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保持性材料的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

文档序号:424939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形状保持性材料的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
【专利摘要】供给装置(1)具备:用于输送带状或线状的材料(3a、3b)的进给装置(5)、用于临时保持后续的材料(3b)的保持装置(14)、以及用于检测先行的材料(3a)的终端的传感器(19)。在先行的材料(3a)正被进给装置(5)输送时,保持装置(14)保持后续的材料(3b)并在从进给装置(5)离开的位置待机。在传感器(19)检测到先行的材料(3a)的后端时,保持装置(14)朝向进给装置(5)移动,以便将后续的材料(3b)供给到进给装置(5)。在进给装置(5)开始输送后续的材料(3b)时,保持装置(14)释放后续的材料(3b)。这样,紧接着先行的材料(3a)之后供给后续的材料(3b)。
【专利说明】形状保持性材料的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形状保持性材料的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如下的口罩:在与佩戴者的鼻子周围接触的部分具备由具有形状保持性的材料构成的带状部件。在该口罩中,带状部件与佩戴者的脸型相匹配地变形,口罩的形状由带状部件保持。因此,可以使口罩与佩戴者的脸持续地紧贴。
[0003]为了连续地制造如上所述的口罩,需要连续地供给形状保持性材料。
[0004]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连续地供给纱布那样的柔软性材料的供给装置。在该供给装置中,从第一供给辊被反绕的第一柔软性材料经由相互相向配置的第一夹辊及第一空转辊被供给到驱动辊,利用驱动辊被输送到接下来的工序中。在第一夹辊和驱动辊之间设置有贴附部,在此,第一柔软性材料的终端和第二柔软性材料的始端相互被连接。对其具体进行说明,从第二辊被反绕的第二柔软性材料的始端与连接用胶带一同被预先保持在贴附部。在第一柔软性材料的终端到达贴附部时,第一柔软性材料的终端和第二柔软性材料的始端通过连接用胶带相互被连接。其结果是,接着第一柔软性材料之后,第二柔软性材料开始被供给,因此,柔软性材料连续地被供给。
[0005]另外,第二柔软性材料经由相互相向配置的第二夹辊及第二空转辊被供给到驱动辊。在为了将第二柔软性材料保持于贴附部时,首先,第二柔软性材料被把持在第二夹辊和第二空转辊之间。接着,通过手动来旋转第二空转辊,以使第二柔软性材料前进。其结果是,第二柔软性材料因重力而从第二夹辊向下方垂下并到达下方的贴附部。即,通过了第二夹辊的第二柔软性材料的始端大致自动到达贴附部。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40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若使用上述供给装置供给形状保持性材料,则可以看到是否能够连续地供给形状保持性材料。
[0011]但是,在形状保持性材料通过第二夹辊及第二空转辊时,因形状保持性材料与这些辊之间的滑动程度的差异等,存在形状保持性材料不理想地变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形状保持性材料在保持被变形了的形状的状态下被保持在贴附部。其结果是,恐怕会导致先行的形状保持性材料的终端和后续的形状保持性材料的始端以在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了的状态被胶带连接。这样形成的连接部恐怕会使形状保持性材料的宽度或厚度临时增大,其结果是,恐怕会产生不能通过下游的处理工位这样的不良情况。或者,恐怕会导致先行的形状保持性材料的终端和后续的形状保持性材料的始端相互分离。[0012]S卩,上述供给装置不适合于形状保持性材料的供给。需要适合于形状保持性材料的连续供给的装置及方法。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一种供给装置,紧接着先行的材料之后供给后续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形状保持性并且呈带状或线状,所述供给装置具备: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用于输送材料;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用于临时保持后续的材料;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使保持装置在待机位置和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待机位置为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从进给装置离开的位置,所述供给位置为后续的材料的始端被供给到进给装置的位置;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进给装置上游用于检测先行的材料的终端,保持装置在先行的材料正被进给装置输送时将后续的材料预先保持,移动装置基于传感器的输出使保持装置从待机位置移动至供给位置,以便紧接着先行的材料的终端之后将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供给到进给装置,保持装置在由进给装置开始输送后续的材料时解除后续的材料的保持。
[001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一种供给方法,紧接着先行的材料之后供给后续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形状保持性并且呈带状或线状,该供给方法包括:准备进给装置、保持装置、移动装置以及传感器的步骤,所述进给装置用于输送材料,所述保持装置用于临时保持后续的材料,所述移动装置用于使保持装置在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从进给装置离开的待机位置和后续的材料的始端被供给到进给装置的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传感器在进给装置上游用于检测先行的材料的终端;在先行的材料正被进给装置输送时,通过保持装置将后续的材料预先保持的步骤;通过移动装置,基于传感器的输出使保持装置从待机位置移动至供给位置,以便紧接着先行的材料的终端之后将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供给到进给装置的步骤;以及在保持装置被移动至供给位置时,通过保持装置解除后续的材料的保持的步骤。
[0016]发明的效果
[0017]能够可靠地连续供给形状保持性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供给装置的整体图。
