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箱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928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箱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箱机,属于包装机械领域,主要应用于利乐砖等包装产品的装箱,包括用于夹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列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装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同一分道机构下输出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可以进行二次分组,以提供更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
【专利说明】一种装箱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箱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装箱机的结构一般均具有分道机构、分组机构以及装箱机构,分道 机构用于将单列产品排成η列,分组机构用于将排成η列的产品排成呈m*n矩阵阵列,具 体的分道机构可参考专利号为ZL201110145065. 1的发明专利,分组机构可参考专利号为 20112031136. 7的发明专利,装箱机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31018916. 8的发明申请(一般情 况下,分道机构的输出端都会设有分组机构,因而分道机构和分组机构也可视为一体),产 品分道再分组后,形成m*n矩阵排列的产品阵列,例如3*8、4*5的形式,由于装箱设备中分 道数量固定,使得分组后产品阵列的形式单一。例如在一分八的装箱设备中,产品分组形成 3*8、4*8、5*8、6*8、7*8 等 n*8 状态排列。若要获得 8*3、8*4、8*5、8*6、8*7 等 8*n 状态排列 的分组产品,则必须使用一分η道的分道机构。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分道数量来获得预定 形式的产品阵列的方式,存在分组形式单一的缺点,造成不同装箱要求会需要专一的装箱 设备来匹配的情况,这增加了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新式装箱技术的快速推广。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箱机,可以在同一分道机构输出 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可以进行二次分组,以提供更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
[0004]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装箱机,包括用于夹 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列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 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 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装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 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 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
[0005] 作为优选,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架I,所述安装架I的顶部连接有驱动机 构II,所述安装架I由驱动机构II驱动轴向转动,所述安装架I的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限 位板I,所述四个限位板I围绕安装架I的转动中心轴设置,其中两个限位板I相对设置、 另外两个限位板I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架I上安装有驱动机构I,所述四个限位板I均与 驱动机构I连接并由驱动机构I驱动相对安装架I转动,所述四个限位板I由驱动机构I 驱动转动以靠近或远离安装架I的转动中心轴。
[0006]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I包括安装在安装架I上的四个气缸I,每个气缸I的 伸缩端分别与一个限位板I连接,所述气缸I与安装架I转动连接,所述气缸I的伸缩端 与限位板I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II包括驱动电机I,所述驱动电机I通过减速器IV与 安装架I连接。
[0007]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I、固定设置的底板II、滑动连 接在底板I上的载物台I和滑动连接在底板II上的载物台II,所述底板I和底板II之间有 间距,所述载物台I的载物面和载物台II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底板I上安装有与 载物台I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I在底板I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载物台II的推动组件I,所 述底板II上安装有与载物台II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II在底板II上滑动靠近或远离载物台 I的推动组件II,所述载物台I与载物台II相互靠近时可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载物台。
[0008] 作为优选,所述载物台I上和载物台II上均设置有挡板I,所述载物台I和载物 台II并在一起时,所述载物台I上的挡板I和载物台II上的挡板I围成一个一侧开口的限 位区间,所述限位区间的开口方向朝向夹包旋转机构,所述载物台II侧部位于限位框的开 口处设置有挡板II,所述挡板II通过转轴II转动连接在载物台II上,所述载物台II上设置 有用于驱动挡板II以转轴II为中心轴转动的驱动机构III。
[0009]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III为转动连接在载物台II上的气缸IV,所述气缸IV的活 塞端与挡板II转动连接。
[0010] 作为优选,所述装箱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二次分组机构上方的安装台、安装在安 装台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于升降机构上的两组夹包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安装架II, 所述升降机构工作带动安装架II上下升降,所述两组夹包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II上,所述 两组夹包机构之间有间距,所述夹包机构包括两个夹板和两个限位板II,所述夹板和限位 板II间隔设置并围成一矩形夹包空间,所述安装架II上安装有驱动机构IV和驱动机构V, 所述驱动机构IV至少与一个夹板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夹板,所述驱动机构V至 少与一个限位板II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限位板II。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滑动连接于安装架II,所述驱动机构IV包括安装在安装架II 上的驱动电机II和安装在安装架II上的丝杆,所述丝杆具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一 个夹板设在丝杆的其中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螺纹连接,另一个夹板设在丝杆另一段螺纹处 并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V包括安装在安装架II上的两个气缸V,其中一个气缸 V的活塞端与一个限位板II固定连接,另一个气缸V的活塞端与另一个限位板II固定连 接。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II上套设于安装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一根同步带I和 一个与同步带I齿纹配合的同步带轮I,所述同步带I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安装架II上, 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与同步带轮I连接并可驱动同步带轮I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III。
