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衣料折叠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807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自动衣料折叠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自动衣料折叠机,包括面板、位置传感器、水平对折机构、垂直对折机构及控制系统;面板上开设垂直对折槽,水平对折机构固定在面板的两侧;垂直对折机构包括垂直插板和导辊组,垂直插板对应设置在面板的垂直对折槽的上方,导辊组固定在面板的垂直对折槽的下方;控制系统输入端与位置传感器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输出端分别与水平、垂直对折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接收位置传感器信号,开始控制水平对折机构完成衣料纵向对折,再控制垂直对折机构完成衣料横向对折。本发明折叠动作简单快速,自动快速地完成衣料的折叠,整个折叠过程所用的时间不超过8秒/件。减少人力成本。尤其适用于轻薄、柔软衣料的折叠。
【专利说明】自动衣料折叠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布料自动折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轻薄、柔软衣料的自动衣料折叠机。

【背景技术】
[0002]在服装制衣厂中,衣料的折叠是制衣过程中必需的步骤,将同一类衣料折叠为统一的规格,便于后续的包装工序。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折叠,虽然折叠方式一致,但是不同的人折叠出来的衣料的大小都会有所不同,不利于后续包装工序的统一。因此,出现了自动折叠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折叠后的衣料的规格一致。但是,目前的折叠设备都是对常规衣料进行的折叠,其所有折叠动作均是在一个工作平面内完成的,这样就使得一些轻薄、柔软、无形状且超长超宽特殊材料的衣料根本就无法折叠成形。而且折叠的动作部件(如翻转板等)的控制比较复杂,需要很多次的翻转才能达到衣料折叠的目的,折叠速度就会明显下降,效率有限。由于现有的自动折叠设备大多的针对大众化的棉麻纤维等材质的衣料进行设计的,当利用现有的自动折叠设备对轻薄、柔软衣料进行折叠时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材质的差异,使得这些轻薄、柔软的衣料根本无法折叠成形,现有设备根本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针对轻薄、柔软、超长、超宽的衣料进行折叠的自动衣料折叠机,该设备能够快速地完成衣料的折叠成形,且自动化程度高、折叠整齐、成形尺寸一致、无褶皱、无折痕,整个折叠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该设备即可自动完成整套的折叠工作;特别适用于超轻薄、柔软衣料的折叠。
[0004]整个折叠过程只需要人工进行送料,该设备即可自动完成整套的折叠工作;特别适用于超轻薄、柔软衣料的折叠。解决了现有衣料折叠机折叠速度慢,且不能用于轻薄、柔软衣料的折叠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自动衣料折叠机,包括,面板、位置传感器、水平对折机构、垂直对折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面板上开设垂直对折槽,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能够感应衣料的放置情况的位置;所述水平对折机构固定在面板的两侧;所述垂直对折机构包括垂直插板和导辊组,垂直插板对应设置在面板的垂直对折槽的上方,导辊组固定在面板的垂直对折槽的下方;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水平对折机构的控制端、垂直对折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位置传感器的衣料到位感应信号后,向水平对折机构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水平对折机构完成衣料的纵向对折,之后再向垂直对折机构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垂直对折机构的垂直插板向下运动将衣料经垂直对折槽插入导辊组,完成衣料的横向对折。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固定在面板上,实现将衣料输送至工作区域的目的;所述传输机构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接收到位置传感器的衣料到位感应信号后,向传输机构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传输机构停止工作。提高自动衣料折叠机的自动化程度,将衣料的输入与输出均实现自动化。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固定安装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光电传感器的衣料放置到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的感应信号后,向传输机构的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传输机构开始工作。实现自动衣料折叠机上料的自动化。
[0009]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I段输送带、II段输送带以及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的控制端连接,所述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依次固定在面板上,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的连接处与垂直对折槽的位置对应,且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间的距离不小于垂直对折槽的宽度。易于操控,方便垂直对折机构中垂直插板的垂直对折动作。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对折机构包括下压板、左推板、右推板以及三个气缸,下压板位于面板的上方,在下压板上与面板的垂直对折槽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插板槽,左推板和右推板分别位于面板的两侧,下压板、左推板、右推板分别对应与一个气缸的作用端连接,三个气缸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接收到位置传感器的衣料到位感应信号后,控制气缸带动下压板下压将衣料固定,再依次控制气缸带动左推板和右推板将衣料的两侧向中间对折,完成衣料的纵向对折。
[0011]具体地,所述下压板由I段下压板和II段下压板组成,I段下压板和II段下压板对应地位于垂直对折槽两侧的面板的上方。易于操控,方便垂直对折机构中垂直插板的垂直对折动作。
[0012]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对折机构还包括插板气缸,垂直插板与插板气缸的作用端连接,插板气缸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工作,气缸带动垂直插板向下运动将衣料经垂直对折槽插入导辊组。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平插板机构,水平插板机构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水平插板机构的作用端以与垂直插板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导辊组一侧;控制系统控制垂直对折机构动作之后,向水平插板机构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水平插板机构的作用端水平插入并穿过导辊组,将衣料再次横向对折。
