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送出装置和药剂送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86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2008年10月23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410028219.2的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主单元增设副单元所构成的药剂送出系统,以及上述副单元用的药剂送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提供有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这种药剂送出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设有用于储存多种类药剂的储存部,能够按照处方从该储存部取出药剂进行包装等并送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61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在储存部收纳多种药剂。然而,随着处理药剂种类的增加,若超过储存部所能够收纳的药剂种类数量,可能发生无法处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也可以设置多台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但此时存在各药剂送出装置在药剂包装上不同的问题。另外,设置多台药剂送出装置时会增加设置面积,维护也更花工夫。于是,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具备药剂的包装功能的主单元构成的药剂送出装置,与具备药剂的送出功能的副单元构成的药剂送出装置连接而形成的药剂送出系统,以及能够优选采用在该药剂送出系统中的药剂送出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药剂送出系统,其具备主单元与一个或多个副单元,在该主单元与副单元之间由移送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单元具备能够储存并送出多种类药剂的主储存部,以及能够对从该主储存部送出的药剂进行包装的包装部,上述副单元具备能够储存并送出多种类药剂的副储存部,能够利用上述移送装置将上述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送往主单元侧,能够使该药剂在主单元侧的包装部进行包装而送出。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具备主单元与副单元,能够用移送装置将从设置在副单元侧的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送往主单元侧。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主单元具备包装部,在该包装部不仅对主单元侧的主储存部送出的药剂进行包装,还能够对从副单元侧的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进行包装。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由于设置有副单元,比起单独使用主单元的情况而言,能处理更多种类的药剂或更多数量的药剂。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由于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也能够在主单元侧的包装部进行包装,因此能够将主单元侧和副单元侧双方送出的药剂包装在同一个药袋或容器中。进而,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在副单元侧无需设置包装部。因此,根据本发明,作为在副单元侧不设置包装部的结构,使副单元的构造更精简,能够在副单元侧收纳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药剂。另外,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药剂送出系统的设置面积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并能够将维护所花费的工夫也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移送装置具备连接主单元侧与副单元侧的管路,以及将存在于该管路内的药剂从副单元侧向主单元侧抽吸或是推送的移送机构。根据相关结构,能够将副单元侧的副储存部所送出的药剂顺利地移送到主单元侧。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所采用的移送装置,能够用管路内的药剂移送机构抽吸或推送。因此,通过上述移送装置,能够迅速地将药剂从副单元侧向主单元侧输送。另外,上述移送装置,能够适当调整管路形状,由此调整药剂的输送路径。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主单元和副单元的配置自由度很高。进而,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由于能够适当调整管路以设定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因此能够对在主单元侧由移送装置所移送过来的药剂的送出位置、和在副单元侧交接应向移送装置移送的药剂的交接位置进行适当设定。因此,能够分别独立调整构成主单元和副单元的部件、装置类的布局、结构。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在不依赖于主单元侧的主储存部、药剂待机部、包装部等的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将副单元侧的副储存部等的结构、布局调整为适合药剂的储存、送出的方式。于是,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对主单元和副单元的装置结构、布局进行优化。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移送装置,具备能够接收并送出药剂的药剂交接部,该药剂交接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且该药剂交接部也能够向与该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伸缩。本发明所采用的移送装置,具备能够接收并送出药剂的药剂交接部,该药剂交接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向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伸缩。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按照主单元与副单元的配置使药剂交接部适当旋转、伸缩,以接收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并传递到主单元侧。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在移送装置能够交接药剂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主单元与副单元的配置。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主单元和副单元的配置自由度很高。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药剂交接部不仅能够旋转,还能够向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伸缩。因此,能够使药剂交接部在收缩的状态下旋转,能够将药剂交接部旋转所需要的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因此,根据本发明,还能够节省药剂送出系统所需要的空间。而且,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移送装置具备能够接收并送出药剂的药剂交接容器,以及能够使上述药剂交接容器在主单元与副单元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具备使上述药剂交接容器往返移动的输送部,以及使该输送部旋转并对上述主单元和副单元调整输送部方向的方向调整机构。本发明所采用的移送装置,能够使用于接收并送出药剂的药剂交接容器在输送部中往返移动,同时能够通过旋转该输送部使其方向相对主单元以及副单元作出调整。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通过调整输送部的倾斜方向,以使其位于能够接收在副单元侧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的位置上,从而能够在药剂交接容器接收在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另外,在药剂交接容器接收药剂之后,能够调整输送部的倾斜方向,使输送部的方向在主储存部侧药剂交接容器移到应交接药剂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将药剂交接容器向主单元侧移动,将在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传递到主单元侧。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在移送装置交接药剂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主单元与副单元的配置。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适当调整主单元与副单元的配置。另外,在本发明中,移送装置还可以具备:连通管路,其连接主储存部与副储存部;气流产生机构,其在该连通管路内产生从副单元侧向主单元侧的气流;连接主储存部的排气管路;抽吸排气机构,其通过该排气管路从主储存部内侧向外侧抽吸排气;和闸门,其配置在上述连通管路和排气管路与该主储存部之间,并能够执行下述动作:在利用该闸门关闭连通管路的闭合状态下使气流产生机构动作而将药剂向主储存部侧移动的药剂移送动作,以及使上述闸门为打开状态、在连通管路以及排气管路与主储存部连通的状态下使抽吸排气机构动作而将药剂从连通管路取入至主储存部内的药剂取入动作。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在进行药剂移送动作而暂时将药剂从副储存部侧移送至主储存部侧后,利用药剂取入动作将像这样移送来的药剂取入至主储存部内。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重复上述药剂移送动作与药剂取入动作,能够将药剂从副储存部侧传递到主储存部侧。而且,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由于将在主单元与副单元之间进行的药剂移送阶段,与在主单元侧进行药剂取入的阶段分开实施,因此在移送药剂时连通管路内流动的气流流速不必很大。所以,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防止从副单元侧输送到主单元侧的各药剂彼此之间在移送时因流势而互相碰撞、发生药剂破裂或缺损等的不良情况。上述药剂送出系统的特征还可以为,闸门具有遮蔽连通管路与主储存部之间的连通侧遮蔽部,该连通侧遮蔽部具备缓冲机构,能够缓和在连通管路内流动的药剂的碰撞引起的冲击。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药剂移送动作中移送来的药剂碰到闸门而产生的冲击被缓冲机构缓和。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药剂移送动作中药剂因为碰到闸门而发生破裂或缺损。上述药剂送出系统的特征还可以为,具有能够分割主储存部内部空间的分割机构,并通过使闸门为打开状态,而在该分割机构所分割形成的一个空间内,使排气管路和连通管路为连通状态。在上述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通过用分割机构分割主储存部的内部空间,缩小在闸门打开时排气管路与连通管路双方连通的状态的空间的容积。因此,上述药剂送出系统,在进行药剂取入动作时,由于是将药剂从连通管路取入至主储存部内,因此抽吸排气机构的排气能力无须过大。另外,根据上述构造,由于能够抑制抽吸排气机构的排气能力,所以能够防止药剂取入主储存部时药剂彼此之间发生碰撞、防止药剂碰撞到主储存部的内周面等处,能够缓和该碰撞所造成的冲击,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输送时药剂发生缺损、破裂等的发生。在上述药剂送出系统中,进行药剂移送动作时为了将药剂送往主单元侧而流动的气流的流速,优选比进行药剂取入动作时为了将药剂取入至主单元侧而流动的气流的流速更缓慢。根据相关结构,能够确实防止通过药剂移送动作而从副单元侧输送来的药剂与闸门碰撞等而破损。在上述药剂送出系统中,排气管路也可以连接主储存部与副储存部。上述药剂送出系统的特征还可以为,包括:过滤器,其设置在伴随副储存部与主储存部之间的药剂移送而产生气流的流通路径的中途;风量检测机构,其能够检测伴随从主储存部向副储存部的药剂输送而流过上述流通路径的风量;和堵塞判断机构,其能够根据该风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到的风量判断上述过滤器是否堵塞。根据相关结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检测出过滤器是否堵塞,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过滤器的维护。于是,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当用风量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风量降低,怀疑过滤器堵塞时,在用堵塞判断机构判断过滤器堵塞而直接停止药剂的输送时,药剂停留在连通管路的中途等处,而对配药造成影响。因此,即使存在过滤器发生堵塞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仍优选先完成将药剂移送到主储存部的处理。另外,在上述药剂送出系统中,更加优选以风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风量的降低作为条件,使气流产生机构和/或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提高,将药剂送往主储存部,并以上述气流产生机构和/或该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提高作为条件,由堵塞判断机构判断过滤器已经堵塞。在形成为相关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判断过滤器是否堵塞之前,先提高气流产生机构、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完成将输送中的药剂移送到主储存部的处理。于是,根据上述结构,即使过滤器发生堵塞,也能够防止药剂停留在连通管路中途等处而对配药造成影响。上述药剂送出系统的特征也可以为,包括:过滤器,其设置在伴随副储存部与主储存部之间的药剂移送而产生气流的流通路径中途;风量检测机构,其能够检测伴随药剂从主储存部向副储存部的输送而流过上述流通路径的风量;和报告机构,并以风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到的风量降低作为条件,使气流产生机构和/或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提高而将药剂送往主储存部,并且由上述报告机构报告过滤器已经堵塞的情况。在形成为相关结构的情况下,当风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到的风量降低,推测过滤器已经堵塞时,能够先将输送中的药剂移送往主储存部,并且迅速报告过滤器已经堵塞的情况,提醒使用者进行适当的处置。而且,在本发明中,移送装置还可以具备:连通管路,其连接主储存部与副储存部;气流产生机构,其在该连通管路内产生从副单元侧向主单元侧的气流;交接部,其连接有上述连通管路并能够在主单元侧接收从副单元侧通过上述连通管路送来的药剂并送出,该交接部具备连接有上述连通管路的交接容器以及闸门,上述交接容器具备经由上述连通管路送来的药剂能够自由落下的内部空间,以及能够在底部送出药剂的送出开口,上述闸门能够在能从上述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与不能够从该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通过使闸门处于无法从设置在交接部底部的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并使气流产生机构动作,就能够将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送往主储存部侧,并暂时收入交接部内。然后,通过将闸门切换至能够从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就能够将收入交接部的药剂送出以进行分装。于是,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不仅在主单元侧送出的药剂、在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也能够在设置于主单元侧的包装部进行包装。于是,在上述这样交接容器与连通管路连接的情况下,受到从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气流影响,从副单元侧送入的药剂在交接容器内飞舞,而无法顺利地向设置有送出开口的交接容器的底部侧落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所提供的本发明,在交接容器上还可以设置能够将通过连通管路流入的气体释排出去的排气孔,该排气孔设置在比上述交接容器与连通管路的连接位置更下方侧的位置上。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由于在比交接容器与连通管路的连接位置更下方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排气孔,因此通过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气流向下方流动。所以,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通过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药剂也与在交接容器内流向下方的气流一起顺利地落下。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交接容器优选具备连接有连通管路的一个侧面A,以及与侧面A交叉且相对的一对侧面B、C,并在侧面B、C上分别设置有排气孔。在成为相关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气流顺利地分流流向设置在侧面B、C上的排气孔,由此在交接容器内的药剂也顺利地落下。在此,如上述本发明那样,在构成为使药剂与流过连通管路的气流一起流入交接容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药剂乘着气流流势与交接容器的内壁面等碰撞的可能性。因此,上述药剂送出系统,优选为能够将因碰撞而作用在药剂上的冲击抑制在最小限度内的结构。于是,在根据相关知识经验,本发明在交接容器内部设置有能够缓和药剂碰撞而造成的冲击的缓冲机构,连通管路连接在交接容器的侧面,上述缓冲机构能够以与连接有连通管路的侧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在交接容器的内部,缓冲机构以与连接有连通管路的侧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因此,即使从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药剂乘着气流流势流动而与缓冲机构碰撞,其冲击也是缓和的,药剂的破裂、缺损等难以发生。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闸门能够在交接容器内部空间中变更倾斜度,在上述闸门以斜向横切交接容器内部空间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成为不能够将药剂从送出开口送出的状态,通过变化闸门的倾斜度,从不能够送出药剂的状态转变为能够从上述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在不能够从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下,闸门在交接容器内倾斜。因此,根据上述构造,能够缩短在交接容器内落下的药剂的落下距离,并且能够使向闸门掉落的药剂沿着闸门移动到底部侧,能够将作用在药剂上的冲击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交接容器能够分成2个以上的容器构造体也可以。根据相关构造,将交接容器分成各个容器构造体,能够使交接容器内的清扫、维护更容易实施。在此,优选如上所述先产生向交接部流动的气流,并在从副单元侧将药剂送往主单元侧的情况下,利用交接部排出的气流,使粉尘不会在无法预期的地方飞舞。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在本发明中,交接部设有外套容器,在该外壁部内配置交接容器,能够在上述外套容器设置排出部,其用于将从上述交接容器排出至上述外套容器内的气流排出到外套容器的外侧。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交接容器配置在外套容器内,能够将从交接部排到该外套容器内部空间中的气流从排出部排出,能够防止受到气流排出影响而发生粉尘飞舞等的不良情况。另外,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也可以在排出部上设置一次过滤器与二次过滤器,该二次过滤器配置在比该一次过滤器更靠排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地方,且其筛目比该一次过滤器更细。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由于在排出部设置有一次过滤器和二次过滤器,因此即使从交接容器排到外套容器内的气流含有粉尘等,也能够防止其漏泄到外套容器侧去。而且,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由于筛目较粗的一次过滤器配置在比筛目较细的二次过滤器更靠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地方,因此能够延长筛目较细的二次过滤器的寿命。在此,上述药剂送出系统,为了防止药剂在途中堵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构成连通管路的配管优选使用硬质的配管。另一方面,在形成为将硬质配管所构成的连通管路直接连接于交接部的构造时,如果存在某种应力作用时,交接部与连通管路的连接部分等存在破损的可能性。因此,上述药剂送出系统,优选考虑相关不良情况,采用某种措施。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交接容器与连通管路也可以通过具有可挠性的连接管连接。根据相关构造,即使有某种应力作用于连通管路等构件,该应力也被构成交接部与连通管路连接部分的连接管所吸收或缓和,因此能够防止交接部与连通管路的连接部分等的破损。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从将药剂从副单元侧送到主单元侧的输送动作完成之后,到执行接下来的输送动作为止的期间内,优选能够通过使闸门成为能够使药剂从该送出开口送出的状态,并使气流产生机构动作,以实施对形成在移送装置内的药剂输送路径进行清扫的清扫动作。根据相关构造,能够容易地维持形成在移送装置内的药剂输送路径的清洁。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建构药剂送出系统的副单元用药剂送出装置,该药剂送出系统包括:能够送出规定量的规定药剂的主单元;一个或多个副单元;和移送装置,并利用该移送装置将在上述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侧,然后在主单元侧送出,该药剂送出装置的特征为,包括能够储存多种类药剂、并能够送出该药剂的副储存部和移送装置,该移送装置能够将从上述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送往主单元侧。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具有移送装置,能够以此将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送往主单元侧。因此,将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作为副单元,并将其与主单元组合时,能够建构出一种对于储存在副储存部的药剂、也能够在主单元侧送出的药剂送出系统。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移送装置能够具备:连接主单元侧与副单元侧的管路、以及能够将存在于该管路内的药剂向主单元侧抽吸或是推送的移送机构。使该药剂送出装置,通过将管路与主单元侧连接,能够建构出一种将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供给到主单元侧,并能够从主单元侧送出的药剂送出系统。而且,上述药剂送出装置是利用移送机构抽吸或推送而移送药剂的,因此能够通过适当地配置管路而适当设定药剂的输送路径。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主单元的配置的自由度很高。另外,移送装置具备药剂交接部,该药剂交接部能够对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进行接收和送出,能够使上述药剂交接部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且使该药剂交接部朝相对于上述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伸缩。在该药剂送出装置中,该药剂交接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朝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伸缩。因此,将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与主单元组合构成药剂送出系统时,通过确保药剂交接部能够运转的区域,能够将从副储存部送至药剂交接部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侧并送出。而且,上述药剂交接部能够朝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伸缩。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能够使药剂交接部在收缩状态下旋转。由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药剂交接部旋转所需要的空间能够缩至最小限度。另外,移送装置具备药剂交接容器,该药剂交接容器能够进行对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的接收,和将该药剂向药剂待机部的送入;以及驱动机构,其能够在与主单元之间使上述药剂交接容器移动,该驱动机构也可以具备:输送部,其能够使上述药剂交接容器往返移动;和方向调整机构,其能够使该输送部旋转,调整输送部相对于上述主单元的方向。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采用的移送装置,具备用于移动药剂交接容器的驱动机构,由此使药剂交接容器在与主单元之间进行往返移动,并能够调整输送部相对于主单元的倾斜度。因此,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通过使移送装置适当运转,能够将药剂交接容器配置在适合于接收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的位置上,将药剂交接容器配置于在主单元侧应送出药剂的位置上。由此根据上述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可靠地将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传递到主单元侧。另外,上述移送装置能够具备:连通管路,其能够与副储存部连通,且与设置在主单元侧的主储存部连接;气流产生机构,其在该连通管路内产生从副单元侧流向主单元侧的气流;排气管路,其能够连接至上述主储存部;抽吸排气机构,其能够通过该排气管路从主储存部内侧向外侧抽吸排气;和闸门,其能够封闭上述连通管路和排气管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执行:药剂移送动作,其在利用该闸门封闭连通管路的关闭状态下使气流产生机构运转从而使药剂向主储存部侧移动;以及药剂送入动作,其使上述闸门为开状态,在使连通管路和排气管路与主储存部连通的状态下使抽吸排气机构运转,从而将药剂从连通管路取入至主储存部内。该药剂送出装置,能够通过执行药剂移送动作利用从副储存部侧流向主储存部侧的气流移送药剂,此后,进行药剂取入动作并通过抽吸而将药剂取入至主储存部内。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通过重复药剂移送动作与药剂取入动作,能够将在副储存部侧送出的药剂传递到主储存部侧。上述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将利用气流移送药剂的药剂移送动作,与将药剂取入主储存部的药剂取入动作分别实施。因此,在药剂移送动作中,使气流以能够使药剂到达主储存部附近的程度的流速在连通管路内流动即可,在药剂移送动作中在连通管路内流动的气流的流速无须过大。因此,在药剂送出系统中,能够防止从副单元侧向主单元侧输送的药剂彼此之间在移送时因为流势互相碰撞而导致药剂破裂或缺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闸门也可以具备遮蔽连通管路的连通侧遮蔽部,在该连通侧遮蔽部设置有缓冲机构,以缓和连通管路内流动药剂的碰撞导致的冲击。在如上所述设置缓冲机构的情况下,能够缓和药剂移送动作所移送来的药剂与闸门相碰撞而造成的冲击。因此,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药剂移送动作的药剂与闸门的碰撞导致的药剂破裂或缺损的发生。上述药剂送出装置的特征也可以为,具备能够分割主储存部的内部空间的分割机构,通过使闸门为打开状态,在以该分割机构分割形成的一个空间内,连通排气管路与连通管路双方的状态。根据相关构造,利用分割机构分割主储存部的内部空间,能够使在闸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排气管路和连通管路双方成为连通状态的空间的容积缩小。因此,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抽吸排气机构的排气能力无须太大,也能在药剂送入动作中将通过连通管路送过来的药剂取入主储存部内。另外,采用上述构造,能够将抽吸排气机构的排气能力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并能够防止将药剂取入主储存部时药剂发生碰撞、由碰撞造成的破裂或缺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上述药剂送出装置的特征也可以为,通过气流产生机构的运转而使在连通管路内流动的气流的流速,能够比伴随抽吸排气机构运转的排气流速更小。根据相关构造,能够确实防止从副单元侧输送过来的药剂由于药剂移送动作与闸门等碰撞而破损。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排气管路能够连接副储存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具备:过滤器,其设置在副储存部与主储存部之间伴随药剂的移送而产生气流的流通路径中途;风量检测机构,其能够检测伴随药剂从主储存部向副储存部的输送而流过上述流通路径的风量;堵塞判断机构,其根据该风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到的风量判断上述过滤器是否堵塞。