[0013]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组件I包括气缸II,所述气缸II为单行程气缸,所述气缸II一 端与底板I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I连接,所述推动组件II包括气缸III,所述气缸III为双行 程气缸,所述气缸III一端与底板II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II连接,所述载物台I和载物台II 并在一起时,其中一组夹包机构位于载物台I的正上方,该组夹包机构和另一组夹包机构 的排列方向与载物台I和载物台II的排列方向一致。
[0014] 作为优选,所述包装箱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 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载 物台III,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有推送机构I,所述推送机构I包括 推板组件I、与推板组件I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I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I、推板组件 II和与推板组件II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II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II,所述推板组件I和 推板组件II均具有用于推送物品的推板I,两个推板I并排设置且其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 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两个推板I的移动轨迹线经过载物台III的正上方,位于前方的推板 I将第一输送机构上的物品推送至载物台III后,两个推板I之间有间距且在第一输送机构 上输送的物品进入两个推板I之间。
[0015]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I和传动组件II为同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由 至少两个同步带轮II张紧的同步带II,至少有一个同步带轮II由驱动机构VI驱动转动。
[0016]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VI为与同步带轮II连接的驱动电机IV。
[0017] 作为优选,所述推板组件I包括固定于同步带II的安装座II和与安装座II连接的 推板I,所述安装座II上设有与推板I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I动作使其底端升高或降低的 驱动机构W。
[0018]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W为安装在安装座II上的摆动气缸。
[0019] 作为优选,还包括导轨I,所述导轨I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座II的运动方向一致,所 述安装座II与导轨I滑动连接。
[002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由传动轮I张紧的传送链。
[0021]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链上设有挡板III。
[0022]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链的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的 输送方向一致。
[0023]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的两组物 品排成一列输出的第三输送机构。
[0024]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无动力滚筒架 和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与无动力滚筒架并排设置的输送带III,所述输送带III的 输送方向平行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所述无动力滚筒架上具有无动力滚筒,所述输 送带III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无动力滚筒的轴向,所述无动力滚筒架远离输送带III的一侧设有 用于将无动力滚筒架上的物品推送至输送带III上的推送机构II。
[0025]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机构II包括气缸VI和设置在气缸VI伸缩端的推板II。
[0026]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所述包装箱的提 手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输送机构上的连杆,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与连杆连接 的驱动机构W,所述连杆上安装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朝向倾斜 于插入部的运动方向。
[0027] 作为优选,所述插入部为固定设置在连杆上的斜块,所述导向面为斜块的斜面,顺 着斜块的插入方向,所述斜面逐渐向斜块的另一侧倾斜。
[0028]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W为气缸VL所述气缸W的缸筒W与第二输送机构转动 连接、气缸W的活塞杆W与连杆转动连接,或者所述气缸W的活塞杆W与连杆转动连接、气 缸W的缸筒W与第二输送机构转动连接。
[0029]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上设有向气缸W延伸的延伸部II,所述气缸W通过与延伸部 II连接进而与连杆连接。
[0030]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将呈矩阵排列的产品矩阵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的 推包机构,所述推包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和推包组件,动力组件具有直线往复式输出动力的 动力输出端,所述推包组件固定连接于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固 定连接有安装板IV,所述安装板IV转动连接有铰链板,所述安装板IV上设置有驱动机构IX, 所述驱动机构IX与铰链板连接,所述推包组件具有推板III,所述推板III与铰链板固定连接, 推板III的运动范围和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运动范围呈错位分布。
[0031]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III张紧的同步带III,其中一个 同步带轮III与驱动机构X连接并由驱动机构X带动转动,所述同步带III具有直线部分,所 述安装板IV固定连接于同步带III的直线部分上,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为安装板IV和 同步带III的连接处。
[0032]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IX为气缸W,所述气缸W的缸体与安装板IV转动连接,所 述气缸w的活塞端与铰链板转动连接。
[0033]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X为一与同步带轮III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V。
[0034]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设置的导轨II,所述导轨II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板IV的移动 方向一致,所述导轨II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安装板IV与滑块固定连接。