[0014]具体地,所述水平插板机构包括水平插板、水平插板气缸以及出料板,水平插板与水平插板气缸的作用端连接,水平插板气缸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水平插板以与垂直插板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导辊组一侧,出料板固定在与水平插板相对的导辊组的另一侧,控制系统控制垂直对折机构动作之后,向水平插板机构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水平插板气缸带动水平插板水平插入并穿过导辊组,将衣料置于出料板上,完成衣料再次横向对折。
[0015]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III段输送带、III段输送电机和光电传感器,所述III段输送带固定在与水平插板相对的导辊组的另一侧,用于输送经水平插板机构对折后的衣料;所述III段输送带的控制端和III段输送电机的输出端连接,III段输送电机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在控制器控制水平插板退回原位后,接着控制III段输送电机开启,III段输送带开始传动;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在III段输送带的出口端,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检测到有衣料输出后,向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进行下一个衣料折叠程序,并进行计数。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以及多个电磁阀,所述电源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分别与各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各机构包括水平对折机构、垂直对折机构、传输机构以及水平插板机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触摸屏,所述显示触摸屏与控制器连接,实现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方便操作。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起到支撑固定面板以及各机构的作用。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围设在机架外部。对内部各部件起到保护防尘作用。
[0020]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衣料折叠机,通过依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折叠,垂直插板通过简单地上下运动,完成衣料的对折,动作简单快速,能够自动快速地完成衣料的折叠,整个折叠过程所用的时间不超过8秒/件。折叠后的衣料的规格一致,方便后续的包装工序,减少人力成本。通过下压板的设置,控制水平对折后衣料的宽度,且经过下压对衣料进行平整处理;同时结合导辊组的设置,将衣料在垂直对折过程中进行挤压,使得折叠后的衣料更加平整。尤其适用于轻薄、柔软衣料的折叠。
[0021]进一步地,针对衣长较长的衣料,增设水平插板机构,将衣料进行再次对折,水平插板通过简单地水平移动即可完成衣料对折,动作简单快速,能够自动快速地完成衣料的折叠。进一步地,通过传输机构的设置使得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0022]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采用的是推折和插折的方式来实现衣料的折叠,整个折叠过程是在不同的两个或多个工作面上完成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折叠模式,是对传统设备和折叠方式的一种革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的水平对折机构中的左推板与右推板在机架上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根据图1至图2所示,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包括机架1、面板2、位置传感器、水平对折机构、垂直对折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机架1,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上述部件均安装于该机架I上,例如,采用规格为50mmX50mm的方钢用于搭建机架I的主体框架。面板2水平固定在机架I上,所述面板2上开设垂直对折槽,所述位置传感器具体地可采用光电传感器,固定在面板2上用于感应衣料是否放置在折叠工作区的情况,安装固定位置根据不同衣料的不同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从而确保衣料定位的准确。
[0029]所述水平对折机构包括下压板、左推板303、右推板304以及三个气缸(分别定义为下压板气缸307、左推板气缸305和右推板气缸306)。下压板301、左推板303、右推板304分别对应与一个气缸的作用端连接,即下压板301与下压板气缸307的作用端连接,左推板303与左推板气缸305的作用端连接,右推板304与右推板气缸306的作用端连接,三个气缸均固定设置在机架I上。下压板位于面板2的上方,在下压板上与面板2的垂直对折槽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插板槽,左推板303和右推板304分别位于面板2的上表面的两侧。三个气缸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其中,如图1中所示,所述下压板具体地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下压板由I段下压板301和II段下压板302组成,I段下压板301和II段下压板302对应地位于垂直对折槽两侧的面板2的上方。由于左推板303和右推板304的运动行程相对大,因此,在左推板303和右推板304与相应的气缸作用端的连接部件采用滑轨308,并在机架I上设计相应的滑道309,保证左推板303和右推板304的运动稳定,不发生位移。
[0030]所述垂直对折机构包括垂直插板401、插板气缸402和导棍组403。插板气缸402固定安装在机架I上,插板气缸402的作用端与垂直插板401连接,使得垂直插板401对应设置在面板2的垂直对折槽的上方。导辊组403为两列平行设置的多个辊,两列辊之间的通道为衣料垂直对折通道,该通道的宽度以折叠衣料的厚度情况可以调节,折叠薄衣料时,将通道的宽度调节的窄一些,保证该通道能够夹持住衣料;以导辊组403的通道与垂直对折槽、垂直插板401在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将导辊组403固定在面板2的垂直对折槽的下方。插板气缸402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其中,导辊组403无需外部能源动力。