根据相关构造,能够以简易且可靠的方式检测出过滤器是否堵塞,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对过滤器进行维护。而且,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优选以风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到的风量的降低作为条件,提高气流产生机构和/或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而将药剂移送到主储存部,并以上述气流产生机构和/或该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的提高作为条件,由堵塞判断机构判断过滤器已经堵塞。在设置成相关构造的情况下,判断过滤器是否堵塞前,能够通过先提高气流产生机构或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将输送中的药剂移送到主储存部侧,以避免药剂残留于输送路径中。因此,如果使用上述结构,即使过滤器发生堵塞,药剂也能够输送到主储存部,不会对配药造成影响。上述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具备:过滤器,其设置在副储存部与主储存部之间产生药剂移送气流的流通路径中途;风量检测机构,其在药剂从主储存部输送到副储存部时检测该流通路径内流动的风量;以及报告机构;并以风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到的风量降低作为条件,提高气流产生机构和/或抽吸排气机构的输出,将药剂移送到主储存部,并由该报告机构报告过滤器已经堵塞的情况。根据相关构造,能够在风量检测机构检测到风量降低而推定过滤器已经堵塞的情况下,将输送中的药剂可靠地移送到主储存部,并迅速报告过滤器的堵塞,催促使用者作出适当的处置。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移送装置能够具备:连通管路,其连接主储存部与副储存部;气流产生机构,其在该连通管路内产生从副单元侧流向主单元侧的气流;以及交接部,其与上述连通管路连接,能够通过该连通管路在主单元侧接收从副单元侧送来的药剂并将其送出,该交接部具备:交接容器,其与上述连通管路连接;和闸门,上述交接容器具备:内部空间,能够使通过上述连通管路送来的药剂自由落下;和能够在底部送出药剂的送出开口;上述闸门能够在从上述送出开口能够送出药剂的状态与不能够送出的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若将闸门切换成不能够送出药剂的状态,并使气流产生机构运转时,能够将从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送到主单元侧。由此,送到主单元侧的药剂,暂时被收纳在交接部内,此后切换闸门,使药剂从交接部送出。因此,采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作为副单元,并将其与主单元组合时,能够建构出一种药剂送出系统,其副储存部所储存的药剂也能够在主单元侧送出并包装。上述药剂送出装置,在交接容器上设置有能够通过连通管路释放流入气体的排气孔,该排气孔偏倚在该交接容器与连通管路的连接位置的更靠下方。根据相关构造,则通过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气流流向下方,而与该气流一起通过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药剂也能顺利落下。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交接容器优选具备与连通管路连接的一个侧面A;以及与侧面A交叉且相对的一对侧面B、C,且在侧面B、C上分别设置排气孔。在设置成相关结构的情况下,经由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内的气流顺利从设置在侧面B、C上的排气孔分流流出。因此,在交接容器内的药剂能够更平顺地落下。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优选在交接容器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其能够缓与药剂的碰撞冲击,连通管路与交接容器侧面连接,该缓冲机构以与连接有连通管路的侧面相对的方式设置。通过设置成相关构造,即使药剂乘着流势从连通管路流入交接容器并碰撞到缓冲机构,也能够减少碰撞对药剂所造成的冲击,并防止药剂发生破裂或缺损等不良情况。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闸门能够在交接容器的内部空间中改变倾斜度,当该闸门以斜向横切交接容器内部空间的方式配置时不能够从送出开口送出药剂,改变闸门的倾斜度,能够从不能送出药剂的状态变成能够从该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当设置成相关构造时,由于在不能够从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下闸门在交接容器内呈倾斜,因此能够缩短药剂在交接容器内落下的距离。另外,利用上述构造,能够沿着闸门将药剂引导到底部。因此,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将药剂在交接容器内落下所产生的冲击抑制在最小限度内。优选将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所采用的交接容器分成2个以上的容器构造体。若设置成相关构造,将交接容器分成各个容器构造体,则交接容器内的清扫、保养更容易实施。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交接部设有外套容器,在该外套容器内配置交接容器,在该外套容器上设有排出部,该排出部用于将从上述交接容器排出至该外套容器内的气流排出到外套容器的外侧去。根据相关构造,能够将从交接容器排出到外套容器内的气流,从排出部排出到外套容器之外。因此,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将伴随输送药剂产生的气流从排出部排出去,并防止受到气流排出影响而发生粉尘飞舞等不良情况。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优选在排出部上设置一次过滤器与二次过滤器,该二次过滤器配置在比该一次过滤器更靠排出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且筛目比该一次过滤器更细。根据相关构造,即使从交接容器排出到外套容器内的气流中含有粉尘等杂质,也能防止该粉尘等杂质漏泄到外套容器的外侧。另外,如上所述筛目较粗的一次过滤器配置在比筛目较细的二次过滤器更靠气流流动方向上游侧,因此能够延长筛目较细的二次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交接容器与连通管路优选通过具有可挠性的连接管连接。根据相关构造,即使有某种应力作用在连通管路等构件上,该应力也被构成交接部与连通管路的连接部分的连接管所吸收或是缓和,能够防止交接部与连通管路的连接部分等发生破损。上述药剂送出装置,在从副单元侧将药剂输送到主单元侧的药剂输送动作完成之后到执行下一个输送动作为止的期间内,优选将闸门设置成能够从该送出开口送出药剂的状态,并使气流产生机构开始运转,由此清扫形成在移送装置内的药剂输送路径。根据相关构造,能够容易地维持移送装置内的药剂输送路径的清洁状态。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分包纸输送部送纸异常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由该装置所构成的药剂送出系统。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所期望的位置取出在包装部分包的药剂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药剂送出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本发明第二方面为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具备:储存部,其能够储存并送出药剂;包装部,其能够将该储存部送出的药剂包装在分包纸中;以及分包纸输送部,其能够输送在该包装部包装了药剂的分包纸,该分包纸输送部具备:送纸机构,其接触分包纸而在规定输送路径上输送该分包纸;和检测机构,其与通过该输送路径的分包纸接触而相对于该送纸机构独立运转,在该送纸机构的运转中,以该检测机构不运转为条件,检测是否发生分包纸的送纸问题。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的第二方面,设置有在分包纸输送部接触分包纸并相对于该送纸机构独立运转的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能够检测分包纸送纸是否正常。另外,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迅速可靠地检测出分包纸送纸问题,因此能够在发生送纸问题时执行停止分包纸的送纸,或停止对分包纸送出药剂等的适当处置。于是,根据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将分包纸送纸问题所造成的浪费的分包纸或药剂的量抑制在最小限度内。而且,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能够简易且正确地实施监督作业,且能够防止分包纸等的浪费的发生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三方面为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具备:药剂送出机构,其按照处方送出药剂;药剂准备机构,其接收该药剂送出机构所送出的药剂,同时在规定时间点送出该药剂;包装机构,其用分包纸分装该药剂准备机构送出的药剂;分包纸供给机构,其将分包纸供应给该包装机构;以及印刷机构,其在该分包纸供给机构供应给该包装机构的分包纸上印刷规定信息,该印刷机构配置在分包纸供给机构供应给包装机构的分包纸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分包纸在该印刷机构与包装机构之间通过的路径长度,是分装1包份量药剂所需要的分包纸的长度的n倍,上述药剂准备机构,设置有多个分区,该分区能够放置该药剂送出机构送出的1包份量的药剂,上述多个分区中储存的药剂能够以规定顺序送出,对于上述多个分区中的一个分区A中所储存的药剂的送出时机,在从药剂准备机构送出相当于n个分区份量的药剂所需要的时间前的时机,由印刷机构在分包纸上印刷对应上述分区A的信息。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中,分包纸在印刷机构与包装机构之间通过路径的长度,为分装1包份量药剂所需要的分包纸的长度的n倍。另外,具备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准备机构设置有多个分区,送入各分区内的药剂能够按规定顺序送出。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多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A所储存的药剂的送出时机为基准,在从药剂准备机构将n个分区份量(n包份量)的药剂送往包装机构所需要的时间前的时机,将该分区A送出的药剂分装到由印刷机构印刷的分包纸内。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在对分包纸实施对应分区A的印刷前的时机将应分装的药剂送入分区A,且分区A所准备的药剂送到包装部的时机与分包纸中印刷有对应分区A的信息的部位到达包装部的时机一致。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应分装药剂送入分区A作为条件在分包纸上进行印刷,能够容易地监督应分装药剂是否确实送入,万一药剂供给发生问题,也能够消除分包纸等的浪费。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以简单且正确的方式掌握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的数据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药剂送出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本发明第四方面为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包括:药剂供给容器,其能够储存药剂且具备信息记录介质;容器装设部,其能够装设该药剂供给容器;以及控制机构,通过将该药剂供给容器装设到该容器装设部,能够送出药剂,该控制机构能够与该药剂供给容器所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涉及该药剂供给容器固有数据的数据通信。根据相关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能够在具备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药剂供给容器与控制机构之间进行涉及固有数据的数据通信,并以简单且正确的方式掌握该固有数据。上述本发明第四方面具备:匣盒配置部,其能够配置从容器装设部取下的药剂供给容器;以及接口机构,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控制机构,通过将药剂供给容器配置在上述匣盒配置部上,该药剂供给容器所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能够通过上述接口机构与控制机构进行数据通信。根据相关构造,在从容器装设部将药剂供给容器取下后,能够使信息记录介质能够与控制机构进行数据通信所需要的工夫抑制在最小限度内。进而,上述本发明设置有多个容器装设部,其能够根据输入控制机构的处方数据依序送出药剂,能够装设药剂供给容器,控制机构具备:对应关系记录部,其规定并记录该多容器装设部与应安装于该容器装设部上的药剂供给容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判断部,该判断部,从装设在容器装设部上的药剂供给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取得该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并与该对应关系记录部进行核对;然后实施正误判断动作,判断药剂供给容器是误装在了违反该对应关系记录部所规定的对应关系的容器装设部上的误装设状态,还是正常地装设在了符合该对应关系记录部所规定的对应关系的容器装设部上的正常装设状态,当根据该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存在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时,若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内所收纳的药剂并非根据所述处方数据要送出的药剂,则以此作为条件,使该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以外的其它药剂供给容器继续送出药剂,当根据该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存在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时,若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内所收纳的药剂是根据所述处方数据要送出的药剂,则以此作为条件,停止送出药剂。在该药剂送出装置中,控制机构的判断部执行正误判断动作,根据对应关系记录部所规定的容器装设部与药剂供给容器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药剂供给容器是错误地装设到不应该装设的容器装设部上,还是装设正常。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即使药剂供给容器装设错误,只要该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未收纳应送出药剂,即使不特意停止其它药剂供给容器的药剂送出动作,也不会发生上述药剂弹跳、滚动、破裂或缺损等问题,停止药剂送出时会导致作业效率降低等不良情况。于是,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若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未收纳应送出药剂时,继续药剂的送出动作,在不中断药剂送出动作的情况下将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拆下来。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即使有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存在,也能够将其对作业效率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系统,该药剂送出系统由二个药剂送出装置连接所构成,其中一个药剂送出装置由具备药剂包装功能的主单元所组成,而另一个药剂送出装置由具备药剂送出功能的副单元所组成,而且还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能够优选应用于该药剂送出系统中。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在分包纸输送部中分包纸送纸是否发生异常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而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所期望的位置取出在包装部分装的药剂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药剂送出系统。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能够以容易且正确地进行监督药剂的分包是否正确进行的监督作业,且假如对包装部的药剂的供应发生问题,即使成为不能够准备要分装的药剂的状态,也能够防止分包纸等的浪费的发生,以及具备该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进而,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且正确的方式掌握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的数据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药剂送出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药剂送出系统的内部构造的示意正视图。图3为表示具备主单元的主储存部附近的构造的立体图。图4(a)为表示圆桶构造的主要部位的扩大立体图,(b)为表示将匣盒安装在圆桶上的状态的截面图,(c)为表示主储存部与安装状况检测机构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5为表示匣盒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表示供给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表示药剂待机机构部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机构部的立体图。图9(a)~(e)为按照顺序表示机构部的滑行轴的上下移动过程的侧视图。图10(a)为表示药剂待机机构部的排出口为关闭状态的截面图,(b)为表示排出口为开启状态的截面图。图11为表示药剂准备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表示药剂准备部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13(a)~(f)为按照顺序表示具备分区构件的闸门的动作过程的截面图。图14为表示主单元的药剂准备部以及药剂包装部附近构造的立体图。图15(a)~(f)为按照顺序说明药剂投入分区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6为表示主单元内的输送机构的设置状态的截面图。图17为表示输送机构的立体图。图18(a)为表示移送机构的异常检测机构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b)为(a)的A-A线截面图,(c)为(a)的B方向向视图。图19(a)为输送机构的后视图,(b)为输送机构的正视图。图20(a)为表示作业台的立体图,(b)为表示数据管理系统的构造的框图。图21(a)为表示从药剂送出部侧观察移送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表示从药剂接收部侧观察移送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扩大立体图。图22(a)为表示匣盒提取用界面的正视图,(b)为表示药剂名提取用界面的正视图,(c)、(d)为表示容器固有信息显示用界面的正视图。图23为表示图21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送出部附近的截面图,(a)为表示药剂移送阶段的状态的截面图,(b)为表示药剂送出阶段的状态的截面图。图24为表示计数器装置的立体图。图25为表示移送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a)为表示移送装置变形例的药剂交接单元处于伸展状态的立体图,(b)为表示该药剂交接单元处于收缩状态的立体图。图26为表示从上方观察图25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交接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7为表示从下方观察图25所示的移送装置其药剂交接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8为表示图25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交接单元的截面图。图29(a)为表示从上方观察图25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交接单元的滑动基座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表示从下方观察该滑动基座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0(a)为表示从上方观察图25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交接单元的第1滑动体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表示从下方观察该第1滑动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1(a)为表示从上方观察图25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交接单元的第2滑动体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表示从下方观察该第2滑动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2为表示移送装置的其它变形例的正视图。图33为沿图32的A-A线的截面图。图34为表示图32的移送装置的动作的一阶段的正视图。图35为表示图32的移送装置的动作的一阶段的正视图。图36为表示具备变形例的移送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的内部构造的主要部位示意正视图。图37为表示图36所示的移送装置所采用的药剂送出部的构造的立体图,(a)为表示闸门的区域A位于药剂送出部内的状态,(b)为表示闸门的区域B位于药剂送出部内的状态。图38为表示沿图37(a)的X-X线的截面图。图39为表示设置在图37所示的药剂送出部上的闸门的立体图。图40(a)为图39的X方向的向视图,(b)为图39的Y方向的向视图。图41为表示图36所示的药剂送出系统的变形例的正视图。图42为表示移送装置的其它变形例的立体图。图43为表示图42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装置构造的示意说明图。图44为立体图,表示将图42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送出部附近扩大,并将外套容器盖部取下的状态。图45为俯视图,表示将图42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送出部附近扩大,并将外套容器盖部取下的状态。图46为表示沿交接容器侧面切开图42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送出部附近的构造的状态的截面图。图47为表示沿交接容器顶面切开图42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送出部附近的构造的状态的截面图。图48为表示图42所示的移送装置的药剂接收部的截面图。图49为立体图,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的主单元中的手撒单元附近的构造。图50为侧视图,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的主单元中的手撒单元附近的构造。图51为表示主储存部和副储存部的构造的示意立体图。图52为表示控制机构的变形例的框图。图53为表示药剂送出系统执行正误判断动作时的动作流程图。图54为表示药剂送出系统的动作流程图。图55为表示供给容器插入错误发生时操作面板显示状态的正视图。图56为表示错误装设排除催促消息发送时操作面板显示状态的正视图。图57为表示供给容器装设错误发生时操作面板显示状态的正视图。图58为表示供给容器识别错误发生时操作面板显示状态的正视图。图59为表示设定检索条件时操作面板显示状态的正视图。符号说明1药剂送出系统2主单元(药剂送出装置)3副单元(药剂送出装置)5移送装置20主储存部120副储存部140管路141抽吸机构(移送机构)210移送装置231药剂交接单元(药剂交接部)234旋转轴300移送装置312驱动单元(方向调整机构)330旋转部(输送部)340药剂容器(药剂交接容器)400移送装置401药剂交接部(副储存部)402药剂送出部(主储存部)403连通管路405吹送器(气流产生机构)408泵(抽吸排气机构)410排气管路420闸门423倾斜面(分割机构)440过滤器441缓冲材料(缓冲机构)442连通侧遮蔽部500移送装置502连通管路504吹送器(气流产生机构)510药剂送出部(交接部)512交接容器512a侧面(侧面A)512b侧面(侧面B)512c侧面(侧面C)514闸门516内部空间518底部520送出开口522缓冲机构524上容器构成体(容器构成体)524p排气孔526下容器构成体(容器构成体)526p排气孔530外套容器532排出部534一次过滤器536二次过滤器540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主单元2(药剂送出装置),以及副单元3(药剂送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药剂送出系统1包含主单元2以及副单元3。主单元2构成药剂送出系统1的基干。另外,副单元3是随主单元2使用的构件。药剂送出系统1具备在主单元2与副单元3之间运转的移送装置5。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将移送装置5组装于副单元3内,移送装置5能够将在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送往主单元2侧。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主单元2包括主储存部20与药剂包装部21,并设有连通二者的药剂通路22。药剂通路22途中由在后面详细叙述的药剂待机机构部50、药剂准备部80形成。另外,如图1等所示,主单元2具备与主储存部20不同体的手撒单元23,在此也能够将应分配的药剂投入。也就是说,主单元2具备主储存部20与手撒单元23,作为能够按照处方送出药剂的药剂送出机构。主储存部20,具备如图4(a)所示由多个竖长板材30在周方向围绕并排所构成的圆桶部(drum)31,且如图4(b)所示在圆桶部31的外周面上安装了多个用于收容片剂的匣盒32。板材30按照匣盒32的安装位置沿长边方向(上下方向)设置多个用于安装匣盒32的匣盒安装孔35以及连通送出通路33的开口36。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主储存部20,在板材30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并排配置多个匣盒32,并且在圆桶部31的周方向上也并排配置多个匣盒32。各板材30的上端部分通过铰链安装在构成圆桶部31骨架的框架上。能够在主储存部20进行维护等动作时将各板材30的下端部向上方抬起,使各板材30维持在掀起状态,而使圆桶部31处于打开状态。另外,如图4所示,在圆桶部31的内侧(内周面侧)设置有送出通路33。送出通路33具有将匣盒32所供应的药剂进一步送到下游侧的功能。详细而言,在板材30的里面侧,即朝向圆桶部31内侧的面上安装了引导构件37。引导构件37的截面形狀大致呈“コ”字型,跟板材30同样为长条形的部件。引导构件37,被固定在板材30的里面侧上,且被固定在板材30宽度方向(圆桶部31的周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由此,在引导构件37与板材30的里面之间,形成有沿板材30长边方向,即上下方向直线状延伸的送出通路33。如图4(b)、图5所示,匣盒32由电动机基座40(容器装设部)与供给容器41(药剂供给容器)构成主要部分。电动机基座40具备电动机43。电动机43的输出轴45以从电动机基座40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另外,输出轴45上安装有齿轮46。进而,电动机基座40内建读写器44(接口机构)。读写器44能够对应被称为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的通信形式,而与设置在在后文详述的供给容器41内的标识(tag)49进行通信,以在标识49读写必要的数据。供给容器41设置在电动机基座40的上方,能够安装在电动机基座40上,也能够拆卸下来。如图5或图6所示,供给容器41为在容器主体部41a上装设开口附件41b以及盖附件41c所构成的中空容器,内部能够收纳药剂。如图6所示,具备在将容器主体部41a的背面侧、即供给容器41安装到在圆桶部31上装设了多个的电动机基座40上时在朝向圆桶部31侧能够装设开口附件41b的开口附件装设部41d。开口附件41b能够装设在容器主体部41a的开口附件装设部41d。开口附件41b包含用于排出收纳在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的开口47a,和标识安装部47b。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供给容器41备有多种开口47a大小不同的部件作为开口附件41b,能够对应收纳于容器主体部41a内的药剂大小选择适当尺寸的部件装设。标识安装部47b以悬臂状的方式形成在开口附件41b下方侧。标识安装部47b在将开口附件41b装设于开口附件装设部41d上时沿着容器主体部41a的底面平行。盖附件41c能够覆盖容器主体部41a上端侧的开口。盖附件41c具备盖部41f、夹(clip)部41g,以及铰链41h,盖部41f与夹部41g二者以铰链41h为边界能够弯折的方式连接。盖附件41c通过夹部41g将设置在容器主体部41a上端部的盖附件装设部41e夹入而装设。供给容器41能够如图5、图6所示的那样将盖部41f掀起以打开容器主体部41a,如图4(b)所示的那样将盖部41f盖起来以关闭容器主体部41a。如图4(b)所示,在供给容器41内部配置转动部(rotor)48。转动部48的的周围部分以在周方向上大致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48a。转动部48能够在供给容器41内自由转动,沟槽48a随着转动依序到达设置在供给容器41的背面侧的开口47a的位置。