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008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贴标签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贴标签设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以及介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分隔件,通过堆叠正极板和负极板或者通过以胶卷(jelly roll)的形式缠绕正极板和负极板来制造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对于确定二次电池的输出和容量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电极板包括活性材料部分和未涂覆部分,在活性材料部分上,活性材料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上,在未涂覆部分上,活性材料未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上。根据集流体的类型以及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上的活性材料的类型,电极板可被制造为正极板或负极板。在制造电极板时,当将活性材料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上时可能会涂上杂质,或者可能会产生气泡。这样,活性材料部分可能会被污染,或者可能会形成针孔。具有这样的缺陷的电极板可能会导致二次电池的质量劣化。因此,需要执行确定在电极板中是否出现了缺陷,指出缺陷的存在并消除该缺陷的程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将标签贴在待检查对象(诸如,电极板)的有缺陷的部分上的设备。其它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部分将通过描述而明显,或者可通过实施介绍的实施例而了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在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的贴标签设备包括:第一驱动部分,用于沿着一个方向输送待检查的对象;贴标签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分上,并用于将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其中,所述贴标签机包括:标签解绕部分,用于供应标签片,在该标签片上,多个标签彼此隔开并贴到背纸的一侧;背纸缠绕部分,用于缠绕标签与之分离的背纸;第二驱动部分,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面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其中,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部分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表面接触而将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可包括:至少两个辊;带,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辊上并循环,并且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面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分。所述贴标签设备还可包括使所述贴标签机沿着向上和向下的方向运动的向上/向下驱动部分。所述贴标签设备还可包括用于引导标签片的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被设置成邻近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待检查的对象所进入的空间。
所述贴标签设备还可包括张力保持部分,该张力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和所述背纸缠绕部分之间,并用于沿着与从所述第二驱动部分行进到所述背纸缠绕部分的背纸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张力。所述张力保持部分可包括: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被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引导所述背纸的流动;第三张力辊,在与所述第一张力辊和所述第二张力辊之间的背纸接触的同时沿着重力方向自由地运动,从而将张力施加到所述背纸。所述贴标签机还可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第三张力辊沿着重力方向运动的引导孔。所述贴标签设备还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张力辊的运动的传感器单元。所述背纸缠绕部分可响应于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感测信号而旋转预定角度。所述标签解绕部分可旋转与所述标签片上的标签的间距对应的预定角度。所述待检查的对象可包括通过用活性材料涂覆集流体的表面而制造的电极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在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的贴标签设备包括:标签解绕部分,用于供应标签片,在该标签片上,多个标签彼此隔开并贴到背纸的一侧;背纸缠绕部分,用于缠绕标签与之分离的背纸;第一驱动部分,用于沿着一个方向输送待检查的对象;第二驱动部分,包括至少两个辊和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辊上并循环的带,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面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分的带允许标签通过带的旋转摩擦力而与背纸分离,并且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部分的带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表面接触而将分离的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所述贴标签设备还可包括用于引导标签片的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邻近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待检查的对象所进入的空间。所述贴标签设备还可包括张力保持部分,该张力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和所述背纸缠绕部分之间,并用于沿着与从所述第二驱动部分行进到所述背纸缠绕部分的背纸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张力。所述张力保持部分可包括: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被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引导所述背纸的流动;第三张力辊,在与所述第一张力辊和所述第二张力辊之间的背纸接触的同时沿着重力方向自由地运动,从而将张力施加到所述背纸。当所述第三张力辊的运动距离大于参考值时,所述背纸缠绕部分可旋转。所述贴标签设备还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张力辊的运动的传感器单元。