[0035] 有益效果:
[0036]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装箱机,可以将经分道机构、分组机构 输出的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变成n*m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可以在同一分道机构输 出端输出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经二次分组机构再分组后,可以得到n*a、n* (m-a)两 组矩阵排列的产品,而得到的n*a、n* (m-a)两组产品由装箱机构同时装箱后输出;而且, 当夹包旋转机构不工作时,将经分道机构、分组机构输出的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则 由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可以得到(n-a)两组矩阵排列的产品并由装箱机构同时装 箱;可以提供更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并且克服了以往一条生产线上仅能安装一个装 箱工位的问题,效率较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为产品的第一种装箱流程图;
[0039] 图3为产品的第二种装箱流程图;
[004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包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5为图4所示夹包旋转机构的主视图;
[0042] 图6为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0043] 图7为图4所示夹包旋转机构的左视图;
[0044] 图8为图4所示夹包旋转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0045]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次分组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0046] 图10为图9所示二次分组机构的主视图;
[0047] 图11为图9所示二次分组机构的左视图;
[0048] 图12为图9所示二次分组机构的俯视图;
[0049]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箱机构、广品、包装箱的对应关系图;
[0050]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箱机构的主视图;
[0051] 图15为图14所示装箱机构的左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箱机构和分组机构配合时的主视图;
[0053] 图17为图16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0054]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箱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0055] 图19为图18所示包装箱输送机构的右视图;
[0056] 图20为图18所示包装箱输送机构的主视图;
[0057]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输送机构的推送机构I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机构和第三输送机构配合时的 结构示意图;
[0059]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在气缸W处于收缩状态时的主视 图;
[0060]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在气缸W处于收缩状态时的俯视 图;
[0061]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在气缸W处于伸长状态时的主视 图;
[0062]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上的结构示意 图;
[0063]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64] 图28为图27所示推包机构的主视图;
[0065] 图29为图27所示推包机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如图1所示,一种装箱机,包括用于夹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 列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 机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 装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
[0067] 该装箱机可采用两种方法将产品装箱。
[0068] 如图2所示,该装箱机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的第一种装箱方法为:包括以下步 骤:步骤一、采用分道机构将呈单列排列的产品分道后形成η列,相邻两列产品紧邻,每列 中相邻两个产品紧邻,箭头a表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步骤二、采用分组机构将步骤 一中成η列排列的产品分组使其形成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箭头b处为该步骤中产品的 输送方向;步骤三、采用推送机构将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从完成步骤二输出后的某一位 置输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或者采用推送机构将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从完成步骤 二输出后的某一位置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箭头c表示该处产品的输送方向或推 送方向,产品被输送或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后,位于夹包旋转机构的正下方;步骤 四、夹包旋转机构将其下方的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旋转使该组产品行和列方向互换后变 为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箭头d处为该步骤的旋转方向;步骤五、夹包旋转机构旋转动作 完成后将产品松开,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被输送机构输送或被推送机构推送至二次分组 机构上,输送方向或推送方向如箭头e所示;步骤六、二次分组机构将其上方的呈阵列 排列的产品分成两组,分组方向如箭头f所示,分开的两组产品中,一组呈n*a阵列排列、另 一组呈n* (m-a)阵列排列;步骤七、装箱机构将呈n*a阵列排列和呈n* (m-a)阵列排列的 两组产品分别装箱,箭头g处表示该步骤的示意图;上述步骤中,箭头a、b、e的方向一致, 表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均垂直于箭头c、f的方向。该装箱方法可将呈m*n矩阵排 列的产品变成呈n*a阵列排列和呈n* (m-a)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如将呈6*8 矩阵排列的产品变成呈8*3阵列排列和呈8*3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