本实施方式备有多种沟槽48a宽度不同的转动部48,并能够按照收纳在容器主体部41a内的药剂大小选择合适部件装设。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沟槽48a的宽度(朝转动部48的周方向的长度)与深度(朝转动部48的径长方向的长度),形成的大小为能够放入一个收纳在容器主体部41a内的药剂的量。转动部48连接从供给容器41底面侧露出的齿轮48b。该齿轮48b,在电动机基座40装设了供给容器41的状态下与电动机基座40的齿轮46啮合。因此,当转动部48受到设置在电动机基座40侧的电动机43动力传动时,在供给容器41内旋转对应输出轴45旋转量的量。于是,匣盒32被形成为,能够通过调整电动机43的输出轴45的旋转量而适当调整从供给容器41的开口47a送出的药剂的量。如上所述在安装了开口附件41b或盖附件41c的状态下,标识安装部47b到达成为供给容器41的底侧的位置。标识安装部47b上安装有标识49(信息记录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一般称为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标识或RFID芯片的构件,作为标识49。在标识49能够传送或接收包含供给容器41的识别数据、供给容器41内所收纳的药剂种类等的各种数据,能够更新、写入数据。另外,如图4(a)、(c)所示,在圆桶部3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具备抵接板38a与开关38b。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能够根据开关38b是否处于ON状态而检测匣盒32对圆桶部31的安装状况。针对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的构造进一步详细说明,抵接板38a,为如图4(a)所示的长条形板材。抵接板38a沿圆桶部31的高度方向配置。抵接板38a通过铰链38c以悬臂状轴支撑于主单元2的框体上,圆桶部31侧的端部为自由端。也就是说,抵接板38a以能够通过铰链38c向圆桶部31切线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撑。而且,在因抵接板38a摆动而与抵接板38a抵接的位置上设置有开关38b。开关38b与抵接板38a抵接时接点被压动而成为ON状态。如图4(c)所示,在已经对圆桶部31装设好匣盒32的状态下,假设随着圆桶部31的旋转,匣盒32的端部通过而形成轨迹J的情况下,抵接板38a设置在比该轨迹J更朝圆桶部31径长方向偏离一点的位置上端部到达的位置。因此,当匣盒32没有确实地装设在圆桶部31,而是向圆桶部31径长方向外侧突出时,圆桶部31的旋转导致匣盒32碰触到抵接板38a,抵接板38a以铰链38c为中心摆动。由此,当抵接板38a与开关38b碰触而使开关38b成为ON状态时,能够检测出匣盒32没有安装好。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圆桶部31的下方设置有药剂待机机构部50。如图3、图7所示的,药剂待机机构部50由漏斗状的待机漏斗(hopper)51、可动盖52,以及盖体动作机构53构成主要部分。待机漏斗51被安装在药剂待机机构部50的主体箱54,可动盖52装设在安装于待机漏斗51上的盖体动作机构53。进一步具体说明,如图7所示,待机漏斗51在中央部设有用于配置盖体动作机构53的机构配置部55,在包围该部件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排出口56。另外,在待机漏斗51的外缘部分设置有凸缘57。用螺钉等方式固定凸缘57,以将待机漏斗51固定在主体箱54上。盖体动作机构53为用于使可动盖52相对于待机漏斗51上下移动而设置的构件。盖体动作机构53具备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58、接受电动机58动力而运转的机构部60,以及用于将电动机58动力传达到机构部60的动力传送轴61。电动机58以旋转轴58a相对主体箱54的侧面大致呈垂直、且向主体箱54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如图8所示,机构部60大致区分为接受电动机58动力而运转的驱动部60a,以及接受驱动部60a动力而运转的从动部60b。驱动部60a具备安装在动力传送轴61前端的伞形齿轮60c,及以与该伞形齿轮60c啮合的伞形齿轮60d。伞形齿轮60d安装在朝向略垂直于动力传送轴61的方向竖立设置的旋转轴60e的一端侧。另外,旋转轴60e的另一端侧设置有驱动齿轮60f,其能够与伞形齿轮60d一体地旋转。因此,当通过动力传送轴61传送来自电动机58侧的旋转动力时,驱动齿轮60f以旋转轴60e为中心转动。另一方面,从动部60b具备旋转筒构件60g、从动齿轮60h、凸轮60i,以及滑行轴60j。旋转筒构件60g为筒状构件,以轴心到达机构配置部55大致中央的方式设置,并以轴心为中心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从动齿轮60h为环状且外径与旋转筒构件60g大致相同的外齿齿轮。从动齿轮60h固定在旋转筒构件60g的上端部。另外,从动齿轮60h与设置在驱动部60a上的驱动齿轮60f啮合。因此,当驱动齿轮60f因电动机58的动力而转动时,动力传达到驱动齿轮60f,旋转筒构件60g以轴心为中心开始转动。凸轮(cam)60i是所谓的端面凸轮,端面60k侧的部分具有被相对于其母线交叉的平面P切断筒体的形状。进一步具体而言,如图8(b)所示,假设通过端面60k的平面P,在将凸轮60i以端面60k侧为上方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作为基准的情况下,端面60k具有位于最上方侧的上端部60s,以及位于最下方侧的下端部60t,且两者之间形成通过中间部60u平滑地连接在一起的形状。凸轮60i以端面60k侧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在旋转筒构件60g的内侧。凸轮60i与旋转筒构件60g形成一体,并能够与旋转筒构件60g连动旋转。滑行轴60j为与可动盖52连接的轴体,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一端侧上的凸缘部60m为边界而区分为细径部60p与粗径部60q。细径部60p位于比凸缘部60m更靠滑行轴60j端部侧的位置上,与其它部分相比外径较小。粗径部60q构成滑行轴60j的主要部分。将粗径部60q插入凸轮60i内侧,使滑行轴60j能够相对凸轮60i沿轴线方向,也就是说上下方向自由滑行。在粗径部60q的圆周面上,且在粗径部60q长度方向中间部上,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辊60r。辊60r在将滑行轴60j以粗径部60q侧为前端插入凸轮60i内侧的状态下接触凸轮60i的端面60k。因此,当凸轮60i以轴心为中心开始旋转时,辊60r在该端面60k上转动,同时随着端面60k的起伏而使滑行轴60j上下移动。滑行轴60j将细径部60p插入设置在可动盖52大致中心处的凹部66内,并用螺钉将凸缘部60m拧紧在可动盖52上,由此与可动盖52成为一体。进一步具体而言,可动盖52为圆盘状构件,具备大致圆形的盖体顶面52a和包围其外周的盖体周面52b。在可动盖52的内侧,且在盖体顶面52a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凹部66。可动盖52将上述滑行轴60j的细径部60p插入凹部66,并以螺钉将盖体顶面52a与凸缘部60m安装从而与滑行轴60j成为一体。可动盖52伴随上述盖体动作机构53的动作而上下移动,使设置在待机漏斗51上的各排出口56开启或闭合。进一步具体说明,在盖体动作机构53中,当旋转筒构件60g随着电动机58运转而转动时,凸轮60i相对于滑行轴60j以轴心为中心进行相对旋转。伴随于此,安装在滑行轴60j上的辊60r沿着凸轮60i的端面60k转动,并随着端面60k的起伏而上下移动。由此,滑行轴60j以及与其一体化的可动盖52相对于凸轮60i在上下方向上滑行。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如图9(a)所示,当设置在滑行轴60j的粗径部60q上的辊60r抵接在相当于凸轮60i的下端部60t的位置上时,滑行轴60j在凸轮60i内最下方的位置上。此时,对于可动盖52,如图10(a)所示机构部60的盖体连接筒62处于下降状态,成为盖体周面52b的下端部与待机漏斗51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设置在待机漏斗51上的各排出口56被盖体周面52b包围而关闭,由此投入至在待机漏斗51内的药剂能够被储存。另一方面,当设置在盖体动作机构53上的电动机58运转时,如图9箭头所示的旋转筒构件60g以及与其形成一体的凸轮60i开始旋转。随之,如图9(b)所示,端面60k的中间部60u来到相当于辊60r的位置上。在此,如上所述,滑行轴60j能够相对于凸轮60i沿上下方向自由滑行。因此,当中间部60u随着凸轮60i的旋转而来到相当于辊60r的位置上时,滑行轴60j被往上推。随之,一体安装在滑行轴60j上的可动盖52也被逐渐往上推,如图10(b)所示的在盖体周面52b的下端部与待机漏斗51的内周面之间出现空隙。此后,凸轮60i继续旋转时,如图9(c)、(d)所示来到相当于辊60r的位置的中间部60u通过,端面60k的高度逐渐变高,可动盖52也进一步被往上推。随之,一体安装在滑行轴60j上的可动盖52的下端部与待机漏斗51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更进一步扩大。接着,当凸轮60i继续旋转直到端面60k的上端部60s来到相当于辊60r的位置上时,成为盖体周面52b与待机漏斗51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打开到最大限度的状态,成为药剂能够充分通过,即各排出口56处于打开状态。在上述药剂待机机构部50的下方,如图2所示设置有收集漏斗70。收集漏斗70被设置为连接在药剂待机机构部50与在后面详述的药剂准备部80之间。另外,如上所述,主单元2具备手撒单元23。如图1所示,手撒单元23设置有多个、矩阵状组排列的能够容纳1包分量药剂的分格90,并能够从主单元的2框体适当抽出。手撒单元23的各分格90的上方侧开放,当其适当地从主单元2框体内抽出时,能够在各分格90放置一包份量的药剂。手撒单元23,在收纳于主单元2的框体内的状态下,能够在各分格90打开底面,能够送出药剂。当手撒单元23收纳于主单元2框体内时,手撒单元23的下方设有手撒用漏斗91。手撒用漏斗91能够将从手撒单元23中各分格90送出的药剂供应给药剂准备部80。药剂准备部80能够将上述待机漏斗51或手撒用漏斗91所供给的药剂以1包份量为单位储存准备,再依序进一步排出到下游侧。药剂准备部80配置在药剂待机机构部50、手撒单元23的下方。如图11、图12所示,药剂准备部80设置有圆盘状的分区构件81,以及收纳该构件的药剂准备部主体82和盖83。分区构件81具备用于存置药剂的分区81a。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分区构件81在圆周方向上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分区81a。各分区81a分别朝分区构件81的顶面侧开口。另外,各分区81a分别具备能够独立开启或闭合的闸门81c。闸门81c在平常时候处于闭合状态,设置在各分区81a的侧边的推杆81d被推压时成为打开状态。进一步具体说明,如图12所示,在分区构件81的周方向一端侧的前壁部86a、在周方向另一端侧的后壁部86b,以及在分区构件81径长方向外侧和内侧的周壁部86c、86d从四方围成各分区81a。前壁部86a,从分区构件81的顶面侧向底面侧连接,且向分区81a内侧倾斜。另外,前壁部86a在分区构件81的底部侧的部分设置有段部86e。另一方面,后壁部86b从分区构件81的顶面侧向底面侧垂下至中途的位置,且从该中途位置开始朝向底面侧的部分向分区81a的外侧倾斜。闸门81c为板状构件,其一端侧(以下称基端侧)的部分位于后壁部86b侧,且在分区构件81的顶面侧的位置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受到支轴86f的轴支撑。闸门81c,其另一端侧(以下称前端侧)的部分位于前壁部86a侧,且朝向分区构件81的底面侧。也就是说,在分区81a的内部空间中,闸门81c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且向下方倾斜。闸门81c以其前端侧朝向上方的方式受到设置在基端侧的弹簧等施压机构(未图示)的施压。另外,闸门81c在通常的时候成为前端侧抵接在前壁部86a的段部86e的状态。由此,分区81a在分区构件81的底面侧的部分被闭塞。推杆81d通过支轴86f与闸门81c形成一体。推杆81d能够在相对闸门81c维持一定角度的状态下,以支轴86f为中心转动。推杆81d上安装了能够自由转动的辊86g。如图11、图12所示的,在上述分区构件81的底面侧上,设置有朝径长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81b。凸缘部81b在外周设置有多个齿,形成外齿齿轮状。在分区构件81的中央部,在分区构件81的厚度方向,即以贯通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方式设置有贯通孔81e。药剂准备部主体82具备能够收纳上述分区构件81的收纳部82a。在收纳部82a大致中央处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支轴82b。上述分区构件81以顶面侧朝向上方且支轴82b插通贯通孔81e的方式装设在收纳部82a内。因此,分区构件81被收纳在收纳部82a内,且能够以支轴82b为中心自由转动。另外,在药剂准备部主体8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84。驱动机构84具备电动机84a,以及接受该电动机84a动力而转动的齿轮84b。分区构件81被设置在收纳部82a内,且分区构件81的凸缘部81b上设有齿部,齿轮84b与该齿部啮合。因此,当电动机84a运转时,动力通过齿轮84b传到分区构件81,分区构件81以支轴82b为中心转动。如图12所示,在药剂准备部主体82的底面侧,设置有用于送出药剂的开口82c。开口82c设置在能够与分区构件81的各分区81a连通的位置。另外,推杆抵接部82d设置在邻接开口82c的位置上。更具体而言,推杆抵接部82d为块状,如图13的两点划线所示,能够大致区分为向上倾斜部82e、水平部82f,以及向下倾斜部82g。在推杆抵接部82d的表面,向上倾斜部82e以及向下倾斜部82g倾斜,水平部82f大致水平。在推杆抵接部82d的表面,向上倾斜部82e朝向水平部82f侧向上方倾斜,下倾斜部82g远离水平部82f向下方倾斜。推杆抵接部82d以向上倾斜部82e朝向分区构件81旋转方向上游侧、向下倾斜部82g朝向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安装。推杆抵接部82d设置在当药剂准备部主体82内的分区构件81转动时与设置在各分区81a侧方的推杆81d抵接的位置上。因此,如图13所示,当分区构件81转动而推杆抵接部82d与各推杆81d抵接时,连接该推杆81d的闸门81c打开。更具体而言,当推杆81d随着分区构件81的旋转而到达推杆抵接部82d的设置位置时,如图13(a)所示设置在推杆81d前端部分的辊86g移到向上倾斜部82e之上。若在该状态下分区构件81继续旋转的话,如图13(b)所示辊86g滚到上倾斜部82e之上,并且推杆81d的倾斜程度也逐渐接近水平。在此,如上所述推杆81d能够在与闸门81c维持一定角度的状态下以支轴86f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如上所述当推杆81d的倾斜度变化时,与此连动,闸门81c也以支轴86f为中心转动,闸门81c的前端侧逐渐向后壁部86b侧接近。由此,分区81a的底部逐渐打开。如上所述当分区构件81继续旋转时,如图13(c)所示闸门81c开启的程度逐渐扩大。然后,分区构件81再进一步旋转,成为如图13(d)所示当设置在推杆81d前端的辊86g到达的状态时,闸门81c接触分区81a的后壁部86b,闸门81c完全打开。当闸门81c在全开状态下分区构件81再进一步旋转、如图13(e)所示辊86g移到向下倾斜部82g时,闸门81c受到施压,闸门81c的前端侧逐渐向分区81a的前壁部86a侧接近。由此,分区81a的底部逐渐地被闸门81c关闭。接着,当辊86g越过下倾斜部82g的中部而移到边缘时,如图13(f)所示闸门81c的前端部抵接于设置在前壁部86a的段部86e,分区81a的底部被闸门81c封闭。分区构件81以上述运转方式收纳于药剂准备部主体82内部。另一方面,在药剂准备部主体82底面对应开口82c的位置上设置有包装漏斗85。包装漏斗85以能够向在后文详叙的药剂包装部21侧供应从开口82c送出的药剂的方式安装。因此,在药剂准备部主体82内当各分区81a到达相当于开口82c的位置上时,对应该分区81a设置的推杆81d被推压而打开闸门81c,在该分区81a内的药剂被向药剂包装部21侧送出。另外,如图11所示,构成药剂准备部主体82顶面的顶板82h在对应分区构件81的位置上设置有大致圆形的开口82i,安装有盖83以封塞该开口82i。盖83上设置有3个孔83a~83c。孔83a~83c能够连接上述收集漏斗70或手撒用漏斗91,还能够连接在后文中详细叙述的副收集漏斗87。孔83a~83c设置在对应收纳部82a内所收纳的分区构件81的各分区81a的位置。因此,药剂准备部80能够通过孔83a~83c将药剂送入设置在药剂准备部主体82内的各分区81a。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设置在盖83上的孔83a与收集漏斗70连接。如图15所示,在从顶面侧观察的状态下,孔83a设置在以药剂准备部主体82上设置的用于送出药剂的开口82c的位置为基准朝逆时针方向(左旋方向)错开构成分区构件81的一个分区81a的距离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假定分区构件81的某一个分区81a位于与开口82c对齐的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孔83a设置在能够将药剂投入相对于与开口82c相当的位置的分区81a向分区构件81的周方向逆时针错开1个分区距离的位置上的另一个分区81a的位置。如在后文详述的,孔83b连接着副收集漏斗87,该副收集漏斗87能够将药剂供应给药剂准备部80,该药剂从副单元3侧通过移送装置5移送过来。孔83b设置在以药剂准备部主体82的开口82c作为基准朝逆时针方向错开二个构成分区构件81的分区81a的距离的位置。也就是说,以在对应开口82c的位置上存在分区81a的状态作为基准时,设置在能够将药剂投入至位于该分区81a的逆时针方向相邻位置上的分区81a的位置。另外,孔83c与手撒用漏斗91连接。孔83c设置在以药剂准备部主体82的开口82c为基准朝顺时针方向(右旋方向)错开3个分区81a距离的位置上。如图14所示,在上述药剂准备部80的下方,设置有药剂包装部21。药剂包装部21大致能够区分为包装机构21a与输送机构21b。包装机构21a具备片材传送机构95、袋制作机构96以及印刷单元99。片材传送机构95能够将卷绕在辊轴97上的片状长条形的热熔附性片构成的分包纸98卷出并传递给袋制作机构96。从片传送机构95卷出的分包纸98,按照如图14箭头所示,在经过袋制作机构96至印刷单元99的路径上依次卷送,向输送机构21b供给。袋制作机构96具备片支持部99、引导构件100以及分装制作装置101,将片传送机构95所传递的分包纸98以其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为中心对折,再将对折的分包纸98压附成袋状。引导构件100,位于分包纸98流动方向中间部分,相对于安装在药剂准备部主体82底面的包装漏斗85而言,设置在分包纸98流动方向上游侧。引导构件100,具有引导分包纸98的功能,更具备以长条形分包纸98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为中心对折长条形分包纸98的功能。分装制作装置101配置在比该包装漏斗85更靠分包纸98流动方向下游侧。分装制作装置101,先将引导构件100对折弯曲而重叠的分包纸98的长边方向一端侧(下游侧)的部位压附成半袋状,再将形成半袋状的分包纸98的开口部分压附而闭合,将其制作成袋状。印刷单元99能够对片材传送机构95所送出的分包纸98进行印刷。如图14所示,印刷单元99设置在比药剂包装部21更靠分包纸98流动方向下游侧,且比袋制作机构96更靠分包纸98流动方向上游侧。在印刷单元99和袋制作机构96设置的位置之间的分包纸98长度为压附分包纸98形成药袋所用长度的n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倍)。如图16所示,输送机构21b能够将包装机构21a中用于包装药剂的分包纸98运向设置在主单元2的前置面板2a或边置面板2b上的送出口2c、2d。如图17所示,输送机构21b具备壳体105,能够在其上设置输送构件106。输送机构21b大致能够区分为接收部105a、直线部105b以及弯曲部105c。如图14、图17、图19所示,输送机构21b的接收部105a设置在主单元2框体内的底面侧,从直线部105b到弯曲部105c的部分则从接收部105a侧向斜上方立起设置。输送机构21b具备连续的分包纸98输送路径,其从接收部105a开始通过直线部105b到达弯曲部105c。如图16或图19所示,在输送机构21b所形成的输送路径的各处设置有驱动辊110。具体而言,驱动辊110以能够随意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接收部105a的入口侧部分、接收部105a与直线部105b的交界部分附近、直线部105b与弯曲部105c的交界部分附近,以及弯曲部105c的前端侧部分。输送机构21b悬架着传送带111,以在相邻各驱动辊110、110彼此之间传送来自电动机的动力,该电动机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4条传送带111隔开规定间隔安装在各驱动辊110的长度方向上。接收部105a,接收在包装机构21a包装好药剂的分包纸98,并将分包纸98的传送方向从斜上方朝斜下方传送转换成朝斜上方向传送。接收部105a,具备用于接收分包纸98的接收口107a,且内部设置有引导辊107b。接收部105a的接收口107a配置的位置刚好能够接收在包装机构21a包装好药剂且连续传送过来的分包纸98。壳体105能够使分包纸98在相当于接收部105a部分通过引导辊107b和上述驱动辊110、以及悬架于其上的传送带111之间。另外,接收部105a沿着引导辊107b弯曲,与直线部105b连接。因此,当在输送机构21b中分包纸98从接收口107a进入接收部105a时,该分包纸98受引导辊107b引导而与驱动辊110和传送带111接触,该分包纸98被送往直线部105b。在接收部105a与直线部105b的分界部分、直线部105b,以及弯曲部105c上设置有多个施压辊112。施压辊112在直线部105b的长边方向上以相邻的辊之间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假定驱动辊110和传送带111构成分包纸98的输送面H的情况下,施压辊112以传送带111弯曲若干程度的施压力向输送面H侧施压。进而,施压辊112也受到施压而被推向输送面H侧。因此,在通过接收部105a传送分包纸98时,分包纸98成为受到施压辊112施压而被推向输送面H侧的状态,并受到驱动辊110和传送带111的传动而被送往下游侧。在此,如上所述在输送机构21b设置有多个施压辊112,如图18(b)所示,在接近接收部105a侧的施压辊112(以下,根据需要也称为施压辊112a)侧边上设置有副辊115a。副辊115a为送纸异常检测机构(检测机构)115的构件,以相对于施压辊112a独立转动的方式装设。该送纸异常检测机构115能够用于检测分包纸98的送纸问题。如图18所示,除了上述副辊115a之外,异常检测机构115还具备压轮115b(检测机构)、轮轴115c,以及旋转编码器115d(旋转检测机构)。压轮115b与副辊115a之间夹着输送面H。压轮115b安装在轮轴115c的一端侧上,能够与轮轴115c一起转动。因此,当分包纸98沿着输送面H通过时,压轮115b和轮轴115c被分包纸98推动而一起转动。在此,如上所述副辊115a能够相对于施压辊112a独立转动。因此,假设传送带111运转使施压辊112a受到传送带111的传动而转动,副辊115a也不会转动。因此,只要没有分包纸98通过副辊115a和压轮115b之间,副辊115a和压轮115b就不会转动。如图18(b)、(c)所示,旋转编码器115d与现有技术相同,具备在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狭缝115g的编码圆盘115e和光续断器115f。另外,编码圆盘115e一体安装在上述轮轴115c的另一端侧上。因此,编码圆盘115e随压轮115b转动。因此,在分包纸98通过设置有施压辊112a的位置时旋转编码器115d能够检测到旋转,相反的在发生分包纸98卡纸所代表的送纸异常情况而压轮115b停止转动时,旋转编码器115d检测不到旋转。如图17所示,弯曲部105c,能够通过设置在直线部105b末端部分的驱动辊110的支轴110a与直线部105b连接,并能够以该支轴110a为中心相对于直线部105b弯曲。如图16所示,当弯曲部105c处于沿着直线部105b笔直延伸的状态时,其前端部分朝向设置在主单元2的边置面板2b上的送出口2d侧。另一方面,当弯曲部105c相对于直线部105b向前置面板2a侧弯曲时,其前端部分则朝向送出口2c侧。如图1所示,主单元2在上述手撒单元23侧边设有作业台117。作业台117能够根据需要而从主单元2主体抽出,或向主单元2主体侧推入而成为收纳的状态。如图20所示,作业台117上设有容器配置部117a,能够配置构成上述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容器配置部117a设置有适合供给容器41的底面形状的凹部117b。另的还设置有读写器117c,当供给容器41底面嵌入凹部117b时,该读写器117c设置在与供给容器41的底面的标识49相对的位置上。读写器117c能够对应称为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通信形态而与标识49进行通信,以读取或写入必要的数据。如图1所示,在主单元2的正面设置有药剂送出系统1的操作面板118a、条形码(barcode)读取器118b,以及历程(journal)打印器118c。条形码读取器118b能够读取药剂原始装箱上所记载的条形码。另外,历程打印器118c用于打印药剂送出系统1的药剂配药记录等数据。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利用条形码读取器118b读取条形码,以使圆桶部31运转,使得用于收纳与条形码对应的药剂的匣盒32移到正面侧。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在上述构造的主单元2旁增设副单元3。副单元3设有副储存部120,该副储存部120与上述主单元2的主储存部20构造相同,能够适当地收纳或送出药剂。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中,副储存部120与主单元2的主储存部20以及手撒单元23并排构成药剂送出机构。另外,在副储存部120的下方设置有副药剂待机部130,其与设置在主单元2侧的药剂待机机构部50构造相同。另外,在副药剂待机部130的下方配置了副漏斗135,由此能够将副药剂待机部130送出的药剂供应给移送装置5,对于该移送装置5的构造在后文详细说明。副单元3能够从设置在副储存部120内的多个匣盒32中选择收纳有与处方对应的药剂的匣盒32并使其运转、送出必要量的药剂。另外,副单元3能够将副储存部120所送出的药剂以1包的量为单位储存在副药剂待机部130,并依序经由副漏斗135送到移送装置5侧。移送装置5能够从副单元3侧将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如图21所示,移送装置5具备管路140和抽吸机构141(移送机构)等构件,以管路140为中心的各构成要件组合成台座144。如图2所示,台座144插通设置在主单元2和副单元3的分界部分的壁面4a的连通口4b,移送装置5被设置成横跨主单元2和副单元3桥接。针对移送装置5的构造进一步详细说明,在管路140的一端侧设置有药剂接收部142,在另一侧设置有药剂送出部143。抽吸机构141与抽吸机构连接部148以配管互相连接,该抽吸机构连接部148设置在管路140的另一侧,即药剂送出部143侧。另外,抽吸机构连接部148与连接管路140与抽吸机构141的配管连接,发挥接续的功能。因此,在移送装置5中,当抽吸机构141运转时,能够在管路140内将存放在药剂接收部142侧的药剂抽吸到药剂送出部143侧。药剂接收部142设置有用于接收药剂的容器145以及入口侧闸门机构146。如图21所示,容器145在顶面侧设有开口,通过设置在副单元3侧的副漏斗135而传递过来的药剂经由该开口被送入该容器145内部。另一方面,容器145在侧面145b上设有药剂送出用开口145a。然后,在与该开口145a相对的位置上,隔着构成入口侧闸门机构146的闸门板146a配置在管路140的一端侧。入口侧闸门机构146,除了上述闸门板146a之外,还设有用于使该闸门板146a运转的电动机146b。在电动机146b的输出轴上安装了齿轮(未图示)。另一方面,闸门板146a设有矩形开口146f。构成矩形开口146f的一边是波浪状,由此构成朝闸门板146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rack)146c。另外,闸门板146a在长边方向上且邻接矩形开口146f的位置上设有开口146e。开口146e设置在闸门板146a大约中央的部位上,大致呈圆形,且开口口径与管路140的开口口径大致相同。闸门板146a以沿着容器145侧面145b的方式配置。电动机146b设置在邻接闸门板146a的位置上。安装在电动机146b的输出轴上的齿轮,位于闸门板146a的矩形开口146f内,并与齿条146c啮合。另一方面,在与管路140两侧相邻的位置上设置有支柱150a、150a。这些支柱150a、150a上下各设置有2个能够自由旋转的辊150b、150b。闸门板146a以被夹在辊150b、150b之间的状态受到支撑。因此,当电动机146b运转而齿轮(未图示)旋转时,闸门板146a沿着容器145侧面145b滑行。当电动机146b运转使闸门板146a滑动到闸门板146a的开口146e与容器145的开口145a对齐的位置上时,容器145处于与管路140连通的状态。反之,如图15(b)所示,当开口145a、146e互相错开时,也就是说在闸门板146a隔着开口146e与设置有矩形开口146f的部分相反侧的部分移到相当于容器145的开口145a的位置时,开口145a由闸门板146a封闭。药剂送出部143能够送出从药剂接收部142侧通过管路140输送过来的药剂,设有出口侧闸门机构147。如图23所示,管路140在药剂送出部143侧的端部被封闭。在管路140的周面,在设置状态中位于上方侧的部分设有多个小开口140b。另外,在管路140的周面上,在小开口140b的设置部位的相对位置上,设有送出开口140a。如图23所示,出口侧闸门机构147具备外套147a、闸门筒147b、电动机147c,以及齿轮147d。外套147a具备在管路140的端部装设的一端封闭的筒状外套主体147e,和分叉部147f,两者互相连通。管路140的端部以上述小开口140b朝向分叉部147f侧的方式插入外套主体147e。另外,如图21所示,分叉部147f与抽吸机构连接部148连接。闸门筒147b具备筒部147g以及设置在其外周的齿轮147h,这些构件一体成型。筒部147g位于上述管路140的外周与外套主体147e的内周之间,且能够在二者之间朝管路140的周方向转动。另外,在筒部147g上设有开口147i,其大小以及形状与设置在管路140端部的送出开口140a相同。齿轮147h设置在筒部147g的一端侧上,且朝外套主体147e侧露出。如图23所示,电动机147c沿着管路140配置。安装在电动机147c旋转轴前端的齿轮147d与一体设置在上述闸门筒147b上的齿轮147h啮合。因此,当电动机147c运转时,闸门筒147b相对于管路140朝周方向转动。使闸门筒147b转动,如图23(a)所示,当设置在闸门筒147b上的开口147i移到管路140设有小开口140b的一侧时,能够利用闸门筒147b的周面封闭送出开口140a。因此,在该状态下使抽吸机构141运转时,通过小开口140b抽吸管路140内的空气,产生从药剂接收部142侧流向药剂送出部143侧的气流。另外,在转动闸门筒147b而如图23(b)所示使筒部147g的开口147i与外套主体147e的送出开口140a大致对齐以形成开口连通状态时,成为到达管路140端部的药剂能够向下方送出的状态。此外,小开口140b处于封闭状态。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药剂送出系统1通过主单元2和副单元3的协同动作而将与处方相应的药剂以1包量为单位、以分包纸98包装并送出。具体而言,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将存放在主单元2侧的主储存部20、手撒单元23内的药剂、或存放在副单元3侧的副储存部120内的药剂,按照处方以1包的量为单位送到主单元2侧的药剂准备部80,再由药剂包装部21将其包装并送出。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当利用药剂送出系统1对药剂配药时,在应送出的药剂存放在主单元2侧的主储存部20内的情况下,收纳有该药剂的匣盒32的电动机43运转。随之,收纳在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以1包的量为单位送出。