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333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尤其涉及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是一种大容积,超宽超高的罐箱。现有技术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采用“A”框结构即,框架与罐体的连接处位于罐体的底部。这种结构实际应用中有诸多问题,首先,由于“A”框结构位于罐体底部,所以罐体底部布置加热管极不方便,严重影响加热的效率;其次,“A”框位于罐体底部,很容易与车架接触,这种接触会导致“A”框发生腐蚀,从而影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并且产生额外的更换框架费用,最后,除了“A”框结构以外现有技术还有底侧梁结构,但这两种结构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重量均偏重,运输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重量重,加热管不好布置,框架易腐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包括一罐体和一框架,罐体上套设有至少两加强圈,框架包括两端框和至少四斜撑机构,两端框分别套设固定在罐体的两端上,端框包括两底角件,端框的两底角件上各连接有一斜撑机构,斜撑机构自底角件倾斜向上延伸连接一加强圈,斜撑机构与加强圈的连接处位于罐体的侧面,并与底角件在同一侧。优选地,端框均还包括一端上梁、一端下梁、两角柱和两顶角件,端下梁连接两底角件,角柱连接底角件和顶角件,端上梁连接两顶角件,一端下梁、一端上梁和两角柱围成一四边形。优选地,端框还包括两支撑杆,两支撑杆分别连接两角柱和底梁,顶角件和角柱连接处设有角柱加强盒。优选地,支撑杆为支撑槽钢,支撑槽钢连接角柱和底梁处均设有支撑槽钢加强盒,支撑槽钢内侧设有加强筋板。优选地,端下梁和两角柱连接罐体,端上梁不与罐体连接。优选地,端框还包括一对封板和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从端框两侧覆盖端下梁、两支撑槽钢和罐体所围成的间隙,封板将角柱、支撑板和罐体之间的开口封闭。优选地,斜撑机构包括一方管、一垫板、一加强管段和一槽钢,加强管段与斜撑机构连接的加强圈平行,垫板焊接在加强圈与罐体之间,加强管段焊接在垫板上并与罐体连接,槽钢连接加强圈和加强管段,方管一端连接底角件和角柱,另一端连接加强圈和垫板。优选地,斜撑机构还包括一加强盒,加强盒连接方管的管身与垫板。优选地,斜撑机构还包括一加强角钢,方管在靠近底角件处连接有一加强角钢。优选地,方管与底角件连接处距离底角件底部一定距离。[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通过将框架与罐体的连接处设置于罐体的侧面,避免了罐体底部空间被占用,从而使得加热管便于布置,提高了加热效率,也避免了斜撑机构与车架接触,降低了腐蚀的概率,同时减轻了罐式集装箱的重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仰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右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端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斜撑机构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斜撑机构的仰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斜撑机构的侧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斜撑机构和加强圈的连接处的B-B方向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斜撑机构的方管的A-A方向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端框的外侧的封板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端框的内侧的封板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罐体I ;端框2、端下梁21、角柱22、端上梁23、底角件24、顶角件25、支撑槽钢26、支撑槽钢加强盒261、支撑方管27、封板28、角件加强盒29 ;斜撑机构3、方管31、加强管段32、垫板33、槽钢34、加强角钢35、加强盒36 ;防撞架4、加强圈
