塑料等材质制成,通过铆接在左、右后侧片lb、2b上的把手轴4固定。左、右后侧片lb、2b可用钣金或其它材料制成,在侧片上除了加工有用来铰接把手轴4 的铆孔外,端部有一腰形开口槽121,腰形开口槽121后面有一腰形孔122,腰形孔后面的上边缘有一开口凹槽123。其中腰形开口槽121是配合固定轴7起到对左、右后侧片lb、2b拉开后限位的作用(如图6中的6-4),即在左、右后侧片lb、2b处拉开状态时,可供铆接在左、右前侧片上的固定轴7卡入而定位,构成所述的第一限止结构。而为便于固定轴7卡入,槽的上侧端部IM缩进,并设计为圆弧过渡的斜面或圆弧面。腰形孔122是供用来枢接左前侧片Ia与左后侧片lb、右前侧片加与右后侧片2b 的枢轴6穿过,并可供左、右后侧片有一水平拉移的距离。即在左、右后侧片lb、2b处图6 中的6-4状态时,要折叠左、右后侧片lb、2b,需先向外拉移,使腰形开口槽121离开固定轴 7,解除两者的定位才可将左、右后侧片lb、2b折叠(如图6中的6-3、6-2所示)。开口凹槽123是配合固定轴7起到对左、右后侧片lb、2b折叠后限位的作用,即当左、右后侧片lb、2b与左、右前侧片IaJa合拢后,固定轴7卡入开口凹槽123内,构成所述的第二限止结构(如图6中的6-1状态)。虽然左、右后侧片lb、2b折叠后有扭簧力的作用,不会轻易被打开。但同时有该限止结构的作用则能进一步确保左、右后侧片lb、2b折叠后限位的可靠性。前述的固定轴7铆接在左、右前侧片Iada上,枢轴6与固定轴7相平行,位于固定轴7外侧的左、右前侧片IaJa的尾端,把左、右前侧片IaJa与左、右后侧片lb、2b枢接
4于一起,使左、右后侧片lb、2b可绕该枢轴6相对左、右前侧片IaJa转动。[0024]扭簧3套在枢轴6上,并中间段向外拉伸而限位在固定轴7上。左、右后侧片lb、 2b有该扭簧3的作用,使其具有向左、右前侧片IaJa折叠合拢的扭簧力,并有扭簧力的作用可将织带8压住。[0025]图6中的6-1,为左、右后侧片lb、2b折叠并压带状态,此时固定轴7卡在开口凹槽 123 内。[0026]图6中的6-2,为左、右后侧片lb、2b拉开时的状态,此时开口凹槽123离开固定轴 7。[0027]图6中的6-3,为左、右后侧片lb、2b拉开到极限时的状态,此时腰形开口槽121接触到固定轴7,枢轴6靠近腰形孔122的前侧。[0028]图6中的6-4,为左、右后侧片lb、2b拉开并可工作的状态,此时腰形开口槽121卡入固定轴7内,且因扭簧力的关系不会自动滑落,枢轴6靠近腰形孔122的后侧。[0029]使用方法当绑紧货物后,多余的绑带8飘散在外,将多余绑带8用手折叠成合适大小,向后拉一下把手5,将多余绑带8穿入左、右后侧片lb、2b中间的空档,松开把手5,在扭簧的作用下,左、右后侧片lb、2b回压,从而将多余绑带8压紧在拉紧装置上,防止飘散。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手柄压带式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包括包含有手柄的拉紧装置主体,所述的主体的手柄包括有左右两侧片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左右两侧片均是由前、后侧片通过一枢轴转动连接而成,即左侧片是由左前侧片与左后侧片连接而成,右侧片是由右前侧片和右后侧片连接而成,并在枢轴上套有一扭簧,通过该扭簧使所述的左、右后侧片具有向左、右前侧片折叠合拢的弹簧力,所述的把手装在左、右后侧片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后侧片是枢接在左、右前侧片的尾部,且左、右前侧片与左、右后侧片之间还设有使左、右后侧片打开后定位的第一限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右前侧片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枢轴平行并位于枢轴内侧的固定轴,所述的扭簧被限位在该固定轴与枢轴之间;所述的左、右后侧片上与枢轴枢接的枢孔设计成腰形孔,且位于腰形孔前面的侧片端部开设有一可供所述的固定轴卡入限位的腰形开口槽,由固定轴与左、右后侧片上的腰形开口槽构成所述的第一限止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前侧片与左、右后侧片之间还设有使左、右后侧片折叠合拢后定位的第二限止结构,该结构由开设在位于腰形孔后面的侧片上边缘的开口凹槽和所述的固定轴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形开口槽的上侧端部缩进,并设计为圆弧过渡的斜面或圆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手柄压带式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它是将手柄的左右两侧片采用可折叠的两段设计,以达到压带和增长手柄的目的。其特征是手柄左右两侧片均是由前、后侧片通过一枢轴转动连接而成,并在枢轴上套有一扭簧,通过该扭簧使后两侧片具有向前两侧片折叠合拢的弹簧力,手柄的把手装在后两侧片上。这样后两侧片折叠后,利用扭簧力起到了压带的作用,从而可将多余织带收集起来,防止飘散。本拉紧装置的手柄改变了常规手柄单一的功能,在不增大拉紧装置体积的情况下,具备了压带、增大栓紧力的多重功效,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拉紧装置使用的便利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B65B13/22GK202279248SQ20112036697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冬冬, 邓伟, 陈伟国 申请人:宁波旭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