从供给容器41送出的药剂,通过设置在圆桶部31内侧的送出通路33,向下方落下,而储留在药剂待机机构部50的待机漏斗51内。这样当主单元2侧的药剂在待机漏斗51内集中了相当于1包份量的配药时,盖体动作机构53运转,使可动盖52向上方掀起。由此,可动盖52的盖体周面52b的下端部离开待机漏斗51的内周面,被盖体周面52b挡住的药剂滚入排出口56。滚入排出口56的药剂,经由设置在待机漏斗51下方的收集漏斗70送到药剂准备部80侧。另一方面,当应送出的药剂存放在主单元2的手撒单元23时,也从手撒单元23以1包份量为单位送出药剂。从手撒单元23送出的药剂,经由手撒用漏斗91供应到药剂准备部80侧。另外,当应送出的药剂存放在副单元3侧的副储存部120内时,与存放在主单元2侧的主储存部20的情况相同,先从副储存部120将药剂送到副药剂待机部130内。也就是说,在对设置于副储存部120侧的匣盒32内的药剂进行处理时,与上述情况相同,将收纳在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以1包为单位送出,集中到副药剂待机部(药剂待机机构部)130的待机漏斗51。当应分配的药剂从设置在副储存部120的各匣盒32集中到药剂待机部130时,副药剂待机部130的盖体动作机构53运转,使可动盖52向上方掀起。由此,集中在副药剂待机部130内的药剂,通过排出口56和副漏斗135,送出到移送装置5的容器145内。当药剂送入容器145内之后,设置在药剂接收部142附近的入口侧闸门机构146的电动机146b开始运转,闸门板146a开始滑行,同时抽吸机构141也进入运转状态。另外,在药剂送出部143中,闸门筒147b的周面封闭管路140的送出开口140a,同时设置在闸门筒147b周面上的开口147i与设置在管路140周面上的多个小开口140b形成连通状态。此后,当闸门板146a的开口146e与设置在容器145侧面145b上的开口145a形成连通状态时,送入容器145内的药剂被吸入管路140内。其后,电动机146b朝与此前相反的方向运转,利用闸门板146a封闭容器145的开口145a。上述被吸入管路140内的药剂,在管路140内进一步向药剂送出部143侧移动。当药剂到达药剂送出部143时,抽吸机构141停止。此后,设置在药剂送出部143附近的出口侧闸门机构147开始运转,使送出开口140a打开。也就是说,使电动机147c运转,使闸门筒147b朝周方向转动,使设置在闸门筒147b上的开口147i与管路140的送出开口140a形成连通状态。由此,从副单元3侧输送过来的药剂经由送出开口140a送入副收集漏斗87。送入副收集漏斗87的药剂,被收纳在药剂准备部80内设置的分区构件81的分区81a内。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中,将从主储存部20、手撒单元23、或副储存部120送出的药剂以1包的量为单位集中到在药剂准备部80设置的分区构件81的分区81a,集中后再将其送出到药剂包装部21。另外,如上所述,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用于将从各部位送过来的药剂供应到药剂准备部80侧的收集漏斗70、手撒用漏斗91,或副收集漏斗87,分别设置在朝药剂准备部80的盖83的周方向错开的位置上。因此,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主储存部20、手撒单元23,或副储存部120向药剂准备部80送出药剂的时机各不相同。进一步具体说明,设置于分区构件81的6个分区81a,如图15(a)的符号“1”所示当以位于对应孔83a位置上的分区81a为第1分区81a(相当于分区A)时,其它5个分区81a如图15(a)的符号“2”~“6”所示,在从上方观察分区构件81的状态下以第1分区81a为基准朝逆时针方向排列。将图15(a)中符号“2”~“6”所示分区81a,分别设定为第2~第6分区81a的话,在图15(a)所示状态(以下称第1旋转状态)下,能够通过收集漏斗70从主储存部20供给应送出的药剂。由此当药剂进入第1分区81a之后,驱动机构84开始运转,分区构件81朝逆时针方向旋转60度。由此,如图15(b)所示,成为第1分区81a移到对应于孔83b的位置,同时第6分区81a移到相当于孔83a的位置的状态(以下称第2旋转状态)。在第2旋转状态中,当存在应从副储存部120送出至第1分区81a的药剂时,移送装置5运转,以供给药剂。另外,在第2旋转状态中,当存在应从主储存部20侧送出至第6分区81a的药剂时,通过收集漏斗70送出药剂。像这样从主储存部20侧或副储存部120侧送出药剂,并且分区构件81依序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切换到图15(c)的状态(以下称为第3旋转状态)。成为第3旋转状态时,第1分区81a移到对应于孔83c的位置上,该孔83c与手撒用漏斗91连接。在该状态下,当手撒单元23内有药剂应与已送入第1分区81a内的药剂一起包装时,手撒单元23通过手撒用漏斗91将其送入第1分区81a。另外,在第3旋转状态中,当主储存部20侧有药剂应送入第5分区81a内时,或副储存部120侧有药剂应送入第6分区81a内时,将其通过收集漏斗70或手撒用漏斗91送出。如上所述在第3旋转状态下向各分区81a的药剂送出结束后,依序切换到图15(d)的状态(以下称第4旋转状态)、图15(e)的状态(以下称第5旋转状态)。此时,与上述第1~第3旋转状态的情况相同,从主储存部20、副储存部120、或手撒单元23送出的药剂被送入各分区81a内。此后,在第5旋转状态下药剂的送出完成后,驱动机构84运转,分区构件81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60度。由此,如图15(f)所示第1分区81a移到相当于设置在药剂准备部主体82底面的开口82c的位置。此时,设置在对应第1分区81a的位置上的推杆81d与设置在邻接开口82c的位置上的推杆抵接部82d抵接,闸门81c打开。由此,在分区构件81朝逆时针旋转1圈后,集中于第1分区81a内的药剂全部经由包装漏斗85送到药剂包装部21侧。在袋制作机构96中将从药剂准备部80送到药剂包装部21的药剂收纳于预先以分包纸98暂时形成袋状的药袋中。此后,利用袋制作机构96把药袋封起来,同时片传送机构95接着将分包纸98送往下游侧(斜下方侧)。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在药剂包装部21对从药剂准备部80送来的药剂进行包装以前的时机(时机Z),利用印刷单元99打印关于该药剂的规定信息。再详细而言,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采用的药剂包装部21,在袋制作机构96与印刷单元99之间的间隔相当于3包药袋的长度。于是,相对于从第1分区81a送出药剂的时机(时机X)在分区构件81旋转相当于3个分区81a的旋转量所需要的时间(期间Y)前的时机(时机Z),即在上述第3旋转阶段中,利用印刷单元99印刷药剂等涉及的信息。换言之,以第1分区81a送出药剂的时机为基准,在相对于第1分区81a从位于分区构件81旋转方向上游侧的3个分区81a送出药剂所需要的期间之前的时机(时机Z)利用印刷单元99印刷第1分区81a收纳的药剂等涉及的信息。如上所述分区构件81依序旋转,使第1~6分区81a收纳的药剂依序在药剂包装部21侧送出并包装,并且从主储存部20、手撒单元23,或副储存部120对第1~6分区81a送出药剂。这样将药剂分装形成的分包纸98在连续状态下送入位于斜下方的输送机构21b侧。送到输送机构21b侧的分包纸98,从设置在接收部105a的接收口107a进入壳体105内侧。此后,在主单元2框体内朝斜下方前进的分包纸98,其前进方向被相当于接收部105a的部分的壳体105的弯曲、被引导辊107b引导切换向斜上方。也就是说,分包纸98的前进方向在接收部105a折返。进入壳体105内的分包纸98,受引导辊107b引导而接触驱动辊110或其所悬架的传送带111。另一方面,驱动辊110和传送带111受到壳体105内设置电动机(未图示)的传动而运转。另外,在与驱动辊110和传送带11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施压辊112。施压辊112被向传送带111侧施压,形成被压向传送带111侧的状态。因此,当分包纸98从接收部105a送往直线部105b而进入传送带111与施压辊112之间时,分包纸98被施压辊112推向驱动辊110、传送带111侧。由此,从传送带111将动力传达给分包纸98,分包纸98沿着直线部105b被送往位于斜上方的弯曲部105c侧。这样到达弯曲部105c的分包纸98继续沿着弯曲部105c输送。在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采用的输送机构21b,能够使弯曲部105c相对于直线部105b直线性地连续,使其前端朝向边置面板2b侧,也能够使其相对于直线部105b朝向主单元2的前置面板2a侧弯曲。因此,当弯曲部105c相对于直线部105b呈直线性连续时,沿着直线部105b输送过来的分包纸98向边置面板2b侧直线前进,而从送出口2d被取出到主单元2侧。另一方面,当使弯曲部105c弯曲而朝向前置面板2a侧时,沿着直线部105b输送过来的分包纸98的输送方向转向前置面板2a侧,分包纸98从送出口2c送出。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用异常检测机构115检测在药剂包装部21所发生的分包纸98卡纸等的异常情况。具体而言,药剂包装部21利用输送机构21b输送分包纸98,万一在输送机构21b或配置在比其更上游侧的包装机构21a发生送纸异常等不良情况时,输送机构21b中的分包纸98的流动停止。另一方面,在输送机构21b中,在设置有多个的施压辊112之中,在分包纸98输送方向上游侧,即偏倚在接收部105a侧的位置上的施压辊112a的旁边,设有相对于其能够独立转动的副辊115a。另外,在与该副辊115a相对的位置配置了压轮115b。因此,在分包纸98在药剂包装部21内毫无阻碍地流动的情况下,分包纸98通过副辊115a与压轮115b之间,并且该分包纸98带动压轮115b旋转。与此相对,在药剂包装部21中分包纸98的流动万一被切断时,副辊115a与压轮115b之间无分包纸98通过,压轮115b不会旋转。因此,该压轮115b是否正常旋转,能够用通过轮轴115c连接压轮115b的旋转编码器115d检测,从而能够检测分包纸98送纸有无异常。当异常检测机构115检测出分包纸98发生卡纸等送纸异常时,药剂送出系统1停止上述一系列的动作。另外,本实施方式采用的主单元2和副单元3,设有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其能够检测匣盒32是否确实地装设于圆桶部31上。具体而言,当匣盒32安装情况不良而超出图4(c)所示轨迹J时,随着圆桶部31的旋转该匣盒32碰触构成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的抵接板38a而使抵接板38a摆动,开关38b成为ON状态。因此,药剂送出系统1在匣盒32装设情况不良而开关38b成为ON状态下会停止上述一系列的动作。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具备主单元2与副单元3,能够用移送装置5将设置在副单元3侧的副储存部120所送出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于是,不仅是在主单元2侧送出的药剂,在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也能够在主单元2侧设置的药剂包装部21一起进行包装并送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设置副单元3而处理各种多种多样的药剂。在此,如上所述,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除了主单元2之外,副单元3也设置有多个匣盒32。因此,药剂送出系统1优选对构成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的固有信息(以下亦称容器固有信息)切实地进行管理。具体而言,药剂送出系统1优选将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内所收纳的药剂的种类、剂量等相关数据、对各供给容器41进行药剂的补充等的人、药剂补充日期时间等补充履历涉及的数据,以及各匣盒使用履历涉及的数据等,作为该容器固有信息,记录于标识49。另外,药剂送出系统1优选根据标识49记录的各匣盒32的容器固有信息,对各供给容器41所收纳的药剂进行管理,而将各匣盒32的维护时期报告使用者。于是,为应对相关需求,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具备:控制机构170,其用于控制药剂送出系统1的动作;以及数据管理系统180,其利用内建于构成各匣盒32的电动机基座40上的读写器44或设置于作业台117上的读写器117c在标识49之间接收或传送包含容器固有信息在内的数据,或进行数据的更新写入、从标识49读取数据,由此对各匣盒32的容器固有信息进行管理。以下,沿着药剂填充顺序针对药剂送出系统1使用数据管理系统180实施的数据管理方法以及药剂送出系统1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对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的药剂填充,先将分配有各种药剂的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取下再实施。在此,在收纳有应填充药剂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位于使用者容易取下的位置时,能够直接取下,但有时位于使用者难以取下的位置。此时,操作操作面板118a使其显示如图22(a)所示匣盒提取用界面,通过该界面输入分别赋予给各匣盒32的编号,由此使所期望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移到使用者容易取下的位置来。另外,能够确定应填充药剂的种类时,首先,操作操作面板118a使其显示如图22(b)所示药剂名提取用界面。在该状态下,能够通过操作面板118a手动输入应填充药剂的种类,并用条形码读取器118b读取药剂原始装箱上所附各药剂固有条形码以自动输入药剂名。由此,能够使存放有应填充药剂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移到使用者容易取下的位置来。当如上所述从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取下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并将其嵌入作业台117上的凹部117b时,供给容器41底面侧的标识49与作业台117侧的读写器117c对齐。由此,能够通过读写器117c在标识49与药剂送出系统1的控制机构170之间传送数据。另外,在该状态下,设置于主单元2正面的操作面板118a上,显示如图22(c)、(d)所示容器固有信息显示用界面,并显示出容器固有信息。由此,药剂送出系统1的运转模式,从按照处方分装送出药剂的通常运转模式,切换成对供给容器41填充药剂的药剂填充模式。当药剂送出系统1的运转模式切换成药剂填充模式时,能够通过读写器117c从配置在作业台117上的供给容器41的标识49读取容器固有信息。具体而言,除了供给容器41刚开始使用而其标识49未储存数据的情况之外,标识49内记录有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所收纳的药剂种类或剂量相关数据、对各供给容器41补充药剂的人、药剂补充日期时间等补充履历涉及的数据、各匣盒使用履历涉及的数据等,作为容器固有信息。因此,当供给容器41嵌入作业台117的凹部117b内时,读写器117c从标识49读取由上述各种数据所构成的容器固有信息并提供给药剂送出系统1的控制机构170。控制机构170把像这样从标识49读取到的各种数据,记录在由现有技术中的内存或硬盘等所构成的记录机构175。在显示如图22(c)、(d)所示画面显示的状态时,能够输入对供给容器41填充的药剂种类、剂量、执行填充作业的操作者姓名等的信息,作为容器固有信息。药剂种类输入也能够由执行填充作业的操作者手动输入。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设置在主单元2正面的条形码读取器118b(识别标识读取机构)读取填充药剂原始装箱上记载的条形码(识别标识),使控制机构170识别出药剂种类,并由此输入药剂种类。另外,执行药剂填充作业的操作者姓名也能够与药剂种类同样由操作者手动输入。而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用条形码读取器118b、读写器117c等读取例如分配给各操作者的社员证、ID卡,戒指或腕带等记录的能够确定操作者的信息(操作者特定信息),操作者姓名由控制机构170利用该数据自动输入。另外,在能够通过读写器117c使供给容器41底面设置的标识49与药剂送出系统1的控制机构170传送数据的状态下,除了药剂种类、剂量等供给容器41中收纳的药剂涉及的数据,或供给容器41药剂补充履历涉及的数据之外,还能够使设置于供给容器41的转动部48的总旋转量、总旋转时间等使用履历涉及的容器固有信息也被控制机构170读取。控制机构170,根据匣盒32的使用履历涉及的数据,判断匣盒32是否已经达到耐用期限或维护时期。然后,在确认匣盒32已达耐用期限或应维护时期时,在操作面板118a显示出相关内容的警告。在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中,如上所述在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填充药剂并将其设置在电动机基座40上后,通过设置在电动机基座40侧的读写器44在供给容器41的标识49与控制机构17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由此,对于设置有多个的匣盒32,能够利用控制机构170掌握各匣盒32的填充记录信息,例如哪个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内有何种药剂、填充了多少剂量等。此后,在各匣盒32中的药剂送出履历,能够随时通过读写器44写入标识49。因此,控制机构170,根据对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填充药剂时的填充量,以及写入标识49的药剂送出履历,掌握在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中的药剂残留量。进而,药剂送出系统1,还能够如上所述根据控制机构170所掌握的药剂填充履历和送出履历,掌握某特定的药剂在何时使用了何种程度这样的统计信息,能够进行管理。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除了根据医师或药剂师输入的处方对药剂进行配药的通常运转模式之外,还包括称为单体分包模式的运转模式,其具有将规定药剂多次、连续分装的功能(预制功能)。由此,能够将例如解热剂、镇痛剂,或胃药等分次服用的常用药剂预先分装好。药剂送出系统1在单体分装模式下运转时,能够利用控制机构170,确认在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设置有多个的匣盒32中是否包括收纳了应分装药剂的匣盒32。此时,在单体分装模式运转前,在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被交换过的情况下,通过内置在电动机基座40上的读写器44读取该供给容器41的标识49所记录的容器固有信息。此后,在单体分装模式下,控制机构170识别出哪个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收纳了应分装药剂,并控制该匣盒32送出规定药剂量。匣盒32送出的药剂在药剂包装部21进行包装。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具备数据管理系统180,能够通过读写器117c在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设置的标识49与控制机构170之间传送数据,从标识49读取各供给容器41的容器固有信息、将信息写入标识4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中,能够以简单、正确的方式管理,更新、掌握各供给容器41的容器固有信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在各匣盒32的电动机基座40内置读写器44,通过该读写器44能够在非接触状态下与供给容器41的标识49传送数据。因此,药剂送出系统1,即使在供给容器41装设于电动机基座40的状态下,也能适当更新标识49记录的药剂送出履历等数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在管理药剂库存等需要上。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在每个匣盒32设置读写器44的情况,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在一部分或全部的匣盒32未设置读写器44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药剂送出系统1的匣盒32或作业台117上设置读写器44、117c,并通过该读写器44、117c对设置在供给容器41上的标识49读取或写入数据,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具体而言,也能够在不同于药剂送出系统1而另外设置的其它装置中对标识49执行数据读取写入动作,由此,控制机构170通过读写器44、117c读取写入至标识49的数据而有助于药剂的管理也可以。进一步具体说明,例如能够采用图24所示的计数器装置185,作为有别于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而另外设置的其它装置。计数器装置185设有主体部186与容器安装部187。在主体部186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计数器装置185运转的控制装置(未图示)等。另外,在主体部186的顶面侧设置有容器配置部188与操作面板189。容器配置部188是用来配置用以接收药剂的容器的部分。另外,在操作面板189上设置有用于输入数量等的数字键189a、用于启动运转的开始按钮189b、用于暂时使运转停止的暂停按钮189c、用于停止运转的停止按钮189d等用于输入动作条件或动作指令的按钮。除此之外,操作面板189上还设置有写入按钮189e、维护按钮189f等按钮类,以及显示器189g。容器安装部187设置有相当于上述匣盒32的电动机基座40的构件,以及送出口196。在电动机基座40上能够装设从药剂送出系统1的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取下准备作其它用途的供给容器41,通过使电动机基座40内的电动机43运转,从供给容器41送出药剂。另外,在容器安装部187内部设置有药剂通路(未图示),能够使安装在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送出的药剂通过。另外,药剂通路与送出口196连通。因此,从供给容器41送出并通过药剂通路内部的药剂,经由送出口196向容器配置部188排出。容器安装部187,具体而言在上述药剂通路或电动机基座40等适当的位置设置有能够用于计算供给容器41送出药剂数量的计数机构(未图示)。计数器装置185能够以包含计数模式、规定量送出模式在内的多运转模式运转。计数模式为将电动机基座40装设的供给容器41内所有的药剂送出,由此计算内部收纳药剂数量的模式。计数器装置185,在电动机基座40上装设有供给容器41的状态下按下开始按钮189b能够启动计数模式。接着,由设置在药剂安装部187的计数机构(未图示)计算的药剂数量显示在显示部189g。规定量送出模式为,从电动机基座,使用者用数字键189a输入药剂的设定数量,再从装设在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送出设定的数量的药剂的运转模式。对于计数器装置185,用数字键189a输入想要使供给容器41送出的药剂的数量(设定数量Q),然后按下开始按钮189b,以规定量送出模式运转。计数器装置185,在规定量送出模式运转开始后,当送出药剂数量接近设定数量Q时,设置在电动机基座40内的电动机43的旋转变慢,药剂送出速度降低。在本实施方式的计数器装置185中,在送出药剂数量为(Q-2)个的时机药剂送出速度开始降低。由此,防止计数器装置185误送出超过设定数量的药剂。计数器装置185,能够在上述计数模式或规定量送出模式动作完成后,将该动作信息通过设置在电动机基座40上的读写器44写入设置在供给容器41底面上的标识49。具体而言,在计数器装置185以计数模式运转后,按下设置在操作面板189上写入按钮189e,能够将计算的药剂数量写入标识49。另外,在计数器装置185以规定量送出模式运转后,按下写入按钮189e,能够将送出药剂数量写入标识49。因此,计数器装置185能够计算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数量或计算取出的药剂数量,在将该数据写入标识49后,将该供给容器41设置在药剂送出系统1的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计数器装置185写入标识49的数据控制药剂送出系统1的动作或管理药剂。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计数器装置185将数据写入标识49后,将供给容器41设置于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通过将供给容器41嵌入设置在作业台117上的容器配置部117a的凹部117b内,写入标识49的数据通过读写器44、117c被控制机构170读取,并记录在记录机构175内。根据上述相关构造,将供给容器41设置在计数器装置185上所得到的数据能够有效利用于控制药剂送出系统1的动作或药剂的库存管理。计数器装置185是有别于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而另外设置的其它装置的一个例子,计数器装置185本身具有送出药剂功能,能够作为药剂送出装置。也就是说,计数器装置185(药剂送出装置)具备能够储存或送出药剂的供给容器41,以及能够与该供给容器41所具备的标识49传送数据的控制机构(未图示),供给容器41能够被自由装设拆卸。计数器装置185,能够在供给容器41所具备的标识49与该控制机构之间传送供给容器41的固有数据,具体而言例如对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数量等数据进行数据通信。因此,计数器装置185相当于有别于药剂送出系统1而另外设置的药剂送出装置。另外,如上所述药剂送出系统1从职员证或ID卡读取的能够确定操作者的信息(操作者信息),能够利用该数据将谁对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补充药剂等信息容易且正确地记录到标识49内。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职员证或ID卡等这种操作者随身携带的、发给每个操作者的对象来识别操作者个人数据,但这只是举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还能够利用例如指纹等生物认证方式来识别操作者个人数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从某种介质读取操作者个人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识别并自动输入操作者个人数据的方式,但这只是举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不具备相关的结构也可以。药剂送出系统1,以将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卸下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嵌入作业台117的凹部117b,并处于能够通过读写器117c在标识49与控制机构170之间传送数据的状态作为条件,将药剂送出系统1的运转模式切换成药剂填充模式。也就是说,药剂送出系统1,利用供给容器41嵌入作业台117的凹部117b内并处于能够传送数据状态的情况,触发动作模式切换。因此,根据药剂送出系统1,操作者在将动作模式切换成药剂填充模式时不需要进行烦杂的作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供给容器41嵌入凹部117b能够切换动作模式,但这样的构造只是举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不具备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如上所述,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用例如像条形码读取器118b这种能够读取识别标识的标识读取机构读取例如像药剂原始装箱记载条形码这种分配给各种药剂的识别标识,以识别出药剂种类。另外,由此识别出的药剂种类相关信息,在控制机构170与供给容器41所具备的标识49之间传送以记录在标识49内。因此,药剂送出系统1,在以药剂填充模式动作时无须由操作者手动输入药剂种类等的数据,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的将药剂种类涉及的信息以简易、正确的方式记录于标识4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用条形码读取器118b读取每种药剂所附条形码以识别药剂种类并自动输入该药剂种类相关数据这种功能的方式只是举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不具备该功能也可以。另外,条形码读取器118b也可以能够读取包含所谓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在内的所有种类的条形码。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能够读取每种药剂所附条形码的条形码读取器118b的情况进行了举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适当采用读取利用颜色组合等方式作成的标识种类的读取器,或是能够读取记录在RFID标识内的信息的读取器,来取代条形码读取器118b。如上所述,药剂送出系统1,将供给容器41配置在作业台117的凹部117b上,通过设置在对应凹部117b位置上的条形码读取器118b以非接触状态传送或接收数据。因此,药剂送出系统1,不需要例如与供给容器41连接配线这样的步骤,就能够在标识49与控制机构170之间传送数据,流畅地执行各供给容器41涉及的容器固有信息的更新、写入或管理等一系列作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识49或读写器117c是采用RFID标识或RFID读写器以非接触状态读取标识49内记录的信息或是将信息写入标识49这种方式,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换言之,也能够使用其它形态的信息记录介质或读写器来读取或写入信息,以非接触形式进行数据通信、或是连接配线等进行数据通信都可以。在此,上述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读取记录在各供给容器41所具备的标识49内的各供给容器41的固有数据,具体而言即所收纳的药剂种类或数量、药剂补充作业人员姓名等数据。因此,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从预先安装于主单元2的主储存部20上或副单元3的副储存部120上的多个电动机基座40中选择出适当的部件,将填充好药剂的供给容器41安装于其上时,能够利用控制机构170确定收纳有分装所需药剂的供给容器41位于何处,并送出符合处方的种类与数量的药剂。也就是说,根据上述构造,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各供给容器41的安装位置并非固定的即所谓固定地址型态的装置,而是供给容器41能够装设在任意位置,即所谓任意地址型态的装置。另外,对于收纳了例如具有特定性质的药剂的供给容器41而言,也能够规定该供给容器41只能够安装在某些电动机基座40上,而使药剂送出系统1成为半固定地址型态的装置。更详细而言,虽然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处理各式各样的药剂,但是随药剂种类的不同,从供给容器41送出时有些药剂容易在送出目的地发生弹跳、滚动,或因为掉落的冲击而破裂、缺损等情况。在处理具有这样的特性的药剂(以下称这样的药剂为特定药剂)时,必须将药剂分装时机延迟到弹开或掉落情况停止后的时机,并采取缓和掉落冲击等的对策,否则分包不良的情况可能发生。针对收纳能够能发生上述弹跳、滚动、破裂、缺损等情况的药剂(特定药剂)的供给容器41而言,优选将其安装在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中较低的位置上,或安装在能够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地方。