[0069] 如图3所示,该装箱机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的第二种装箱方法为:包括以下步 骤:步骤一、采用分道机构将呈单列排列的产品分道后形成η列,相邻两列产品紧邻,每列 中相邻两个产品紧邻,箭头h表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步骤二、采用分组机构将步骤 一中成η列排列的产品分组使其形成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箭头i处为该步骤中产品的 输送方向;步骤三、采用输送机构或推送机构将从完成步骤二后输出的呈m*n矩阵排列的 产品输送或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箭头j表示该处产品的推送方向,呈m*n矩阵排 列的产品被输送或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后,产品位于夹包旋转机构的正下方;步 骤四、采用输送机构或推送机构将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推送至二次分组机构上,推送方 向如箭头k所示;步骤五、二次分组机构将其上的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分成两组,分组方 向如箭头1所示,分开的两组产品中,一组呈m*a阵列排列、另一组呈m* (n-a)阵列排列; 步骤六、将呈m*a阵列排列和呈m* (n-a)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分别装箱,箭头m处表示该 步骤的示意图;上述步骤中,箭头h、i、k的方向一致,均垂直于箭头j、1的方向,整个过程 中,夹包旋转机构始终不工作。该方法可将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变成呈m*a阵列排列和 呈m* (n-a)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如将呈5*8矩阵排列的产品变成呈5*4阵列 排列和呈5*4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
[0070] 如图4至8所示,夹包旋转机构采用如下结构:其包括安装架I 11和带动安装架 I 11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I 13,驱动电机I 13通过减速器IV 15与安装架I 11连接,安装 架I 11呈矩形板状结构,安装架I 11的上方有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安装座16,驱动电机 I 13和减速器IV 15的主体部分固定在机体的安装座16的顶部上,减速器IV 15的输出端穿 至安装座16的下方与安装架I 11固定连接,安装座16具有使减速器IV 15的输出端穿过 的孔,安装架I 11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限位板I 12,四个限位板I 12均为矩形板体,四个 限位板I 12围绕安装架I 11的转动中心轴设置,其中两个限位板I 12相对设置、另外两 个限位板I 12相对设置,每个限位板I 12均通过一个连接件122与安装架I 11连接,限 位板12固定在连接件122的底部,连接件122与安装架I 11转动连接,连接件122的顶部 与气缸I 14的伸缩端转动连接,安装架I 11顶部设置有四个转轴I 111,相邻的两个转轴 I 111相互垂直,相对的两个转轴I 111相互平行,每个转轴I 111对应一个限位板I 12, 连接件122的中部设置有向安装架I 11延伸并与转轴I 111连接的延伸部123,连接件22 通过延伸部123与转轴I 111连接,安装架I 11上安装有四个气缸I 14,四个气缸I 14呈 环形阵列排布,每个气缸I 14的缸体均与安装架I 11转动连接,每个气缸I 14的伸缩端 分别与一个限位板I 12连接,气缸I 14伸缩带动与其连接的限位板I 12相对安装架I 11 转动以使四个限位板I 12的底部向一起聚拢或相互散开,安装在装箱机生产线上使用时, 夹包旋转机构置于分组机构的输出端,在夹包旋转机构的下方应当设置支撑面(该支撑面 可以是输送带本身,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设置)以便承和支撑接分组机构输出的已经处 于分组状态的产品,安装架I 11由驱动机构II驱动轴向转动时的转动中心轴垂直于该支 撑面,限位板I 12相对安装架I 11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平行于该支撑面。初始状态下,四个 气缸I 14均处于收缩状态,四个限位板I都处于高位,经分组机构分组后输出的呈m*n矩 阵排列的产品91被推包机构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下方的支撑面上,此时安装架I位于产 品的正上方,然后四个气缸I 14伸出,四个均限位板I向下转动,此时四个限位板I向安 装架I的转动中心轴聚拢,四个限位板I最终处于在安装架I下部并由此形成与产品矩阵 外形即尺寸相应的限位空间,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被限位夹持住,接着驱动电机I 13转 动,安装架I轴向转动九十度,产品矩阵随之转动九十度后变成呈n*m矩阵排列,驱动电机 I 13停止运动,四个气缸I 14均收缩,四个限位板I向上转动重新回到高位,接着呈n*m 矩阵排列的产品被输送带送出后再由推送机构推出至分组机构所在工位或者直接由推送 机构推出至分组机构所在工位;其中,推送机构可以采用通过气缸带动推板组件运动的结 构,也可采用丝杆带动推板组件运动或者同步带带动推板组件运动的结构,该处输送机构、 推送机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71] 本实施例中,限位板I 1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21,一方面可以减轻限位板I 12的 重量、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在四个限位板I 12夹持住产品后可增加限位板I 12与产品之间 的摩擦。
[0072] 如图9至12所示,二次分组机构可采用如下结构:其包括底板I 221、底板II 222、 载物台I 211和载物台II 212,底板I 221、底板II 222均固定在机架上,载物台I 211滑动 连接在底板I 221上(底板I 221上设置有导轨94、载物台I 211上设置有与底板I 221 上的导轨配合的滑块95),载物台II 212滑动连接在底板II 222上(底板II 222上也设置有 导轨94、载物台II 212上设置有与底板II 222上的导轨配合的滑块95),底板I 221和底板 II 222之间有间距,载物台I 211与载物台II 212并排设置,载物台I 211的载物面和载物 台II 212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也包括大致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载物台I 211与载物 台II 212可相互靠或者相互远离,初始状态下载物台I 211与载物台II 212并在一起(并在 一起时,载物台I 211与载物台II 212之间可以有一定间隙,但该间隙宽度应当小于单个产 品的宽度以保证产品不会从载物台I 211与载物台II 212之间的间隙中掉落),此时二者共 同形成一个大载物台,底板I 221上安装有气缸II 231,气缸II 231-端与底板I 221连接、 另一端与载物台I 211连接,气缸II 231伸缩推动载物台I 211在底板I 221上滑动以靠近 或远离载物台II 212,底板II 222上安装有气缸III 232,气缸III 232 -端与底板II 222连接、 另一端与载物台II 212连接,气缸III 232伸缩推动载物台II 212在底板II 222上滑动靠近 或远离载物台I 211,载物台I 211上和载物台II 212上均设置有挡板I 213,载物台I 211 上的挡板I 213由一个纵挡板96和一个横挡板97组成、该纵挡板96和该横挡板97排列成 L形,载物台II 212上的挡板I 213也由一个纵挡板96和一个横挡板97组成、该纵挡板96 和该横挡板97也排列成L形,其中纵挡板96和横挡板97的抵挡面均垂直于载物台I 211 和载物台II 212的载物面,载物台I 211和载物台II 212并在一起时,载物台I 211上的挡 板I 213和载物台II 212上的挡板I 213围成一个一侧开口的限位区间,该限位区间的开 口朝向夹包旋转机构以使在夹包旋转机构处完成旋转动作后的产品能被推送机构从开口 处推入限位区间内,此时,载物台I 211上的纵挡板96平行于载物台II 212上的纵挡板96、 载物台I 211上的横挡板97与载物台II 212上的横挡板97对接且二者在同一直线上,载物 台II 212侧部位于限位框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II 214,挡板II 214通过转轴II 215转动连接 在载物台II 212上,载物台II 2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挡板II 214以转轴II 215为中心轴转 动的气缸IV 216,气缸IV 216的缸体转动连接在载物台II 212上,气缸IV 216的活塞端与挡 板II 214转动连接。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该二次分组机构设置在夹包旋转机构的前方, 初始状态下,载物台I 211和载物台II 212并在一起,挡板II 214呈平躺状态,挡板II 214 的上表面与载物台I 211和载物台II 212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待夹包旋转机构完成旋 转后,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被输送或推送出,经载物台I 211上的挡板I 213和载物 台II 212上的挡板I 213所围成的限位区间内的开口处输送或推送至限位区间内,此时,一 部分呈n*a阵列在载物台I 211上、一部分呈n*(m-a)阵列在载物台II 212上,然后气缸 IV 216工作带动挡板II 214转动坚起挡在载物台II 212上产品的侧部,然后气缸III 232动 作,带动载物台II 212移动远离载物台I 211,此时产品矩阵被分为两组,一组呈n*a阵列、 另一种呈n* (m-a)阵列;本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挡板II 214,当然去掉挡板II 214后相应 的功能也没有了。