5、爬梯6、封板210和支撑板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I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该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包括一罐体I和一框架,罐体I上套设有至少两加强圈5,框架包括两端框2和至少四斜撑机构3,两端框2分别套设固定在罐体I的两端上,端框2包括两底角件24,端框的两底角件24上各连接有一斜撑机构3,斜撑机构3自底角件24倾斜向上延伸连接一加强圈5,斜撑机构3与加强圈5的连接处位于罐体I的侧面,并与底角件24在同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罐体I上套设有三个加强圈5,加强圈5的作用在于在罐体内被抽气时抵抗产生的外压,其他实施例中,加强圈5的数量可以根据罐体I的大小不同以及对抵抗外压的的需要不同,选择不同数量的加强圈5例如,为了保证罐体的抗压性,采用四个或五个加强圈;为了减轻重量及节约材料采用刚好能保证抵抗外压的数量。[0031]请参阅图6,端框2还包括一端下梁21、一端上梁23、两角柱22和两顶角件25,还可以包括两支撑杆,端下梁21连接两底角件24,角柱22连接底角件24和顶角件25,端上梁23连接两顶角件25,一端下梁21、一端上梁23和两角柱22围城一四边形。顶角件25和角柱22连接处设有角柱加强盒29,设置角柱加强盒29的作用在于,加强角柱22和顶角件25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端框2的稳定性。两支撑杆分别连接两角柱22和端下梁2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为支撑槽钢26,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可以采用方管或H型钢等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支撑槽钢26连接角柱22和端下梁21的作用在于将四边形的两个角连接,使得端框2在受到外力时,不容易产生变形,增强端框2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连接角柱22和端下梁21的支撑槽钢26受力相对较大,所以在支撑槽钢26与角柱22和端下梁2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支撑槽钢加强盒261,以加强支撑槽钢26与角柱22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的强度设计,可以再每个支撑槽钢26上加设支撑槽钢加强盒261,也可以均不设。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槽钢26内侧设有加强筋板(未标示),设置加强筋板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支撑槽钢26本身的强度。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下梁和两角柱连接罐体,端上梁不与罐体·连接。端框2还包括一对封板210和多个支撑板211,支撑板211从端框2两侧覆盖端下梁21、两支撑槽钢26和罐体I所围成的间隙,封板210将角柱22、支撑板211和罐体I之间的开口封闭。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11的数量为十六,端框2每一侧分别设有八支撑板211,每一侧的八支撑板211对称设置,因为底部受力较大,底部的两块支撑板211的相对其他支撑板211更厚。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的数量可以更具需要任意调整。这样的连接方式相对现有技术的方式,不需要在端上梁23和角柱22之间设置支撑槽钢26,这样节约了材料从而减少了重量,并且减少了罐体I和其他零件的接触面,减少了罐体I因为热传导而损失的热量并且便于下料。在本实施例中,封板210将角柱22、支撑板211和罐体I之间的开口封闭是为了避免两侧的支撑板211之间存入雨水等造成腐蚀。由于端框和罐体的下部受力较大,所以端框下部的材料和加强圈的下部可以采用较厚的材质,相应的端框上部的材料和加强圈的上部可以采用较薄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端下梁21在靠近底角件24的位置各开有一避开槽,设立避开槽的原因是,当罐箱搬运或者堆放时,堆放的位置处有相应的凸起对应底角件24上的孔,堆放时将突起顶入孔中将集装箱固定,但是如果操作出现失误导致对歪时,会将端下梁21的方管顶破,导致集装箱报废,所以设立了避开槽,使得对歪时突起进入避开槽中。而因为端下梁21开设了避开槽,在端下梁21连接底角件24处的连接较薄弱,所以在该处连接一支撑方管27,再使用封板28将支撑方管27密封,避免水进入腐蚀方管。请参阅图7至图11,斜撑机构3,斜撑机构3包括一方管31、一垫板33、一加强管段32和一槽钢34,加强管段32与斜撑机构3连接的加强圈5平行,垫板33焊接在加强圈5与罐体I之间,加强管段32焊接在垫板33上并与罐体I连接,槽钢34连接加强圈5和加强管段32,方管31 —端连接底角件24和角柱22,另一端连接加强圈5和垫板33。在本实施例中,斜撑机构3还可以包括一加强盒36,因为方管31与加强圈5倾斜连接,所以连接的接触面较小,为了增加方管31和加强圈5的连接稳定性,所以设置了一个加强盒36,加强盒36连接方管31的管身与垫3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的中空的方管31,所以方管31在连接底角件24处的强度较低,为了增加方管31的强度,在方管31在靠近底角件24处连接有一加强角钢35,加强角钢35的两个面与方管31的两个面贴合,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了保证整个方管31的强度,将加强角钢35覆盖整个方管31。