于是,存在这样的情况时,能够将药剂送出系统1设成上述半固定地址型态的装置。具体而言,药剂送出系统1,对于例如在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中如图51所示沿上下方向分6段安装的电动机基座40而言,能够限制收纳了可能发生上述弹跳或滚动等情况的药剂(特定药剂)的供给容器41必须安装在位于从下部起2段为止的区域(以下亦称固定地址区域Fi)的电动机基座40上。另外,药剂送出系统1,对于收纳了特定药剂以外的药剂的供给容器41,除了固定地址区域Fi之外,还能够限制其必须安装在位于该区域Fi以外的区域(以下称任意地址区域Fr)的电动机基座40上。另外,针对能够安装在任意地址区域Fr的供给容器41而言,能够再细分为2个或以上的组而进行规定。具体而言,例如在特定药剂以外的药剂中,能够再细分为不宜从高处落下的药剂以及能够假定为从高处落下不会有问题的药剂,若供给容器41收纳了不宜从高处落下的药剂,则能够规定将其安装于在比固定地址区域Fi更上方侧分2段设置的任意地址区域Fr1以下的区域上,若供给容器41收纳了能够假定为落下不会有问题的药剂,则也能够规定将其安装于在比任意地址区域Fr1更上方侧分2段设置的任意地址区域Fr2的电动机基座40上。这样各区域的电动机基座40与供给容器41的对应关系涉及的规定,如图52所示,以作为容器装设数据库193(对抗关系规定部)储存在控制装置190的记忆机构内等方式建构在控制机构190内。如上所述,使设置在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上的多电动机基座40的设置区域根据高度分成固定地址区域Fi或任意地址区域Fr(Fr1、Fr2)这样的多个区域(容器装设区域)时,电动机基座40与供给容器41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由与根据该供给容器41收纳药剂的种类设定的供给容器41安装上限高度的容器装设区域之间的关系规定。具体而言,考虑使各供给容器41收纳的药剂掉落的高度(落下高度)与弹跳程度的相关关系数量化所得的弹跳系数,计算掉落高度与滚动之间关系的滚动系数,计算发生破裂或缺损的机率在规定机率以下的落下高度等的数值、系数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决定电动机基座40与各供给容器41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供给容器41和电动机基座40上设置对应标签,使执行供给容器41装卸动作的操作者清楚了解储存在上述容器装设数据库193内的限制条件,并附加对应关系。具体而言,在位于固定地址区域Fi的电动机基座40上以及收纳有特定药剂的供给容器41上,贴上例如蓝色的特定标签A。另外,在位于任意地址区域Fr1的电动机基座40上贴上例如绿色的特定标签B,同时在无论设置于任意地址区域Fr1还是设置于固定地址区域Fi都可以的供给容器41上也贴上标签B。同样地,在位于任意地址区域Fr1的电动机基座40上贴上例如白色的特定标签C,同时在无论设置于任意地址区域Fr1、Fr2还是设置于固定地址区域Fi都可以的供给容器41上也贴上标签C。由此,操作者能够直观地判断出,应将所期望安装的供给容器41按其所附标签安装在贴有同一标签的区域上,或是将供给容器41安装在更下方的区域上。将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设置成上述半固定地址型态的装置时,能够采用如图52所示控制机构190来取代例如上述控制机构170。以下,针对采用控制机构190的药剂送出系统1,以控制机构190的构造以及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将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的区域对应高度分成固定地址区域Fi以及任意地址区域Fr这2个区域,并以此为例进行说明。控制机构190,除了上述控制机构170的功能之外,还设有判断部191,其具备执行正误判断动作的功能,能够确认出应设置在固定地址区域Fi内的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以下也称为特定供给容器41x)是否装设到错误的电动机基座40上。也就是说,控制机构190,在供给容器41安装到电动机基座40上后,判断部191执行正误判断动作,判断安装的供给容器41是否为特定供给容器41x,并判断特定供给容器41x是否错误装设到固定地址区域Fi以外的区域(以下也称为任意地址区域Fr),具体而言即能够执行通过确认特定供给容器41x是否错误装设到位于在比固定地址区域Fi更上方侧分成2段设置的任意地址区域Fr1内的电动机基座40上,或是错误装设到位于在比此更上方侧分成2段设置的任意地址区域Fr2内的电动机基座40上,判断是否存在装设错误的正误判断动作。以下,针对正误判断动作进行详细说明。(正误判断动作)具备控制机构190的药剂送出系统1,在供给容器41装设到电动机基座40上后,按照如图53所示的控制流程执行正误判断动作。具体而言,当正误装设判断动作开始后,根据在步骤1-1~1-3中的上述容器装设数据库193、安装有供给容器41的电动机基座40所在的区域,以及,从安装在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的标识49所读取到的药剂种类,判断部191确认违反容器装设数据库193的规定而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是否存在。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在步骤1-1中,利用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中设置于各电动机基座40上的读写器44,在装设于该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所具备的标识49与控制机构19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由此,利用控制机构190识别出安装了供给容器41的电动机基座40是在固定地址区域Fi或任意地址区域Fr当中的哪一个区域内。另外,除此之外,还利用控制机构190确认装设于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是否为特定供给容器41x,即确认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是否为可能发生破裂或缺损等危险的特定药剂。此后,控制流程移到步骤1-2。当控制流程进入步骤1-2,控制机构190的判断部191确认收纳在步骤1-1所确认的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是否为可能发生破裂或缺损等危险的特定药剂。在此,当药剂非特定药剂时,收纳该药剂的供给容器41,能够装设在固定地址区域Fi以及任意地址区域Fr的中任一区域内的电动机基座40上。因此,当步骤1-2确认药剂种类并非特定药剂时,控制流程进入步骤1-6,判断为目前所安装的供给容器41已装设到正常位置上(正常装设状态),而结束一系列的控制流程。另一方面,在步骤1-2中,当确定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安装的供给容器41内所收纳的药剂是特定药剂时,控制流程移到步骤1-3。在步骤1-3中,确认安装了供给容器41的电动机基座40,是否位于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的固定地址区域Fi。在此,当供给容器41装设在位于固定地址区域Fi内的电动机基座40上时,假设即使送出该供给容器41内的药剂(特定药剂),也不会发生上述弹跳、破裂等不良情况。于是,此时,控制流程进入步骤1-6,判断为供给容器41装设在正常位置上,然后结束一系列的控制流程。与此相对,若在步骤1-3确认安装了供给容器41的电动机基座40,并非位于固定地址区域Fi内,而位于任意地址区域Fr内时,从该供给容器41送出药剂(特定药剂)可能导致弹跳或破裂等不良情况发生。于是,此时,控制流程进入步骤1-4,并判断供给容器41处于并未装设在正常位置上的错误装设状态。此后,控制流程移到步骤1-5,并在设置于主单元2主体正面的操作面板118a上显示目前正处于错误装设状态的警告,然后结束一系列的控制流程。在具备控制机构190的药剂送出系统1中,能够利用由上述正误判断动作所得的判断结果,按照如图54所示的控制流程以通常运转模式实施药剂分包动作。以下,针对利用正误判断动作的判断结果所实施的通常运转模式的分包动作进行说明。(利用正误判断动作的判断结果所进行的分装动作)具备控制机构190的药剂送出系统1,在用于指定应分装药剂的种类、数量,或药包数等数据的处方数据输入控制机构190后,以通常运转模式开始动作。在以通常运转模式开始动作后,首先在步骤2-1中,相对于安装在主储存部20以及副储存部120的圆桶上的电动机基座40的供给容器41的装设状态得到确认。此后,控制流程移到步骤2-2,确认根据先前输入的处方数据而收纳有应分装药剂的供给容器41(以下也称分装用供给容器41y)是否装设在主储存部20或是副储存部120上。在此,当分装用供给容器41y存在不足时,控制流程移到步骤2-7,并在操作面板118a上显示如图55所示的错误(供给容器插入错误)信息。另外,在步骤2-7中停止分包动作。此后,控制流程移到在后面叙述的步骤2-6。另一方面,在步骤2-2中,当分装用供给容器41y完全装设时,控制流程进入步骤2-3。在步骤2-3中,除了分装用供给容器41y之外,对于装设在主储存部20以及副储存部120的所有供给容器41是否存在装设错误,都按照上述图53所示控制流程进行确认。在步骤2-3中当确认错误装设情况存在时,即确认出本来应该装设在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中固定地址区域Fi上而收纳有可能发生弹跳或破裂等情况的特定药剂的供给容器41(特定供给容器41x)装设在任意地址区域Fr时,控制流程移到步骤2-8。在步骤2-8中,确认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是否为收纳有应分包的药剂的容器(分包用供给容器41y)。在此,当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相当于分包用供给容器41y时,如果就这样继续药剂的分装动作,则送出药剂到达送出目的地后可能发生弹跳,滚动等分包问题,而导致药剂发生破裂或缺损等不良情况。于是,此时,控制流程移到步骤2-10,如图42所示在操作面板118a上显示错误(供给容器装设错误)信息,警示存在错误装设到任意地址区域Fr内的供给容器41(特定供给容器41x),并停止分包动作直到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装设到固定地址区域Fr为止。另一方面,在步骤2-8中判断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并非分包用供给容器41y时,在一系列的分包动作中不会从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送出药剂。因此,假设在应装设于固定地址区域Fi的供给容器41错误装设的状态下继续分装动作,能够设想并不会产生上述药剂弹跳、滚动、破裂,或缺损等问题。于是,此时,在步骤2-9中,如图56所示提示解决错误装设问题的消息(错误装设问题解决提示消息)在操作面板118a显示后,控制流程进入步骤2-4,步骤2-9所显示的错误装设问题解决提示消息持续在操作面板118a上显示,分包动作继续进行。在上述步骤2-3判断供给容器41并未装设错误,或在步骤2-8判断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并非分装用供给容器41y时,控制流程进入步骤2-4。在步骤2-4,确认收纳有应分包药剂的分包用供给容器41y在从上述步骤2-1开始推进的一系列流程进行期间是否被拆卸下来。在此,当确认分装用供给容器41y被拆卸下来时,控制流程进入步骤2-11,如图58所示在操作面板118a上显示内容为该错误(供给容器识别错误)的信息并停止分装动作直到被拆卸下来的分装用供给容器41y被再次装设为止。另一方面,当在步骤2-4判断分包用供给容器41y未被拆卸下来时,控制流程进入步骤2-5,执行分包动作。此后,控制流程进入步骤2-6,确认根据在通常运转模式的药剂分装动作开始时所输入的处方数据应分包的药剂是否全部分包完成。在此,当按照处方数据受到分包指示的药剂尚未分包完成时,控制流程回到步骤2-2。另一方面,当全部药剂分包完成时,结束一系列的控制流程。如上所述,当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采用控制机构190时,能够按照图53所示控制流程执行正误判断动作,以判断供给容器41是否误设到不应装设的容器装设部上。另外,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如图54的控制流程所示,即使在供给容器41错误装设的情况下,若该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未收纳应分装药剂(分装用供给容器41y),由于不会对药剂分装造成障碍,因此使药剂送出动作继续,以提高药剂送出以及分装动作的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当错误装设的分装用供给容器41y,收纳了可能发生上述弹跳或破裂等问题的药剂时,停止药剂的送出以及分装动作。因此,以上述方式构成药剂送出系统1时,即使存在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也能将作业效率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并防止药剂弹跳或破裂等问题所造成的分装不良情况的发生。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中,能够装设供给容器41的电动机基座40,沿上下方向分多段设置,并对应高度设定规定为固定地址区域Fi和任意地址区域Fr这2阶段区域(容器装设区域)。另外,在容器装设数据库193内,电动机基座40与应安装于该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根据药剂种类设定的供给容器41的安装上限高度的容器装设区域关系而规定。也就是说,将收纳有可能发生弹跳或破裂等问题的特定药剂的供给容器41的安装上限区域,规定在固定地址区域Fi。另外,将收纳有弹跳或破裂等问题比较少的药剂的供给容器41的安装上限区域,规定在任意地址区域Fr。然而,容器装设数据库193中规定的供给容器41的安装上限高度的与容器装设区域的关系相关的规定(分类)并非仅限于上述情况,还能够将沿着上下方向分成多段并设有电动机基座40的区域,对应高度分成更多阶段而规定。具体而言,如上所述,能够将任意地址区域Fr再分成2个区域Fr1、Fr2,整体共分成3阶段,还能够再分成更多阶段。此时,在容器装设数据库193内,电动机基座40与应安装于该电动机基座40上的供给容器41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其与对应药剂种类设定的药剂供给容器安装上限高度区域(容器装设区域)之间的关系而规定,在供给容器41装设到超过安装上限高度的容器装设区域位于上方的容器装设区域内的电动机基座40时,由正误判断动作判断其为错误装设状态,在供给容器41装设到该安装上限高度以下的容器装设区域内的电动机基座40时,由正误判断动作判断其为正常装设状态,由此,能够更进一步细分并管理供给容器41的安装状态。针对上述供给容器41安装上限高度(容器装设区域),能够将每种药剂于掉落时所发生的弹跳、滚动、破裂,或缺损等情况系数化,或将每种药剂分等级,并以此为基准预先设定,然后利用控制机构190依序决定对应这些系数或阶级的安装上限高度(容器装设区域)。在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中,如图52中的两点划线所示,还能够设置具备检索功能的检索部192,其能够对被控制机构190的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所应装设的电动机基座40进行检索并选定。具体而言,将被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拆下并嵌入设置在主单元2侧的作业台117上的容器配置部117a的凹部117b内,使安装在供给容器41上的标识49与读写器117c进行数据通信,读取标识49所记录的信息,以设定检索条件,然后利用检索部192检索并选定适合装设该供给容器41的电动机基座40也可以。另外,检索条件优选在如图59所示操作面板118a等上适当显示。另一方面,除了在标识49与读写器117c之间传送数据以读取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的信息进而设定检索条件之外,还能够由操作者通过操作面板118a手动输入检索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由检索部192进行检索。此时,优选在操作面板118a上显示如图59所示检索条件设定画面,然后由操作者手动输入。另外,在检索上述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适合装设的电动机基座40的所在位置时,还能够使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运转,使选定的电动机基座40移到操作者便于装卸供给容器41的地方(装卸作业位置)。根据相关构造,则错误装设的供给容器41的装卸作业变得更加容易。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单元2与副单元3组合构成药剂送出系统1,除了主储存部20之外,副储存部120也具备多个匣盒32。因此,在建构药剂送出系统1时,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对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的容器固有信息进行读写与管理。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主单元2与副单元3组合构成药剂送出系统1的情况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仅以相当于主单元2的构件作为药剂送出装置也能够确切地对容器固有信息进行读写与管理。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在副单元3侧药剂包装部21并非必要。因此,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与设置多个相当于主单元2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装置构造精简化,设置面积也能够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另外,采用药剂送出系统1的构造时,也能够在副单元3侧省略相当于药剂包装部21的构件,并利用该空间在副单元3侧收纳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药剂。进而,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在副单元3侧相当于药剂包装部21的构造并非必要,装置构造因此而简略化,维护所花费的工夫也能够抑制在最小限度内。药剂送出系统1所采用的移送装置5,具备用于移送药剂的管路140,且抽吸送入的药剂,因此能够顺利地将从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另外,因为移送装置5以抽吸方式输送药剂,所以能够使管路140适当弯曲,以通过任意的输送路径移送药剂。因此,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主单元2以及副单元3的装置构造、布局的自由度较高。另外,在上述移送装置5中,投入与管路140连接的药剂接收部142的容器145内的药剂被抽吸而移送到药剂送出部143侧,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还能够从药剂接收部142侧将药剂推送到药剂送出部143侧。另外,移送装置5仅具备管路140这1个系统,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还能够具备更多的管路140形成多系统输送路径。本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在设置于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的各匣盒32上安装标识49,并利用设置在作业台117的读写器117c与标识49之间传送数据,执行数据的更新或写入。因此,本药剂送出系统1,在标识49内能够记录各匣盒32收纳药剂种类或数量等涉及的数据、各匣盒32药剂补充人员或补充日期时间等补充履历涉及的数据、以及各匣盒32使用履历涉及的数据等各种数据。另外,根据标识49中记录的数据,能够管理各匣盒32中收纳的药剂,并能够向使用者报告各匣盒32自身的维护时期。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在各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上安装标识49,并在所有的电动机基座40、作业台117设置读写器44、117c,但本发明并非以局限于此。也就是说,药剂送出系统1,即使是所有匣盒32均未设置标识49,一部分或全部的电动机基座40未设置读写器44的结构也可以。同样地,药剂送出系统1也可以不具备读写器117c。另外,药剂送出系统1也可以仅在需要管理例如药剂数量等事项的一部分匣盒32设置标识49。如上所述,匣盒32的供给容器41能够更换适当的开口附件41b,以对应内部收纳药剂的大小而调整药剂送出用开口47的大小。另外,供给容器41能够更换适当的转动部48,使沟槽48a的大小符合内部收纳药剂的大小。因此,匣盒32能够更换适当的开口附件41b或转动部48,以适合各种尺寸大小的药剂。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对供给容器41替换开口附件41b或转动部48以适合药剂的大小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具体而言,与现有技术相同,供给容器41设置一定大小的开口47a,而转动部48不能够替换也可以。另外,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考虑到袋制作机构96与印刷单元99之间存在相当于药袋n包(本实施方式为3包)的量的长度的分包纸98,相对于从药剂准备部80中的分区81a通过开口82c送出药剂的时机(时机X),在分区构件81旋转相当于n个分区81a(本实施方式为3个)的旋转量所需要的时间(期间Y)前的时机(时机Z)利用印刷单元99印刷药剂相关信息。另外,在分包纸98印刷时机Z以前的时机,将从主储存部20或副储存部120送出的药剂送入分区81a。也就是说,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以从主储存部20、副储存部120,或手撒单元23将药剂送入药剂准备部80作为条件对分包纸98进行印刷,因此当药剂送到药剂准备部80发生不良情况时就不会对分包纸98进行印刷。因此,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只需对分包纸98有无印刷进行确认,就能容易并准确地监控从主储存部20、副储存部120,或手撒单元23送出药剂到药剂准备部80是否存在不良情况。另外,根据上述构造,当分包纸98分包的药剂不够或不存在时,不会在分包纸98上进行不必要的印刷,因此能够防止分包纸98的浪费。上述实施方式,在时机Z以前的时机,从构成药剂送出机构的主储存部20、副储存部120,或手撒单元23的全部送出药剂,并将其投入各分区81a,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具体而言,也可以从构成药剂送出机构的主储存部20、副储存部120,或手撒单元23中的一部分送出药剂,并在比时机Z更后面的时机送入各分区81a内。更详细而言,例如手撒单元23,用于对使用者本身直接用手送入的药剂进行分包,因此能够考虑为从手撒单元23送入药剂到各分区81a不容易发生投入问题。因此,当这样的情况存在时,从药剂送出机构中一部分送出药剂的时机,也可以比上述时机Z更靠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药剂送出系统1中,多个分区81a采用沿周方向排列的圆形构件作为药剂准备部80的分区构件81,通过使分区构件81相对于开口82c旋转而从各分区81a送出药剂。因此,根据上述构造,能够使分区构件81的运转所需的空间缩小到最小限度,使装置构造更精简。此外,药剂准备部80,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分区构件81也可以由多个分区81a直线排列构成,相对于开口82c直线移动,并依序从各分区81a送出药剂。另外,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在主单元2或副单元3具备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并非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式感应器,而是采用在匣盒32随着圆桶部31旋转碰触抵接板38a而抵接板38a摆动时开关38b变成ON状态这种所谓机械式的构造。因此,根据上述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匣盒32是否存在安装问题,而不会像采用光学式感应器的情况那样受到灰尘等的影响。另外,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对主单元2以及副单元3双方均设置机械式的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的例子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只在其中任一方设置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或将安装状况检测机构38与光学式感应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机构共用。药剂送出系统1,在药剂包装部21的输送机构21b上设置有异常检测机构115,由此检测分包纸98的卡纸等代表的各种送纸异常情况。也就是说,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异常检测机构115,具备能够相对于输送机构21b独立旋转的压轮115b,根据输送机构21b运转中旋转编码器115d是否检测得到该压轮115b的旋转,就能够知道送纸是否存在问题。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1能够将分包纸98的送纸问题导致的分包纸98、药剂的浪费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为了尽早发现在药剂包装部21中所发生的送纸异常,而将异常检测机构115设置在构成输送机构21b的壳体105的直线部105b上偏向分包纸98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上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比其更偏下游侧的位置上。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药剂包装部21中,能够使位于构成输送机构21b的壳体105的末端部分上的弯曲部105c相对于直线部105b适当弯曲。因此,在药剂送出系统1中,能够从主单元2的送出口2c、2d中的任一个状态良好的一方取出包装了药剂的分包纸98。另外,上述输送机构21b,其弯曲部105c能够适当弯曲,但也可以不具备相当于弯曲部105c的构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主单元2与副单元3组合构成药剂送出系统1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单独使用主单元2。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除了主单元2以及副单元3之外,也可以在二者之间另外以桥接方式设置移送装置5,或是将副单元3预先组装移送装置5,再根据需要连接于主单元2而增加设置。也就是说,副单元3可以具备移送装置5作为一部分,也可以不具备移送装置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采用能够抽吸并移送从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的类型的移送装置5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图25所示的移送装置210那样的移送装置。进一步具体说明,移送装置210大致能够区分为支持部220与驱动部230。如图25所示,支持部220具备支持轴221与基座部222。支持轴221,具备设置在端部的凸缘223,用螺钉将该凸缘223锁紧能够立起该支持轴221使其大致成铅直。基座部222,具有使驱动部230旋转的旋转机构的功能,且设置在支持轴221的另一端侧。基座部222具备旋转驱动电动机225、旋转驱动齿轮226,以及座板227。座板227为如图25所示在支持轴221竖立设置的状态下呈水平的板体。另外,旋转驱动电动机225,以其旋转轴从座板227的下面侧贯通并大致垂直立起的方式安装。旋转驱动齿轮226在座板227的上面侧与旋转驱动电动机225的旋转轴连接。如图25所示,驱动部230具备2组药剂交接单元231(药剂交接部),以及从下方支撑该2组药剂交接单元231的支撑板232。另外,旋转轴234竖立设置在支撑板232的大致中央处。旋转轴234从支撑板232大致垂下,其下端部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基座部222的座板227上。旋转从动齿轮234a安装在旋转轴234的下端侧,并与其形成一体。旋转从动齿轮234a与基座部222侧的旋转驱动齿轮226啮合。因此,当设置在基座部222上的旋转驱动电动机225运转时,与此联动,支持板232、安装在其上的药剂交接单元231以旋转轴234为中心一体地旋转。药剂交接单元231、231均为长条状,通过设置在各自的底面侧的板状的支撑板,两者以互相平行的方式被。药剂交接单元231具备滑动基座235与第1、2滑动体236、237(第1、2滑动部)。滑动基座235以及第1、2滑动体236、237,均为长条物体,分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滑动基座235固定于上述基座部222的座板227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2组药剂交接单元231、231的滑动基座235、235以大致平行排列的方式固定在座板227上。如图25~图28所示,第1滑动体236,以覆盖滑动基座235上方的方式装设,能够相对于滑动基座235沿长边方向滑行。另外,第2滑动体237,以覆盖第1滑动体236上方的方式装设,能够相对于第1滑动体236沿长边方向滑行。因此,第1滑动体236和第2滑动体237以滑动基座235为基准依序沿长边方向滑行,朝与滑动基座235相反的方向抽出,药剂交接单元231形成如图25~图27所示的全长都伸展出的状态。另外,若第1、2滑动体236、237从如图25~图27所示的伸展状态分别向滑动基座235侧滑行,其全长依序缩回,能够收缩到滑动基座235的全长程度。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9所示,滑动基座235具备顶部235a、设置在顶部235a的宽度方向两旁的侧部235b、235b,以及与侧部235b、235b连接且相对于顶部235a平行的底部235c、235c。侧部235b、235b相对于顶部235a、底部235c倾斜,从顶部235a侧开始向底部235c侧延伸,并朝宽度方向侧直线性地凸出。在侧部235b、235b上各安装了一个引导辊235d,其以能够相对于侧部235b、235b大致垂直竖立设置的轴为中心自由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如图29(b)所示,滑动基座235在顶部235a的背面(下方)侧设有驱动电动机235e。驱动电动机235e的旋转轴上安装了滑轮235f。另外,在顶部235a的底面侧,且在相当于滑动基座235长边方向一端侧(以下根据需要也称为前端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相对于顶部235a安装在大致垂直的轴235g一端侧上的驱动滑轮235h。驱动滑轮235h能够通过悬架在其与滑轮235f之间的驱动传送带235i接受驱动电动机235e的动力而与轴235g一起转动。另外,轴235g大致垂直地贯通滑动基座235的顶部235a。在轴235g的另一端侧,即突出于顶部235a表面侧的部分,如图29(a)所示安装了驱动齿轮235j。因此,当驱动电动机235e运转时,该旋转动力传达给驱动齿轮235j,使其以轴235g为中心进行转动。