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241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包含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第三缓冲壁以及容置空间,其中第三缓冲壁经由弯折第一缓冲壁与第二缓冲壁而连接于两者间,并形成容置空间;其中,第一缓冲壁与第二缓冲壁以热封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一接着部,使开口的底部呈现平坦状,进而在充气后以接着部外侧连同第三缓冲壁的气柱作为防震套的三角型缓冲部,而三角型缓冲部的气柱于下侧设有至少一斜向的节块,使三角型缓冲部的气柱于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借此去除缓冲部的边角,并使缓冲部的气柱于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以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进而扩大缓冲部的缓冲面积。
【专利说明】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防震套的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热封手段作为基础而对空气防震套各部位的气柱进行气压引导,使其透过相互挤压的方式而雕塑成型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主要揭示一种可达到避震与防撞的真空吊床式防震套,其主要构件包括有:一第一缓冲壁,由复数热封边所形成的复数气柱组成,其一侧并设有延伸边;一第二缓冲壁,由复数热封边所形成的复数气柱组成;一第三缓冲壁,由复数热封边所形成的复数气柱组成,其一侧并设有延伸边;一容置空间,由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所形成;一内膜,为一袋形型态,为可绕性之PE、PE复合膜或塑料片材的材料所制成,并以开口边缘接设于第一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延伸边,使内膜悬吊于容置空间内;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先将包装物放入内膜内部后,通过外部设备将内膜内的空气抽出,使内膜内成为真空状态并且完全包覆住包装物,最后再将第一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延伸边,以及内膜的开口边缘一并透过热封方式密合,使内膜维持真空状态,借此,包装物在运送的过程当中,除了可受到内膜的包覆外,另可受到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包覆,在双重的保护下可有效达到防震的效果。
[0003]上述可达到避震与防撞的真空吊床式防震套的目的主要是强调将一内膜的开口边缘接设于第一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延伸边,并使内膜置于由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在包装物放入内膜后,通过外部设备对内膜进行抽真空,使内膜完整包覆该包装物,以及透过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缓冲保护下,以达到提高防震效果的目的;然而,该防震套虽然具备了上述诸多优点,但其第一缓冲壁与第二缓冲壁外侧两端的接合处,以及第三缓冲壁各别与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外侧两端的接合处,将在整体缓冲结构的外部形成突兀的边角,该等边角在受到外力挤压或是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很容易产生破裂,使得整体缓冲结构遭到破坏而无法达到防震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去除缓冲部的边角,进而扩大缓冲部的面积,对物品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0006]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0007]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0008]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0009]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开口的底部呈现平坦状,在充气后以所述接着部外侧连通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作为所述防震套的缓冲部;
[0010]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下侧设有至少一斜向的节块,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并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
[0011]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0012]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0013]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0014]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0015]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
[0016]其中,所述开口之间距离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所述接着部的长度。
[0017]其中,形成所述接着部的气柱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8]其中,位于所述缓冲部的气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0020]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0021]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0022]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
[0023]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接着部内侧依序形成有至少二个具有不同口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气柱以及第二气柱,所述第一气柱以及该第二气柱相互挤压使所述容置空间开口两端的宽度得以扩张。
[0024]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0025]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0026]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0027]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0028]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
[0029]其中,所述第一气柱与所述第二气柱间的气柱线在下侧形成有一倾度,使所述第一气柱上侧气柱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上侧气柱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下侧气柱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下侧气柱的口径。
[0030]其中,所述第一气柱与所述第二气柱间的气柱线在上侧热封的面积大于下侧热封的面积,致使所述第一气柱上侧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上侧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下侧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下侧的口径。
[0031]其中,所述第一气柱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的口径。
[003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0033]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0034]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0035]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
[0036]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形成有一倾度,以消除所述容置空间开口边缘不规则的波浪态样。
[0037]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0038]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0039]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0040]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0041]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