[0031]所述控制系统(图中未视出)包括电源、控制器(如,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多个电磁阀,所述电源采用经隔离后的直流24V电源供电,对操作人员不会造成任何的触点事故,所述电源与控制器连接为控制器提供电源,并且该电源也作为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的整机的供电电源。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分别与各机构的控制端连接,具体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分别与水平对折机构中的三个气缸的控制端、垂直对折机构中的插板气缸402的控制端连接。
[0032]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例如,采用光电传感器时,当衣料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感应区的时候,由于扫描光束被遮挡因此而触发光电传感器发出触发控制信号给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位置传感器的衣料到位感应信号后,下压板压住衣料中间不折叠部分,须折叠部分是覆盖在左右推板上。左右推板先后向中间推折。靠近下压板的衣料先落下,随着推板的推动,衣料会沿着推板的运动方向平整的折好。控制器首先控制下压板气缸307带动下压板下压,将衣料的中间不折叠部分固定,然后控制右推板气缸306带动右推板304向左运动将衣料的右边折向左边到位后退回原位,再控制左推板气缸305带动左推板303向右运动将衣料的左边折向右边到位后退回原位,完成衣料的纵向对折;由于衣料的折叠部分是覆盖在左推板和右推板上的,因此,在左右推板先后向中间推折的过程中,靠近下压板的衣料先落下,随着推板的推动,衣料会沿着推板的运动方向平整的折好。折叠后衣料的宽度可以通过下压板的宽度进行调整。接下来,控制器控制插板气缸402工作,插板气缸402带动垂直插板401向下运动将衣料经垂直对折槽插入导辊组403的通道后,再控制垂直插板401向上运动退出导辊组403,完成衣料的横向对折。最后将折叠好的衣料输出即可。
[0033]针对长度比较长的衣料,经过垂直对折机构对折后的折叠的衣料的长度仍然会较长,因此,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增设一水平插板机构,所述水平插板机构包括水平插板501、水平插板气缸502和出料板503,水平插板气缸502固定安装在机架I上,水平插板气缸502的作用端与水平插板501连接,使得水平插板501以与垂直插板401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导辊组403的一侧,出料板503固定在与水平插板501相对的导辊组403的另一侧。水平插板气缸502的控制端通过电磁阀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在控制垂直对折机构执行动作完毕后,向水平插板气缸502的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水平插板气缸502带动水平插板501水平插入并穿过导辊组403,即以与导辊组403的通道垂直的方向,水平插板501插入并穿过导辊组403,将衣料送至出料板503上,之后控制水平插板501退回原位,完成衣料的再次横向对折。
[0034]为了提高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的自动化程度,将衣料的输入与输出均实现自动化,进一步优化的实施方式为,自动衣料折叠机还包括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I段输送带601、II段输送带602和电机。电机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连接,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I段输送带601和II段输送带60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I段输送带601和II段输送带602依次固定安装在面板2上,并将左推板303、右推板304的上表面与I段输送带601和II段输送带602的表面平齐,保证衣料的多出输送带的宽度部分覆盖在左右推板上。I段输送带601和II段输送带602的衔接处与垂直对折槽的位置对应,且I段输送带601和II段输送带602间的距离不小于垂直对折槽的宽度,如,两者宽度一致,保证垂直插板401能够将衣料下插对折。为了实现上料的自动化,在输送机构的进料端部安装光电传感器,如将I段输送带601的一端设计为进料端部,在I段输送带601的一端的位置安装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光电传感器的衣料放置到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的感应信号后,向电机的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工作带动I段输送带601和II段输送带602开始传动。当衣料传送至折叠工位后,位置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衣料到位感应信号,控制器则控制电机的控制端停止工作,使得I段输送带601和II段输送带602停止传动。为了保证位置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能精准的探测到衣料,II段输送带采用的是黑色、哑光、防静电、防滑平整度极高的布纹橡胶带。
[0035]针对增设水平插板机构的本发明优化的自动衣料折叠机,上述的传输机构还包括III段输送带603和III段输送电机,所述III段输送带固定在与水平插板501相对的导辊组403的另一侧的出料板503上,用于输送经水平插板机构对折后的衣料;所述III段输送带603的控制端和III段输送电机的输出端连接,III段输送电机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连接。在控制器控制水平插板501退回原位后,接着控制III段输送电机开启,III段输送带603开始传动,将经过第二次横向折叠后的衣料传输至出料口 101,再进入衣料收集框102即可。进一步地,还可以在III段输送带的出口端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衣料输出后,给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发出指令,结束本衣料折叠的程序,并可以进行下一个衣料折叠程序了。同时,此光电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折叠衣料的计数,便于统计。还可以对衣料的折叠完整度进行检测,检测衣料是否折叠完整,平整,衣料是否折叠成功。
[0036]在将衣料放置于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时,需要将衣料进行简单的处理,例如,对于上衣,需要将两只衣袖对折平铺放于衣服上,有腰带的情况下,同时将腰带放于衣服上,再将其放置于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为了方便整理衣料,在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连接一衣料整理台7。操作者在衣料整理台7上将衣料整理好后,将衣料推至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即可。
[0037]为了更直观方便地控制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并了解机器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与控制器连接的显示触摸屏802,实现人机交互界面控制。