所述标签解绕部分可旋转与所述标签片上的标签的间距对应的预定角度,所述背纸缠绕部分可旋转预定角度,以缠绕标签从标签片与之分离的背纸的长度。所述待检查的对象可包括通过用活性材料涂覆集流体的表面而制造的电极板。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会变得明显和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贴标签设备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贴标签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3是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的主视图;图4是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的第一驱动部分、第二驱动部分和引导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A和图5B是张力保持部分的示意性操作的透视图,具体地,图5A示出了在将标签贴到电极板上之前张力保持部分的状态,图5B示出了在将标签贴到电极板上的瞬间张力保持部分的状态;图6是恰好在将标签贴到电极板的有缺陷的部分之前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的主要元件的操作的示意图;图7是恰好在将标签贴到电极板的有缺陷的部分之后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的主要元件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说明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在这点上,本实施例可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描述。因此,下面仅通过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描述的各方面。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意图成为对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是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此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贴标签设备20的系统I的示意性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贴标签设备20可以是一种通过将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来指示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的设备。在这点上,待检查的对象可以是在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中使用的正极板或负极板。负极板可包括负极活性材料部分和负极未涂覆部分,在负极活性材料部分上,负极活性材料涂覆在由铝等形成的负极集流体的表面上,在负极未涂覆部分上,负极活性材料未涂覆在负极集流体的表面上。正极板可包括正极活性材料部分和正极未涂覆部分,在正极活性材料部分上,正极活性材料涂覆在由镍等形成的正极集流体的表面上,在正极未涂覆部分上,正极活性材料未涂覆在正极集流体的表面上。由于与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上的活性材料一起被涂覆的杂质或者在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而导致活性材料部分可能会被污染或者可能会形成针孔,所以可确定是否出现了这样的缺陷,并将标签贴到出现缺陷的部分。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将标签贴到电极板的有缺陷的部分的系统I可包括缺陷检测设备10、贴标签设备20和控制设备30。缺陷检测设备10检测电极板的表面上出现缺陷的部分,并将关于该有缺陷的部分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设备30。关于有缺陷的部分的信息被转换成预定信号,并被发送到控制设备30。为此,缺陷检测设备10可包括:光学设备11,将光照射到电极板上并使用从电极板反射的光,诸如,捕获形成在电极板的表面上的图像的相机;信号处理设备12,将通过光学设备11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预定信号。或者,缺陷检测设备10可包括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作为光学设备11。控制设备30基于由缺陷检测设备10输入的信息驱动贴标签设备20。例如,控制设备30可基于信息(诸如,缺陷检测设备10和贴标签设备20之间的距离、电极板的输送速度和有缺陷的部分等)控制贴标签设备20的整体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缺陷检测设备10包括光学设备11和信号处理设备12。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缺陷检测设备10可仅包括光学设备11,通过确定在电极板的表面上是否出现缺陷而产生信号的信号处理设备12可与控制设备30集成为一体。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至图5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贴标签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贴标签设备2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20的主视图。参照图2和图3,贴标签设备20包括第一驱动部分21、贴标签机22和向上/向下驱动部分23。第一驱动部分21设置在电极板EP之下,并沿着一个方向(例如,D2方向)输送电极板EP。第一驱动部分21可以是驱动辊。该驱动辊连接到第一驱动电机(未示出),持续旋转并沿着一个方向输送电极板EP。贴标签机22设置在第一驱动部分21之上,以面对第一驱动部分21,并且贴标签机22包括第二驱动部分210、标签解绕部分220、背纸缠绕部分230、引导部分240和张力保持部分250。当在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时,向上/向下驱动部分23可将贴标签机22设置在第一驱动部分21上。当完成贴标签时,向上/向下驱动部分23可允许贴标签机22沿向上的方向离开第一驱动部分21预定距离。例如,向上/向下驱动部分23可以是电机。由于向上/向下驱动部分23的作用,因此可以在不使用贴标签机22时获得供检查电极板EP的用户使用的工作空间。可通过支架25来保护向上/向下驱动部分23免受外部影响。当电极板EP介于第二驱动部分210和第一驱动部分21之间时,第二驱动部分210面对第一驱动部分21。第二驱动部分210和第一驱动部分21彼此隔开的距离大约为电极板EP的厚度,第一驱动部分21接触电极板EP的底表面,第二驱动部分210接触电极板EP的顶表面。当在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时,在电极板EP介于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之间时,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彼此表面接触。第二驱动部分210包括至少两个辊211以及缠绕在辊211上并循环的带212。当电极板EP介于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之间时,带212与第一驱动部分21的外周表面表面接触。即,电极板EP的顶表面与带212表面接触,电极板EP的底表面与第一驱动部分21的外周表面表面接触。由于带212与电极板EP的顶表面表面接触,所以带212可包含诸如橡胶或硅的材料,以防止电极板EP被带212损坏。