[0042]其中,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全部朝同一端形成所述倾度,或数量对半朝不同端形成所述倾度。
[0043]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在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所形成的倾度可为同向或反向。
[0044]其中,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的气柱,且所述彼此对应的气柱至少有一对相互连通。
[0045]其中,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有一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一侧经由热封手段以所述第一热封边接着所述第一缓冲壁,而所述缓冲片另一侧经由热封手段以所述第二热封边接着所述第二缓冲壁,再将两侧热封的缓冲片以热封手段沿所述第一缓冲壁及所述第二缓冲壁的气柱线局部热封,使所述缓冲片悬挂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进而包覆所述物品。
[0046]其中,所述缓冲片沿气柱线的中段部份不予热封,以形成所述缓冲片的底部悬挂。
[0047]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8]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中,通过在三角型缓冲部的气柱下侧加设有至少一斜向之节块,使该缓冲部的气柱于该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借此去除该缓冲部的边角,并使该缓冲部的气柱于该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以呈现平行排列之态样,进而扩大该缓冲部的缓冲面积。
[0049]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中,通过在该接着部内侧依序形成有至少二具有不同口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气柱以及第二气柱,使该容置空间开口两端的宽度得以因该第一气柱以及该第二气柱相互挤压而扩张,扩大所述容置空间。
[0050]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中,通过在该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上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形成有一倾度,以消除该容置空间开口边缘不规则的波浪态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52]图2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容置空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53]图3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接着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54]图4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接着部内侧相邻气柱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55]图5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缓冲部于翻折前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0056]图6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缓冲部于翻折后的立体侧视图;
[0057]图7是本发明的接着部内侧相邻气柱的立体放大示意图一;
[0058]图8是本发 明的接着部内侧相邻气柱的立体放大示意图二 ;
[0059]图9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60]图10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以及第三缓冲壁的展开示意图;
[0061]图1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一态样的局部放大不意图;
[0062]图12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二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63]图13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三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64]图14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四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65]图15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一态样的另一局部放大不意图;
[0066]图16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五态样的局部放大不意图;
[0067]图17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68]图18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一侧向立体示意图;
[0069]图19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第三缓冲壁的形成示意图。
[0070]附图标记说明:
[0071]空气防震套100
[0072]物品200[0073]第一缓冲壁I
[0074]第一热封边10
[0075]第三气柱11
[0076]第四气柱线110
[0077]第一气柱线111
[0078]第六气柱线Illa
[0079]第一上段部末端112
[0080]第一节块113
[0081]第一倾斜部114
[0082]第二缓冲壁2
[0083]第二热封边20
[0084]第四气柱21
[0085]第三气柱线 210
[0086]第二气柱线211
[0087]第二上段部末端212
[0088]第二节块213
[0089]第二倾斜部214
[0090]第一节点3
[0091]第二节点4
[0092]第三缓冲壁5
[0093]第五气柱51
[0094]第三气柱线510
[0095]容置空间6
[0096]缓冲片7
[0097]接着部8
[0098]开口80
[0099]第一气柱81
[0100]第二气柱82
[0101]缓冲部9
【具体实施方式】
[0102]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1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整体缓冲结构的外部存在突兀的边角,该边角在受到外力挤压或是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很容易产生破裂,使得整体缓冲结构遭到破坏而无法达到防震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通过在三角型缓冲部的气柱下侧加设有至少一斜向之节块,使该缓冲部的气柱于该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借此去除该缓冲部的边角,并使该缓冲部的气柱于该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以呈现平行排列之态样,进而扩大该缓冲部的缓冲面积。[0104]如图1、图2、图3、图4、图9、图10及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100,其目的是用以包覆一物品200而提供缓冲保护,其主要构件包含有一第一缓冲壁1、一第二缓冲壁2、至少一第一节点3、至少一第二节点4、一第三缓冲壁5以及一容置空间6 ;其中,第一缓冲壁I包含有一第一热封边10,第一热封边10是以热封手段所形成而作为第一缓冲壁I上缘,而第一缓冲壁I由多个垂直于第一热封边10的第三气柱11所组成,该第三气柱11同样以热封手段形成的第一气柱线111彼此分隔,且相互并排而设的组成第一缓冲壁I ;第二缓冲壁2与第一缓冲壁I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应,其通过热封手段接着该第一热封边10,且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20,第二热封边20同样以热封手段所形成而作为第二缓冲壁2上缘,而第二缓冲壁2同样由多个垂直于第二热封边20的第四气柱21所组成,该第四气柱21同样以热封手段形成的第二气柱线211彼此分隔,且相互并排而设的组成第二缓冲壁2。
[0105]承上所述,在第一缓冲壁I的第三气柱11以及第二缓冲壁2的第四气柱21中,相对于第一热封边10以及第二热封边20的另一侧,更各自设有第一节点3以及第二节点4,该第一节点3和第二节点4的设置是在不封闭对应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彼此连通的前提下,使得第一缓冲壁I循着该第一节点3弯折,以及使得第二缓冲壁2循着该第二节点4弯折,借此,通过弯折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便可形成连接于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之间的第三缓冲壁5,而透过第一缓冲壁1、第二缓冲壁2以及第三缓冲壁5的连接,更可形成容置空间6 ;此外,第三缓冲壁5则与第二缓冲壁2、第一缓冲壁I的结构相互对应,其同样以多个与第一热封边10、第二热封边20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形成的第三气柱线510分隔为多个第五气柱51,而第三缓冲壁5的第五气柱51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对应于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的第三气柱11、第二气柱12,且该彼此对应的第三气柱