滑动基座235,在顶部235a的前端侧,偏向一方侧部235b侧的位置上,设有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竖立设置于顶部235a表面(上方)侧,能够在被夹持于在后面详述的定时传送带248的状态下固定。如图30所示,第1滑动体236,对主体239组合安装引导轨238、从动齿条241、滑轮242、滑轮243、滑行部件244,以及引导辊245所构成。具体而言,主体239具备顶部236a与侧部236b、236c。顶部236a呈长条平板状,其宽度方向两端部上设有侧部236b、236c。侧部236b、236c以横跨顶部236a全长的方式设置,分别以远离顶部236a的方式朝宽度方向侧直线性地凸出。也就是说,侧部236b、236c相对地在顶部236a的背面(下方)侧呈八字型扩张。在顶部236设置有朝主体239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开口236d。在侧部236b、236c的内侧,引导轨238、238以横跨侧部236b、236c全长的方式设置。如图28所示,设置在滑动基座235的侧部235b、235b的引导辊235d、235d嵌入引导轨238、238。由此,引导辊235d、235d受到引导轨238、238的引导而直线移动。另外,如图28、图30所示,在侧部236b内侧,且在相对于引导轨238朝上方侧(顶部236a侧)偏移的位置上,设置有横跨侧部236b全长的从动齿条241。如图26、图28所示,在药剂交接单元231的组装状态下,从动齿条241与设置在滑动基座235的顶部235a的驱动齿轮235j啮合。另一方面,在第1滑动体236,在侧部236c的内侧,且在相对于引导轨238朝上方侧(顶部236a侧)偏移的位置上,设置有滑轮托架246、247,其上设置有滑轮242、243。滑轮托架246,设置在偏第1滑动体236一端侧(以下根据需要也称前端侧)的位置上,滑轮托架247设置在偏另一端侧(以下因应需要亦称基端侧)的位置上。滑轮242、243,均朝大致垂直于顶部236a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以固定在滑轮托架246、247上的轴为中心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另外,在滑轮242、243之间悬架着定时传送带248。该定时传送带248,如图26等所示,被设置在上述滑动基座235上的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夹持固定。滑行部件244具备传送带固定部244a与滑动体固定部244b。滑行部件244,通过将将定时传送带248夹入传送带固定部244a,而相对于定时传送带248被固定。另外,滑动体固定部244b,从第1滑动体236的开口236d朝顶部236a表面侧(上方侧)露出,沿开口236d向第1滑动体236的长边方向直线滑行。滑动体固定部244b,被螺钉等固定在在后文详述的第2滑动体237的顶部237a上。第2滑动体237为了交接药剂而设置,如图26、图27所示以覆盖第1滑动体236上方的方式配置。第1滑动体236的滑行部件244被螺钉等固定在第2滑动体237的长边方向一端侧(以下根据需要也称为基端侧)上。因此,第2滑动体237形成通过滑行部件244与第1滑动体236连结的状态。如图28、图31所示,第2滑动体237,除了顶部237a、侧部237b、237c之外,还具备药剂收纳部237d。顶部237a为长条平板状,在其宽度方向两端部上设有侧部237b、237c。侧部237b、237c相对。侧部237b、237c,分别从顶部236a侧开始延伸到中间之间的部分越远离顶部236a、越向顶部237a宽度方向外侧直线突出,在该部位上设置有引导轨250、251。引导轨250、251,分别沿第2滑动体237的长边方向直线延伸。如图28所示,设置在第1滑动体236的侧部236b、236c上的引导辊245、245嵌入引导轨250、251内。因此,第2滑动体237能够朝第1滑动体236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另外,如上所述第2滑动体237通过滑行部件244与第1滑动体236连结。因此,第2滑动体237与滑行部件244的滑行移动连动而相对于第1滑动体236直线移动。药剂收纳部237d设置在第2滑动体237的长边方向一端侧(以下根据需要也称为前端侧)。药剂收纳部237d在顶部237a具备开口的药剂容器状部分。药剂收纳部237d的底面被闸门255封闭。闸门255以能够朝第2滑动体237长边方向滑行的方式安装。当闸门255打开时,药剂收纳部237d内部收纳的药剂向下方排出。接着,针对移送装置21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移送装置210,通过使设置在支持部220上的旋转驱动电动机225运转,能够使各药剂交接单元231以旋转轴234为中心旋转。另外,在移送装置210中,通过使设置在各药剂交接单元231上的驱动电动机235e运转,能够如图25(a)所示使滑动基座235和第1、2滑动体236、237形成直线延伸状态(以下也称为伸展状态),或如图25(b)所示使第1、2滑动体236、237朝滑动基座235侧收回而呈全长缩回状态(以下也称收缩状态)。针对伴随驱动电动机235e运转的药剂交接单元231的动作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在移送装置210如图25(b)所示处于收缩状态下使驱动电动机235e运转时,该动力通过在滑动基座235中设置在顶部235a背面侧的驱动传送带235i传达至驱动滑轮235h,其与轴235g一起转动。伴随于此,在顶部235a的表面侧安装在轴235g上的驱动齿轮235j也转动。在从上方观察顶部235a的状态下,当驱动齿轮235j以轴235g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与驱动齿轮235j啮合的第1滑动体236的从动齿条241从滑动基座235的基端侧开始朝前端侧方向直线传送而出。由此,第1滑动体236整体与从动齿条241一起从滑动基座235的基端侧开始向前端侧滑行。在此,如上所述在第1滑动体236悬架于滑轮242,243之间的定时传送带248,被竖立设置于滑动基座235的顶部235a的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固定。另外,在定时传送带248上,固定着滑行部件244,形成滑行部件244与定时传送带248一起动作的构造。另外,在移送装置210处于收缩状态的情况下,滑行部件244偏倚于第1滑动体236的基端侧,即滑轮242侧。另一方面,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位于偏第1滑动体236的前端侧,即滑轮243侧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与滑行部件244,夹隔着定时传送带248而呈斜交(对角)的位置关系。因此,当第1滑动体236从滑动基座235的基端侧开始向前端侧滑行时,滑轮242也随之接近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侧。另一方面,滑行部件244,一边维持夹隔着定时传送带248而与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呈斜交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一边沿着设置在第1滑动体236的顶部236a上的开口236d向滑轮243侧,即第1滑动体236的前端侧前进。当滑行部件244朝第1滑动体236的前端侧移动时,通过滑行部件244被一体化了的第2滑动体237也跟着向第1滑动体236的前端侧滑行。接着,如图26所示,当滑行部件244到达第1滑动体236的前端侧(滑轮243侧)时,第1、2滑动体236、237双方都形成朝药剂交接单元231长边方向伸长的状态,即形成伸展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6所示在处于伸展状态的情况下,在将第1、2滑动体236、237拉回滑动基座235侧、使药剂交接单元231全长处于缩回状态(收缩状态)时,以与上述相反的顺序使药剂交接单元231进行运转。也就是说,收缩状态的情况下,驱动电动机235e运转使得旋转轴朝与伸展状态的情况相反的方向旋转。随之,驱动电动机235e的动力通过定时传送带248、驱动滑轮235h、轴235g传达到驱动齿轮235j。驱动齿轮235j朝与药剂交接单元231在伸展状态下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在从上方观察顶部235a的状态下,驱动齿轮235j朝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啮合于驱动齿轮235j上的从动齿条241朝向滑动基座235的基端的方向直线移动,于是第1滑动体236的整体从滑动基座235的基端侧开始向前端侧滑行。如上所述第1滑动体236滑行时,位于第1滑动体236前端侧的滑轮243接近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侧。夹隔着定时传送带248而与传送带固定部件235k处于斜交位置关系的滑行部件244随其一起连动而沿着设置在第1滑动体236的顶部236a上的开口236d向位于第1滑动体236的基端侧的滑轮242侧移动。由此,通过滑行部件244而与第1滑动体236连接的第2滑动体237也与第1滑动体236同样地向滑动基座235的基端侧滑行。然后,当滑行部件244到达第1滑动体236的基端侧(滑轮242侧)时,第1、2滑动体236、237双方均形成向药剂交接单元231的长边方向缩回的收缩状态。移送装置210,与上述实施方式所采用的移送装置5同样,配置在主单元2与副单元3的交界处。更具体而言,如图25所示,在构成副单元的框体的底面,移送装置210被螺钉拧紧在凸缘223上,该凸缘223位于邻接连通口4b的位置上,该连通口4b设置在壁面4a上,该壁面4a形成副单元3与主单元2的分界。因此,若移送装置210如图25所示在药剂交接单元231的长边方向大致垂直壁面4a的状态下使药剂交接单元231成为伸展状态时,一边的药剂交接单元231(以下也称为交接单元231a)越过壁面4a而形成第2滑动体237向主单元2侧突出的状态。另外,另一边的药剂交接单元231(以下也称为交接单元231b)在副单元3内形成第2滑动体237向与该药剂交接单元231a相反方向突出的状态。在药剂交接单元231a的第2滑动体237向主单元2侧突出的状态下,连接主单元2的药剂准备部80的副收集漏斗87移到设置在第2滑动体237上的药剂收纳部237d的下方。因此,在图25(a)所示状态下设置在主单元2侧的药剂交接单元231的闸门255打开时,能够将收纳在药剂收纳部237d内的药剂送出到主单元2的药剂准备部80。另一方面,在副单元3侧当药剂交接单元231b的第2滑动体237处于突出状态时,药剂收纳部237d移到设置在副单元3上的副漏斗135的正下方。因此,在该状态下从副药剂待机部130送出药剂时,该药剂投入药剂收纳部237d内。接着,针对采用移送装置210的药剂送出系统1的动作,以利用移送装置210进行的药剂的移送顺序为中心进行说明。药剂送出系统1,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相同,按照处方将从主储存部20或手撒单元23送出的药剂以1包的量为单位送到设置在药剂准备部80的分区构件81的各分区81a。在应分配的药剂位于副单元3侧时,副储存部120的各匣盒32以1包的量为单位送出药剂。从副储存部120送出的药剂,储存在副药剂待机部130。另一方面,移送装置210的药剂交接单元231a、231b形成伸展状态。由此,设置在药剂交接单元231a、231b中一方(在图25(a)所示状态下为药剂交接单元231b)的第2滑动体237上设置的药剂收纳部237d移到副漏斗135的下方。在该状态下,在从副药剂待机部130送出药剂时,成为从副储存部120所送出的1包份量的药剂被容纳在药剂收纳部237d的状态。当药剂送入药剂收纳部237d后,药剂交接单元231a、231b变成如图25(b)所示的收缩状态。此后,设置在移送装置210的基座部222上的旋转驱动齿轮226运转,药剂交接单元231a、231b以旋转轴234为中心180度旋转。此后,药剂交接单元231a、231b形成侧向伸展状态。由此,在副单元3侧接收药剂的药剂交接单元231b形成朝主单元2侧突出的状态,药剂收纳部237d移到主单元2的副收集漏斗87。另外,对于另一边的药剂交接单元231a,成为第2滑动体237突出至副漏斗135的下方的状态,成为能够接收下一个1包的量的药剂的状态。在如上所述药剂交接单元231b、231a分别在主单元2以及副单元3侧中成为伸展状态时,设置在药剂交接单元231b侧的药剂收纳部237d的闸门255打开,在副单元3侧接收的药剂送入设置在药剂准备部80上的分区构件81的各分区81a。另一方面,从副药剂待机部130送出的下一个1包的量的药剂送入药剂交接单元231a侧的药剂收纳部237d。在药剂送出系统1,当采用移送装置210时,如上述那样依序使药剂交接单元231a、231b重复形成伸展状态、在收缩状态下旋转的动作,能够将从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因此,针对采用移送装置210的情况,也与采用移送装置5的情况相同,将从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并与主单元2侧送出的药剂一起在药剂包装部21包装。如上所述,移送装置210,能够使药剂交接单元231在收缩状态下旋转,因此药剂交接单元231旋转所需要的空间能够限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移送装置210,能够使药剂交接单元231呈伸展状态,因此能够在离开移送装置210的位置上接收或送出药剂。由此,采用移送装置210时,能够有效利用药剂送出系统1内的空间,使药剂送出系统1的构造更精简。药剂送出系统1可以采用上述移送装置5、210,也可以采用如图32~图35所示的移送装置300。以下,参照附图针对移送装置30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3等所示,移送装置300具备基座部310与旋转部330(输送部)。基座部310具备平板状的基板311和驱动单元312。驱动单元312设置在基板311的背面侧。驱动单元312设有驱动用电动机313和齿轮盒315,具备能够用于调整旋转部330的方向的方向调整机构的功能。齿轮盒315设置在基板311的大致中央部,且内部设有旋转驱动齿轮316和旋转从动齿轮317。在驱动用电动机313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位于齿轮盒315内的旋转驱动齿轮316。另外,旋转驱动齿轮316与旋转从动齿轮317啮合。旋转从动齿轮317固定在旋转轴318上,旋转轴318固定于旋转部330侧。另外,旋转轴318在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的状态下竖立设置于基板311的大致中央部。因此,当旋转用电动机313运转、旋转驱动齿轮316旋转时,旋转从动齿轮317、旋转轴318,旋转部330与此联动而转动。基板311在其长边方向一端侧且宽度方的向大致中央部设有送出口320。另外,在基板311的表面侧,且在相当于送出口320的位置,安装了抵接部件321。抵接部件321设有与送出口320连通的开口322。另外,如图32等所示,在基板311的表面侧上,隔着规定间隔固定有一对引导轨323、323。引导轨323、323为以规定曲率弯曲的弧状部件。因此,在引导轨323、323之间形成有沟部325。引导轨323、323,分别以向基板311宽度方向一方侧(在图32所示例子中为左边侧)凸出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旋转部330设有如图32等所示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盖331。另外,如图33所示,在盖331的内侧,收纳了以药剂容器340、340(药剂交接容器)为首的旋转部330的构成部件。更具体而言,盖331,底面侧是开放的,且配置在基座部310上方。在盖331的顶面331a,且在其长边方向一端侧,设置有接收口331d。盖331,其设置有接收口331d侧的端部,到达与设置在基板311上的送出口320的顶面331a长边方向相反侧,并以顶面331a与基板311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基板311上方。上述旋转轴318,以与盖331形成一体的方式,安装在顶面331a大致中央部。旋转轴318,竖立设置于盖331的顶面331a,向下方突出。旋转轴318,贯通基板311的大致中央处,延伸到设置在基板311底面侧上的齿轮盒315内,以相对于基板311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齿轮盒315内,于旋转轴318上,安装着旋转从动齿轮317。因此,当驱动用电动机313运转,旋转驱动齿轮316转动时,旋转从动齿轮317、旋转轴318承受该转动力也进行转动,同时盖331等的旋转部330以旋转轴318为中心旋转。如图33所示,在旋转轴318的中间部,安装有引导轨332、332。另外,如图32所示,引导轨332、332,以沿着盖331的长边方向直线延伸的方式安装。引导轨332、332,以夹着旋转轴318、并由固定在旋转轴318中间的支承部件334所支承的状态下被固定。由此,引导轨332、332能够与旋转轴318形成一体并以旋转轴318为中心转动。另外,在盖331的内侧,且在沿盖331的长边方向设置的长侧面331b、331c,以直线延伸的方式安装了引导轨333、333。引导轨333、333设置在与上述引导轨332、332相对的位置。引导轨333、333,分别与位于相对位置的引导轨332、332组合,发挥引导部件的功能,引导在后文详述的药剂容器340、340移动。如图32所示,在盖331的长边方向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上,且在盖331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安装有定时滑轮335、336。定时滑轮335、336,分别设置在邻接引导轨332长边方向两端部的位置上。定时滑轮335、336,能够分别相对于顶面331a以大致垂直的轴为中心自由转动。在定时滑轮335、336之间悬架有定时传送带337。药剂容器340为顶面设有开口341的箱形部件。如图33所示,在药剂容器340的底面设置有闸门342,将其打开时能够将送入内部的药剂向下方送出。推压在药剂容器340底面侧突出的抵接部342a使其向药剂容器340的长边方向滑行,能够打开闸门342。闸门342,平常一直受到朝向封闭药剂容器340底部方向的施压力量,而封闭药剂容器340底面。药剂容器340配置在一对引导轨332、333之间,该一对引导轨332、333设在盖331内以旋转轴318为分界的盖33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进一步具体说明,移送装置300,设有2个药剂容器340,其中一方以旋转轴318为分界设置在盖331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区域内,另一方设置在盖331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区域内。药剂容器340,以侧面340a、340b与引导轨332、333相对的状态,配置在引导轨332、333之间。在侧面340a、340b上安装有辊安装部件343、345。辊安装部件343具备固定在侧面340a上的固定部343a、与其相对的竖立设置部343b,以及在固定部343a和竖立设置部343b之间相对于基板311大致平行的水平部343c。引导辊346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竖立设置部343b上。引导辊346嵌入沿着旋转轴318安装的引导轨332内。另外,在竖立设置部343b上安装有夹持部件344,在该夹持部件344与竖立设置部343b之间夹着定时传送带337。由此,药剂容器340与定时传送带337连结。在此,移送装置300,具备上述2个药剂容器340、340,其中一方的药剂容器340(在图32、图33所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药剂容器340。以下,也称为驱动侧药剂容器340)在水平部343c上设有引导辊347。引导辊347,其相对于水平部343c大致垂直,能够相对于以朝下方侧突出的方式固定的轴自由转动。引导辊347嵌入沟部325内,该沟部325形成于设置在基板311表面侧上的引导轨323、323之间。另一方面,辊安装部件345安装在药剂容器340的侧面340b侧。辊安装部件345具备固定在侧面340b的固定部345a、与其相对的竖立设置部345b,以及与固定部345a和竖立设置部345b连结的水平部345c。竖立设置部345b也与安装在盖331长侧面331b、331c上的引导轨333相对。在竖立设置部345b上,引导辊348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且嵌入引导轨333内。移送装置300,设置成上述构造,并插入在主单元2与副单元3之间外壁面4a的连通口4b内。具体而言,移送装置300以基座部310朝向下方且旋转部330朝向上方的方式水平配置。另外,移送装置300以设置在盖331上的接收口331d位于副单元3侧且设置在基板311上的送出口320位于主单元2侧的方式配置。接着,就移送装置300的动作进行说明。移送装置300,能够利用设置在基座部310上的驱动用电动机313的动力使设置在旋转部330上的2个药剂容器340沿着引导轨332、333移动,同时使旋转部330本身以旋转轴318为中心进行旋转。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当驱动用电动机313运转时,安装于该旋转轴上的旋转驱动齿轮316以及与其啮合的旋转从动齿轮317开始转动。由此,在安装了旋转从动齿轮317的旋转轴318进行转动的同时,旋转部330全体也以旋转轴318为中心进行转动。在此,如上所述,在2个药剂容器340、340之中的一方侧(驱动侧药剂容器340)设置有相对于朝向下方突出的轴能够自由转动的引导辊347,其嵌入在基座部310的形成于引导轨323、323之间的沟部325内。另外,沟部325,与引导轨323、323相同如图32等图示所示向宽度方向一方侧弯曲成凸状。因此,由于沟部325,驱动侧药剂容器340的动作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对于构成旋转部330的其它构成部件,与驱动侧药剂容器340同样相对于盖331组合,而整体形成一体以旋转轴318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通过驱动用电动机313的运转,在图32所示状态下当旋转部330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旋转部330整体以旋转轴318为中心进行旋转,同时引导辊347以及驱动侧药剂容器340受到沟部325引导而向沟部325的一端侧(在图32中为上方侧)前进。接着,如图34所示当旋转部330以旋转轴318为中心旋转了规定的角度时,驱动侧药剂容器340移到位于沟部325的一端侧(在图34所示状态中为上端侧)的定时滑轮336附近。另外,如上所述,驱动侧药剂容器340,以及,未设置引导辊347的另一方侧的药剂容器340(以下也称为从动侧药剂容器340),分别通过安装在辊安装部件343的竖立设置部343b上的夹持部件344固定在定时传送带337上。因此,当驱动侧药剂容器340随着旋转部330的旋转而向沟部325的一端侧前进时,从动侧药剂容器340向沟部325另一端侧,即向定时滑轮335侧前进。此后,如图34所示当从动侧药剂容器340移到设置在基板311上的送出口320的位置时,位于从动侧药剂容器340的底面侧的闸门342的抵接部342a抵接于安装在基板311表面上的抵接部件321。由此,闸门342被推开,内部的药剂被送往下方,即被送往主单元2侧的副收集漏斗87。另一方面,在图34所示状态下,驱动侧药剂容器340移到相当于设置在盖331的顶面331a上的接收口331d的位置。因此,在图34所示状态下,从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能够通过副漏斗135送入驱动侧药剂容器340。另一方面,在图32、图33所示状态下使设置在基座部310上的驱动用电动机313运转,使旋转轴朝与先前相反的方向旋转,从上方观察时,旋转部330以旋转轴318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随之,驱动侧药剂容器340和设置在其上的引导辊347受到沟部325引导而向送出口320侧(在图32、图34所示状态中为下方侧)前进。接着,如图35所示当旋转部330以旋转轴318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了规定的角度后,驱动侧药剂容器340移到相当于送出口320的位置。由此,位于驱动侧药剂容器340的底面侧的闸门342打开,投入至内部的药剂被向位于下方的主单元2侧的副收集漏斗87送出。另一方面,从动侧药剂容器340,与驱动侧药剂容器340的动作联动而移到相当于接收口331d的位置。由此,成为能够将从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投入从动侧药剂容器340的状态。在上述移送装置300中,如上所述的旋转部330整体以旋转轴318为中心进行旋转,同时利用该旋转动力使各药剂容器340、340在旋转部330长边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由此能够在主单元2与副单元3之间移送药剂。因此,采用移送装置300的情况也与采用上述移送装置5、210的情况同样,能够提供一种将在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然后与在主单元2侧送出的药剂一起包装并送出的药剂送出系统1。上述移送装置300,其旋转部330的旋转动力和药剂容器340的往返移动动力,由设置在基座部310上的驱动用电动机313提供。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另外设置使旋转部330进行旋转的旋转用动力源,以及使药剂容器340进行往返移动的往返移动用动力源。进一步具体说明,移送装置300,也可以使用省略设置在驱动侧药剂容器340上的引导辊347、省略安装在基板311上的引导轨323,并且用有别于驱动用电动机313的其它动力源使定时滑轮335、336之中至少任一方旋转这样的构造。根据相关的构造,能够利用驱动用电动机313使旋转部330旋转,同时利用另外准备的动力源使悬架在定时滑轮335、336上的定时传送带337运转,由此能够使药剂容器340在送出口320侧与接收口331d侧之间进行往返移动。药剂送出系统1,并非仅限于采用上述移送装置5、210、300,也可以采用如图36所示的移送装置400。移送装置400,使用空气气流将在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输送到主单元2侧,此点与上述移送装置5相同,但是装置构造、药剂输送形态与移送装置5不同。具体而言,移送装置400,具备用于接收在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的药剂接收部401,和用于接收从副单元3侧送过来的药剂后再送出去的药剂送出部402。药剂接收部401和药剂送出部402分别为中空而能够储存药剂的容器状部件。另外,移送装置400具备连结药剂接收部401与药剂送出部402之间的连通管路403。吹送器405通过配管406与药剂接收部401连接。另外,在药剂接收部401与配管406连接的部分上设置有送风闸门407。因此,使吹送器405运转,同时打开送风闸门407,就能够通过配管406在药剂接收部401产生气流。泵408通过排气管路410连接至药剂送出部402。移送装置400,使吹送器405运转以通过配管406将空气导入药剂接收部401,由此能够在药剂接收部401通往药剂送出部402侧的连通管路403内产生流动气流。另外,移送装置400,使泵408运转以通过排气管路410产生从药剂送出部402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如图37所示,药剂送出部402,形成四方由周面所包围,顶面侧封闭的形状。药剂送出部402,在周面中的一个(以下也特别称为周面411)上设有导入口412与排气口413,在底面414上设有送出口415。导入口412以及排气口413,以上下并排的方式设置。连通管路403与导入口412连接,排气管路410与排气口413连接。如图38所示,连通管路403,在导入口412连接侧的端部上设有储存部416。储存部416,为在连通管路403的内周面越向前端壁厚越薄的厚度减少部位。连通管路403,其储存部416呈现朝向下方的状态并以插入导入口412的方式连接。由此,通过连通管路403移送过来的药剂能够储存在储存部416内。另外,连通管路403在药剂送出部402的附近且在与插入导入口412的部分错开的位置上设有空气孔417。空气孔417是用于使连通管路403内流动的气流散逸到外部的小孔,其大小比药剂的大小要小很多,且向药剂送出部402的外侧露出。因此,即使连通管路403的储存部416侧的端部为封闭状态,也能够利用吹送器405在连通管路403内产生从药剂接收部401侧向药剂送出部402侧流动的气流。如图37、图38所示,闸门420安装在药剂送出部402上。如图39所示,闸门420,从截面方向观察,形成大致“L”字型的金属板与倾斜板体一体化的形状,能够开启或封闭设置在周面411上的导入口412、排气口413、设置在底面414上的送出口415。更具体而言,闸门420,设有第1闸门面421、相对其几乎垂直的第2闸门面422,以及相对第1、2遮挡面421、422倾斜的倾斜面423(分割机构)。另外,在第2闸门面422上,设置有超过与第1闸门面421交叉的部分且略微突出的突出部425。闸门420,将第1闸门面421的上端部分嵌入设置在药剂送出部402的顶面侧的沟部426内,同时将第2闸门面422的突出部425或端部427嵌入设置在药剂送出部402的底面414侧的引导滑轮432、433内。另外,闸门420插入在相对于药剂送出部402的周面411几乎垂直的其它周面428、429上斜向设置的狭缝430、431内。闸门420,利用未图示的动力源的动力,使第1、2闸门面421、422能够沿着药剂送出部402的周面411和底面414且倾斜面423斜切药剂送出部402内部空间的方式自由滑行。在闸门420,上述滑行方向的长度(长边方向的长度)约为药剂送出部402宽度(周面411横方向的长度)的2倍左右,且第1、2闸门面421、422与倾斜面423若以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为分界、其一侧区域(以下也称区域A)与另一侧区域(以下也称区域B)的构造并不相同。具体而言,在第1闸门面421于区域A设置有2个开口435、436,在区域B上未设置开口。开口435、436上下并排设置,在药剂送出部402的周面411上设有导入口412和排气口413,通过使闸门420滑行,该开口435、436移到与该导入口412和排气口413连通的位置上。另外,在相当于开口436的位置设置有具有通气性的过滤器440。另外,第1闸门面421的区域B为用于闭塞连通管路403的部分(连通侧遮蔽部442),其上设置有缓冲材料441。缓冲材料441,在第1闸门面421封闭导入口412的状态下,用于缓和与连通管路403内流动的药剂碰撞而作用在药剂上的冲击,可以用橡胶、海绵,泡沫苯乙烯(Styrol)等制成。如图40(b)所示,在第2闸门面422的区域B上设置有开口437,其能够与设置在药剂出部402的底面414的送出口415连通,而在区域A未设置开口。如图40(a)所示,在倾斜面423的区域B上设置有开口438,而在区域A上未设置开口。闸门420设置成如上所述构造。因此,如图37(a)所示当闸门420的区域A位于药剂送出部402,而区域B露出于外部时,如图38所示倾斜面423将药剂送出部402的内部空间分成2部分,在比该倾斜面423更上方侧的空间内连通管路403与排气管路410通过导入口412以及排气口413形成连通状态,同时送出口415被第2闸门面422封闭。由此,从主单元2侧送过来的药剂能够通过连通管路403送入比药剂送出部402内的倾斜面423更上方的空间。如图37(b)所示使闸门420的区域B置于药剂送出部402内时,导入口412与排气口413被第1闸门面421封闭。另一方面,药剂送出部402内储存的药剂处于能够经由设置在第2闸门面422、倾斜面423上的开口437、438而从送出口415被送出的状态。接着,针对移送装置400的动作进行说明。移送装置400,依序重复将在副单元3侧送出至药剂接收部401的药剂移送到药剂送出部402的附近的药剂移送动作,和将药剂移送动作所移送的药剂取入至药剂送出部402的药剂取入动作,由此能够从副单元3侧将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在进行药剂移送动作时,移送装置400能够调整闸门420的位置,使区域B如图37(b)所示移到药剂送出部402的设置位置上。由此,连通管路403的末端部分形成被闸门420的第1闸门面421封闭的状态。在实行药剂移送动作时,在该状态下使吹送器405运转。由此,在连通管路403内产生从药剂接收部401侧向药剂送出部402侧流动的气流。此时,连通管路403内流动的气流,只要能够移送药剂即可,流量、流速不需要很大。像这样在连通管路403内产生气流,在副单元3侧送入至药剂接收部401的药剂流向主单元2侧,并储存于设置在药剂送出部402的导入口412附近的储存部416。由此,药剂移送动作完成。如上所述药剂移送动作完成后,移送装置400开始进行药剂取入动作。进行药剂取入动作时,如图37(a)所示,调整闸门420的位置使闸门420的区域A移到相当于药剂送出部402的位置上。