与第一驱动部分21 —样,第二驱动部分210持续旋转,并沿着一个方向输送电极板EP。辊211通过连接到辊211的第二驱动电机(未示出)而持续地旋转,通过辊211的旋转,带212也旋转。辅助驱动辊213可设置在与第一驱动部分21的设置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同时带212设置在辅助驱动辊213和第一驱动部分21之间。辅助驱动辊213可保持带212的张力,并且可防止带212空转。为了输送电极板EP,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可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例如,第一驱动部分21可顺时针旋转,第二驱动部分210可逆时针旋转,从而可沿着D2方向输送电极板EP。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与电极板EP接触地旋转。在这点上,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的旋转可同步,即,同时进行,从而可防止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中的至少一个空转。用于供应标签片50的标签解绕部分220包括卷轴,标签片50缠绕在该卷轴的外周表面上。缠绕的标签片50通过卷轴的旋转而被解绕,并被供应到第二驱动部分210。标签片50包括背纸(backing paper) 52和设置在背纸52上以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的多个标签51。由于背纸52具有连续的带状,所以由标签解绕部分220供应的标签片50也具有带状。由于所述多个标签51必须仅被贴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所以只有在检测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时,标签解绕部分220才旋转以供应标签片50。当检测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时,标签解绕部分220旋转预定角度。例如,标签解绕部分220可通过步进电机而旋转预定角度。由标签解绕部分220供应的标签片50经过引导标签片50行进的多个辅助辊261、262和263,并行进到引导部分240。例如,辅助辊261、262和263可被设置成Z字形形式,并且可将张力施加到标签片50,一个辅助辊263可邻近引导部分240设置,并且可与引导部分240隔开标签片50的厚度的距离,从而标签片50从引导部分240的顶表面稳定地行进到引导部分240的前端。引导部分240将标签片50引导到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之间的电极板EP所进入的空间。标签片50在引导部分240的前端被分为标签51和背纸52。当第二驱动部分210的带212与电极板EP表面接触时,分离的标签51被贴到电极板EP上,标签51与之分离的背纸52则行进到背纸缠绕部分230。图4是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20的第一驱动部分21、第二驱动部分210和引导部分240的放大视图。参照图4,标签51在引导部分240的前端241与标签片50分离,然后标签51的顶表面与带212接触。标签51通过带212的旋转进入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之间的空间,并由于在与电极板EP表面接触的同时旋转的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的压力而被贴到电极板EP上。标签51已经从标签片50与之分离的背纸52在引导部分240的底表面上行进到背纸缠绕部分230。 再参照图2和图3,用于缠绕背纸52的背纸缠绕部分230包括卷轴,背纸52缠绕在该卷轴的外周表面上。通过卷轴的旋转而使标签51与之分离的背纸52保持在背纸缠绕部分230上。与只有在检测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时才旋转的标签解绕部分220类似,背纸缠绕部分230也只有在检测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时才旋转,以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例如,背纸缠绕部分230可旋转预定角度,以缠绕行进到背纸缠绕部分230的背纸52的长度。张力保持部分250可被设置在引导部分240和背纸缠绕部分230之间,并且可沿着与背纸52的流动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将力施加到背纸52,从而抵消从引导部分240行进到背纸缠绕部分230的背纸52的过多流动。例如,为了防止可能会在标签51与标签片50分离以被贴到电极板EP上的瞬间出现的背纸52打滑,张力保持部分250包括固定的第一张力辊251和固定的第二张力辊252以及沿着重力方向(Dl方向和-Dl方向)可运动的第三张力辊253。图5A和图5B是张力保持部分250的示意性操作的透视图,具体地,图5A示出了在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之前张力保持部分250的状态,图5B示出了在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的瞬间张力保持部分250的状态。参照图5A和图5B,第一张力辊251和第二张力辊252被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沿着与连接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的线垂直的方向可运动的第三张力辊253被设置在第一张力辊251和第二张力辊252之间。第一张力辊251和第二张力辊252引导背纸52从引导部分240向背纸缠绕部分230流动。例如,第一张力辊251和第二张力辊252可在相同的高度被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第一张力辊251和第二张力辊252被固定在壳体200上。第三张力棍253设置在与第一张力棍251和第二张力棍252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同时运动的背纸52的行进流的中间,并将张力施加到背纸52。为此,第三张力辊253可经由形成在壳体200中的引导孔205沿着重力方向(Dl方向和-Dl方向)自由地运动。例如,背纸52可被设置成Z字形形式,以接触第一张力辊251的顶表面、第三张力辊253的底表面以及第二张力辊252的顶表面。在这点上,由于第三张力辊253被设计成沿着重力方向自由地运动,所以通过第三张力辊253来保持背纸52。S卩,当第三张力辊253的载荷被施加到背纸52时,张力被施加到背纸52。参照图5A,当在电极板EP上没有出现缺陷且标签51不需要贴到电极板EP上时,背纸52的两端均被紧紧地保持。即,在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之前,设置在标签解绕部分220和背纸缠绕部分230之间的背纸52的张力被稳定地保持。接着,为了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标签解绕部分220旋转预定角度,然后标签51由于第二驱动部分210的旋转力而与背纸52分离,标签51由于彼此表面接触的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之间的接触压力而贴到电极板EP上。参照图5B,在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的瞬间,设置在引导部分240和背纸缠绕部分230之间的路径上的背纸52的长度增加。在这点上,由于背纸52的增加的长度因沿着向下的方向(-Dl方向)运动的第三张力辊253的载荷而被抵消,所以设置在引导部分240和背纸缠绕部分230之间的路径上的背纸52的张力被稳定地保持。传感器单元(未示出)可设置在用于引导第三张力辊253沿着重力方向运动的引导孔205的内侧上。传感器单元检测第三张力辊253的运动,S卩,位置改变。