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161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膜片抽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拿取容易、速度快、效率高的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包括有进膜辊、传送辊、出膜辊、膜槽口、输送板、膜槽、传送辊齿轮、出膜辊齿轮、进膜辊齿轮和出膜口,所述机架一侧设有膜槽,膜槽的右下方设有进膜辊,所述膜槽的右侧设有膜槽口,所述膜槽口的右侧装有传送辊,所述传送辊右侧装有出膜辊,所述进膜辊、传送辊、出膜辊之间设有输送板,所述出膜口设在出膜辊右侧。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人工拿取容易、速度快、效率高的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膜片抽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源是由反射片、胶框、导光板、扩散片、增光片、遮光片、铁框、FPC、LED (传统的是CCFL)等组成的一个成品。在背光源的组装过程中,要人工来拿取膜片,其中几种膜片的厚度比较小,所以在一沓的膜片中人工拿取比较困难、速度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I)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人工拿取膜片比较困难、速度慢、效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拿取容易、速度快、效率高的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包括有进膜辊、传送辊I1、出膜辊I1、出膜辊1、传送辊1、膜槽口、输送板、膜槽、传送辊齿轮、出膜辊齿轮、进膜辊齿轮、机架和出膜口,所述机架一侧设有膜槽,膜槽的右下方设有进膜辊,所述膜槽的右侧设有膜槽口,所述膜槽口的右侧装有传送辊II,所述传送辊II上方紧贴有传送辊I,所述传送辊II右侧装有出膜辊II,所述出膜辊II上方紧贴有出膜辊I,所述进膜辊、传送辊I1、出膜辊II之间设有输送板,所述出膜辊II与出膜辊齿轮连接,所述传送辊II与传送辊齿轮连接,所述进膜辊与进膜辊齿轮连接,所述出膜辊齿轮与传送辊齿轮啮合,所述传送辊齿轮与进膜辊齿轮连接,所述出膜口设在出膜辊II右侧。
[0007]优选地,所述进膜辊与所述传送辊II之间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所述传送辊II与所述出膜辊II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
[0008]优选地,所述膜槽口的宽度等于一张膜的厚度。
[0009]优选地,所述出膜辊齿轮与所述传送辊齿轮的直径比为3: 2,所述传送辊齿轮与所述进膜辊齿轮的直径比为1:1。
[0010]所述膜或者膜片的厚度为0.025mm、0.038mm、0.05mm、0.075mm、0.lmm、0.125mm、
0.175mm、0.188mm、0.225mm、0.25mm、0.3mm、0.35mm。
[0011]工作原理:
[0012]初始位置时,第一张膜在出膜口露出I / 3长度的膜片,第二张膜、第三张膜依次紧密随后连接,人工拉出第一张膜时,第一张膜带动出膜辊II转动,出膜辊II带动出膜辊齿轮转动,出膜辊齿轮转动带动传送辊齿轮转动,传送辊齿轮带动进膜辊齿轮,传动辊齿轮带动传动辊转动,进膜辊齿轮带动进膜辊转动,传动辊带动第二张膜前进,进膜辊带动第三张
n+f* 、产.、rr.月旲目U进。
[0013]所述膜槽口的宽度等于一张膜的厚度,如此可以保证每次只能一张膜从膜槽口出来。
[0014]所述进膜辊与所述传送辊II之间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如此可以保证膜片从进膜辊传输到传送辊II上,所述传送辊II与所述出膜辊I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如此可以保证膜片从传送辊II传输到出膜辊II上。
[0015]所述出膜辊齿轮与所述传送辊齿轮的直径比为3:2,所述传送辊齿轮与所述进膜辊齿轮的直径比为1:1,如此传送辊II转动比出膜辊II转动的快,传送辊II与进膜辊转动的一样快,当第一张膜2 / 3膜片的长度被抽出后,第二张膜前进了一张膜片的长度,代替了第一张膜的位置,第三张膜也前进了一张膜片的长度,代替了第二张膜原来的位置,如此周而复始的工作。
[0016](3)有益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拿取比较困难、速度慢、效率低的取点,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人工拿取容易、速度快、效率高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啮合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为:1-进膜辊I,2-传送辊II,3-出膜辊II,4-出膜辊I,5-第一张膜,6-传送棍I , 7-第二张膜,8-第三张膜,9-膜槽口,10-输送板,11-膜槽,12-传送棍齿轮,13-出膜辊齿轮,14-进膜辊齿轮,15-机架,16-出膜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出膜辊I 4、传送辊I 6、膜槽口 9、输送板10、膜槽11、传送辊齿轮12、出膜辊齿轮13、进膜辊齿轮14、机架15和出膜口 16,所述机架15 —侧设有膜槽11,膜槽11的右下方设有进膜辊1,所述膜槽11的右侧设有膜槽口 9,所述膜槽口 9的右侧装有传送辊II 2,所述传送辊II 2上方紧贴有传送辊I 6,所述传送辊II 2右侧装有出膜辊II 3,所述出膜辊II 3上方紧贴有出膜辊I 4,所述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之间设有输送板10,所述出膜辊II 3与出膜辊齿轮13连接,所述传送辊II 2与传送辊齿轮12连接,所述进膜辊I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传送辊齿轮12啮合,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口 16设在出膜辊II 3右侧。
[0024]所述进膜辊I与所述传送辊II 2之间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所述传送辊II 2与所述出膜辊II 3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所述膜槽口 9的宽度等于一张膜的厚度。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所述传送辊齿轮12的直径比为3:2,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所述进膜辊齿轮14的直径比为1:1。
[0025]工作原理:
[0026]初始位置时,第一张膜5在出膜口 16露出I / 3长度的膜片,第二张膜7、第三张膜8依次紧密随后连接,人工拉出第一张膜5时,第一张膜5带动出膜辊II 3转动,出膜辊II 3带动出膜辊齿轮13转动,出膜辊齿轮13转动带动传送辊齿轮12转动,传送辊齿轮12带动进膜辊齿轮14,传动辊齿轮带动传动辊转动,进膜辊齿轮14带动进膜辊I转动,传动辊带动第二张膜7前进,进膜辊I带动第三张膜8前进。