[0019]图2A是保持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2B是保持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3A是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3B是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4是说明供给装置的供给控制的图。
[0024]图5是说明供给装置的供给控制的图。
[0025]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供给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表示紧接着先行的形状保持性材料之后供给后续的形状保持性材料的供给装置I。在此,形状保持性材料由具有若临时变形则保持该形状的塑性变形性的材料构成。具体来说,该形状保持性材料例如如日本特许第3582854号说明书所记载的那样,由如下材料构成:从将材料弯折180度起经过10分钟后的返回角度为20度以下,并且从弯折90度起经过10分钟后的返回角度为15度以下的材料。另外,形状保持性材料例如由金属或被延伸处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那样的塑料构成。作为这样的形状保持性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由积水成形株式会社提供的^ (商品名)”、由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提供的々)口一卜(商品名)”等。
[0027] 另外,形状保持性材料呈带状或线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形状保持性材料由宽度大约3.5mm、厚度大约0.5mm的带状材料构成。
[0028]参照图1,供给装置I具有多个例如第一及第二材料辊2a、2b。在第一及第二材料辊2a、2b上卷绕有第一及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从第一及第二材料辊2a、2b被反绕的第一及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分别经由第一及第二输送装置4a、4b被输送到共用的进给装置5。
[0029]第一输送装置4a具有:空转辊对6a、空转辊7a、调节辊8a及空转辊9a。另一方面,第二输送装置4b具有:空转辊对6b、空转辊7b、调节辊8b、空转辊9c及空转辊%。
[0030]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调节辊8a、8b可以沿横向移动。其结果是,可以分别临时存积第一及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因此,可以将从第一及第二输送装置4a、4b向进给装置5输送的第一及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的速度大致恒定地维持。
[0031]在空转辊对6a和空转辊7a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断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的第一切割刀10a。另外,用于检测辊2a的剩余材料量已比预先确定的下限量少的第一传感器Ila例如附设于调节辊8a。同样地,在空转辊对6b和空转辊7b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断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第二切割刀10b。另外,用于检测辊2b的剩余材料量已比预先确定的下限量少的第二传感器Ilb例如附设于调节辊8b。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辊2a、2b的芯材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及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因此,在所有的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从辊2a、2b被反绕时,借助进给装置5进一步输送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由此,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的张力增加。其结果是,调节辊8a、8b在图1中向左方移动,从第一及第二传感器lla、llb分离。第一及第二传感器lla、llb通过检测如上所述的第一及第二调节辊8a、8b的分离,从而对第一及第二材料辊2a、2b的剩余材料量已比下限量少的情况进行检测。
[0032]进给装置5例如具备相互相向并且相互反向旋转的一对夹辊5a、5b。夹辊5a、5b是把持被输送到这些夹辊5a、5b彼此之间的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并进行输送这种类型的夹辊,由电动马达等驱动而旋转。从进给装置5被输送的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接着经由引导部件12被输送到接下来的工位、例如形状保持性材料的切断工位13。在该切断工位13中,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被切断为预先确定的长度。被切断了的形状保持性材料例如被装入到口罩或包装袋中。
[0033]在进给装置5的大致铅垂下方,配置有用于临时保持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的保持装置14。该保持装置14如图2A、2B所示包括:主体15、安装在主体15上的一对可动部件16a、16b。可动部件16a、16b能够在图2A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2B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被可动部件16a、16b把持并被保持。在打开位直,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从可动部件16a、16b被释放,日纟够自由移动。
[0034]在保持装置14的例如主体15上安装有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使保持装置14沿大致铅垂方向在待机位置和供给位置之间移动。[0035]另外,在保持装置14和进给装置5之间、即进给装置5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检测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的终端的传感器19。
