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20811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属于钢卷打捆机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提高钢卷打捆质量,延长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使用寿命。其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将左咬口剪刃、右咬口剪刃改为整体剪刃结构,去除了支撑垫片,实现了结构优化,保证了剪刃的使用寿命,节约备件更换成本;对机头咬合单元拐臂进行了优化,将原结构中与左咬口剪刃、右咬口剪刃的四个配合面减少为两个配合面,减少了连接销轴承受的剪切力,同时减少了配合面之间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补偿单元采用斜楔结构,能实现固定剪刃的调整,延长固定剪刃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性能稳定、造价低廉,适于广泛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卷打捆机机头的咬合装置,属于钢卷打捆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冷轧生产中普遍使用自动打捆机来保证捆带快速无伤捆扎。打捆机一般包括轮盘、捆带活套装置、送带装置、张紧装置、机头咬合装置以及引带装置。工作过程中轮盘上的捆带在送带装置的牵引下实现捆带活套装置的送带与储带,送带装置将捆带沿着引带装置实现捆带围绕钢卷,进而在收带与张紧过程中实现捆带的将钢卷捆扎,最后机头咬合装置将重叠的捆带实现咬合与剪切,最终完成钢卷的自动捆扎。捆带捆扎是否合格判断的依据主要为捆带咬合重叠是否满足要求,若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钢卷在吊装的过程中将出现松散,引起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
[0003]现有的机头咬合装置包括步进气缸、滑枕、拐臂、左咬口剪刃组、右咬口剪刃组、固定剪刃组、支板组件、支撑垫片组,工作时步进气缸通过销轴带动滑枕沿直线运动,同时带动左、右咬口剪刃组绕着固定销轴旋转,左、右咬口剪刃组与固定剪刃组之间进行咬合动作,在动作完成之后通过单独剪刃将捆带剪断,从而完成整个咬合动作。通过实际工作发现,现有的机头咬合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0004]1.机头咬合装置在咬合过程中,要求左、右咬口剪刃组各三片在咬合过程中需要完全的同步,若任意一片剪刃不同步将导致该连接销轴承受过大的剪切力而引连接销轴断裂或者剪刃连接定位孔破损,引起损坏咬口剪刃组无法正常啮合,导致起捆带咬合异常引起打捆机故障。
[0005]2.机头咬合装置在咬合过程中,若支撑垫片组与左、右咬合剪刃组本身加工误差无法保证,导致两者之间的配合公差无法满足,那么在咬合的过程中,左、右咬口剪刃组与支撑垫片组之间将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以及阻力,导致在咬合过程中动作不灵敏,最终引起剪刃损坏或者销轴断裂。
[0006]3.原结构中若拐臂与左、右咬口剪刃组之间的连接销轴强度无法满足或者尺寸精度无法保证,那么销轴在咬合过程中将出现相对扭曲,增大咬合过程中的剪切力,导致咬合故障。
[0007]4.支撑垫片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破损,碎片卡在支板组件与滑枕之间,导致滑枕无法运行到位,引起捆带无法剪切与咬合,导致打捆机事故。
[0008]由于现有的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存在上述缺陷,急需设计一种强度更高、结构更合理的咬合装置来满足生产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性能稳定、不易损坏、可实现轴向一定补偿功能的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
[0010]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它包括步进气缸、滑枕、拐臂、左咬口剪刃、右咬口剪刃、支板组件、固定剪刃、连接销轴,步进气缸通过销轴与滑枕相连接,滑枕通过销轴与拐臂相连接,拐臂通过销轴分别与左咬口剪刃、右咬口剪刃相连接,其改进之处是,它的左咬口剪刃、右咬口剪刃为整体剪刃结构,整体剪刃结构的下部两侧分别有平行相对连接面,连接面上有销轴连接孔,整体剪刃结构的上部为整体剪刃,整体剪刃上平行排列三个剪刃。
[0012]上述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所述固定剪刃后侧还有补偿单元,补偿单元为楔形块,固定剪刃通过螺栓与补偿单元相连接,补偿单元通过支板组件上支板和中间支板的凹槽定位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将左咬口剪刃、右咬口剪刃改为整体剪刃结构,去除了支撑垫片,实现了结构优化,保证了剪刃的使用寿命,节约备件更换成本;对机头咬合单元拐臂进行了优化,将原结构中与左咬口剪刃、右咬口剪刃的四个配合面减少为两个配合面,减少了连接销轴承受的剪切力,同时减少了配合面之间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补偿单元采用斜楔结构,能实现固定剪刃的调整,延长固定剪刃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性能稳定、造价低廉,适于广泛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17]图3是左咬口剪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的侧视图;
[0019]图5是右咬口剪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侧视图;
[0021]图7是补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如下:步进气缸1、滑枕2、拐臂3、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固定剪刃
6、支板组件7、补偿单元8、调整顶丝9、剪切动剪刃10、销轴11、销轴12、销轴13、螺栓14、销轴15、剪切定剪刃16、凹槽17、主剪刃18、副剪刃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包括步进气缸1、滑枕2、拐臂3、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支板组件
7、固定剪刃6、连接销轴。步进气缸1通过销轴与滑枕2相连接,滑枕2通过销轴与拐臂3相连接,拐臂3通过销轴分别与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相连接.
