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和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289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定位装置和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1)、第二拉杆(2)和拉杆套(3),其中,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沿着拉杆套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连接至拉杆套的两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包括定位基底部,和待定位的可移动部;其中,可移动部通过上述的定位装置相对于定位基底部定位。本实用新型能够牢固地将装船机定位锁紧,从而提高装船机的防风能力。
【专利说明】定位装置和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运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和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装船机由俯仰机构、行走机构、臂架机构、溜筒机构等几大部分组成。装船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系、驱动电机、减速箱、夹轨器和行走台车、行走门架等部件。其中,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行走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通过行走台车和整个行走门架传动,带动整个装船机行走。驱动电机可以正反转,从而可以带动整台装船机往返地行走。在风力很大的港口,装船机的防风能力非常重要。其中装船机的行走机构是防风的重点部位,因为一旦臂架被风驱动失去控制极有可能发生与其他装船机发生碰撞事故,或者驶出行走轨道整机掉入大海等事故。因此,装船机的行走机构通常需要设置定位锁紧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装船机的行走机构的定位锁紧采用的是夹轨器锁定方式。这种夹轨器是一种常闭状态,主要是通过连接结构夹紧行走轨道,防止装船机行走移动。这种夹轨器的缺点是夹紧力较小,在装船机遇到极大风速或者瞬时突风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和定位系统,用以牢固地将装船机定位锁紧,从而提高装船机的防风能力。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拉杆套。其中,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沿着拉杆套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连接至拉杆套的两端。
[0006]优选地,第一拉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拉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拉杆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和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螺纹连接至拉杆套。
[0007]优选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同轴设置;并且第一内螺纹的螺段长度和第二内螺纹的螺段长度相等。
[0008]优选地,在拉杆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使拉杆套相对于第一拉杆和/或第二拉杆相对转动的手柄。
[0009]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包括定位基底部,和待定位的可移动部;其中,可移动部通过上述的定位装置相对于定位基底部定位。
[0010]优选地,定位基底部为地面,可移动部为装船机的行走机构。
[0011 ] 优选地,装船机的行走机构和地面之间设置有多个定位装置,其中,各个定位装置朝向不同的方向设置。
[0012]优选地,定位系统还包括:第一延伸杆,该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拉杆铰接,第二端连接至装船机的行走机构;以及第二延伸杆,该第二延伸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拉杆铰接,第二端连接至地面。
[0013]优选地,第一拉杆的与第一延伸杆铰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允许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插入;第二拉杆的与第二延伸杆铰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允许第二延伸杆的第一端插入。
[0014]优选地,装船机的行走机构的箱型梁上连接有第一耳板,第一延伸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耳板铰接;地面中预埋有第二耳板,第二延伸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耳板铰接。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沿着拉杆套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连接至拉杆套的两端。这样,通过调节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伸缩长度,可以调节整个定位装置的长度。当使用该定位装置将装船机的行走机构相对于地面进行定位连接时,可以通过调节整个定位装置的长度来适应装船机的行走机构和地面之间的间距。这种定位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低。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定位锁定,完全可以满足装船机的行走机构的防风要求,特别是应对瞬时大风的防风要求。另外,该定位装置单人操作只需3分钟至5分钟就可以完成,操作方便且省力可靠。[001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第一拉杆的主视图,示出局部剖开的第一螺纹;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拉杆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第二拉杆的主视图,示出局部剖开的第二螺纹;
[0021]图4是图3所示的第二拉杆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拉杆套的剖视图;
[0023]图6是图5所示的拉杆套的俯视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第一拉杆11第一外螺纹12第一定位孔
[0028]13第一凹槽
[0029]2第二拉杆21第二外螺纹22第二定位孔
[0030]23第二凹槽
[0031]3拉杆套31手柄
[0032]4第一延伸杆41第一销轴
[0033]5第二延伸杆51第二销轴
[0034]6第一耳板7 第二耳板
[0035]100行走机构20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7]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1、第二拉杆2和拉杆套3。其中,第一拉杆I连接至拉杆套3的一端,第二拉杆2连接至拉杆套3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拉杆I和第二拉杆2分别沿着拉杆套3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设置。这样,通过调节第一拉杆I和第二拉杆2的伸缩长度,可以调节整个定位装置的长度。当使用定位装置将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进行定位连接时,可以通过调节整个定位装置的长度来适应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的连接部位的之间的间距。
[0038]参考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拉杆I的一端与拉杆套3螺纹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第二拉杆2的一端与拉杆套3螺纹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2。这样,通过旋转拉杆套3可以使第一拉杆I和第二拉杆2相对于拉杆套3伸缩,从而实现定位装置的整体长度的调节。更具体地,第一拉杆I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拉杆套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11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第二拉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1,拉杆套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21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通过第一外螺纹11和第一内螺纹的配合,可以使第一拉杆I与拉杆套3相连接;通过第二外螺纹21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可以使第二拉杆2与拉杆套3相连接。