[0036]并且,在保持装置14和进给装置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被保持装置14保持的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临时引导至进给装置5的引导装置20。引导装置20包括:主体21、安装在主体21上的一对可动部件22a、22b。可动部件22a、22b能够在图3A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3B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绕周向包围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的引导通路23由可动部件22a、22b划定。在打开位置,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从引导通路23敞开,能够自由移动。
[0037]再次参照图1,在供给装置I上设置有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口等在内的计算机24。来自传感器11a、lib、19的信号被输入到该计算机24中,来自计算机24的控制信号被输出到切割刀10a、10b及移动装置17。
[0038]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中的一个经由输送装置4a、4b被输送到进给装置5,另一个被保持装置14保持。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经由第一输送装置4a被输送到进给装置5,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被保持装置14保持。在该情况下,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在比始端3bL更靠上游侧的部位被保持装置14保持。另外,图1表示保持装置14处于待机位置的情况。在该待机位置,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始端3bL处于从进给装置5离开的位置。
[0039]在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正被进给装置5输送时,当由第一传感器IIa检测到第一材料辊2a的剩余材料量已比下限量少时、即第一调节辊8a从第一传感器Ila分离时,利用第一切割刀IOa切断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其结果是,在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上形成终端。
[0040]接着,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进一步被输送,在由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的终端时,如图4所示,保持装置14由移动装置17移动至供给位置。其结果是,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始端3bL紧接着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的终端之后被供给到进给装置5。这样,紧接着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之后供给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
[0041]在该情况下,优选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的终端和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始端相互抵接。但是,也可以在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的终端和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始端之间形成有稍微的间隙。
[0042]无论是哪种情况,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都以大致直线状的形状被输送至进给装置5。因此,可以抑制在下游的处理工位产生不良情况。另外,由于紧接着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之后供给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因此不需要胶带那样的连接件。因此,可以简单且廉价地进行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的供给。
[0043]在由进给装置5开始输送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时,保持装置14的可动部件16a、16b被移动至打开位置,由保持装置14进行的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保持被解除。而且,引导装置20的可动部件22a、22b被移动至打开位置。其结果是,如图5所示,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不经由保持装置14及引导装置20地从空转辊9b向进给装置5被输送。
[0044]接着,在由保持装置14进行的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保持被解除时,保持装置14下降至待机位置。另外,保持装置14的可动部件16a、16b及引导装置20的可动部件22a、22b分别返回到关闭位置。[0045]在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正被进给装置5输送期间,准备新的第一材料辊2a。接着,如图5所示,新的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被保持装置14保持。该保持作业例如由操作者进行。
[0046]在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正被进给装置5输送期间,当第二材料辊2b的剩余材料量比下限量少时,利用第二切割刀IOb切断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在由传感器19检测到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的终端时,保持装置14由移动装置17移动至供给位置。因此,紧接着第二形状保持性材料3b之后供给第一形状保持性材料3a。
[0047]因此,概略地说,保持装置14在先行的材料3a、3b正被进给装置5输送时预先保持后续的材料3b、3a,移动装置14基于传感器19的输出使保持装置14从待机位置移动至供给位置,以便紧接着先行的材料3a、3b的终端之后将后续的材料3b、3a的始端供给到进给装置5,在由进给装置5开始输送后续的材料3b、3a时,保持装置14解除后续的材料3b、3a的保持。
