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132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来说就是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户外运动,在户外用一般的折叠水桶人们在提水的时候,如果遇到突然加速或者突然减速,或者遇到急转弯时,或者因路况不好掌握不好平衡时,水桶里的水会很容易溅出来,这样就会打湿提水者的衣物。由于户外打湿衣物不容易更换,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影响人们户外运动时的好心情。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人们在户外提着外圈式 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疾走急停或转弯快走桶里的水都不会溅出,避免了在提水过程中被打湿衣物的麻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所述的大半圆提手钩10的两端弯钩12分别钩住外十字轴线上的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可旋转,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的内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30的外圆上成直线,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的外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30的内圆上成直线,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与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相互垂直,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的内端可旋转地定位在可折叠水桶桶体50的上部,可折叠水桶桶体50里盛放液体6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十字轴固定圈30上的内、外相互垂直空中交叉的内十字轴端头40和外十字轴端头20的旋转结构,使人们使用本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提水的时候,无论是平稳匀速行走时,还是左右失衡,或是加速减速,甚至急速转弯,盛在可折叠水桶桶体50里面的液体都不会溅出。这样就避免了在提水过程中被打湿衣物的麻烦。在不使用时还可折叠收纳,减少了占用空间,便于携带。本发明构思新颖、方便制造、容易操作,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在空桶状态时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沿提手左右突然止步的平衡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提手左右方向突然改变位置方向时的平衡状态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沿提手前后受转弯离心力作用的平衡状态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提手前后方向突然改变位置方向时的平衡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所述的大半圆提手钩10的两端弯钩12分别钩住外十字轴线上的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可旋转,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的内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30的外圆上成直线,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的外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30的内圆上成直线,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与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相互垂直,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的内端可旋转地定位在可折叠水桶桶体50的上部,可折叠水桶桶体50里盛放液体66。人们用单手提着大半圆提手钩10,无论是平稳匀速行走时,还是左右失衡,或是加速减速,甚至急速转弯,盛在可折叠水桶桶体50里面的液体都不会溅出。见图2,当本实用新型在沿提手左右突然止步,可折叠水桶桶体50连同十字轴固定圈30围绕外十字轴端头20旋转,可折叠水桶桶体50中盛满的液体66也因惯性作用自动做出调整来保持平衡状态;见图3,当本实用新型在提手左右方向突然改变位置方向时,可折叠水桶桶体50连同十字轴固定圈30围绕外十字轴端头20旋转,自动做出调整来保持平衡状态;见图4,当本实用新型在沿提手前后受转弯离心力作用,可折叠水桶桶体50连同十字轴固定圈30围绕内十字轴端头40旋转,可折叠水桶桶体50中盛满的液体66也因离心力作用自动做出调整来保持平衡状态;见图5,当本实用新型在提手前后方向突然改变位置方向时,可折叠水桶桶体50连同十字轴固定圈30围绕内十字轴端头40,自动做出调整来保持平衡状态。
权利要求1.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所述的大半圆提手钩(10)的两端弯钩(12)分别钩住外十字轴线上的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可旋转,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的内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30)的外圆上成直线,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的外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30)的内圆上成直线, 两个外十字轴端头(20)与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相互垂直,两个内十字轴端头(40)的内端可旋转地定位在可折叠水桶桶体(50)的上部,可折叠水桶桶体(50)里盛放液体(66)。
专利摘要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所述的大半圆提手钩的两端弯钩分别钩住外十字轴线上的两个外十字轴端头可旋转,两个外十字轴端头的内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的外圆上成直线,两个内十字轴端头的外端固定在十字轴固定圈的内圆上成直线,两个外十字轴端头与两个内十字轴端头相互垂直,两个内十字轴端头的内端可旋转地定位在可折叠水桶桶体的上部,可折叠水桶桶体里盛放液体。人们用单手提着大半圆提手钩,无论是平稳匀速行走时,还是左右失衡,或是加速减速,甚至急速转弯,盛在本外圈式自动平衡可折叠水桶里面的液体都不会溅出。
文档编号B65D21/08GK202642324SQ20122032405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林宸羽 申请人:林宸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