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297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卷筒纸中包机上的负压成型系统是在卷筒纸输送通道的两侧,当袋子成型模具套上包装袋,并输送到封口处时,袋子成型模具上的负压通道才与筒纸输送通道两侧的负压成型系统相连接并停留一段时间,使系统内产生负压,使袋口依据成型模具成为M形状,然后才进行封口包装,为了保证成形的效果,需要占用一定的接通时间,延长了工作周期的时间,降低了包装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改变负压系统的结构和安装形式,在推杆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了负压通道的连接处的对接,移动部件移动过程中有一段行程保持了负压通道连接,去掉了封口前负压通道接通后需要停顿的时间,缩短了工作周期,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由于通道的连接时采用套筒式圆柱形配合套接,提高了连接的可靠和稳定性,提高了整机的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包括上梁、负压形成通道管、固定块、固定管、移动块、移动管、负压通道块,其特征在于:在上梁下方的左侧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设有负压形成通道管,固定块的另一端对应于负压形成通道管设有固定管;负压通道块的一侧对应固定块设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右端设有移动管。所述的负压形成通道管、固定块、固定管、移动块及移动管分别设有2个。所述的负压形成通道管贯穿固定块连接固定管的一端。所述的移动块上设有负压通道。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改变负压系统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在卷筒纸封口前就做好充分的负压工作,这样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整机的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I为上梁,2为同步带,3为气缸座,4为气缸,5为安装板,6为旋转轴,7为移动管,8为滑块连接板,9为移动块,10为负压通道块,11为负压通道推杆,12为袋子成型模具,13为固定管,14为固定块,15为负压形成通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在上梁I下方的左侧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一端设有负压形成通道管15,固定块14的另一端对应于负压形成通道管15设有固定管13 ;负压通道块10的一侧对应固定块14设有移动块9,移动块9的右端设有移动管7。所述的负压形成通道管15、固定块14、固定管13、移动块9及移动管7分别至少设有2个。所述的负压形成通道管15贯穿固定块14连接固定管13的一端。所述的移动块9上设有负压通道。工作时,移动块9向左移动,正好配合固定管13,固定管13上从前之后有一段行程,这样在移动块9的左端触碰到固定管13的右端开始,直到移动块9的左端触碰到固定块14的右端时,整个过程已经形成负压,并完成负压的工作,直到移动块9的左端触碰到固定块14的右端时,卷筒纸包装进行密封工作,整个过程没有停顿,上梁I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袋子成型模具12,并配合负压形成通道管15进行负压工作,这样省去原来在封口停顿一下进行负压的工作,较大提高生产效率,并在移动部件移动过程中有一段行程进行负压工作,使包装袋袋口提前成M型,更有利于后续的封口工作,而且这种结构比两侧式负压成型稳定,这样密封后的卷筒纸包装品质达到统一,达到客户的需求,减少设备的维修护理。
权利要求1.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包括上梁、负压形成通道管、固定块、固定管、移动块、移动管、负压通道块,其特征在于:在上梁(I)下方的左侧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一端设有负压形成通道管(15),固定块(14)的另一端对应于负压形成通道管(15)设有固定管(13);负压通道块(10)的一侧对应固定块(14)设有移动块(9),移动块(9)的右端设有移动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形成通道管(15)、固定块(14)、固定管(13)、移动块(9)及移动管(7)分别设有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形成通道管(15)贯穿固定块(14)连接固定管(1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块(9)上设有负压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一种卷筒纸中包机的负压成型装置,包括上梁、负压形成通道管、固定块、固定管、移动块、移动管、负压通道块,其特征在于在上梁下方的左侧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设有负压形成通道管,固定块的另一端对应于负压形成通道管设有固定管;负压通道块的一侧对应固定块设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右端设有移动管。同现有技术相比,改变负压系统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在卷筒纸封口前就做好充分的负压工作,这样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整机的性能。
文档编号B65B47/10GK202935629SQ2012205937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黄松, 赵聚翊, 马建军 申请人:上海松川远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