I1、第二气柱12、第五气柱51至少有一对相互连通。
[0106]如图2及图9所示,本发明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100更可包含有一缓冲片7,其一侧通过热封手段以第一热封边10接着第一缓冲壁1,而另一侧通过热封手段以第二热封边20接着第二缓冲壁2,再将两侧热封的缓冲片7以热封手段沿第一缓冲壁I及第二缓冲壁2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局部热封,使缓冲片7悬挂于容置空间6内,进而包覆该物品200并减缓其晃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缓冲片7是沿第一气柱线
II1、第二气柱线211的中段部份而不予热封,以形成该缓冲片7的底部悬挂。
[0107]如图1至图4所示,依据本发明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100的最佳实施例,上述经由弯折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所形成于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之间的容置空间6,其呈现出一U字型的结构,且该U字型结构的开口朝上,并于U字型结构的外侧两端呈现开放态样,而有别于习知技术的设计,本发明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100的主要特征在于,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先相对弯折成U字型结构后,再透过热封手段将其两端适当处的第四气柱线110、第五气柱线210在下段部位预留一开口 80的接着形成一接着部8,以在接着部8外侧连同第三缓冲壁5形成三角型的缓冲部,而形成接着部8的第四气柱线110、第五气柱线210,其各别位于第一缓冲壁I以及第二缓冲壁2由外侧往内侧间隔两个第三气柱11、间隔两个第四气柱21的位置,以使外侧两端封闭,且被预留的开口 80的间距可配合缓冲片7在容置空间7内部所占据的深度,而选择性的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接着部8的长度,至于形成接着部8的第四气柱线110、第五气柱线210的数量,则可配合接着部8外侧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的数量,为单一或多个,亦即位于接着部8外侧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的数量并不局限,可为单一或多个。
[0108]请再同时参阅图5、图6、图10、图11以及图12,其中图5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缓冲部于翻折前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6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缓冲部于翻折后的立体侧视图,图11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一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二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了解决空气防震套形成有外型极为突兀的边角,该等边角在受到外力挤压或是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很容易产生破裂,一旦破裂将使得整体空气防震套100两端的缓冲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原有防震的问题,在本发明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100的最佳实施例中,可更进一步的在第四气柱线110、第五气柱线210接着形成接着部8之后,在接着部8外侧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下段部位自底部透过热封手段另外加设有至少一斜向外侧的第一节块113、第二节块213,该第一节块113、第二节块213将造成接着部8外侧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下段部位压力大于上段部位,以顺着该第一节块113、第二节块213使第三缓冲壁5对应于接着部8外侧的气柱51朝上翻折,亦即该三角型缓冲部9下段部位将顺着该第一节块113、第二节块213朝上翻折,借此去除该三角型缓冲部9的边角,以及使该三角型的缓冲部9上方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朝内翻折展开,以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进而扩大该三角型缓冲部9的缓冲面积;值得注意的是,接着部8外侧加设该第一节块113、第二节块213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的数量可为单一或多个,而第三缓冲壁3朝上翻折的第五气柱51的数量同样对应可为单一或多个,此外,该第一节块113、第二节块213具有一倾度的加设于接着部8外侧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而其倾斜方向是朝接着部8外侧向上倾斜,此设计将有助于第三缓冲壁5对应于接着部8外侧的第五气柱51朝上翻折,又朝上翻折的第五气柱51将造成左右侧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展开,以填补第一缓冲壁1、第二缓冲壁2因接着部8而形成的凹陷处,更可提高其侧面的缓冲效果。
[0109]请再同时参阅图7、图8、图10、图11、图13以及图14,其中图7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接着部内侧相邻气柱的立体放大示意图一,图8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接着部内侧相邻气柱的立体放大示意图二,图13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三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四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了解决由于利用热封手段接着以使U字型结构的外侧两端封闭造成的该容置空间6的开口外侧两端因形成接着部8而呈现出快速缩聚的状态,该快速缩聚的状态将有碍于侧边较为宽大的物品200的装设问题,在本发明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100的最佳实施例中,可更进一步的通过改变接着部8内侧相邻至少两个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12间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的故有型式,如图7与图8所示,该接着部8内侧依序形成有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口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气柱81以及第二气柱82,使该容置空间6开口两端的宽度得以因该第一气柱81以及该第二气柱82相互挤压而扩张;其中,所述第一气柱81与所述第二气柱82间的气柱线在下侧形成有一倾度,使所述第一气柱81上侧气柱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82上侧气柱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81下侧气柱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82下侧气柱的口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柱81与所述第二气柱82间的气柱线在上侧热封的面积大于下侧热封的面积,致使所述第一气柱81上侧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82上侧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81下侧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82下侧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81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82的口径。