[0073] 如图13至15所示,装箱机构采用如下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二次分组机构上方的 安装台44、安装在安装台44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于升降机构上的两组夹包机构,升降机 构具有安装架II,升降机构工作时带动安装架II上下升降,两组夹包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 II上,二次分组机构将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分成两组后,两组产品各位于一组夹包机构 的正下方,升降机构动作带动两组夹包机构下降,每组夹包机构将各自对应的产品夹持住 然后再进行装箱,为避免两组夹包机构之间相互干涉,两组夹包机构之间应当设置一定间 距,其中安装架II包括安装板I 434、并排设置在安装板I 434下方的两个安装板II 435以 及位于安装板I 434上方的安装板III 436,安装板I 434和每个安装板II 435均通过连接 杆437连接,安装板I 434和安装板III 436之间通过导柱438连接,安装台44套设在导柱 438上,升降机构还包括上端固定于安装板III436、下端固定于安装板I 434的同步带I 51, 安装台44上安装有与同步带I 51齿纹配合的同步带轮I 52以及与同步带轮I 52连接的 用于驱动同步带轮I 52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III 45,安装台44上设置有两个从动轮46,同 步带轮I 52设在两个从动轮46之间,同步带I 51先从一个从动轮46和同步带轮I 52之 间穿过、再从另一个从动轮46和同步带轮I 52之间穿过,两个从动轮46 -方面具有导向 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同步带轮I 52和同步带I 51始终啮合在一起;两组夹包机构各位于 一个安装板II 435处,两组夹包机构的结构相同,下面仅与其中一组为例进行说明,安装板 I 434底面对应每组夹包机构处均具有两个安装片4341,且两个安装片4341之间设置有导 杆439,夹包机构包括两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II 342,夹板341和限位板II 342间隔设 置并围成一矩形夹包空间,该夹包空间即由两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II 342所限定的范 围区间,两个限位板II 342分别位于安装板II 435的两侧,两个夹板分别位于安装板II 435 的另外两侧,其中安装板II 435的底面对应该夹包机构处设置有两个安装片4341,两个安 装片4341之间设置有导杆439,两个夹板341均套设在导杆439上并可沿导杆439滑动,安 装架II上安装有驱动电机II 432和丝杆431,其中驱动电机II 432安装在安装板I 434上, 丝杆431 -端与一个安装片4341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安装片4341与驱动电机II 432连 接,丝杆431与两个安装片4341均为转动连接,丝杆431具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一 个夹板341设在丝杆431的其中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另一个夹板341设在 丝杆431另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当驱动电机II 432驱动丝杆431转动时,两 个夹板34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个夹板341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安装板II 435上安装 有两个气缸V 433,其中一个气缸V 433的活塞端与一个限位板II 342固定连接,另一个气 缸V 433的活塞端与另一个限位板II 342固定连接,气缸V 433伸缩以带动与其连接的限 位板II 342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限位板II 342,夹包机构在下降的过程中,与之对应的产品最 终进入两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II 342围成的夹包空间内;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该装 箱机构位于分组机构的上方,初始状态下该装箱机构位于分组机构的上方,如图16和图17 所不,其中一个夹包机构在载物台I 211正上方,该夹包机构与另一个夹包机构的排列方 向与载物台I 211和载物台II 212的排列方向一致,包装箱输送机构在二次分组机构的下 方并可同时将两个包装箱92输送到分组机构下方,包装箱输送机构将两个包装箱92输送 到分组机构下方后每个包装箱正对一个夹包机构,二次分组机构中,气缸II 231采用单行 程气缸,气缸III 232采用双行程气缸,二次分组机构在进行分组时,气缸III 232动作带动载 物台II 212远离载物台I 211将产品矩阵分成两组,此时载物台II 212移动到另一个夹包 机构(即非正对载物台I 211的夹包机构)的正下方,然后驱动电机III 45工作,安装架II向 下移动带动两个夹包机构向下移动,直至载物台I 211上的产品伸入其正对的夹包机构的 夹包空间内、载物台II 212上的产品伸入其正对的夹包机构的夹包空间内,然后每组夹包 机构的驱动电机II 432工作带动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气缸V 433工作带动两个限位板II相 互靠近将夹包空间内产品夹紧,然后气缸II 231工作带动载物台I 211远离载物台II 212、 气缸III 232工作带动载物台II 212远离载物台I 211,移动过程中,载物台I 211上产品矩 阵逐渐脱离载物台I 211、载物台II 212上产品矩阵逐渐脱离载物台II 212,载物台I 211 和载物台II 212移动到位后,驱动电机III 45工作安装架II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夹包机构向 下移动从载物台I 211和载物台II 212之间、底板I和底板II之间通过直至到达位于二次 分组机构下方的包装箱内,产品被装入各自包装箱内,然后每组夹包机构的驱动电机II 432 工作带动两个夹板相互远离、气缸V 433工作带动两个限位板II相互远离,产品被松开,然 后升降机构带动两组夹包机构上升复位,包装输送机构将装箱完成的包装箱送出。
[0074] 如图18至图22所示,包装箱输送机构采用如下结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 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 送机构之间设置有载物台III 63,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有推送机构I, 推送机构I包括推板组件I、与推板组件I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I往复移动的传动组 件I、推板组件II和与推板组件II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II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II,推 板组件I和推板组件II的结构相同,均具有推板I 614,两个推板I 614前后并排设置且其 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传动组件I和传动组件II为同一传动组件,推 板组件I和推板组件II均连接在传动组件上并由传动组件带动同时移动,推板组件I的推 板I 614和推板组件II的推板I 614之间有间距,传动组件先带动推板组件I和推板组件 Π 移动使推板组件I的推板I 614运动将第一输送机构65上的物品推送至载物台11163,此 时推板组件I的推板I 614和推板组件II的推板I 614之间的空间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上 方,第一输送机构将包装箱输送至推板组件I的推板I 614和推板组件II的推板I 614之 