传感器单元(未不出)可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photo sensor)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被设置成在第三张力辊253的运动方向上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当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背纸52的长度瞬间增加时,第三张力辊253的位置改变,提供传感器单元来检测第三张力辊253的位置改变。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贴标签设备20的操作。图6是恰好在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之前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20的主要元件的操作的示意图,图7是恰好在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之后图2中示出的贴标签设备20的主要元件的操作的示意图。首先,通过使用参照图2在上面描述的向上/向下驱动部分23将贴标签机22设置在由第一驱动部分21输送的电极板EP上。在这点上,第一驱动部分21与电极板EP的底表面接触,第二驱动部分210与电极板EP的顶表面接触,并且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持续旋转并沿着一个方向输送电极板EP。在这点上,当在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时,在电极板EP介于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之间的同时,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彼此表面接触。如参照图1所描述的,当沿着一个方向输送电极板EP时,缺陷检测设备10检查电极板EP的表面。当检测到缺陷时,关于有缺陷的部分的信息被应用于控制设备30,由控制设备30驱动贴标签设备20。参照图6,通过控制设备30使标签解绕部分220旋转预定角度。当与邻近背纸52的标签51之间的间距对应的角度是一个节距(pitch)时,标签解绕部分220旋转一个节距。响应于当在电极板EP上出现缺陷时控制设备30产生的控制信号来执行标签解绕部分220的旋转。当标签解绕部分220旋转时,预定长度的标签片50经过多个辅助辊261、262和263,并被供应到引导部分240。在这点上,一个辅助辊263被设置为邻近引导部分240,从而可在背纸52与引导部分240接触的同时将背纸52稳定地供应到引导部分240。标签51设置在背纸52上。标签51运动到引导部分240的前端,标签51的至少一部分接触逆时针旋转的第二驱动部分210的带212。标签51由于带212的旋转摩擦力而与背纸52分离,分离的标签51由于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的压力而贴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背纸52从引导部分240的底表面被输送到方向改变辊271和272 (见图3)。当背纸52运动到方向改变辊271和272时,在方向改变辊271和272与背纸缠绕部分230之间的路径上的背纸52的长度增加。参照图7,为了抵消长度增加的背纸52的流动,第三张力辊253沿着重力方向运动。例如,第三张力辊253可运动背纸52的多余长度的一半。检测第三张力辊253的运动的传感器单元290包括被设置成在第三张力辊253的运动方向上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一光电传感器29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292。第一光电传感器291可沿着第三张力辊253的运动方向设置在上部的位置,第二光电传感器292可沿着第三张力棍253的运动方向设置在下部的位置。在这点上,第一光电传感器29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292之间的间距是背纸52的多余长度的一半。当为了抵消长度增加的背纸52的流动而使设置在第一光电传感器291的位置的第三张力辊253沿着重力方向运动时,第三张力辊253运动到第二光电传感器292的位置。控制设备30可基于第一光电传感器29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292的检测信号使背纸缠绕部分230旋转预定角度。换句话说,当第三张力辊253的运动距离大于参考值时,背纸缠绕部分230旋转。例如,当第三张力辊253设置在第二光电传感器292的位置时,背纸缠绕部分230旋转。可使背纸缠绕部分230旋转与背纸52的多余长度对应的角度,并且由于背纸缠绕部分230的旋转,使得第三张力辊253向上运动并运动到图6中示出的上部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张力保持部分250用于抵消在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的瞬间背纸52长度的增加,所以可防止背纸52打滑。此外,由于标签解绕部分220的旋转、背纸52的旋转和张力保持部分250的操作,因此可稳定地管理标签片50和背纸52的运动和运动距离,并且可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的正确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由于第一驱动部分21和第二驱动部分210彼此表面接触,输送电极板EP的同时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上,因此可使缺陷检测程序所需的时间最少化。即,由于为了将标签51贴到电极板EP的有缺陷的部分而进行的电极板EP的输送不需要停止或减速,所以可使花费的时间最少化。根据上述实施例,待检查的对象是电极板EP。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例如,可使用各种类型的对象,诸如,需要检测并指出缺陷的具有薄板形状的印刷电路板(PCB)。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贴标签设备中,当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彼此表面接触时,标签可被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并且在不需要降低电极板的输送速度的情况下贴标签,因此可使缺陷检测程序所需的时间最少化。通过设置张力保持部分,在将标签贴到电极板上的瞬间背纸长度的增加被抵消,并因此可防止背纸打滑。此外,贴标签机沿着向上和向下的方向运动,从而可在不使用贴标签机时获得供用户使用的工作空间。应当理解的是,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被认为仅仅是描述的意义,并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在每个实施例内对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当被认为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中的其它类似特征或方面。