[0039]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同轴设置,并且第一内螺纹的螺段长度和第二内螺纹的螺段长度相等。这里所说的螺段,是指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沿着拉杆套3的纵向方向的延伸长度。这样,可以使拉杆套3的受力更加均衡,减小拉杆套3承受径向剪切力的可能性。
[0040]参考图5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拉杆套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手柄31,操作该手柄31可以更省力地使拉杆套3相对于第一拉杆I和/或第二拉杆2相对转动。手柄31可以设置为圆环形,也可以设置为便于抓握的其他形状。
[0041]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定位系统。参考图8,该定位系统包括定位基底部,和待定位的可移动部。其中,可移动部可以通过上述的定位装置相对于定位基底部定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定位基底部为地面200,可移动部为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也就是说,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可以通过上述的定位装置相对于地面200定位。
[0042]更详细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定位系统还包括第一延伸杆4和第二延伸杆5。第一延伸杆4的第一端与第一拉杆I铰接,第二端连接至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第二延伸杆5的第一端与第二拉杆2铰接,第二端连接至地面200。更详细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延伸杆4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三定位孔,该第三定位孔与第一拉杆I上的第一定位孔12相匹配。通过将第一销轴41穿过第一定位孔12和第三定位孔,可以将第一延伸杆4的第一端与第一拉杆I铰接。第二延伸杆5的第一端开设有第四定位孔,该第四定位孔与第二拉杆2上的第二定位孔22相匹配。通过将第二销轴51穿过第二定位孔21和第四定位孔,可以将第二延伸杆5的第一端与第二拉杆2铰接。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定位孔12至第四定位孔为形状相同的定位孔,第一销轴41和第二销轴51为通用件。这样,可以更便捷地安装设备,并且便于维护检修。
[0043]更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拉杆I的与第一延伸杆4铰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3,该第一凹槽13允许第一延伸杆4的第一端插入。其中,第一凹槽1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2。第一销轴41依次穿过第一凹槽13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第一定位孔12、第三定位孔和另一个侧壁上的第一定位孔12,将第一拉杆I和第一延伸杆4连接。第二拉杆2的与第二延伸杆5铰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允许第二延伸杆5的第一端插入。其中,第二凹槽2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2。第二销轴51依次穿过第二凹槽23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第二定位孔22、第四定位孔和另一个侧壁上的第二定位孔22,将第二拉杆2和第二延伸杆5连接。藉此,可以提高第一拉杆I和第一延伸杆4之间以及第二拉杆2和第二延伸杆5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
[0044]继续参考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的箱型梁上连接有第一耳板6,第一延伸杆4的第二端与第一耳板6铰接。地面200中预埋有第二耳板7,第二延伸杆5的第二端与第二耳板7铰接。在将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相对于地面200的定位操作中,可以先将第一拉杆I和第一延伸杆2的第一端铰接,将第二拉杆2和第二延伸杆5的第一端铰接。然后,将第一延伸杆4的第二端与第一耳板6铰接。转动手柄31,使得第二延伸杆5的第二端与第二耳板7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实现将第二延伸杆5的第二端与第二耳板7铰接。
[0045]仍然参考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系统中,可以在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和地面200之间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定位装置。其中,各个定位装置朝向不同的方向设置。尤其是,以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为中心,对称地安装各个定位装置。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的防风能力。
[004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I )、第二拉杆(2)和拉杆套(3),其中,所述第一拉杆(I)和第二拉杆(2)分别沿着所述拉杆套(3)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连接至所述拉杆套(3)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I)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所述第二拉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1),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2);所述拉杆套(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1)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和与所述第二外螺纹(21)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拉杆(I)和第二拉杆(2 )螺纹连接至所述拉杆套(3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同轴设置;并且 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段长度和所述第二内螺纹的螺段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杆套(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拉杆套(3)相对于所述第一拉杆(I)和/或第二拉杆(2)相对转动的手柄(31)。
5.一种定位系统,包括定位基底部,和待定位的可移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通过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相对于所述定位基底部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基底部为地面(200),所述可移动部为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和地面(200 )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定位装置朝向不同的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还包括:第一延伸杆(4),该第一延伸杆(4)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41)与所述第一拉杆(I)铰接,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以及第二延伸杆(5),该第二延伸杆(5)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1)与所述第二拉杆(2 )铰接,第二端连接至地面(200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I)的与所述第一延伸杆(4)铰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允许所述第一延伸杆(4)的第一端插入; 所述第二拉杆(2)的与所述第二延伸杆(5)铰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23),所述第二凹槽(23)允许所述第二延伸杆(5)的第一端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船机的行走机构(100)的箱型梁上连接有第一耳板(6),所述第一延伸杆(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耳板(6)铰接; 地面(200)中预埋有第二耳板(7),所述第二延伸杆(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耳板(7)铰接。
【文档编号】B65G67/60GK203699436SQ201420024492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王敏刚, 马光辉, 宋文亮, 鲍建员, 崔永祥, 李建光, 韩斌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