间的空间后,传动组件再带动推板组件I和推板组件II运动使推板组件I的推板I 614推 动载物台III63上的产品、推板组件II的推板I 614推动第一输送机构上的产品至第二输送 机构,图18中箭头A表不第一输送机构65的输送方向,箭头B表不推板组件I的推送方向, 箭头C表不推板组件I的回复方向,箭头D表不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第一输送机构 65可采用由传动轮张紧的传送带等普通的输送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传动组 件I和传动组件II为同一传动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II 611张紧的同步带II 612, 同步带轮II 611均安装在安装架III61上,其中一个同步带轮II 611通过减速器I 618与驱 动电机IV 615连接并由驱动电机IV 615驱动轴向转动,减速器I 618也安装在安装架III 61 上,驱动电机IV 615带动同步带轮II 611转动,同步带轮II 611带动同步带II 612传动,同 步带II 612进而带动推板组件I移动,结构简单,传动准确,当然,也可采用气缸推动推板 组件I和推板组件II移动的方式;推板组件I包括固定安装于同步带II 612上的安装座 II 613和与安装座II 613连接的推板I 614,安装座II 613上安装有与推板I 614连接的 摆动气缸616,摆动气缸616通过带动推板I 614摆动进而使推板I 614底端升高或降低, 图20中箭头F表示摆动气缸616带动推板I 614摆动的摆动方向;实际工作时,初始阶段, 推板组件I和推板组件II均位于第一输出机构65的载物台III所在一侧的对侧,推板组件 I位于推板组件II的前方,更靠近第一输出机构65,第一输出机构65上的包装箱传送至推 板组件I推送面的前方后,驱动电机IV 615工作带动同步带轮II 611转动进而带动同步带 II 612传动,同步带II 612传动带动推板组件I运动将该包装箱推送至载物台III 63,此时 第一输出机构65位于推板组件I的推板I和推板组件II的推板I之间的空间的正下方, 第一输出机构65的下一个包装箱传送至两个推板I之间后,驱动电机IV 615工作带动带动 同步带II 612传动进而带动推板组件I和推板组件II运动,推板组件I推动载物台III63上 的物品、推板组件II推动第一输送机构65上的物品,直至两个包装箱均被推至第二输送机 构上,由于推板组件I的推板I和推板组件II的推板I并排设置,因此两个包装箱均被推 至第二输送机构后也为并排排列,而在推板I 614推送包装箱从第一输送机构65到载物台 III 63以及到第二输送机构的过程中,推板I 614底端均位于最低点,当两组包装箱被推送 至第二输送机构上后回复时,摆动气缸616工作带动推板I 614摆动进而使推板I 614底 端升高,保证与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输送包装箱的运动轨迹无交叉的区域,避免在回复的过 程中碰到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包装箱;在安装架III 61上安装有导轨I 617,导轨I 617 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座II 613的运动方向一致,安装座II 613与导轨I 617滑动连接,同步带 II 612带动安装座II 613往复移动时,安装座II 613在导轨I 617上滑行,运行稳定。
[0075]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由传动轮I 622张紧的传送链621,传送链621 为两条且平行设置,传动轮I 622安装在安装架IV 62上,安装架IV 62上安装有与传动轮 I 622连接的用于驱动传动轮I 622转动的驱动电机V 625,驱动电机V 625与传动轮 I 622通过减速器II 626连接,两条传送链621上架设有若干挡板III 623,挡板III 623为由 底板III 6231和坚板6232组成的直角挡板,两个挡板III 623为一组,每组中两个挡板III 623 相向设置,第一输送机构上的包装箱和载物台III 63上的包装箱同时被推送过来后恰好被 推送至两个挡板III 623之间,此时包装箱的底部落在两个挡板III 623的底板III 6231上由 两个底板III 6231支撑、同时包装箱限位在两个坚板6232之间,同时在传送的过程中坚板 6232对包装箱也具有推动作用,可保证两个包装箱传送的过程中始终并排排列进而保证两 个包装箱能够一起到达具有两个并排的装箱工位的装箱机构处;安装架IV 62上位于传送 链621、挡板III 623的上方安装有隔板624,隔板62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 向一致,设置隔板624后,隔板624将第二输送机构分为左右两部分,第一输送机构上的物 品和载物台III 63上的包装箱同时推送至第二输送机构后,在输送的过程中分别位于隔板 624的左右两侧而不会并在一起,以保证能够准确到达各自的装箱工位以便于装箱机构进 行装箱,当然为使载物台III 63上的物品能够推送至隔板624的另一侧,隔板624朝向载物 台III 63 -端的端部不能超过推板I的移动轨迹的下方位置。
[0076]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的两组放置 了产品的包装箱排成一列输出的第三输送机构,装箱机构将第二输送机构上并排传送的 两个包装箱完成装箱后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输出,经第三输送机构将其排成一列输 出。其中,第三输送机构包括无动力滚筒架641和与无动力滚筒架641并排设置的输送带 III 643,输送带III 643由两个传动轮II 646张紧,其中一个传动轮II 646由驱动电机VI 647 驱动转动,驱动电机VI647与传动轮II 646通过减速器III648连接,传动轮II 646、驱动电机 VI647和减速器III648均安装在安装架V 64上,无动力滚筒架641上具有无动力滚筒642, 输送带III 643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无动力滚筒642的轴向,无动力滚筒架641远离输送带 III 643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无动力滚筒架641上的物品推送至输送带III 643上的气缸VI 644 和设置在气缸VI644伸缩端的推板II 645,气缸VI644可以安装在无动力滚筒架41上,也可 安装在其他机架上,图18中箭头E表示输送带III 643的传送方向,箭头G表示推送机构II 的推送方向,箭头Η表示推送机构II的回复移动方向。第二输送机构上并排传送的两个包 装箱完成装箱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输出后,一个从无动力滚筒架641上滑出、另一个 传送到输送带III 643上并由输送带III 643传送出去,从无动力滚筒架641上滑出的包装箱 到达推板II 645所在的位置后,气缸VI 644动作带动推板II 645将该包装箱推送至输送带 III 643上,该包装箱恰好被推送至输送带III 643上其中两个包装箱之间并与其排成一列输 出。
[0077]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如图23至26所 示,该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包括连杆72,连杆72与安装架IV 62通过轴I 751转接,连杆 72的端部具有斜块73,安装架IV 62上设有与连杆72连接的气缸W 74,气缸W 74的缸筒 W 741与安装架IV 62通过轴II 752转动连接、气缸W 74的活塞杆W 742与连杆72通过轴 III 753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为气缸W 74的活塞杆W 42与连杆72转动连接、气缸W 74的缸 筒W 741与第二输送机构转动连接,气缸W 74收缩带动连杆72转动进而带动斜块73向第 二输送机构上的包装箱移动并插入包装箱92外壁和提手93之间的间隙中,气缸W 74伸出 带动连杆72反向转动以复位;其中,斜块73底端具有斜面731,斜块73在插入包装箱外壁 和提手之间的间隙中时,斜面731位于提手所在一侧,斜块73插入包装箱外壁和提手之间 的间隙后,自上而下即顺着斜块73的插入方向,斜面731到包装箱的包装箱外壁的距离逐 渐减小,也即斜块73自下而上越来越厚,斜块73和连杆72通过螺栓连接,连杆72上设有 长孔722,斜块73具有螺纹孔732,螺栓穿过长孔722与螺纹孔732螺纹配合,连杆72卡在 螺栓的螺栓头和斜块73之间,设置长孔722便于调节斜块73的位置;连杆72上设有向气 缸W 74延伸的延伸部II 721,气缸W 74通过与延伸部II 721连接进而与连杆72连接,设置 延伸部II 721后,气缸W 74通过较短的行程即可使连杆72有较大的转动角度,进而使斜块 73具有较大的升降幅度以保证包装箱能够通过时不被斜块挡到。