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12月7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1-013047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该申请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贴标签设备,该贴标签设备用于在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驱动部分,用于沿着一个方向输送待检查的对象; 贴标签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分上,并用于将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 其中,所述贴标签机包括: 标签解绕部分,用于供应标签片,在该标签片上,多个标签彼此隔开并贴到背纸的一侧; 背纸缠绕部分,用于缠绕与标签分离的背纸; 第二驱动部分,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面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分, 其中,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部分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表面接触而将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包括: 至少两个辊; 带,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辊上并循环,并且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面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贴标签设备,还包括使所述贴标签机沿着向上和向下的方向运动的向上/向下驱动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签设备,还包括用于引导标签片的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被设置成邻近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待检查的对象所进入的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签设备,还包括张力保持部分,该张力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和所述背纸缠绕部分之间,并用于沿着与从所述第二驱动部分行进到所述背纸缠绕部分的背纸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张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张力保持部分包括: 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被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引导所述背纸的流动; 第三张力辊,在与所述第一张力辊和所述第二张力辊之间的背纸接触的同时沿着重力方向自由地运动,从而将张力施加到所述背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贴标签机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第三张力辊沿着重力方向运动的引导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标签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张力辊的运动的传感器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背纸缠绕部分响应于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感测信号而旋转预定角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标签解绕部分旋转与所述标签片上的标签的间距对应的预定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待检查的对象包括通过用活性材料涂覆集流体的表面而制造的电极板。
12.—种贴标签设备,所述贴标签设备用于在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所述设备包括: 标签解绕部分,用于供应标签片,在该标签片上,多个标签彼此隔开并贴到背纸的一侧; 背纸缠绕部分,用于缠绕与标签分离的背纸; 第一驱动部分,用于沿着一个方向输送待检查的对象; 第二驱动部分,包括至少两个辊和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辊上并循环的带,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面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分的带允许标签通过带的旋转摩擦力而与背纸分离,并且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部分的带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表面接触而将分离的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标签设备,还包括用于引导标签片的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邻近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待检查的对象所进入的空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标签设备,还包括张力保持部分,该张力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和所述背纸缠绕部分之间,并用于沿着与从所述第二驱动部分行进到所述背纸缠绕部分的背纸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张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张力保持部分包括: 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被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引导所述背纸的流动; 第三张力辊,在与所述第一张力辊和所述第二张力辊之间的背纸接触的同时沿着重力方向自由地运动,从而将张力施加到所述背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三张力辊的运动距离大于参考值时,所述背纸缠绕部分旋转。
17.如权利要求16 所述的贴标签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张力辊的运动的传感器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标签解绕部分旋转与所述标签片上的标签的间距对应的预定角度,所述背纸缠绕部分旋转预定角度,以缠绕标签从标签片与之分离的背纸的长度。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标签设备,其中,所述待检查的对象包括通过用活性材料涂覆集流体的表面而制造的电极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贴标签设备,该设备用于在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执行贴标签,所述设备包括第一驱动部分,用于沿着一个方向输送待检查的对象;贴标签机,设置在第一驱动部分上,并用于将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其中,贴标签机包括标签解绕部分,用于供应标签片,在该标签片上,多个标签彼此隔开并贴到背纸的一侧;背纸缠绕部分,用于缠绕标签与之分离的背纸;第二驱动部分,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面对第一驱动部分,其中,在待检查的对象介于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之间的状态下,第二驱动部分通过与第一驱动部分表面接触而将标签贴到待检查的对象的有缺陷的部分上。
文档编号B65C9/26GK103144813SQ20121025611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李濬燮, 全笔句, 崔在铭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