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993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包括机架、灌装通道,所述的机架与灌装通道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分为通油道通道、通气管,所述的通油管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套于通油管外部,所述的通气管内侧与通油管外侧形成一空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灌装通道分成通油管与通气管的结构,使得灌装过程中同步充氮,有效避免通油过程中溶解氧的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益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应用于充氮保护的桶装或瓶装产品的灌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灌装方法通常是在灌装后进行充氮,即先灌装油,在灌装完成后充入氮气进行置换。但是在灌装过程中油会将氧气带入油中,形成溶解氧,在之后充氮时只能将气相氧气置换出去,对于溶解氧不能去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溶解氧产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充氮灌装头。
[0004]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包括输油管、输气管,所述的灌装头还包括机架、灌装通道,所述的机架与灌装通道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分为通油管、通气管,所述的通油管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套于通油管外部,所述的通气管与通油管形成夹套结构,所述的输油管与通油管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与空腔相连通。
[000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灌装通道分成通油管与通气管的结构,使得产品在灌装过程中同步充氮,有效避免通油过程中溶解氧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000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益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其中:1.输油管,2.输气管,3.机架,4.灌装通道,5.容器,41.通油管,42.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0010]如图1所示,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其具体结构如下所示:包括输油管1、输气管2、机架3、灌装通道4,所述的机架3与灌装通道4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4分为通油管41、通气管42,所述的通油管41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42套于通油管41外部,所述的通气管42与通油管41形成夹套结构,所述的输油管I与通油管41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2与空腔相连通。
[0011]将灌装头置于容器5中,启动灌装时,输气管2先将氮气通过通气管42输入容器5,将容器5中的氧气置换出来,然后输油管I再将油通过通油管41输入容器5,同步进油和氮气,在油的周围形成氮气幕,隔绝油与残留氧气的接触,避免溶解氧的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0012]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包括输油管(I)、输气管(2),特征在于:所述的灌装头还包括机架(3)、灌装通道(4),所述的机架(3)与灌装通道(4)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4)分为通油管(41)、通气管(42),所述的通油管(41)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42)套于通油管(41)外部,所述的通气管(42)与通油管(41)形成夹套结构,所述的输油管(I)与通油管(41)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2)与通气管(42)相连通。
【文档编号】B67C3/26GK203582443SQ201320659637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陶进, 金琰 申请人:挪亚圣诺(太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