[0027]所述膜槽口 9的宽度等于一张膜的厚度,如此可以保证每次只能一张膜从膜槽口9出来。
[0028]所述进膜辊I与所述传送辊II 2之间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如此可以保证膜片从进膜辊I传输到传送辊II 2上,所述传送辊II 2与所述出膜辊I 4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如此可以保证膜片从传送辊II 2传输到出膜辊II 3上。
[0029]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所述传送辊齿轮12的直径比为3:2,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所述进膜辊齿轮14的直径比为1:1,如此传送辊II 2转动比出膜辊II 3转动的快,传送辊II 2与进膜辊I转动的一样快,当第一张膜52 / 3膜片的长度被抽出后,第二张膜7前进了一张膜片的长度,代替了第一张膜5的位置,第三张膜8也前进了一张膜片的长度,代替了第二张膜7原来的位置,如此周而复始的工作。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出膜辊I 4、传送辊I 6、膜槽口 9、输送板10、膜槽11、传送辊齿轮12、出膜辊齿轮13、进膜辊齿轮14、机架15和出膜口 16,所述机架15 —侧设有膜槽11,膜槽11的右下方设有进膜辊1,所述膜槽11的右侧设有膜槽口 9,所述膜槽口 9的右侧装有传送辊II 2,所述传送辊II 2上方紧贴有传送辊I 6,所述传送辊II 2右侧装有出膜辊II 3,所述出膜辊II 3上方紧贴有出膜辊I 4,所述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之间设有输送板10,所述出膜辊II 3与出膜辊齿轮13连接,所述传送辊II 2与传送辊齿轮12连接,所述进膜辊I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传送辊齿轮12啮合,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口 16设在出膜辊II 3右侧。
[0032]实施例3
[0033]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出膜辊I 4、传送辊I 6、膜槽口 9、输送板10、膜槽11、传送辊齿轮12、出膜辊齿轮13、进膜辊齿轮14、机架15和出膜口 16,所述机架15 —侧设有膜槽11,膜槽11的右下方设有进膜辊1,所述膜槽11的右侧设有膜槽口 9,所述膜槽口 9的右侧装有传送辊II 2,所述传送辊II 2上方紧贴有传送辊I 6,所述传送辊II 2右侧装有出膜辊II 3,所述出膜辊II 3上方紧贴有出膜辊I 4,所述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之间设有输送板10,所述出膜辊II 3与出膜辊齿轮13连接,所述传送辊II 2与传送辊齿轮12连接,所述进膜辊I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传送辊齿轮12啮合,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口 16设在出膜辊II 3右侧。
[0034]所述进膜辊I与所述传送辊II 2之间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所述传送辊II 2与所述出膜辊II 3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所述膜槽口 9的宽度等于一张膜的厚度。
[0035]实施例4
[0036]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出膜辊I 4、传送辊I 6、膜槽口 9、输送板10、膜槽11、传送辊齿轮12、出膜辊齿轮13、进膜辊齿轮14、机架15和出膜口 16,所述机架15 —侧设有膜槽11,膜槽11的右下方设有进膜辊1,所述膜槽11的右侧设有膜槽口 9,所述膜槽口 9的右侧装有传送辊II 2,所述传送辊II 2上方紧贴有传送辊I 6,所述传送辊II 2右侧装有出膜辊II 3,所述出膜辊II 3上方紧贴有出膜辊I 4,所述进膜辊1、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之间设有输送板10,所述出膜辊II 3与出膜辊齿轮13连接,所述传送辊II 2与传送辊齿轮12连接,所述进膜辊I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传送辊齿轮12啮合,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口 16设在出膜辊II 3右侧。
[0037]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所述传送辊齿轮12的直径比为3:2,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所述进膜辊齿轮14的直径比为1:1。
[00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进膜辊(I)、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出膜辊I (4)、传送辊I (6)、膜槽口(9)、输送板(10)、膜槽(11)、传送辊齿轮(12)、出膜辊齿轮(13)、进膜辊齿轮(14)、机架(15)和出膜口(16),所述机架(15)—侧设有膜槽(11),膜槽(11)的右下方设有进膜辊(1),所述膜槽(11)的右侧设有膜槽口(9),所述膜槽口(9)的右侧装有传送辊II (2),所述传送辊II (2)上方紧贴有传送辊I (6),所述传送辊II (2)右侧装有出膜辊II (3),所述出膜辊II (3)上方紧贴有出膜辊I (4),所述进膜辊(I)、传送辊II (2)、出膜辊II (3)之间设有输送板(10),所述出膜辊II (3)与出膜辊齿轮(13)连接,所述传送辊II(2)与传送辊齿轮(12)连接,所述进膜辊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传送辊齿轮(12)啮合,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进膜辊齿轮(14)连接,所述出膜口(16)设在出膜辊II (3)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膜辊(O与所述传送辊II (2)之间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所述传送辊II (2)与所述出膜辊II(3)的距离小于膜片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槽口(9)的宽度等于一张膜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背光源膜片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膜辊齿轮(13)与所述传送辊齿轮(12)的直径比为3:2,所述传送辊齿轮(12)与所述进膜辊齿轮(14)的直径比为1:1。
【文档编号】B65H5/26GK203922163SQ20142021907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日
【发明者】李海萍, 刘光伟, 林娜, 李海兵 申请人:井冈山市海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