[0025]图中显示,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为整体剪刃结构,整体剪刃结构的下部两侧分别有相对连接面,连接面上有销轴连接孔,整体剪刃结构的上部为整体剪刃,整体剪刃上平行排列三个剪刃。
[0026]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将现有的左、右咬口剪刃组中的各三片独立剪刃组取消,改为一组整体剪刃。改进后的整体剪刃取消了原来位于各剪刃之间的支撑垫片组结构。改进后的结构,加工装配简单,并且减小了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与拐臂3之间配合精度的要求,降低了加工要求。同时改进之后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与改进后的拐臂3之间销轴连接处减少了剪切力的作用点,延长了力臂,增强了销轴的使用寿命。
[0027]本实用新型拐臂3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现有的中间连接左咬口剪刃4和右咬口剪刃5的配合面去掉,做成实体,改进后的结构增强了拐臂3的强度,同时减少了拐臂3与左咬口剪刃4和右咬口剪刃5之间配合面精度的要求,节约了备件的加工成本。
[0028]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固定剪刃支架改为补偿单元8,补偿单元8为楔形块,位于固定剪刃6的后部,固定剪刃6通过螺栓与补偿单元8相连接,补偿单元8通过支板组件7上支板和中间支板的凹槽定位连接。补偿单元8用来补偿左咬口剪刃4和右咬口剪刃5与固定剪刃6在磨损后导致咬合质量不好的情况,从而增强了左咬口剪刃4和右咬口剪刃5与固定剪刃6的使用寿命,该结构设计同时可以有效承受剪刃咬合带条时的作用力。
[0029]图中显示,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剪刃在设计时采用主剪刃18与副剪刃19的设计,该结构是保证捆带啮合的关键,副剪刃19的设计保证了外侧、内侧捆带在完全啮合时剪切捆带程度不同,保证了咬口单元的扣紧。
[0030]图中显示,补偿单元8用于补偿剪刃的磨损,该结构中调整顶丝9通过支板组件7上的螺纹副连接,通过调整顶丝9的位置调整补偿单元8在A方向的位置,由于补偿单元8与固定剪刃6之间的配合面为斜面,故补偿单元8沿A方向运动时,固定剪刃6沿轴向实现运动,实现对咬合间隙进行轴向的补偿。
[00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2]步进气缸1的直线运动和力传递于滑枕2,实现滑枕2的直线运动。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可绕着销轴15进行旋转,同时实现与固定剪刃6之间啮合。拐臂3通过销轴实现与滑枕2和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之间连接,滑枕2的直线运动和力传递与拐臂3,拐臂3将滑枕2的直线运动转化成拐臂3的直线运动,同时绕着连接销轴的旋转运动,将力作用于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实现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的旋转运动。滑枕2直线运动的同时引起剪切动剪刃10直线运动,通过与剪切定剪刃16之间啮合关系实现剪切动作。
[0033]在实际工作时,钢卷捆带两个带头处剪切动剪刃10与剪切定剪刃16之间同时处在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与固定剪刃6之间。步进气缸1第一级直线运动时,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绕着销轴15实现与固定剪刃6之间的半啮合,同时剪切动剪刃10与剪切定剪刃16半啮合状态。步进气缸1第二级直线运动时,剪刃之间处在完全啮合的状态,该状态下捆带被剪断,并且实现捆带的完全咬合,实现了钢卷捆扎。
【权利要求】
1.一种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它包括步进气缸(1)、滑枕(2)、拐臂(3)、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支板组件(7)、固定剪刃(6)、连接销轴,步进气缸(I)通过销轴与滑枕(2)相连接,滑枕(2)通过销轴与拐臂(3)相连接,拐臂(3)通过销轴分别与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它的左咬口剪刃(4)、右咬口剪刃(5)为整体剪刃结构,整体剪刃结构的下部两侧分别有平行相对连接面,连接面上有销轴连接孔,整体剪刃结构的上部为整体剪刃,整体剪刃上平行排列三个剪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捆机机头咬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剪刃(6)后侧还有补偿单元(8),补偿单元(8)为楔形块,固定剪刃(6)通过螺栓与补偿单元(8)相连接,补偿单元(8)通过支板组件(7)上支板和中间支板的凹槽定位连接。
【文档编号】B65B13/18GK204161648SQ201420601825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贾广如, 李耀强, 李连胜, 刘振杰, 刘凯, 王丰, 路翼虎 申请人: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