斜撑机构3采用加强圈5和加强管段32两者共同连接垫板33的目的在于保证垫板33连接的稳定性,因为垫板33通过方管31连接底角件24之后,在运输或搬运途中会承受各个方向的力,如果单纯采用加强圈5连接垫板33则无法保证垫板33的连接强度,而槽钢34连接加强圈5和加强管段32进一步加强整个连接处的稳定性和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方管31同时连接角柱22、底角件24和支撑方管27,方管31与底角,24连接处距离底角件24底部一定距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方管31与罐体I底部留出足够的距离,从而避免在吊装过程中方管31发生碰撞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两端框上分别连接有一防撞架。由于罐体I的两端为弧形,突出在端框的外部,如果不设立防撞架4,那么在运输或者堆放途中很容易因为发生的碰撞而造成罐体损坏。连接防撞架4之后,如果发生碰撞,防撞架4会代替罐体I接受碰撞,防撞架4 因碰撞而损坏之后,只需要更换新的防撞架4即可,这种方式能有效地起到保护罐体I的作用。防撞架4上还设有一爬梯6,爬梯6连接防撞架4和防撞架4连接的端框2的端上梁23。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爬梯6方便的爬到罐体I顶端对罐体进行检修等操作。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通过将框架与罐体的连接处设置于罐体的侧面,避免了罐体底部空间被占用,从而使得加热管便于布置,提高了加热效率,也避免了斜撑机构与车架接触,降低了腐蚀的概率,同时减轻了罐式集装箱的重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包括一罐体和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套设有至少两加强圈,所述框架包括两端框和至少四斜撑机构,两所述端框分别套设固定在所述罐体的两端上,所述端框包括两底角件,所述端框的两底角件上各连接有一斜撑机构,所述斜撑机构自底角件倾斜向上延伸连接一所述加强圈,所述斜撑机构与所述加强圈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罐体的侧面,并与所述底角件在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框均还包括一端上梁、一端下梁、两角柱和两顶角件,所述端下梁连接所述两底角件,所述角柱连接所述底角件和所述顶角件,所述端上梁连接所述两顶角件,所述一端下梁、一端上梁和两角柱围成一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框还包括两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分别连接两所述角柱和所述底梁,所述顶角件和所述角柱连接处设有角柱加强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支撑槽钢,支撑槽钢连接所述角柱和所述底梁处均设有支撑槽钢加强盒,所述支撑槽钢内侧设有加强筋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下梁和所述两角柱连接所述罐体,所述端上梁不与所述罐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框还包括一对封板和多个支撑板,所述多个支撑板从端框两侧覆盖所述端下梁、两支撑槽钢和罐体所围成的间隙,所述封板将角柱、支撑板和罐体之间的开口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机构包括一方管、一垫板、一加强管段和一槽钢,所述加强管段与所述斜撑机构连接的所述加强圈平行,所述垫板焊接在所述加强圈与所述罐体之间,所述加强管段焊接在所述垫板上并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槽钢连接所述加强圈和所述加强管段,所述方管一端连接所述底角件和所述角柱,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强圈和所述垫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机构还包括一加强盒,所述加强盒连接所述方管的管身与所述垫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机构还包括一加强角钢,所述方管在靠近所述底角件处连接有一加强角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与所述底角件连接处距离所述底角件底部一定距离。
专利摘要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包括一罐体和一框架,罐体上套设有至少两加强圈,框架包括两端框和至少四斜撑机构,两端框分别套设固定在罐体的两端上,端框包括两底角件,端框的两底角件上均连接有一斜撑机构,斜撑机构自底角件倾斜向上延伸连接一加强圈,斜撑机构与加强圈的连接处位于罐体的侧面,并与底角件在同一侧。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通过将框架与罐体的连接处设置于罐体的侧面,避免了罐体底部空间被占用,从而使得加热管便于布置,提高了加热效率,也避免了斜撑机构与车架接触,降低了腐蚀的概率,同时减轻了罐式集装箱的重量。
文档编号B65D88/74GK202687190SQ20122041142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申凡晶, 王环之, 孟庆国, 陈晓春, 沈骏, 朱红军 申请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