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自动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900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托盘自动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盘自动输送线。
背景技术
一些产品在出厂前,都需要在面板上印制商标等产品信息。常规的方法都是采用人工手动来完成印制过程,即首先将面板摆放在托盘中,之后取出面板,将面板放置在移印机下,手动操作移印机,印制完成后取走面板,放入空托盘中,再开始下一个面板的印制。这种方式托盘的搬运等动作都是人工完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程无需人工参与、生产效率高的托盘自动输送线。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托盘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堆码机、第一气缸、第二堆码机、第二气缸和托盘平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堆码机、托盘平台和第二堆码机依次相邻布置;第一堆码机设置于第一气缸的前端,第一气缸用于将放置于第一堆码机最底端的托盘推动至托盘平台;托盘平台设置于第二气缸的前端,第二气缸用于将放置在托盘平台上的托盘推动至第二堆码机。进一步的,所述托盘输送线还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放置于第二堆码机最顶端的托盘推动至外部卸料车。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平台上设置有托盘定位挡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堆码机和第二堆码机分别设置于托盘平台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堆码机和第二堆码机均设置于托盘平台的侧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托盘自动输送线,通过第一堆码机、第二堆码机和托盘平台的配合,在进行自动供料的同时,还将供料后的空托盘直接用于印后产品的盛放;本实用新型将印前产品的供料和印后产品的下线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托盘输送的全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提供了前提。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托盘自动输送线的结构分解图;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第一堆码机-1 I,第一气缸-12,第二堆码机-13,第二气缸-14,第三气缸-15,托盘平台-16,第二堆码机-17,机械手-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托盘自动输送线,包括机架、第一堆码机11、第一气缸12、第二堆码机13、第二气缸14和托盘平台16,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14和第三气缸15均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堆码机11、托盘平台16和第二堆码机13依次相邻布置;第一堆码机11设置于第一气缸12的前端,第一气缸12用于将放置于第一堆码机11最底端的托盘推动至托盘平台16;托盘平台16设置于第二气缸14的前端,第二气缸14用于推动放置于托盘平台16上的空托盘,使空托盘在托盘平台16上运动,并停止在第二堆码机13的前端,用于盛放移印完成的产品。待空托盘被装满后,第二气缸14将托盘推动至第二堆码机13的最底端。所述第一堆码机11和第二堆码机13分别设置于托盘平台16的两端。优选的,所述托盘输送线还包括第三气缸15,第三气缸15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放置于第二堆码机13最顶端的托盘推动至外部卸料车,卸料车上设置有第三堆码机17。如此可使托盘自动输送线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优选的,所述托盘平台上设置有托盘定位挡板。如此可是使待印制产品在托盘平台16上的位置固定,便于机械手18抓取等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为第一堆码机11和第二堆码机13均设置于托盘平台的侧面,并增加一气缸用于推动托盘转弯,其他部分结构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如此设置可以减少托盘自动输送线的横向长度,适用于体积受限的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托盘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堆码机、第一气缸、第二堆码机、 第二气缸和托盘平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堆码机、托盘平台和第二堆码机依次相邻布置;第一堆码机设置于第一气缸的前端,第一气缸用于将放置于第一堆码机最底端的托盘推动至托盘平台;托盘平台设置于第二气缸的前端,第二气缸用于将放置在托盘平台上的托盘推动至第二堆码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输送线还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放置于第二堆码机最顶端的托盘推动至外部卸料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平台上设置有托盘定位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堆码机和第二堆码机分别设置于托盘平台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堆码机和第二堆码机均设置于托盘平台的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托盘自动输送线,包括机架、第一堆码机、第一气缸、第二堆码机、第二气缸和托盘平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堆码机、托盘平台和第二堆码机依次相邻布置;第一堆码机设置于第一气缸的前端,托盘平台设置于第二气缸的前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托盘自动输送线,通过第一堆码机、第二堆码机和托盘平台的配合,在进行自动供料的同时,还将供料后的空托盘直接用于印后产品的盛放;本实用新型将印前产品的供料和印后产品的下线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托盘输送的全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提供了前提。
文档编号B65G37/00GK202880376SQ20122051839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周余庆, 李峰平, 赵宗礼, 黄安相 申请人:温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