[0078] 安装在生产线上后,该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可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上位于装箱 机构所在工位处,当包装箱在第二输送机构上输送到装箱机构所在工位后,包装箱被固定, 此时包装箱的外壁和其提手之间的间隙恰好在斜块73的运动轨迹线上,气缸W 74收缩,斜 块73向下移动插入提手与包装箱之间的缝隙,由于斜块73自下而上越来越厚,随着斜块73 的插入,提手被向外撑开,提手与包装箱之间的缝隙逐渐增大,表现在包装箱内,则为提手 两端被逐渐拉向包装箱内侧壁最终紧靠在包装箱内侧壁。
[0079] 如图27至29所示,推包机构包括主安装板86、安装在主安装板86上的轮座815、 安装在轮座815上的两个同步带轮III813以及由两个同步带轮III813张紧的同步带111818, 主安装板86通过安装架VI 85安装在机架上,安装架VI 85由两个平行设置的坚直安装板和 安装在两个坚直安装板顶部的水平安装板构成,同步带轮III 813通过转轴VI 814装配在轮 座815上,其中一个同步带轮III813通过减速器V 82与驱动电机V 81连接,驱动电机V 81 转动带动同步带轮III813轴向转动,主安装板86上安装有减速器安装板84,减速器V 82固 定安装在减速器安装板84上,同步带III 818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IV 817,主安装板86上设 置有导轨II 87,导轨II 87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板IV 817的移动方向一致,导轨II 87上滑动连 接有滑块816,安装板IV 817与滑块816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体结构,驱动电机V 81转动带 动同步带轮III 813转动,同步带轮III 813带动同步带III 818传动,同步带III 818带动安装板 IV 817移动,安装板IV 817带动滑块816在导轨II 87上滑动,稳定性好,安装板IV 817上转 动连接有铰链板89,安装板IV 817和铰链板89通过转轴III 810连接,安装板IV上安装有气 缸W 88,气缸W 88的缸体与安装板IV 817通过转轴IV 820转动连接,气缸W 88的活塞端与 铰链板89通过转轴V 819转动连接,气缸W 88伸缩带动铰链板89在安装板IV 817上转动, 铰链板89的底端连接有支撑管811,支撑管811连接有推板III 812,推板III 812和支撑管811 固定连接、铰链板89之和支撑管811固定连接,三者之间形成Z形结构,推板III 812和支撑 管811相互垂直、铰链板89之和支撑管811相互垂直,这样,推板III 812在从推包机构的后 端向前端推送产品时,推板III 812的运动范围与安装板IV 817和同步带III 818连接处的运 动范围始终为错位关系,即在推板III 812的推送方向上(图26和图27中的箭头方向),推板 III 812的推送面始终位于安装板IV 817和同步带III 818连接处的前方(从图27至29中看, 即推板III 812的推送面超出安装板IV 817和同步带III 818连接处),推板III 812将产品推送 至前端后,可避免推包机构安装后,安装板IV 817和同步带III818连接处与夹包旋转机构产 生干涉,避免两者的安装空间交叠;该推包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初始阶段,推板III 812位于 同步带III 818后端处,气缸W 88处于收缩状态,推板III 812上翘,须推动产品时,气缸W 88 伸出,推板III 812下向摆动至推板III 812的推送面呈坚直状态,到位后,驱动电机V 81转动 带动同步带轮III 813转动,同步带轮III 813带动同步带III 818传动,同步带III818带动安装 板IV 817移动,推板III812推动产品向前运动直至被推至夹包旋转机构的正下方,然后气缸 W 88收缩,推板III 812上翘,驱动电机V 81反向转动,推板III 812返回至同步带III 818后 端处推送下一组产品,由于推板III 812的推送面始终位于安装板IV 817和同步带III 818连 接处的前方,因此在生产线上布置推包机构和夹包旋转机构时,推包机构和夹包旋转机构 不会存在交叠干涉的情况,布局比较合理;本实施例中,同步带III 818还可用电动推杆、气 缸等代替,此时安装板IV 817固定连接于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或固定连接于气缸的活塞 端。
【权利要求】
1. 一种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列 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机 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装 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 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架I (11), 所述安装架I (11)的顶部连接有驱动机构II,所述安装架I (11)由驱动机构II驱动轴向 转动,所述安装架I (11)上转动连接有四个限位板I (12),所述四个限位板I (12)围绕安 装架I (11)的转动中心轴设置,其中两个限位板I (12)相对设置、另外两个限位板I (12) 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架I (11)上安装有驱动机构I,所述四个限位板I (12)均与驱动机构 I连接并由驱动机构I驱动相对安装架I (11)转动以使四个限位板I (12)的底端靠近或 远离安装架I的转动中心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I包括安装在安装架I (11)上的四个气缸I (14),每个气缸I (14)的伸缩端分别与一个限位板I (12)连接,所述 气缸I (14)与安装架I (11)转动连接,所述气缸I (14)的伸缩端与限位板I (12)转动连 接;所述驱动机构II包括驱动电机I (13),所述驱动电机I (13)通过减速器IV(15)与安装 架I (11)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包括固 定设置的底板I (221)、固定设置的底板II (222)、滑动连接在底板I (221)上的载物台I (211) 和滑动连接在底板II (222)上的载物台II (212),所述底板I (221)和底板II (222) 之间有间距,所述载物台I (211)的载物面和载物台II (212)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 底板I (221)上安装有与载物台I (211)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I (211)在底板I (221)上 滑动以靠近或远离载物台II (212)的推动组件I,所述底板II (222)上安装有与载物台II (212) 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II (212)在底板II (222)上滑动靠近或远离载物台I (211)的 推动组件II,所述载物台I (211)与载物台II (212)相互靠近时可并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 大载物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箱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二次分 组机构上方的安装台(44)、安装在安装台(44)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于升降机构上的两 组夹包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安装架II,所述升降机构工作带动安装架II上下升降,所述 两组夹包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II上,所述两组夹包机构之间有间距,所述夹包机构包括两 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II (342),所述夹板(341)和限位板II (342)间隔设置并围成一 矩形夹包空间,所述安装架II上安装有驱动机构IV和驱动机构V,所述驱动机构IV至少与 一个夹板(341)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夹板(341),所述驱动机构V至少与一个 限位板II (342)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限位板II (34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41)滑动连接于安装架II, 所述驱动机构IV包括安装在安装架II上的驱动电机II (432)和安装在安装架II上的丝杆 (431),所述丝杆(431)具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一个夹板(341)设在丝杆(431)的其 中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另一个夹板(341)设在丝杆(431)另一段螺纹处并 与丝杆(431)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V包括安装在安装架II上的两个气缸V (433),其中 一个气缸V (433)的活塞端与一个限位板II (342)固定连接,另一个气缸V (433)的活塞端 与另一个限位板II (34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II上套设于安装台(44),所述升降机构还 包括一根同步带I (51)和一个与同步带I (51)齿纹配合的同步带轮I (52),所述同步带 I (5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安装架II上,所述安装台(44)上安装有与同步带轮I (52)连 接并可驱动同步带轮I (52)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111(45)。