[0038]当然,为了对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起到保护防尘作用,在机架I外部可以围设箱体8,将各机构保护起来。进一步地,可以对箱体8进行设计,以方便观察内部情况,并方便检修。具体地,如图3所示,将箱体8的一面设计为多个检修门801,例如,4个检修门801 ;其余的侧面可以安装快拆式隔板,方便用户的使用及维护。并在检修门上开设观察窗,通过该窗户不需要打开检修门即可以清楚地看到机器下层的工作情况。为了检修方便,将控制系统整体安装在检修门的内部的旁边,设计在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一个区域,将控制系统的器件都安装在该区域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电磁干扰、灰尘等一些不利的环境因素给控制器件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控制本发明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将控制系统的显示触摸屏802固定安装在检修门上,并同时将各机构的控制按钮803、指示灯804等均固定安装在检修门上,方便操作。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位置传感器、水平对折机构、垂直对折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面板上开设垂直对折槽,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能够感应衣料的放置情况的位置;所述水平对折机构固定在面板的两侧;所述垂直对折机构包括垂直插板和导辊组,垂直插板对应设置在面板的垂直对折槽的上方,导辊组固定在面板的垂直对折槽的下方;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水平对折机构的控制端、垂直对折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位置传感器的衣料到位感应信号后,向水平对折机构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水平对折机构完成衣料的纵向对折,之后再向垂直对折机构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垂直对折机构的垂直插板向下运动将衣料经垂直对折槽插入导辊组,完成衣料的横向对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插板机构,水平插板机构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水平插板机构的作用端以与垂直插板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导辊组一侧;控制系统控制垂直对折机构动作之后,向水平插板机构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水平插板机构的作用端水平插入并穿过导辊组,将衣料再次横向对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插板机构包括水平插板、水平插板气缸以及出料板,水平插板与水平插板气缸的作用端连接,水平插板气缸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水平插板以与垂直插板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导辊组一侧,出料板固定在与水平插板相对的导辊组的另一侧,控制系统控制垂直对折机构动作之后,向水平插板机构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水平插板气缸带动水平插板水平插入并穿过导辊组,将衣料置于出料板上,完成衣料再次横向对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固定在面板上,实现将衣料输送至工作区域的目的;所述传输机构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接收到位置传感器的衣料到位感应信号后,向传输机构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传输机构停止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固定安装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光电传感器的衣料放置到传输机构的进料端部的感应信号后,向传输机构的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传输机构开始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I段输送带、II段输送带以及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的控制端连接,所述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依次固定在面板上,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的连接处与垂直对折槽的位置对应,且I段输送带和II段输送带间的距离不小于垂直对折槽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III段输送带、III段输送电机和光电传感器,所述III段输送带固定在与水平插板相对的导辊组的另一侧,用于输送经水平插板机构对折后的衣料;所述III段输送带的控制端和III段输送电机的输出端连接,III段输送电机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在控制器控制水平插板退回原位后,接着控制III段输送电机开启,III段输送带开始传动;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在III段输送带的出口端,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检测到有衣料输出后,向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进行下一个衣料折叠程序,并进行计数。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对折机构包括下压板、左推板、右推板以及三个气缸,下压板位于面板的上方,在下压板上与面板的垂直对折槽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插板槽,左推板和右推板分别位于面板的两侧,下压板、左推板、右推板分别对应与一个气缸的作用端连接,三个气缸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接收到位置传感器的衣料到位感应信号后,控制气缸带动下压板下压将衣料固定,再依次控制气缸带动左推板和右推板将衣料的两侧向中间对折,完成衣料的纵向对折。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对折机构还包括插板气缸,垂直插板与插板气缸的作用端连接,插板气缸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工作,气缸带动垂直插板向下运动将衣料经垂直对折槽插入导辊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自动衣料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以及多个电磁阀,所述电源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分别与各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各机构包括水平对折机构、垂直对折机构、传输机构以及水平插板机构。
【文档编号】B65H45/04GK104444554SQ201410512186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赵自雄, 谢德志, 许晓松 申请人:武汉恒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