由此,被第1闸门面421封闭的药剂送出部402的导入口412和排气口413打开,而送出口415则形成被第2闸门面422封闭的状态。另外,药剂送出部402内部形成被倾斜面423分隔的状态。当处于该状态时,使与排气管路410连接的泵408运转,以抽吸、排出药剂送出部402内的空气。随之,由先前实施的药剂移送动作移送到导入口412附近的储存部416的药剂被取入药剂送出部402内。取入药剂送出部402内的药剂,被安装在闸门420的第1闸门面421上的过滤器440阻挡,以防止其流向排气管路410,由此储存在药剂送出部402内。像这样经由连通管路403送过来的药剂被取入药剂送出部402之后,药剂取入动作完成。如上所述,移送装置400,通过实行药剂移送动作而暂时将药剂从药剂送出部402侧移向药剂接收部401侧之后,能够通过药剂取入动作将这样移送的药剂取入至药剂接收部401内。因此,对于采用移送装置400的情况,也通过重复上述药剂移送动作与药剂取入动作,就能够与采用上述移送装置5、210、300的情况同样地,将药剂从药剂送出部402侧交接到药剂接收部401侧。另外,在采用移送装置400的情况下,药剂移送动作与药剂取入动作分别实施。因此,实行药剂移送动作时吹送器405运转而在连通管路403内产生的流动气流的流速,只要是能够输送药剂的程度即可,不需要太快。更具体而言,在药剂移送动作中伴随吹送器405的运转而在连通管路403内产生的流动空气的流速,为在药剂取入动作中伴随泵408的运转而产生的流动空气的流速以下就足够。因此,采用移送装置400,能够防止从副单元3侧移送到主单元2侧的各药剂在移送时因为流势而互相碰撞,或撞到闸门420等造成药剂破裂、缺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另外,上述移送装置400在闸门420设置有缓冲材料441,因此即使在药剂移送动作中移送的药剂碰撞到闸门420也能够缓和该冲击。因此,根据上述构造,在药剂移送动作中能够确实防止药剂碰撞到闸门420而造成破裂、缺损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设置用于可靠地防止药剂发生破裂、缺损所设置的缓冲材料441为例进行了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缓冲材料441。如上所述,移送装置400,在闸门420上设有倾斜面423,能够利用该倾斜面423分割药剂送出部402的内部空间。另外,倾斜面423,与闸门420构成一体,并与导入口412或排气口413形成打开状态连动而分割药剂送出部402内部空间,使与排气管路410、连通管路403连通侧的空间(比倾斜面423更上侧的空间)的大小相对于药剂送出部402内部空间的大小为足够小。因此,在移送装置400中,即使进行药剂取入动作时泵408的输出(排气能力)不太大也能够将通过连通管路403送过来的药剂取入至药剂送出部402内。另外,由于在药剂取入动作中泵408的输出不用太大也可以,因此在将药剂取入药剂送出部402内时也不会对药剂造成太大的冲击,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药剂发生破裂、缺损的情况。在移送装置400,以将倾斜面423一体安装在闸门420上的构造为例进行了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能够相对闸门420独立运转的倾斜面423。另外,移送装置400设置倾斜面423、不设置倾斜面423都可以。如上所述,倾斜面423以与导入口412、排气口413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在药剂送出部402内,位于药剂移送或取入时流动气流下游侧的排气口413与倾斜面423之间的间隔,比位于气流上游侧的导入口412与倾斜面423之间的间隔更狭窄。因此,若设置上述倾斜面423,则从导入口412导入药剂送出部402内的空气碰到倾斜面423而改变方向,并顺利低向排气口413流过去。另外,上述移送装置400,为构成将排气管路410所排空气向外部大气排出的构造,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具体而言,如图41所示,也可以与连通管路403相同,将排气管路410以连接药剂接收部401与药剂送出部402之间的方式设置。根据相关构造,能够在药剂接收部401与药剂送出部402之间形成空气循环的循环系统。另外,如图41所示将排气管路410与药剂接收部401连接而形成循环系统时,空气在密闭空间内循环,存在热量闭锁在内部的可能性。于是,在处理可能因为热而变质的药剂时,在将排气管路410与药剂接收部401连接的情况下,优选在排气管路410中段等适当地方所设置能够冷却空气的冷却机构,并适时将低温的外部大气导入该循环系统。上述移送装置400,具备从药剂接收部401开始经过连通管路403和药剂送出部402到达排气管路410的流通路径,随着在药剂接收部401与药剂送出部402之间进行的药剂移送动作,在上述流通路径内产生气流。另外,如图41所示对于将排气管路410与药剂接收部401连接的情况也相同,在药剂接收部401与药剂送出部402之间用连通管路403与排气管路410连结的循环流通路径内产生气流。上述移送装置400,优选在形成该流通路径的一部分的药剂送出部402安装有过滤器440,因此在过滤器440堵塞时能够适时正确检测出,能够进行维护。于是,移送装置400,也能够将检测上述流通路径的流动风量的风量检测机构,与堵塞判断机构分别设置,由当该风量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风量在规定量以下时能够判断为过滤器440已经堵塞。另外,如上所述在设置风量检测机构以判断过滤器440是否堵塞时,在假定已经堵塞的情况下,优选先提高吹送器405、泵408中任一方或双方的输出,在确实将输送中的药剂送到设置在主单元2侧的药剂送出部402后,才暂停药剂输送并报告过滤器440已经堵塞。更具体而言,例如以风量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风量降低作为条件,提高吹送器405、泵408中任一方或双方的输出以完成药剂输送动作,此后以该吹送器405或泵408的输出提高作为启动条件,由堵塞判断机构判断过滤器440是否发生堵塞,再进行接下来的药剂输送动作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药剂移送时于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上设置过滤器440的构造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其它地方设置其它过滤器,或者不设置过滤器440也可以。药剂送出系统1,并非仅限于采用上述移送装置5、210、300、400而已,也可以采用如图42所示的移送装置500。移送装置500具备连通管路502、吹送器504(气流产生机构)、药剂送出部510(交接部),以及药剂接收部511,优选采用使吹送器504运转而在连通管路502内产生气流以输送药剂这种与上述移送装置400类似的构造。但是,移送装置500并不需要像排气管路410这种用于将送入至药剂送出部510的气流排出去的配管或泵408等,就此点而言,与上述移送装置400的构造有很大的差异。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在移送装置500中,连通管路502由连结主储存部20与副储存部120的配管构成。吹送器504以能够在连通管路502内产生从副单元3侧流向主单元2侧的气流的方式设置。如图44~图47所示,药剂送出部510设置成在箱型外套容器530内部收纳交接容器512的构造,该交接容器512与连通管路502连接。交接容器512为四方被侧面512a~512d包围的中空箱型部件,内部设有闸门514和缓冲机构522。交接容器512由上容器构成体524和下容器构成体526上下组合构成。交接容器512能够根据需要将位于上侧的上容器构成体524从下容器构成体526上拆下,以进行内部的清理。如图46、图47所示,上容器构成体524为构成交接容器512上侧部分的中空部件。另外,上容器构成体524在与下容器构成体526连接的底侧部分开口。上容器构成体524,在交接容器512的组装状态下,构成侧面512a的面通过连接管540与连通管路502连接。连接管540由例如橡胶管等这种比连通管路502更具可挠性的管构成。另外,在上容器构成体524安装有缓冲机构522。缓冲机构522由在板体表面上设置或涂布例如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或是用橡胶板这种本身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缓冲机构522,以在上容器构成体524与连接有连通管路502的侧面512a相对的方式安装。具体而言,缓冲机构522以跨侧面512d与顶面512e并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安装。在上容器构成体524,在相对于连接有连通管路502的平面(侧面512a)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几乎垂直)且在交接容器512组装状态下在构成侧面512b、512c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524p。在此,侧面512b、512c为相对于通过连通管路502流入交接容器512内的气流而存在于两侧的面。另外,排气孔524p设置在比连接有连通管路502的高度更偏下方。更详细而言,排气孔524p设置在比通过连通管路502开口区域中心的中心轴LU更下方侧的区域上。因此,通过连通管路502流入的气流,在交接容器512内不会于上侧形成滞留涡流,而向下侧流动,同时被引导流向与向交接容器512流入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如图46、图47所示,下容器构成体526,为构成交接容器512下侧部分的中空构件,在底部518设置有用于向药剂准备部80送出药剂的送出开口520。另外,下容器构成体526,在连接上容器构成体524的顶面侧部分形成开口。因此,下容器构成体526,与上容器构成体524组合成一体时,形成中空的内部空间516。在下容器构成体526,在交接容器512组装状态下构成侧面512b、512c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526p。也就是说,排气孔526p,与上述排气孔524p相同,设置在位于通过连通管路502流入交接容器512内的气流的两侧的面(侧面512b、512c)。另外,排气孔526p设置在下容器构成体526偏下方侧的位置上。更详细而言,排气孔526p设置在比基准面LD更下方侧,该基准面LD通过闸门514的支轴522设置的位置。因此,在通过连通管路502流入上容器构成体524内的气流中,流向下方且到达下容器构成体526侧的气流,在下容器构成体526内进一步流向下侧,同时被引导流向与向交接容器512流入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落到下容器构成体526侧的药剂,可靠地落向闸门514。如图46、图47所示,闸门514,能够用于打开或关闭设置在底部518的送出开口520,且设置在交接容器512中偏倚在下容器构成体526侧的位置上。闸门514,为截面形状呈扁平菱形且前端细的板状体,朝向两端厚度逐渐变薄。闸门514能够在交接容器512内以支轴552为中心转动。支轴552为几乎与构成交接容器512的侧面512b、512c垂直的轴体,并与驱动装置550连接,该驱动装置550设置在药剂送出部510的外套容器530的外侧。驱动装置550具备电动机550a与动力传达机构550b,电动机550a产生的旋转动力通过支轴552传达到闸门514,以改变闸门514的转动方向。闸门514,通过前端部抵接于交接容器512的侧面512a或侧面512d,将交接容器512的内部空间516上下分割。闸门514将内部空间516上下分割时,交接容器512成为无法从送出开口520将药剂送出的状态(以下也称为关闭状态)。另外,闸门514以支轴552为中心转动,能够使交接容器512的内部空间516成为上下连通的状态。当闸门514的角度比关闭状态时变得更陡时,能够使内部空间516成为上下连通的状态,此时交接容器512成为能够从送出开口520将药剂送出的状态(以下也称为开启状态)。因此,使驱动装置550运转以改变闸门514的倾斜度,能够使交接容器512在关闭状态与开启状态之间切换。上述交接容器512被收纳在由外套容器530所包围的区域内。外套容器530是由4个外周面530a~530d从四面包围起来所形成的中空箱体。对于外套容器530,将设置在顶面530e的盖530f适当打开或关闭,能够进行交接容器512的清扫、维护。与收纳在内部的交接容器512连接的连通管路502贯通了构成外套容器530的外周面530a。另外,外周面530b、530c,为分别相对于外周面530a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几乎垂直)的面,外周面530d为与周面530a相对的面。如图44、图45、图47所示,上述交接容器512偏倚于外套容器530内的区域中由外周面530b、530d所形成的角落部。也就是说,外周面530a~530d分别与交接容器512的侧面512a~512d几乎平行,外周面530a~530d与侧面512a~512d之间的间隔各自不同。具体而言,外周面530a与侧面512a之间的间隔,比外周面530d与侧面512d之间的间隔大得多,而外周面530d与侧面512d之间则配置成几乎没有间隙。另外,外周面530b与侧面512b之间的间隔,比外周面530c与侧面512c之间的间隔小。外套容器530在外周面530c上设有排出部532,能够将从交接容器512的排气孔524p、526p流出的空气向外部排出。排出部532位于靠外套容器530的外周面530a侧。排出部532上设置有一次过滤器534,以及筛目更细密的二次过滤器536。一次过滤器534和二次过滤器536能够分别拆卸下来清扫或更换。相比于比筛目比较细密的二次过滤器536,筛目比较宽疏的一次过滤器534设置在从排出部532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过滤器534安装在排出部532中的外套容器530的内侧的位置上,二次过滤器536安装在外套容器530的外侧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如图42所示,设置在副单元3侧的药剂接收部511,由顶面设置有药剂投入口560的开口箱体所构成。药剂投入口560,为设置在副单元3侧的副漏斗135所连接的部分,由此能够将从副储存部120送出的药剂投入至药剂接收部511内。如图42、图48所示,药剂接收部511与上述连通管路502的一端、与吹送器504所连接的吹送管566连接并连通。在药剂接收部511的内部设置有药剂输送路径562,以及从药剂投入口560连接至连通管路502的药剂投入路径564。药剂输送路径562为与连通管路502、吹送管566连接的通路。如图48中箭头所示,使吹送器504运转,能够产生向连通管路502流动的气流。药剂输送路径562在中途与药剂投入路径564合流。在比药剂输送路径562与药剂投入路径564的合流点566的下游侧,即在连接有连通管路502一侧的部分上,设有流通路径截面积扩大的宽径部568。宽径部568在药剂接收部511内朝向药剂投入路径564侧(上侧)口径扩大。在本实施方式中,药剂输送路径562,在宽径部568,内径扩大至约为上游部567的1.5倍左右。另一方面,对于药剂输送路径562,比合流点566更靠上游侧的部分(以下也称为上游部567)与扩径部568二者在药剂投入路径564的相反侧(药剂接收部511的底侧)的部分上形成同一平面。因此,在药剂输送路径562内流动的气流,不会在合流点566停滞或形成涡流,能够顺利地向连通管路502流动。另外,药剂投入路径564,为从药剂投入口560开始向下方平缓倾斜的通路,与药剂输送路径562合流。因此,当吹送器504运转而在药剂输送路径562内产生气流时,在药剂投入路径564内产生从药剂投入口560侧向药剂输送路径562侧的抽吸力。因此,当药剂投入药剂投入口560时,如图48中两点划线所示药剂被吸入至药剂输送路径562内,并被送入连通管路502。接着,对移送装置500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移送装置500进行的药剂移送是在副单元3侧从副储存部120送出药剂开始。当从副储存部120送出的药剂经由药剂接收部511投入连通管路502内时,吹送器504开始运转,然后在连通管路502内产生从副单元3侧流向主单元2侧的气流。由此,药剂向设置在主单元2侧的药剂送出部510流动。此时,如图46所示,在主单元2侧的药剂送出部510中设置在交接容器512内的闸门514成为关闭状态。当在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到达药剂送出部510时,流入交接容器512内。此时,当气流相对于药剂的重量或数量为强时,药剂先碰到缓冲机构522再向下方落入交接容器512的内部空间516,而当气流不那么强时,就不会碰到缓冲机构522而落入内部空间516。另外,通过连通管路502流入交接容器512内的气流,在向下方流入内部空间516后,如图47中箭头所示,从设置在侧面512b、512c的排气孔524p、526p排出。因此,在交接容器512内移送的药剂,不随气流飞舞,而是平顺地落下。朝交接容器512落下的药剂,落下至关闭状态的闸门514上。如上所述,当从副单元3侧送来的药剂全部落在闸门514上时,闸门514切换成开启状态。此时,药剂沿着倾斜度逐渐变陡的闸门514表面滑下,此后从设置在交接容器512底部518的送出开口520送出。从送出开口520送出的药剂,先送入设置在药剂送出部510下方的药剂准备部80,以准备在主单元2侧设置的药剂包装部21进行包装。此后,在药剂准备部80准备的药剂依序在药剂包装部21被包装。在采用移送装置500的情况下,除了如上所述从副单元3侧移送药剂到主单元2侧并进行包装的动作之外,也能够利用吹送器504运转所产生的气流清扫移送装置500的药剂输送路径的内部。具体而言,当清扫移送装置500的药剂输送路径的内部时,使闸门514为关闭状态并使吹送器504运转。此时,吹送器504的输出设定得比进行药剂输送时更高。由此,能够将残留在移送装置500的药剂输送路径内部的粉尘清除,并从交接容器512的排气孔524p、526p排出。从排气孔524p、526p排出的粉尘,被设置在外套容器530的排出部532上的一次过滤器534或二次过滤器536捕获。如上所述,在采用移送装置500的药剂送出系统1中,能够随着吹送器504运转所产生的气流一起从副单元3侧将药剂送往设置在主单元2侧的药剂送出部510。另外,药剂移送到药剂送出部510侧后,将闸门514切换成开启状态,能够送出药剂以进行分装。因此,采用移送装置500时,也与采用上述移送装置5、210、300、400的情况相同,在副单元3侧送出的药剂,也能够在主单元2侧设置的药剂包装部21包装。上述移送装置500,在比交接容器512与连通管路502的连接位置更下侧处设置有排气孔524p、526p。因此,经由连通管路502流入交接容器512内的气流向下方流动。进而,上述交接容器512在位于连接有连通管路502的侧面512a的两旁的侧面512b、512c几乎均等地设置。因此,流入交接容器512内的气流,在如上述那样流向下方后,向左右分开顺利地被排出。这样,在移送装置500,进入交接容器512内的气流不会留滞在上方侧的区域,而顺利地流向下方并被排出,乘着气流流入的药剂也不会在交接容器512内飞舞,而是平顺地落下,成为能够送出的状态。如上所述,在移送装置500,由于交接容器512中的气流流动以及药剂的落下很平顺,因此不必像上述移送装置400那样必须设置排气用泵408或排气管路410等。因此,与采用移送装置400的情况相比,采用移送装置500能够更进一步简化装置的构造。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排气孔524p、526p设置在交接容器512的侧面512b、512c上的情况举例进行了表示,但也可以同时在其它侧面512a、512d上设置相当于排气孔524p、526p的部件,或是在其它侧面512a、512d等部位上设置相当于排气孔524p、526p的部件以取代在侧面512b、512c上设置排气孔524p、526p。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上容器构成体524和下容器构成体526双方都设置有排气孔524p、526p的构造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不设置排气孔524p、526p中任一方的构造,或是使排气孔524p、526p的数量或开口面积不相同。另外,在交接容器512内,为了使药剂平顺地落下,与在交接容器512的高度方向的中途位置排出相比,更优选尽量在下方侧排出。因此,若是只设置排气孔524p、526p中任一方的情况下,优选仅设置排气孔526p。另外,在使排气孔524p、526p的数量或开口面积不相同的情况下,优选将排气孔524p的数量或开口面积设置成比排气孔526p的更少。上述移送装置500在交接容器51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522,该缓冲机构522以与连接有连通管路502的侧面512a或连通管路502的端部的开口相对的方式设置。因此,即使从连通管路502送入交接容器512内的药剂乘着气流流势流动而碰触到缓冲机构522,药剂也不容易发生破裂或缺损等不良情况。上述移送装置500,在交接容器512内的闸门514成为倾斜的关闭状态,以等待药剂输送过来。此时,在药剂被送到交接容器512内之后,落到闸门514上时的落下距离比较短。因此,在交接容器512内因掉落而作用在药剂上的冲击比较小。另外,一但药剂落到闸门514上时,该药剂沿着闸门514表面滑落到下方。因此,在从掉落到闸门514上之后,到送出为止这段期间,药剂不会受到冲击。于是,根据上述构造,在从副单元3向主单元2输送药剂时,能够将作用在药剂上的冲击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如上所述,将设置在外套容器530的顶面530e上的盖530f打开,能够容易地对外套容器530的内部空间或交接容器512进行清扫或维护。另外,能够将上容器构成体524从下容器构成体526上拆卸下来,从而将交接容器512分解。这样,也能够容易地对交接容器512的内部进行清扫或维护。上述实施方式,以在外套容器530上设有能够自由开启关闭的盖530f,并将够交接容器512拆解分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非一定要设置成这样的构造。另外,除了能够将交接容器512拆解为上下2个部件(上容器构成体524、下容器构成体526)的方式之外,还能够形成为能拆解为更多多部件的方式,并与外套容器530同样设置能够自由开关的盖,能够适时对内部进行清扫也可以。上述移送装置500,在交接容器512的侧面512b、512c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524p、526p,因此能够从交接容器512向多个方向排出气流。而在移送装置500中,交接容器512配置在外套容器530内侧,从交接容器512排出的气流集中在该区域内后,经由一次过滤器534和二次过滤器536从另外设置在外套容器530上的排出部532排出。因此,移送装置500能够防止在主单元2内发生粉尘飞舞等的不良情况。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防止在主单元2内从移送装置500朝多个方向排出气流而设置收纳交接容器512的外套容器530,并设置排出部532的构造进行了举例表示,但在不易产生因为气流排出导致粉尘飞舞等不良情况的场合下,或在气流从移送装置500排出一些也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外套容器530的构造。上述外套容器530,由于在排出部532上设置有一次过滤器534与二次过滤器536,因此即使从外套容器530内排出的气流含有粉尘等,也能防止其漏泄到外套容器530的外侧。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比滤网较细密的二次过滤器536更靠流过排出部532的气流上游侧处配置滤网较宽疏的一次过滤器534,因此能够延长二次过滤器536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在排出部532上设置滤网疏密程度不同的一次过滤器534和二次过滤器536的构造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仅设置其中任一方的过滤器的构造。如上所述,在药剂送出部510中,交接容器512与连通管路502通过具有可挠性的连接管540连接。因此,即使某种应力作用于连通管路502等构件上,也能够利用连接管540吸收或缓和该应力,进而防止交接容器512与连通管路502的连接部分破裂损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连接管540连接交接容器512与连通管路502的情况进行了举例表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连接管540与交接容器512也可以直接连接。另外,在像上述移送装置5、400的管路140或连通管路403、排气管路410那样使配管与其它构件连接而构成药剂输送系统的情况下,在配管与其它构件的连接部分优选设置像连接管540那样具有可挠性的部件。特别是,像管路140或连通管路403这种药剂通过其内部的配管,为了防止药剂在中途堵塞优选使用硬质配管构成,考虑到配管与其它构件的连接部分具有容易受到应力影响而破损的倾向,因此优选在配管与其它构件的连接部分设置可挠性比配管更高的连接管540等。如上所述,在采用移送装置500的情况下,除了从副单元3侧将药剂移送到主单元2侧之外,还能够利用吹送器504运转所产生的气流清除从药剂送出部510到药剂接收部511这一系列药剂输送路径内残存的粉尘。因此,在采用移送装置500的情况下,无须执行将连通管路502拆卸下来等的繁杂作业,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使该药剂输送路径保持清洁。另外,对于利用吹送器504运转产生的气流清扫药剂输送路径的动作的执行时机,能够设定在适当时机,例如设定在分装了一定数量的药剂之后,或是设定在对另外设置的按钮或其它操作机构进行操作的时机等。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利用吹送器504的运转产生的气流清扫移送装置500内的药剂输送路径时,吹送器504的输出比移送药剂时更高。由此,能够将药剂移送时所产生的气流吹不掉的粉尘等在实行清扫动作时完全清除干净。此外,在移送装置500清扫时的吹送器504的输出,并非必须提高,也可以与药剂的移送时的输出相同。另外,也可以在进行清扫动作时适当改变吹送器504的输出。在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从设置在主单元2侧的手撒单元23送出的药剂,优选如图49、图50所示通过设置在下方的手撒用漏斗91投入药剂准备部80,但选采用能够检测药剂是否从手撒单元23正常地送出的构造。另一方面,手撒单元23,设有多个分格90,其分别依序送出药剂,因此在每个分格90设置能够检测药剂送出状态的机构时手撒单元23的构造变得复杂。因此,根据相关知识经验,上述药剂送出系统1,优选在手撒单元23送出的药剂通过的路径途中设置能够检测药剂的感应器。具体而言,如图49、图50所示,优选在存在于手撒单元23与药剂准备部80之间的手撒用漏斗91设置能够检测药剂的感应器570。接着,在本说明书中也涉及其它发明。根据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药剂送出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设有用于储存多种类的药剂的储存部,能够将按照处方从该储存部取出的药剂在包装部用分包纸分包送出(参考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0307号公报)。在此,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设置有用于分装药剂的包装部和分包纸输送部,该分包纸输送部具备能够将已经分包了药剂的分包纸向取出口等方向输送的输送装置,但即使在该分包纸输送部中发生分包纸卡纸等的分包纸送纸异常的情况,也不存在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该异常情况的机构。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用于送出分包完成的药剂的送出口的位置是由以输送机构为首的分包部的构造决定的,因此也存在不能够在所期望的位置取出分包完毕的药剂的问题。于是,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分包纸输送部中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分包纸送纸异常情况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进而,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所期望的位置取出在包装部分包好的药剂的药剂送出装置和药剂送出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包括:储存部,其能够储存并送出药剂;包装部,其能够用分包纸将该储存部送出的药剂包装好;分包纸输送部,其能够输送在该包装部包装好药剂的分包纸,该分包纸输送部包含:送纸机构,其通过接触分包纸而使该分包纸在规定输送路径上输送;检测机构,其接触通过该输送路径的分包纸而相对于该送纸机构独立运转,在上述送纸机构的运转中,以该检测机构不运转为条件检测分包纸是否发生送纸问题。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设置有检测机构,其在分包纸输送部上接触分包纸而相对于该送纸机构独立运转,能够通过该检测机构检测出分包纸送纸是否正常。另外,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分包纸是否发生送纸问题,当发生送纸问题时能够执行适当的处置,例如停止分包纸的送纸动作,或停止继续对分包纸送出药剂等。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将伴随分包纸送纸问题的发生而浪费的分包纸或药剂的量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另外,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检测机构也可以具备相对于送纸机构独立旋转的辊,以及检测该辊是否旋转的旋转检测机构。根据相关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利用旋转检测机构检测辊是否旋转,由此检测出分包纸是否发生送纸问题。另外,在分包纸输送部中也可以使分包纸的输送路径弯曲。根据相关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在分包纸输送部中使输送路径适当弯曲,由此,能够在所期望的位置取出在包装部中分包好的药剂。在此,在上述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为了能迅速检测出分包纸的送纸问题,优选在尽量靠分包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在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是否发生送纸问题的位置,检测送纸问题。具体而言,优选在输送力作用于分包纸的位置,且在尽量靠分包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检测送纸问题。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检测机构能够在送纸机构中偏倚在分包纸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根据相关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在分包纸发生送纸问题时能够尽可能迅速且可靠地进行掌握。另外,根据同样的知识经验,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分包纸输送部,具备能够分包药剂的分包部,且相对于该分包部在分包纸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送纸机构,送纸机构具备:接收部,其接收从分装部输送过来的分包纸;以及输送部,其将该接收部所接收的分包纸运向下游侧,检测机构也可以配置在上述接收部与输送部的边界附近。在该药剂送出装置中,在送纸机构,设有接收分包纸的接收部,对于接收部所接收的分包纸,由于在输送部中受到输送力作用,因而分包纸被输送。因此,像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这样,在交接部与输送部的分界处附近配置检测机构时,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分包纸是否发生送纸问题。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是一种药剂送出系统,其具备主单元,以及一个或多个副单元,在该主单元与副单元之间用移送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该主单元由上述药剂送出装置构成,该副单元,储存了多种类的药剂,且设有能够送出该药剂的副储存部,利用上述移送装置将从上述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送往主单元侧,并能够在主单元侧的包装部对该药剂进行包装,然后送出该药剂。