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I包括气缸II (231),所 述气缸II (231)为单行程气缸,所述气缸II (231) -端与底板I (221)连接、另一端与载物 台I (211)连接,所述推动组件II包括气缸111(232),所述气缸111(232)为双行程气缸,所述 气缸111(232)-端与底板II (222)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II (212)连接,所述载物台I (211) 和载物台II (212)并在一起时,其中一组夹包机构位于载物台I (211)的正上方,该组夹包 机构和另一组夹包机构的排列方向与载物台I (211)和载物台II (212)的排列方向一致。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输送机构包括第 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 同,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5 )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载物台III (63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 (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有推送机构I,所述推送机构I包括推板组件I、与推板组 件I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I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I、推板组件II和与推板组件II连接 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II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II,所述推板组件I和推板组件II均具有用于 推送物品的推板I (614),两个推板I (614)并排设置且其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输送机构 的输送方向,两个推板I (614)的移动轨迹线经过载物台111(63)的正上方,位于前方的推 板I (614)将第一输送机构(65)上的物品推送至载物台111(63)后,两个推板I (614)之间 有间距且处在第一输送机构(65)上方,第一输送机构(65)上输送的物品可进入两个推板 I (614)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I和传动组件II为同 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II (611)张紧的同步带II (612),至 少有一个同步带轮II (611)由驱动机构VI驱动转动,所述推板组件I包括固定于同步带II (612)上的安装座II (613),所述推板I (614)与安装座II (613)连接,所述安装座II (613) 上设有与推板I (614)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I (614)动作使其底端升高或降低的驱动机构 W。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由传动轮I (622)张紧的传送链(621),所述传送链(621)上设有挡板III(623),所述传送链(621)的上 方设有隔板(624 ),所述隔板(624 )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一致。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 用于将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的两组物品排成一列输出的第三输送机构,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包 括设在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端的无动力滚筒架(641)和设在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输送 带111(643),所述无动力滚筒架(641)和输送带111(643)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 送方向、输送带111(643)的输送方向与无动力滚筒架(64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无动力滚 筒架(641)上具有无动力滚筒(642),所述输送带111(643)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无动力滚筒 (642)的轴向,所述无动力滚筒架(641)远离输送带111(643)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无动力滚筒 架(641)上的物品推送至输送带III (643)上的推送机构II。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包装箱的 提手限位机构,所述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输送机构上的连杆(72),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与连杆(72 )连接用于带动连杆(72 )相对第二输送机构摆动的驱 动机构W,所述连杆(72)上固定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朝向 倾斜于插入部的运动方向。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呈矩阵排列的 产品矩阵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的推包机构,所述推包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和推包组 件,动力组件具有直线往复式输出动力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推包组件固定连接于动力组件 的动力输出端,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IV (817),所述安装板IV (817)转 动连接有铰链板(89),所述安装板IV(817)上设置有驱动机构IX,所述驱动机构IX与铰链 板(89)连接,所述推包组件具有推板111(812),所述推板III与铰链板固定连接,推板III的运 动范围和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运动范围呈错位分布。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 带轮111(813)张紧的同步带111(818),其中一个同步带轮111(813)与驱动机构X连接并由 驱动机构X带动转动,所述同步带111(818)具有直线部分,所述安装板IV(817)固定连接于 同步带111(818)的直线部分上,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为安装板IV(817)和同步带III (818)的连接处。
【文档编号】B65B35/30GK203832798SQ20142017224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史正, 刘群亭, 黄利国 申请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