[0110]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中,接着部8内侧相邻的第六气柱线Illa的下段部位形成有一倾度,即图中第六气柱线Illa下段的第一倾斜部114,致使第六气柱线Illa上段部外侧的第三气柱11小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而下段部外侧的第一气柱11大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造成第六气柱线11 Ia上段部位外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小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以及第六气柱线Illa下段部位外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大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第三态样中,接着部8内侧相邻的第六气柱线Illa于上段部位热封的面积大于下段部位的面积,致使第六气柱线Illa上段部外侧的第三气柱11小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而下段部外侧的第三气柱11大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造成第六气柱线Illa上段部位外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小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第四态样中,接着部8内侧相邻的第六气柱线11 Ia外侧的第三气柱11小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造成第六气柱线11 Ia外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小于内侧的第三气柱11压力;通过上述三种态样,容置空间6的开口外侧两端因形成接着部8所产生的缩聚可确实受到缓和,值得注意的是,接着部8内侧相邻而改变故有型式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的数量可为单一或多个,即其数量可配合呈现缩聚状态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的数量做改变,此外,第一缓冲壁I的第一倾斜部114以及第二缓冲壁2的第二倾斜部214所加设的倾度,其倾斜方向是由外而内的向下倾斜,如此可产生较佳的挤压效果。
[0111]请再同时参阅图10、图11、图15以及图16,其中图15显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一态样的另一局部放大不意图,图16显不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第五态样的局部放大不意图,如图所示,为了解决在经由热封手段接着U字型结构的外侧两端后,将造成该容置空间6的开口边缘因形成接着部8呈现出不规则的波浪型皱折的问题,在本发明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100的最佳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可更进一步的于接着部8内侧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间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的第一上段部末端112、第二上段部末端212形成有至少一倾向外侧的倾度,借此可透过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的第一上段部末端112、第二上段部末端212所形成的倾度将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内部的空气压力导向外侧两端,一旦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上所有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皆朝同一方向倾斜,即可消除容置空间6的开口边缘因形成接着部8所产生不规则的波浪态样,如图15所示,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于接着部8内侧各气柱间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的第一上段部末端112、第二上段部末端212全数一致朝同一端的形成倾度,即所有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将于第一上段部末端112、第二上段部末端212朝两端其中一外侧形成倾度,如图16所示,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于接着部8内侧各气柱间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的第一上段部末端
112、第二上段部末端212亦可数量对半朝不同端的形成该倾度,即所有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 —半将于上段部末端112、212朝一端外侧形成倾度,而一半将于上段部末端112、212朝另一端外侧形成倾度;此外,第一缓冲壁I与第二缓冲壁2于接着部8内侧各第三气柱11、第四气柱21间的第一气柱线111、第二气柱线211上段部末端112、212所形成的倾度可为同向或反向,在此并不局限。
[0112]综上所述,本发明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发明诚为实用性优异,为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发明,以保障发明人的辛苦研发,倘若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发明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0113]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开口的底部呈现平坦状,在充气后以所述接着部外侧连通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作为所述防震套的缓冲部; 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下侧设有至少一斜向的节块,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并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 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之间距离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所述接着部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接着部的气柱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缓冲部的气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7.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接着部内侧依序形成有至少二个具有不同口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气柱以及第二气柱,所述第一气柱以及该第二气柱相互挤压使所述容置空间开口两端的宽度得以扩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柱与所述第二气柱间的气柱线在下侧形成有一倾度,使所述第一气柱上侧气柱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上侧气柱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下侧气柱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下侧气柱的口径。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柱与所述第二气柱间的气柱线在上侧热封的面积大于下侧热封的面积,致使所述第一气柱上侧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上侧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下侧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下侧的口径。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柱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的口径。
13.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形成有一倾度,以消除所述容置空间开口边缘不规则的波浪态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全部朝同一端形成所述倾度,或数量对半朝不同端形成所述倾度。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在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所形成的倾度可为同向或反向。
18.如权利要求1或7或13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的气柱,且所述彼此对应的气柱至少有一对相互连通。
19.如权利要求1或7或13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有一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一侧经由热封手段以所述第一热封边接着所述第一缓冲壁,而所述缓冲片另一侧经由热封手段以所述第二热封边接着所述第二缓冲壁,再将两侧热封的缓冲片以热封手段沿所述第一缓冲壁及所述第二缓冲壁的气柱线局部热封,使所述缓冲片悬挂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进而包覆所述物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沿气柱线的中段部份 不予热封,以形成所述缓冲片的底部悬挂。
【文档编号】B65D81/03GK103979205SQ20141017237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廖耀鑫, 廖耀全, 廖国雄, 简婉慈 申请人: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廖耀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