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设有主单元与副单元,从设置在副单元侧的副储存部送出来的药剂能够被移送装置移送到主单元侧,与主单元侧送出的药剂一起分包并送出。相反的,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如果不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在设置于主单元侧的分包纸输送部中的分包纸送纸问题,那么不只是在主单元侧送出的药剂,连在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也无法确实地分装好。因此,在像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这样,采用能够使主单元侧和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一起分装的构造的情况下,如果无法迅速且确实地检测出分包纸的送纸问题,那么不只是分包纸,浪费的药剂的量也会增多,像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是能够预想到的。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剂送出系统,采用上述各发明中任一个药剂送出装置作为主单元。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在主单元侧分包纸的送纸问题。另外,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分包纸是否发生送纸问题,因此当发生送纸问题时能够执行适当的处置,例如停止分包纸的送纸动作,或停止继续对分包纸送出药剂等,能够将浪费的分包纸或药剂的量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出在分包纸输送部中是否发生分包纸送纸异常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所期望的位置取出包装部分包好的药剂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药剂送出系统。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进行说明。根据现有技术,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内容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设置有药剂送出机构,按照处方从药剂送出机构送出的药剂在包装机构被包装于分包纸中然后送出。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具备印刷机构,能够将分包的药剂的内容等的必要信息用印刷机构印刷在分包纸上(参考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30307号公报)。根据现有技术,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现有药剂送出装置中进行分包的情况下,药剂师等监视应供给到包装部进行分包的药剂是否确实地分包好。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中,在向包装部供给应分包的药剂的准备完成为止的时机,已经预见到应分包的药剂供应给包装部,而使印刷机构在分包纸上印刷相关信息。因此,在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药剂送出装置进行分包的情况下,不能够在只观察分包纸上的印刷信息时判断应分包药剂是否已确实分包好,存在监督作业繁杂的问题。另外,若观察药剂分包后实施了印刷的分包纸,也存在看起来好像已经正常分包的不良情况发生。进而,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即使在对包装部的药剂供给存在问题,或不能够准备应分包药剂的情况下,也在分包纸上进行印刷,于是相应的量的分包纸的浪费发生。因此,为解决相关问题,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正确地进行监督作业,并能够防止分包纸等材料的浪费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提供的药剂送出装置具备:药剂送出机构,其能够按照处方送出药剂;药剂准备机构,其能够接收由该药剂送出机构所送出的药剂,并在规定时机送出该药剂;包装机构,其能够将从该药剂准备机构送出的药剂分包在分包纸中;分包纸供给机构,其能够将分包纸向该包装机构供给;和印刷机构,其能够在从该分包纸供给机构向包装机构供应的分包纸上印刷规定的信息,该印刷机构相对于包装机构配置在由分包纸供给机构供应的分包纸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分包纸在上述印刷机构与上述包装机构之间通过的路径长度,为分包1包份量药剂所需要的分包纸的长度的n倍,上述药剂准备机构设有多个分区,每个该分区能够储存从上述药剂送出机构送出的药剂的1包份量,能够按照规定的顺序送出在该多个分区储存的药剂;相对于上述多个分区中的一个分区A中储存的药剂的送出时机,在从药剂准备机构送出相当于n个分区份量的药剂所需要的时间之前的时机,由印刷机构在分包纸上印刷对应于上述分区A的信息。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中,分包纸在印刷机构与包装机构之间通过路径的长度,为分装1包份量药剂所需要的分包纸的长度的n倍。另外,具备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准备机构设置有多个分区,送入各分区内的药剂能够按规定顺序送出。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多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A所储存的药剂的送出时机为基准,在从药剂准备机构将n个分区份量(n包份量)的药剂送往包装机构所需要的时间前的时机,将该分区A送出的药剂分装到由印刷机构印刷的分包纸内。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在对分包纸实施对应分区A的印刷前的时机将应分包的药剂投入分区A,且在分区A所准备的药剂送到包装部的时机与分包纸中印刷有对应分区A的信息的部位到达包装部的时机一致。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应分装药剂送入分区A作为条件在分包纸上进行印刷,能够容易地监督应分包的药剂是否确实送入,万一药剂供给发生问题,也能够消除分包纸等的浪费。另外,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亦能够相对于在药剂准备机构的多个分区当中的分区A内所存放的药剂被送出的时机,到从药剂准备机构送出相当于n个分区份量的药剂所需要的期间以前的时机为止以药剂被投入上述分区A作为条件利用印刷机构对分包纸进行印刷也可以。另外,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相对于在药剂准备机构中的分区A内所存放的药剂被送出的时机,在从药剂准备机构送出相当于n个分区份量的药剂所需要的期间以上之前的时机,从药剂送出机构送出药剂到该分区A内。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在药剂确实送入分区A的状态下于分包纸上印刷对应分区A的信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容易地监督应分包的药剂是否正确分包,同时假如药剂供给发生问题也能够防止分包纸等材料的浪费。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药剂送出装置具备:药剂送出机构,其能够按照处方送出药剂;药剂准备机构,其能够接收该药剂送出机构所送出的药剂,并在规定时机送出该药剂;包装机构,其能够将从该药剂准备机构送出的药剂分包在分包纸中;分包纸供给机构,其能够向该包装机构供应分包纸;以及印刷机构,其能够在该分包纸供给机构供应给包装机构的分包纸上印刷规定信息,该印刷机构,相对于包装机构配置在分包纸供给机构供给的分包纸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该药剂准备机构,设置有能够将该药剂送出机构送出的药剂以1包份量为单位分区存放的多个分区,该多个分区所存放的药剂能够按规定顺序送出,相对于该多分区其中一个分区A内的药剂从药剂准备机构送到包装机构的时机X,在分包纸供给机构所供给的分包纸从相当于印刷机构的位置到达包装机构为止的期间Y之前的时机Z以前的时机从该药剂送出机构将药剂送到分区A,同时在该时机Z,利用印刷机构在分包纸上印刷对应该分区A的信息。上述药剂送出装置,在时机Z以前的时机将药剂送入药剂准备机构的分区A。另外,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相对于从分区A向包装机构送出药剂的时机X,在分包纸供给机构所供给的分包纸从相当于印刷机构的位置到达包装机构为止的期间Y之前的时机Z,利用印刷机构在分包纸上印刷对应分区A的信息。也就是说,在药剂送入分区A的同一时机,或是,在比其更后面的时机,在分包纸中用于分包分区A内的药剂的部分印刷对应于分区A的信息。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在确认应分包的药剂已经正确送入分区A之后才对分包纸进行印刷,因此能够容易地监督应分包的药剂是否正确分包,假如药剂供给发生问题也能够防止分包纸等材料的浪费掉。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以在时机Z以前的时机药剂送入分区A作为条件由印刷机构对分包纸进行印刷也可以。当设置成相关构造时,能够针对未向分包纸实施印刷的情况判断出在时机Z以前药剂并未确实送入,对药剂是否正确分包的监督能够简单化。另外,根据上述构造,若在时机Z以前药剂未送入分区A时,停止对分包纸进行印刷,能够预防分包纸被浪费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时机Z以前的时机为止,以应分包药剂未投入分区A作为条件,利用印刷机构,将应分包药剂不足的消息印刷在分包纸上也可以。根据相关构造,只要确认在分包纸上实施的印刷,就能够判断出应分包的药剂不足,因此能使监督作业更容易且更可靠。另外,上述药剂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药剂准备机构设有将多个分区在周方向排列配置的分区构件,和送出口,该分区构件能够相对于送出口移动,当上述分区到达相当于送出口的位置时,该分区内存放的药剂通过送出口送出也可以。上述本发明第三方面为一种药剂送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主单元,以及一个或多个副单元,在该主单元与副单元之间用移送装置连接,其特征为:该主单元由该药剂送出装置所构成,上述副单元设置有能够储存多种类的药剂且能够送出该药剂的副储存部,由上述移送装置将该副储存部送出的药剂移送到主单元侧并投入设置在药剂准备机构的分区,将该药剂在主单元侧的包装机构进行包装,然后送出该药剂。该药剂送出系统,具备主单元与副单元,不只主单元侧送出的药剂,连副单元侧送出的药剂也一起送到设置在主单元侧的药剂准备机构并由包装机构进行包装。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在将药剂送到药剂准备机构时,不只在主单元侧可能发生药剂送出问题,在副单元侧也可能发生药剂送出问题,另外在移送装置将药剂移送到药剂准备机构的阶段也可能发生问题。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设置主单元的情况多数成为对于药剂准备机构的药剂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就上述药剂送出系统而言,也与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相同,优选设置对应的构造,以监督分包是否正确进行,万一药剂送到药剂准备机构发生问题时,分包纸等材料也不会被浪费。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药剂送出系统,采用上述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作为主单元。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系统,万一对药剂准备机构的药剂送出发生问题,也能够实施防止分包纸等材料浪费的方案。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药剂送出装置的药剂送出系统,其能以简单的方式监督药剂分包作业是否正确进行,即使对包装部的药剂供应发生问题,而造成应分包的药剂未准备好的状态,也能够防止分包纸等的浪费的发生。接着,就本发明第四方面进行说明。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如下述专利文献4公开的药剂送出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设置有多个能够在储存部储存并送出药剂的药剂供给容器,从各个药剂供给容器送出配合处方的量的药剂,并能够对其进行分包(参考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76183号公报)。在此,在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设置在储存部的多个药剂供给容器分别用于收纳各种不同种类的药剂。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药剂送出装置并未设置能够简单且正确地掌握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数据的结构,该药剂供给容器固有数据包括例如对各药剂供给容器填充药剂的日期时间或填充药剂的人员、所填充的药剂涉及的数据等。另外,当药剂处理种类增加时药剂供给容器的数量也增加,由此这种倾向进一步严重,因此希望能够提供出一种能够以简单且正确的方式掌握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数据的药剂送出装置。同样的,在由多个药剂送出系统组合所构成的药剂送出系统中,也希望形成能够简单且正确地掌握各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的结构。于是,为了满足相关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且正确地掌握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数据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药剂送出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包括:药剂供给容器,其能够储存药剂且具备信息记录介质;容器装设部,其能够装设该药剂供给容器;和控制机构,通过将上述药剂供给容器装设至上述容器装设部,能够送出药剂,上述控制机构能够与上述药剂供给容器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涉及该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的数据通信。根据相关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能够在与控制机构之间针对具备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的数据进行数据通信,能够简单且正确地掌握上述固有数据。另外,若根据同样的知识经验,上述药剂送出装置,具备能够储存并送出药剂的储存机构;以及与信息记录介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控制机构,上述储存机构以能够随意装设拆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能够储存并送出药剂的药剂供给容器,在该多个药剂供给容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设有信息记录介质,能够在药剂供给容器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与上述控制机构之间进行涉及该药剂供给容器固有的数据的数据通信。上述药剂送出装置具备能够储存并送出药剂的储存机构,以及能够与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数据通信的控制机构。在此,上述储存机构,例如像在后面叙述的实施方式中称为主储存部或副储存部的部件那样,相当于以能够自由安装拆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药剂供给容器的棚架或圆桶等。另外,在该药剂送出装置中,由棚架或圆桶等所构成的储存机构,以能够随意装设拆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能够储存并送出药剂的药剂供给容器。在此,药剂供给容器,指的是像在后面叙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供给容器那样的部件,是一种能够送出内部所收纳的药剂的容器。上述储存机构,由于具备药剂供给容器,因此能够从药剂供给容器送出药剂用于进行分包等。对于设置成上述构造的情况,同样地,能够提供一种药剂送出装置,其能够在与控制机构之间针对具备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的数据进行数据通信,能够简单且正确地掌握上述固有数据。另外,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控制机构也能够与操作者信息记录介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该操作者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了能够确定操作者的操作者信息,通过该数据通信,能够从操作者信息记录介质读取操作者信息,并可以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根据相关构造,能够将进行了例如药剂的填充这样的药剂供给容器相关的作业的操作者相关的信息记录在各药剂供给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另外,本发明能够以多个运转模式运转,当从容器装设部拆下来的药剂供给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与控制机构之间处于能够互相传递数据的状态时,能够以该状态作为条件,将动作模式切换成从上述多个动作模式中选出的一个规定的动作模式。该药剂送出装置以药剂供给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与控制机构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作为条件切换动作模式。也就是说,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使各药剂供给容器所设置的信息记录介质处于能够与控制机构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并利用该状态作为切换动作模式的触发条件。因此,本发明第四方面能够节省切换动作模式所需要的工夫并防止误操作的发生。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还能够设置标识读取机构,其读取分配给每种药剂的识别标识,根据该标识读取机构所读取的识别标识,由控制机构确定药剂的种类,通过从容器装设部拆下的药剂供给容器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与上述控制机构之间进行的数据通信,该药剂的种类相关的信息被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也可以。根据相关构造,对从容器装设部取下的药剂供给容器填充药剂时等,若标识读取机构读取分配给每个药剂种类的识别标识,就能够将该药剂的种类相关的信息通过数据通信记录到药剂供给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在对药剂供给容器填充药剂时等,能够以容易且可靠的方式,将药剂种类相关的信息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另外,上述发明还可以包括:匣盒配置部,其能够配置从容器装设部取下的药剂供给容器;和接口机构,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该控制机构连接,通过将药剂供给容器配置于上述匣盒配置部,该药剂供给容器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能够通过上述接口机构与控制机构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根据相关构造,能够在将药剂供给容器从容器装设部取下后,使信息记录介质与控制机构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所需要的工夫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另外,上述发明也可以设置接口机构,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控制机构连接,且该接口机构能够在与信息记录介质非接触状态下进行数据的读写。根据相关构造,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将药剂供给容器从储存机构取下后使信息记录介质与控制机构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所需要的工夫。在此,上述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由于能够从各药剂供给容器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涉及该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的数据通信,因此无论收纳了规定药剂的药剂供给容器被安装在储存机构的什么地方,都能送出分包所需要的药剂。但是,根据药剂种类的不同,在药剂供给容器送出的药剂之中,有些容易在送到目的地时发生弹跳、滚动的情况,或容易因为落下的冲击而发生破裂、缺损。在处理这些药剂时,考虑到弹跳或滚动的情况,调整分包时机,或采取抑制落下的冲击的对策等,如果不采取与其它一般药剂不同的处理方式的话,就可能发生分包问题。因此,对于收纳了这些特殊药剂的药剂供给容器,优选安装在能够防止上述这样的问题发生的处所,例如安装在比较低的位置等。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本发明第四方面还能够设置有多个容器装设部,该容器装设部能够根据输入到控制机构的处方数据依序送出药剂,且能够装设药剂供给容器,控制机构具备:对应关系记录部,其规定并记录上述多个容器装设部与要安装于该容器装设部的药剂供给容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判断部,该判断部,能够将从与装设在容器装设部的药剂供给容器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的数据通信取得的该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与上述对应关系记录部进行核对,进行判断药剂供给容器是处于违反该对应关系记录部所规定的对应关系而错误地装设在容器装设部上的误装设状态,还是符合对应关系记录部所规定的对应关系而正常地装设于容器装设部的正误判断动作,当根据该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存在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时,若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内所收纳的药剂并非根据上述处方数据要送出的药剂,则以此作为条件,使该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以外的其它药剂供给容器继续送出药剂,当根据该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存在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时,若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内所收纳的药剂是根据上述处方数据要送出的药剂,则以此作为条件,停止送出药剂也可以。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中,控制机构的判断部执行正误判断动作,根据对应关系记录部所规定的容器装设部与药剂供给容器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药剂供给容器是错误地装设到不应该装设的容器装设部上,还是装设正常。另外,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即使药剂供给容器装设错误,只要该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未收纳应送出药剂,即使不特意停止其它药剂供给容器的药剂送出动作,也不会发生上述药剂弹跳、滚动、破裂或缺损等问题,停止药剂送出时导致作业效率降低等不良情况。于是,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若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未收纳应送出药剂时,继续药剂的送出动作,在不中断药剂送出动作的情况下将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拆下来。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装置中,即使有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存在,也能够将其对作业效率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内。相反的,当有药剂供给容器装设错误,而且该药剂供给容器收纳有应送出的药剂时,若继续药剂送出动作则可能发生上述药剂弹跳、滚动、破裂,或缺损等问题。于是,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停止送出药剂。因此,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能够防止从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送出药剂。在此,上述的在送达的目的地容易发生弹跳、滚动的药剂,或容易因为落下的冲击而发生破裂或缺损的药剂,优选尽量在下方侧送出。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储存机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多个容器装设部,这些容器装设部能够装设药剂供给容器,然后利用正误判断动作判断应装设在设置于规定高度以下的容器装设部的药剂供给容器,是否误装设在了位于超过规定的高度的位置的容器装设部。根据相关构造,能够防止收纳有像伴随上述这样的落下而发生的弹跳、滚动、破裂、缺损等问题的药剂那样的、优选尽量从下层侧送出的药剂的药剂供给容器误装设在超过规定的高度的位置上的容器装设部。另外,若根据相同的知识经验,在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中,能够装设药剂供给容器的容器装设部,分别设置在对应高度设定的多个容器装设区域上,在对应关系记录部内,容器装设部与应安装在该容器装设部上的药剂供给容器之间的对应关系,由其与对应药剂种类设定的药剂供给容器的安装上限高度的容器装设区域之间的关系所规定,当药剂供给容器装设到超过安装上限高度的位于上方的容器装设区域的容器装设部上时,通过正误判断动作而判断为误装设状态,当药剂供给容器装设到上述安装上限高度以下的容器装设区域的容器装设部上时,通过正误判断动作判断其为正常装设状态。在该药剂送出装置中,能够使伴随落下而发生弹跳、滚动、破裂、缺损等的问题反映到危险等级等上,将药剂供给容器安装上限高度与容器装设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成多个阶段,并能够将其规定在对应关系记录部内。另外,根据该规定,当药剂供给容器装设到超过安装上限高度的容器装设区域的容器装设部上时,能够由正误判断动作判断其为误装设状态,以防止误装设状态引起的药剂送出问题等。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控制机构能够对由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应装设的容器装设部进行检索并选定的检索动作。根据相关构造,通过进行检索动作,能够容易地选定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应该装设在哪一个容器装设部。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基于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设定检索动作中的检索条件也可以,其中,该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是通过与由正误判断动作判断为装设错误的药剂供给容器具备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通信取得的。根据相关构造,即使操作者未另外输入检索动作的检索条件,也能够选定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应该装设的容器装设部,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检索动作的方便性。在上述发明中,储存机构,能够将各容器装设部移动到能够实施药剂供给容器的装卸作业的装卸作业位置,由检索动作所选出的容器装设部被移动到装卸作业位置也可以。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药剂送出装置中,错误装设的药剂供给容器本来应该安装到的正确位置的容器装设部移动至装卸作业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将药剂供给容器安装到上述正确位置时的方便性。另外,上述发明还提供一种药剂送出系统,其设有主单元与一个或多个副单元,且在上述主单元与副单元之间以移送装置连接,上述主单元由上述药剂送出装置构成;上述副单元设有能够储存多种药剂、并能够送出该药剂的副储存机构,在该副储存机构以能够自由安装或拆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能够储存和送出药剂的药剂供给容器,利用上述移送装置将从上述副储存机构送出的药剂向主单元侧移送,并能够将该药剂从主单元侧送出也可以。该药剂送出系统,具备主单元和副单元,多个药剂供给容器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主单元侧的储存机构和副单元侧的副储存机构。因此,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药剂供给容器的数量较多,因此期望能够以更简易的方式可靠地管理各药剂供给容器的固有数据。于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药剂送出系统中,具备上述药剂送出装置作为主单元。因此,在本发明的药剂送出系统中,设置在主单元侧的控制机构,通过与设置在主单元、副单元的多个药剂供给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掌握并管理上述固有数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简易且正确地掌握各药剂供给容器固有的数据的药剂送出装置以及药剂送出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