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污车的分离后的污物污水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045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污车的分离后的污物污水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吸污车领域,是一种吸污车的分离后的污物污水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农村每天生活垃圾污物、污水数量较大,如居民生活区集中建立的化粪池小的有几十立方,大的达几百立方,化粪池内的污物、污水的处理成为首要问题,原始方法是定期由吸粪车或吸污车抽取运送到外地排掉,这种方法成本高,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现在采用了污物、污水分离机,这种方法还不完善,只能将污物、污水进行分离,而对污物、污水、污泥未进行有效处理,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吸污车的分离后的污物污水再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是由除渣厢、动力厢、皮带轮、传动带、减速机和电动机组成;其特征是密封罐体的两端分别与除渣厢、动力厢连接;除渣厢内装有垃圾粉碎机,垃圾粉碎机的上端与分离滚筒相连,垃圾粉碎机的下端有垃圾出料口 ;密封罐体内的上端装有分离滚筒,密封罐体内的下端装有螺旋输送器,进水闸阀管道通过密封罐体与分离滚筒连通,密封罐体的下部有出泥口和出水闸阀;动力厢内装有减速机,减速机通过轴与电动机相连,减速机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带和皮带轮与螺旋输送器相连;密封罐体的上端有加注净化剂阀门。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能将污物、污水分离机分离后的污物、污水进行再次处理,减少污染、净化环境。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除渣厢;2、密封罐体;3、动力厢;4、分离滚筒;5、垃圾粉碎机;6、垃圾出料口 ;7、出泥口 ;8、螺旋输送器;9、出水闸阀;10、进水闸阀管道;11、皮带轮;12、传动带;13、减速机;14、电动机;15、加注净化剂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图I和图2中,密封罐体2的两端分别与除渣厢I、动力厢3连接;除渣厢I内装有垃圾粉碎机5,垃圾粉碎机5的上端与分离滚筒4相连,垃圾粉碎机5的下端有垃圾出料口 6 ;密封罐体2内的上端装有分离滚筒4,密封罐体2内的下端装有螺旋输送器8,进水闸阀管道10通过密封罐体2与分离滚筒4连通,密封罐体2的下部有出泥口 7和出水闸阀9 ;动力厢3内装有减速机13,减速机13通过轴与电动机14相连,减速机13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带12和皮带轮11与螺旋输送器8相连;密封罐体2的上端有加注净化剂阀门15。污物、污水从进水闸阀管道10吸入密封罐体2,再进入分离滚筒4内进行分离,除渣箱I内安装垃圾粉碎机5,分离滚筒4分离的垃圾进入垃圾粉碎机5进行粉碎,成为微型颗粒,从垃圾出料口 6排出,经过分离滚筒4分离出来的污水从分离滚筒4的圆周小孔落入密封罐体2内,经加注净化剂阀门15加注净化剂,使污水与污泥分离,经快速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从出水闸阀9排出流入下水道,污泥沉淀在密封罐体2的下部圆弧内,清除时,由电动机14带动减速机13皮带轮,通过传动带12带动皮带轮11,皮带轮11与螺旋输送器 8联为一体,电动机14转动带动螺旋输送器8旋转,将分离的污泥从出泥口 7输出,同粉碎后的微型颗粒污物一起集中处理,经肥厂制作肥料,经过二次处理,污水、污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吸污车的分离后的污物污水再处理装置,是由除渣厢(I)、动力厢(3)、皮带轮(11)、传动带(12)、减速机(13)和电动机(14)组成;其特征是密封罐体(2)的两端分别与除渣厢(I)、动力厢⑶连接;除渣厢⑴内装有垃圾粉碎机(5),垃圾粉碎机(5)的上端与分离滚筒⑷相连,垃圾粉碎机(5)的下端有垃圾出料口(6);密封罐体(2)内的上端装有分离滚筒(4),密封罐体(2)内的下端装有螺旋输送器(8),进水闸阀管道(10)通过密封罐体⑵与分离滚筒⑷连通,密封罐体⑵的下部有出泥口⑵和出水闸阀(9);动力厢(3)内装有减速机(13),减速机(13)通过轴与电动机(14)相连,减速机(13)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带(12)和皮带轮(11)与螺旋输送器(8)相连;密封罐体(2)的上端有加注净化剂阀门(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吸污车领域,是一种吸污车的分离后的污物污水再处理装置。密封罐体的两端分别与除渣厢、动力厢连接;除渣厢内装有垃圾粉碎机,垃圾粉碎机的上端与分离滚筒相连,垃圾粉碎机的下端有垃圾出料口;密封罐体内的上端装有分离滚筒,密封罐体内的下端装有螺旋输送器,进水闸阀管道通过密封罐体与分离滚筒连通,密封罐体的下部有出泥口和出水闸阀;动力厢内装有减速机,减速机通过轴与电动机相连,减速机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带和皮带轮与螺旋输送器相连;密封罐体的上端有加注净化剂阀门。由于采取了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能将污物、污水分离机分离后的污物、污水进行再次处理,减少污染、净化环境。
文档编号B65F7/00GK202754372SQ20122035771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倪明周, 孔德明 申请人:倪明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