[0048]图6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供给控制的过程。参照图6,在步骤100中,判定辊2a、2b的剩余材料是否已比下限量少、即调节辊8a、8b是否已从第一及第二传感器lla、llb分离。反复进行步骤100,直至调节棍8a、8b从第一及第二传感器lla、llb分离。若调节辊8a、8b从第一及第二传感器IlaUlb分离,则接着进入步骤101,利用切割刀10a、IOb切断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在接下来的步骤102中,判定是否由传感器19检测到通过切断而形成的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的终端。反复进行步骤102直至由传感器19检测到终端。若检测到终端,则接着进入步骤103,保持装置14被移动至供给位置。接着,保持装置14及引导装置20的可动部件被移动至打开位置。在接下来的步骤105中,保持装置14下降至待机位置。在接下来的步骤106中,保持装置14及引导装置20的可动部件被移动至关闭位置。
[0049]在到此为止论述的实施例中,保持装置14朝向大致铅垂方向上方地被移动至供给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持装置14向下、横向或倾斜地被移动至供给位置。之所以能够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是因为被供给的材料具有形状保持性。
[0050]另外,在到此为止论述的实施例中,保持装置14通过把持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来将其保持。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真空吸引等其他方式来保持形状保持性材料3a、3b。
[0051]另外,在到此为止论述的实施例中,通过由传感器IlaUlb检测到第一及第二调节辊8a、8b已从第一及第二传感器IlaUlb分离,从而判断为材料辊2a、2b的剩余材料量比下限量少。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材料辊2a、2b的重量或旋转速度等来判断材料辊2a、2b的剩余材料量是否比下限量少。
[0052]本申请要求日本特许申请第2011-166720号的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全部公开内容。
[0053]附图标记说明
[0054]I 供给装置
[0055]3a、3b形状保持性材料
[0056]5 进给装置
[0057]14保持装置
[0058]17移动装置传感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给装置,紧接着先行的材料之后供给后续的材料,其特征在于, 该材料具有形状保持性并且呈带状或线状, 所述供给装置具备: 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用于输送材料; 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用于临时保持后续的材料;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使保持装置在待机位置和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待机位置为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从进给装置离开的位置,所述供给位置为后续的材料的始端被供给到进给装置的位置;以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进给装置上游用于检测先行的材料的终端, 保持装置在先行的材料正被进给装置输送时将后续的材料预先保持, 移动装置基于传感器的输出使保持装置从待机位置移动至供给位置,以便紧接着先行的材料的终端之后将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供给到进给装置, 保持装置在由进给装置开始输送后续的材料时解除后续的材料的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装置配置在进给装置的大致铅垂下方,保持装置从待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朝向大致铅垂方向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装置在比后续的材料的始端更靠上游侧的部位保持后续的材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先行的材料的终端和后续的材料的始端相互未连接地被供给。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移动装置在由保持装置进行的后续的材料的保持被解除时使保持装置移动至待机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给装置具备相互相向并且相互反向旋转的一对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先行的材料从材料辊被反绕并被供给到进给装置, 所述供给装置还具备切断装置,在材料辊的剩余材料量比预先确定的量少时,所述切断装置切断先行的材料。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装置还具有将后续的材料临时引导到进给装置和保持装置之间的引导装置。
9.一种供给方法,紧接着先行的材料之后供给后续的材料,其特征在于, 该材料具有形状保持性并且呈带状或线状, 该供给方法包括: 准备进给装置、保持装置、移动装置以及传感器的步骤,所述进给装置用于输送材料,所述保持装置用于临时保持后续的材料,所述移动装置用于使保持装置在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从进给装置离开的待机位置和后续的材料的始端被供给到进给装置的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传感器在进给装置上游用于检测先行的材料的终端; 在先行的材料正被进给装置输送时,通过保持装置将后续的材料预先保持的步骤;通过移动装置,基于传感器的输出使保持装置从待机位置移动至供给位置,以便紧接着先行的材料的终端之后将后续的材料的始端供给到进给装置的步骤;以及 在保持装置被移动至供给位置时,通过保持装置解除后续的材料的保持的步骤。
【文档编号】B65H19/10GK103608276SQ201280029933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石川宜秀, 矢野良夫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